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南宁天气 > 南宁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广西气象部门派出应急移动气象台演练(图)

2012-06-17 来源:搜狐网

  广西新闻网记者阮萃通讯员陈设广

  6月起,广西开始进入主汛期,为检验汛期暴雨、台风等重大天气过程的应急服务保障,6月14日,广西气象台将两台应急移动气象台拉到五象新区进行演练。记者随行采访,现场感受高科技探测风雨变化。

  可移动的气象台

  当日下午4时许,两台蓝白色相间、外型独特的工程车出现在五象新区的一个空旷地上。记者看到,工程车的车顶上,有一台卫星接收器,旁边一根高约15米的天线缓缓升起,车载雷达也随着升降梯缓慢升起。工作人员也随即忙活起来,有的从车厢内拿出仪器设备,有的在车厢内调试各种设备。

  进入不大的车厢,车载平台、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卫星通信系统、电视会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有线、无线)、供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高科技元素让人眼花缭乱。里面还有一张小型会议桌,可供五六个人一起会商天气情况。

  “这两台车子就像一个可以移动的气象台。”广西气象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高钰杰介绍,它可以将现场的气温、湿度、风向、风速等实时数据、灾情现场图像及视频等资料,通过卫星或3G信号,快速传给后方及指挥部门。同时,预报员根据现场采集的数据,结合卫星云图等,与县市气象台、自治区气象台甚至中国气象台开展远程会商,第一时间作出天气预报,以供救援指挥部门指挥抢险救灾和人员疏散提供科学的气象保障服务。

  一分钟刷新一次数据

  进入车厢不久,车载视频上便出现了当时的风向、风速、温度、气压、湿度以及降雨量。高钰杰说,这些数据每隔一分钟会刷新一次。车顶上的摄像头,可以360度旋转,随时可看到距离车子250~300米的实时情况。

  在另一辆雷达观测车内,摄像机捕捉到的现场图像信号随着电波传向天空,预警中心的显示屏上同步呈现着现场数据与图像,直观了解天气实况。下午5时许,一股云团从西边而来,所到之处便开始下雨。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在雷达的监测视频上看到,一块灰白色的斑点在屏幕中央。“这是云团正好在我们上空下雨呢。”工作人员说道。10分钟后,雨势渐小,在屏幕上,只见灰白斑点出现在屏幕的下方。“从雷达扫描图上看到,云团已经远离雷达中心,向南移去。”

  工作人员介绍,这台雷达可以观测到以雷达为中心,半径约120公里的云层厚度情况。除此之外,显示屏上,有浅灰、黑灰等几个色标,工作人员称,降雨回波强度可以用色标表示,最弱的是灰色,最强的红色。

  每次行动都是巨大考验

  这两台价值200多万元的高科技气象设备,自投入使用以来,时常可在南宁市举办的大型活动中,看到它们的身影,而在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中,它们也能大显身手。为了保证每次行动时,能顺利完成任务,气象台每年两次在汛期前进行演练。

  对成员们来说,每次行动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广西气象台影视中心工作人员韦坚说,晚上蚊子多,工作人员就挤在车厢内,24小时紧盯着屏幕监控数据。最累的时候,大家曾在车里呆到两天两夜,吃喝都在车里解决。

  “别看白天呆在车厢里,很安静,可一到了晚上,发动机声音很大,声音达到八九十分贝,整个脑子都在嗡嗡作响。”另一名工作人员说道。

  2008年9月,台风“黑格比”袭击广西,他们受命在防城港进行野外作业。当时的风速达到18米/秒,就相当于车子在台风的旁边工作,一部车有两三吨重,车下还有四个千斤顶支撑,近五六吨的重量,仍被大风吹得在摇动。“大家下车时,只能弓着腰,一出车门,雨水夹杂着沙石狠狠地砸在身上,疼得厉害。”有时,工作人员还要冒雨上车顶检查设备,所以,每次野外行动,全身都是湿透的。台风过境后,他们又火速赶回南宁,进行下一步的监测工作。

  工作人员说,虽然野外作业很辛苦,但因为能见证风雨的变化,并及时传送气象数据而倍感自豪。

  
今天(11/23日星期六) 明天(11/24日星期日) 后天(11/25日星期一) 第四天(11/26日星期二) 第五天(11/27日星期三)
阴 小雨 阴 多云 多云 多云 多云 多云 多云
低温16℃ 低温15℃~高温24℃ 低温15℃~高温21℃ 低温14℃~高温20℃ 低温12℃~高温22℃
转阴
<3级
小雨转阴
<3级转3-4级
多云
3-4级
多云
3-4级转<3级
多云
<3级
南宁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