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林芝天气 > 林芝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昔日贵族庄园 今朝百姓家园(图)

2011-09-11 来源:网易

  作为曾经的朗赛岭庄园最后一个朗生,朗赛岭村84岁村民西萨老人如今的生活安逸幸福。这是西萨老人在浇花。本报记者崔士鑫摄

  8月26日,记者来到扎囊县扎其乡,来到闻名遐迩的朗赛岭。

  扎囊藏语意为“刺树沟内,山桃林中”。在离县城几公里的朗赛岭村,记者见到了传说中的朗赛岭庄园。扎寺古建筑公司正在对庄园进行维修,初秋的风中,脚手架兀自矗立着。

  上午的阳光,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庄园的木门土墙上,仿佛穿越了千年岁月,从历史一直流淌到今天。

  在庄园附近的朗赛岭村,村民们正在田间劳作,劳动的号子声中,是掩饰不住的幸福,是发自内心的欢快。

  是呵,昔日的贵族庄园,今天成了百姓的家园;在今天的朗赛岭,这个家园也成了百姓的乐园,幸福的乐园……

  庄园里最后的朗生

  朗赛岭庄园是西藏历史上最早的庄园,始建于吐蕃王朝晚期,并于帕竹王朝时期形成现在的规模。整个庄园建筑除七层主楼外,有附楼、望楼、碉楼、花园、壕沟、监狱、窝棚、马厩、粮仓、林卡,以及农田、牧尝手工业作坊等附属建筑。庄园采用石砌土夯的特殊建筑工艺和土石承压比例协调的古代高层建筑构思,设计之巧妙,技艺之精湛,在西藏建筑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作为西藏最早的高层建筑之一,朗赛岭庄园能遗留到今,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没有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也没有毁灭在战争的烟火中,它穿过历史的漫长岁月,成为封建农奴制社会的最后缩影。

  一幅喇嘛王国的全景图,一段地方政权的纷争史,活脱脱就在眼前,满目奢靡的天堂与痛苦的地狱,强烈地冲击着所有来访者的心灵。

  见证朗赛岭庄园最后没落岁月的,是朗赛岭庄园最后一个朗生、现在朗赛岭村84岁村民西萨老人

  “我出生在那曲地区巴青县,是朗赛岭庄园的主人把我带到了拉萨,那年我14岁,成了他们家的朗生;11年后,主人又把我带到了朗赛岭庄园,那年我25岁……”西萨老人开始回忆自己到朗赛岭庄园的经历,那段尘封了很久的岁月,也在记者面前缓缓展开。

  到朗赛岭庄园后,西萨就在厨房干杂活。早上,主人还没起床,他就要打好酥油茶,准备好糌粑,等待主人用早餐;晚上,主人都睡了,他才和其他朗生一起睡在马厩旁的小房间里。

  在庄园当朗生,一年只发一条裤子或者一件藏袍,薄薄的,夏天、冬天都穿它,冬天穿在身上冷得直打颤。就这样,他每天都要背柴、背水、干杂活,农奴主每个月发给很少的糌粑当工钱,还不够他换一件衣服。吃的都是狗吃剩的,常常饿得头发晕。

  不仅是他,庄园里的农奴,在田间干的农活比他还重,那时候,饿死的农奴特别多,朗塞岭庄园成了真正的“人间地狱”。

  “1959年民主改革后,庄园主逃到了印度,我也有了吃的、穿的,之后,我就随解放军到林芝修路去了。再后来,我又回到了朗赛岭,和本村的一个姑娘结了婚……”西萨老人说着说着眼睛湿润了,嘴唇颤抖着,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来。(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现在,西萨老人住在女儿央吉家,家里去年盖起了6间安居房,国家补贴了3.7万元,今年上半年从朗赛岭庄园边搬到现在的公路旁。女儿央吉、外孙平措多吉、外孙媳妇索曲都在外打工,加上农业收入,一家人全年收入有3万多元。

  天气好的时候,西萨老人还常回到庄园前去晒太阳,有时一晒就是一个下午。昔日的朗生、农奴只剩下他一个人了,望着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庄园,老人常常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坐着……

  农业开发让庄园变家园

  从西萨老人家出来,记者看到一条通向朗赛岭庄园的水泥路正在修建。

  路边,十几个村民正在打木桩,拉铁丝围栏。看见有车停下,朗赛岭村委会主任布多走了过来。

  得知记者采访意图后,布多告诉记者,以前,这片530亩的土地长满了狼牙刺。今年6月,县农发办投入资金改造荒地,铲除狼牙刺,给荒地填土,使昔日的荒地变成了良田。现在,村民们正在拉网围栏,防止牛羊吃庄稼。

  39岁的朗赛岭村村民洛桑旺姆,家中7口人、14亩地,年收入1万元。她笑着对记者说:“改造荒地后,我家田地就会增加,粮食就会增加,收入也会增加,这全靠农业开发呀1

  朗赛岭农业综合开发始于1996年,通过几年的开发建设,累计投资5467.56万元,共建住房148套,先后开发耕地2400多亩,让群众有房注有田种,使朗赛岭旧貌换新颜。2011年,扎其乡又投入2982万元,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使农业综合开发能力显著提高,村民们享受到开发的成果。

  扶贫搬迁是朗赛岭农业综合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2001年,自治区投入扶贫搬迁资金361万元,将错那、扎囊两县的贫困户搬到扎其乡,组成德吉新村。

  德吉新村村民次仁旺堆是2001年从扎囊县扎巴沟中搬出来的,以前家中收入一年最多三四千元,山沟里缺水,生活极其困难。2001年搬到现在的德吉新村后,他开始承包乡里的沼气建设工程,几年下来,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现在一年收入十几万元。

  “农业开发真是好,不仅给村里修了水渠,安上了自来水,而且增加了田地和收入,生活跟以前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次仁旺堆对记者说。

  现在,次仁旺堆家中不仅盖了新房,用上了沼气,还买了汽车;两个孩子,一个在上海读卫校,一个在苏州读职高,一家4口人日子过得非常幸福,是村里有名的富裕户。

  德吉新村村委会主任助理吉米念扎告诉记者,刚搬来时,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700元至1200多元,2010年底人均收入达到了2050元;2001年全村农机具只有12台、摩托车3辆,无汽车,现在全村有农机具83台、摩托车113辆、汽车10辆;2001年村集体资金仅3.5万元,现在集体收入达到了18万元。

  在加大农业综合开发的同时,旅游业成为朗赛岭增收的新亮点。前年,政府投资1200万元,对朗赛岭庄园进行维修,去年完工,明后年将对外开放。为了发展朗赛岭旅游业,今年6月,政府又投资768万元,修了水泥路,从101省道到庄园仅3公里,到宗嘎村6.8公里,今年9月底完工。

  修在农业开发区里的这条路,不仅方便了村民,也将极大地转变村民的市场经济意识。洛桑旺姆说,她将在朗赛岭庄园边开一个小卖部,卖饮料、水果、方便面、饼干等小百货,既给游客提供方便,又增加自家收入。

  片片沙丘变良田

  从次仁旺堆家出来,记者提出想到他家的改造田看看。来到他家田里,看到沉甸甸的青稞,次仁旺堆笑得脸上乐开了花。他对记者说:“这是改造的沙滩地种出的青稞,我刚搬来时,这里全是沙滩地。”

  作为朗赛岭的新主人,次仁旺堆向我们讲述了这里的新变化。他说,正是政府实施的生态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使朗赛岭这片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今天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

  朗赛岭是山口洪水冲积形成的一个宽谷,面向雅江,紧靠公路,本应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片沃土,却因地势高用不上一点水。相反,雅江河滩上的泥沙却被大风吹上来,年复一年,土地变成了寸草不生的沙丘,朗赛岭也成了没有人烟的地方。

  面对朗赛岭生态一天天恶化的现状,1999年,自治区决定在朗赛岭进行包括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在内的农业综合开发。投资1780万元,首先建成了朗赛岭提灌站,使朗赛岭1.9万亩荒地、沙地、河滩的改造有了水源保证。之后又建设了2500亩草尝6000亩生态林,治理沙滩1100亩。2011年上半年,又完成各种造林52052.1万亩。

  经过多年的建设,如今,朗赛岭沿江一线的防护林郁郁葱葱,昔日乱石成堆的坡地变成了松软平整的农田,大片大片的沙丘,围上了草方格,种上了沙蒿等固沙植物。

  


  扎囊县林业局局长王爱民告诉记者,从2001年到2011年11年间,扎囊县生态造林、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工程项目累计投入资金7090万元。通过实行“以固沙为主,固阻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治沙措施,朗赛岭生态持续恶化的局面基本得到控制,人进沙退的局面已经形成,生态明显改善,片片沙丘变成亩亩良田,朗赛岭成了农牧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

  走出朗赛岭,眼前晃动的还是西萨老人的影子,还是洛桑旺姆脸上的笑容,还是次仁旺堆自信的表情,那是从昔日庄园走到今天的朗赛岭人的缩影,是时代在朗赛岭人身上的深深烙樱
今天(05/17日星期五) 明天(05/18日星期六) 后天(05/19日星期日) 第四天(05/20日星期一) 第五天(05/21日星期二)
晴 多云 晴 阵雨 多云 小雨 多云 小雨 小雨
低温11℃ 低温7℃~高温24℃ 低温8℃~高温24℃ 低温9℃~高温24℃ 低温10℃~高温23℃
转晴
<3级
多云转晴
<3级
阵雨转多云
<3级
小雨转多云
<3级
小雨
<3级
林芝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