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南充天气 > 南充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分析三年困难时期四川粮食危机的客观因素

2010-12-18 来源:凤凰网

  1959-1961年,四川粮食连续三年大幅度减产,城乡水肿病流行,出现大范围人口非正常死亡。造成严重粮食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然灾害的影响也是不能忽略的因素。

  四川解放以后,在党的领导下,打破了几千年的土地私有制度,进行土地改革。紧接着又进行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生产关系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粮食产量逐年提高。这就形成了从1951年起连续六年粮食总产量逐年增加的好形势。这在科学技术难以准确预测气候,中国的农业科学技术还处于相当落后的时代,能够做到这一点,在中外历史上实属罕见。

  就气候而言,古人得出"三丰两歉"之说是长期以来生产经验的总结,直到现在还有相当多的历史阶段仍然表现出这一规律。然而1951-1956年粮食总产量(以亿斤为单位计)分别是:307.6、328.4、358.1、380.6、392.1和431.2,每年增长幅度(%)分别是:6.0、6.9、9.0、6.3、3.0和10.0,六年平均增幅度为6.8%。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是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需要所产生的效应。从气候来看,这六年中1952年和1955年全省农业受灾面积均由一般年份的400至700万亩扩大为1000万亩,并不是风调雨顺的特好年景。在播种面积并无突出变化的前提下,粮食总产连年增长主要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六年的单位面积产量是1950年亩产210斤,1956年亩产266斤,每年增产11斤,增幅达到26.7%,年均递增4%。这种稳定提高的趋势是历史罕见的。

  "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连续六年农业丰收和粮食增产,使全党尤其是党的主要领导人在认识上产生了错觉,指导思想上滋长了骄傲情绪,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对形势作出了不切实际的估计,经济发展战略由协调、稳定发展,逐步走向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从1957年底开始,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为主要特点的左倾思想逐步形成与显露,丢掉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苦干实干的优良传统。有的领导干部对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缺乏客观冷静的分析,对当时大部分农民还未越过"温饱线",有的地区仍然过着"红苕半年粮""玉米为主粮"的日子的客观现实并未全面、深刻了解,错误地认为粮食的增产似乎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四川的粮食生产已经过关,粮食产量仍然将大步地攀升。事实上,自然灾害的周期性活动,使得粮食生产波动的形成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必然性,粮食生产连续增长几年后,总是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粮食增长率降到一个相对较低水平,甚至出现粮食产量绝对值下降的情况。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联合国减灾科技委员会报告中所描述的中国:"这是一个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大陆地震的频度和强度居世界之首;台风登陆的频率平均每年高达7次;从有人类记录以来,旱涝灾害、山地灾害、海岸带灾害每年都在中国发生。而四川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

  1959-1961年,我国农业遭受了特大的自然灾害。全国16亿多亩的耕地,在1959年有6亿亩受灾,在1960年又有9亿亩即全部耕地的一半以上受灾,其中灾情特别严重的有3亿亩至4亿亩。这样的灾害是百年未有的,尤其是灾害主要集中在主要产粮区河南山东、四川、安徽湖北湖南、黑龙江等省区的旱灾,占全国受灾面积的82.9%,而且各种灾害交替出现,对粮食生长影响十分严重。从1959年起,四川农业连续三年遇到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受灾面积最大时达到80个县。

  1959年9月2日,《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坚决反对右倾思想、增产节约粮食、胜利度过灾荒的指示》中提到"……继续同旱灾搏斗,力求做到重灾区保产,轻灾区增产,无灾区大大增产,这是我省农村当前的主要战斗任务。"1960年7月18日,《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大力节约粮食防备灾荒的指示》中提到:"由于去年严重的灾荒造成很大的困难,今年部分地区长期少雨,有的甚至一直未下透雨,最近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过猛、洪涝成灾。"从这些原始文件中可以看到,1959年以来四川各地普遍受灾,粮食生产面临严峻挑战。1960年9月6日,《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党全民动员,大抓粮食增产节约,战胜灾荒,保障城乡人民供应的紧急指示》具体地记录了当时受灾的状况:"首先是涪陵、万县、重庆市的一部或大部分地区,从七月中旬直到现在,始终未下过透雨,许多农作物生长不好,甚至旱死,而且有的地区已经发现有社员向外地逃荒的现象。宜宾、达县、南充等一部分地区,也有秋旱的情况。估计今年全省受灾的县约有四十来个,受到旱洪和风雹灾害的面积,大约有两千万到三千万亩,受灾人口大约有一千五百万人以上。"数据说明,当时四川的情况相当严峻,在广大农民普遍靠天吃饭的年代,恶劣天气状况极大地影响了1959-1961年的粮食产量。

  尽管在1959-1961年省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御自然灾害,但行动迟缓,严重的后果不可避免。1962年4月李井泉在省委扩大会议上总结道:"在一个时期对工作的成绩有自满情绪,对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性和严重后果,对自然灾害给予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上带来的破坏性,特别是灾情的影响要持续反映到第二年、第三年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因而在克服自然灾害所采取的办法上,也不够及时有力。"

  参考书目:

  《增粮兴蜀-当代四川粮食工作概述》,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编。

  《300年来大灾一半在中国,抗灾史贯穿五千年》,腾讯网2008年5月25日。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坚决反对右倾思想、增产节约粮食、胜利度过灾荒的指示》,省委办公厅印发,1959年9月2日,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藏。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大力节约粮食防备灾荒的指示》,1960年7月18日,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藏。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党全民动员,大抓粮食增产节约,战胜灾荒,保障城乡人民供应的紧急指示》,1960年9月6日,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藏。

  《关于健全党的生活,加强党的团结的问题》,1962年4月12日,中共四川省委文件,总号(62)83号,四川省档案馆藏。1959-1961年,四川粮食连续三年大幅度减产,城乡水肿病流行,出现大范围人口非正常死亡。造成严重粮食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然灾害的影响也是不能忽略的因素。

  四川解放以后,在党的领导下,打破了几千年的土地私有制度,进行土地改革。紧接着又进行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生产关系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粮食产量逐年提高。这就形成了从1951年起连续六年粮食总产量逐年增加的好形势。这在科学技…'),'_blank','scrollbars=no,width=600,height=450,left=75,top=20,status=no,resizable=yes');void0;"title="分享到开心网">
今天(11/27日星期三) 明天(11/28日星期四) 后天(11/29日星期五) 第四天(11/30日星期六) 第五天(12/01日星期日)
阴 阴 多云 多云 阴 多云 晴 晴 晴 晴
低温4℃~高温15℃ 低温5℃~高温17℃ 低温6℃~高温15℃ 低温3℃~高温17℃ 低温4℃~高温18℃

<3级
多云
<3级
阴转多云
<3级

<3级

<3级
南充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