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零伤亡”的背后
2010-09-30
——看汶川特大地震以来省电力公司抗灾救灾应急体系建设
自2008年以来,经历冰雪、地震、大旱、洪涝、泥石流等多次自然灾害的四川省电力公司,在应急抢险保供电方面已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预警、应急和救援体系,建立了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成立了应急指挥中心,完善了应急指挥系统。
——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王抒祥
科学避险泥石流
灾后两个小时,省电力公司抢险保电队伍抵达龙池。
5天,绵竹市清平乡、汶川县映秀镇陆续恢复供电。
这是在8月那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创造的速度。
在这场灾害中,省电力公司系统身处重灾区的800多名职工无一伤亡。
是什么创造了高效率?
“自2008年来,我们经历了冰雪、地震、大旱、洪涝、泥石流等多次自然灾害,在灾害中,我们学会了成长。目前,我们在应急抢险保电方面已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预警、应急机制和应急救援体系,建立了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成立了应急指挥中心,不断健全应急机构,不断完善应急机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积累和提升。”王抒祥表示,“突发灾害后,电力系统能在一个小时内迅速集结全公司抗灾保电的人员、物资等。”
继“快”之后,“先”与“强”是另两个关键字。
进入雨季高发季节后,四川省电力公司就根据气象判断暴雨将对四川各流域形成严重后果,及时向各流域上下游系统各单位提出了做好应急准备的要求。早在6月入汛以来,映秀湾电站在生活区和闸首提前储备了大米、矿泉水、棉衣、棉被等生活物资,以防灾害发生时被困员工生活需要。与此同时,预先确定灾害发生后被困员工逃生路线和避险地点,制定了撤离方案。6月22日,在映秀震区,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耿山项目部49名驻扎危险滑坡地带的施工队员被立即安排转移至开阔地带,幸免于难。
从被动抗灾到主动避灾,在经历“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后,一种全新的经验和思路经受住检验。
应急体系全方位
在距离成都市区不到一个小时车程的龙泉湖嫦娥岛,有一座半岛围成的四川省电力公司应急培训基地。
该基地于“5·12”汶川特大地震翌月筹备建设,是国家电网系统第一个应急培训基地。其建成使用,连同全国首个省级电网备调中心四川电网南充备用调度中心,以及四川省电力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四川省电力公司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已经进入了高效实用、快速发展的时期。
这是一套在灾难中炼成的全新体系。
首先,建立了统一、协调、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应急指挥体系中,总经理任总指挥,其余公司领导为副总指挥,总经理助理、副总工程师以及各部门和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与国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和省委应急指挥中心具备实时视频、信息传输等功能。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部署,在距离四川省调所在地成都200千米的南充市,四川省电力公司总投资5000多万元,迅速建成了四川电网备用调度中心。一旦四川省调遭遇破坏,不能正常运转时,将按公司应急指挥中心通知,立即启动南充备调,有效地提高了四川电网指挥中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其次,建立了分级明确、专业化管理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包括公司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公司中心应急救援队伍、公司区域应急救援队伍、电业局(公司)应急救援队伍。
相关人士介绍,目前省电力公司已组建了两支中心应急救援队伍、5支区域应急救援队伍和21支市州电业局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抢修人员共计4836名,配备应急发电车16辆、发电机1079台,容量共计17914千瓦。
第三,建立了专业、实用的应急培训体系。应急培训体系建设包括了培训基地建设、应急救援培训与演练、应急意识宣传贯彻等方面。目前,四川省电力公司应急培训基地已开发创新出8项培训科目、50多项培训教学课程,至今已培训学员近2000人。
第四,建立了“统筹管理、科学分布、合理储备、统一调配、实时信息”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公司物资部负责制定集中储备应急物资年度配置计划,组织集中储备应急物资的配送。
第五,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四川省电力公司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针对电网安全、人身安全、设备设施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社会安全等各类突发事件,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各个阶段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建立上下对应、相互衔接、完善健全的应急预案体系。
两年,这套体系屡屡经受检验并不断完善。
2008年8月11日10时14分,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自建、自管、自主运行和维护的110千伏民航变电站内,10千伏930分段开关柜突然烧毁,148个航班停飞,2万多名旅客滞留机常停电发生后,四川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成都电力调度中心第一时间监测到电力负荷突变,主动打电话询问,启动应急预案。15时10分,第一架飞机起飞,双流国际机场进港、出港航班恢复。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地震波及邻近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4月14日17时30分,四川省电力公司即组织第一支抢险救灾小分队星夜从康定出发,15日与石渠县电力公司抢险救灾队伍会合后向玉树县进发,当天13时20分抵达玉树县,火速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之中。
灾后安全重预防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及后来的攀枝花地震后,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供区内共计建设受灾群众临时安置活动板房48万余套,建成帐篷和其他安置设施38.1万套,均全部通电。
据了解,为了保障灾区群众的电力供应,四川省电力公司定人、定点、定期对全省供电区域的板房安置点进行用电安全隐患检查,通过检查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消除隐患。
四川省电力公司还专门建立了安置点用电安全隐患档案管理制度,对城镇主要的集中安置点用电安全隐患采取拍照、摄像等方式建立安全档案,详细记录并保存各隐患的处理情况及报请政府安全管理部门的文件档案等。同时,对安置点社区电工人员建立档案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对没有社区电工的集中安置点,各单位采取诸如临时雇佣等方式予以解决。
针对2009年寒冬低温天气,广元电业局对板房区的电路进行改造,使公用厨房和集中取暖室能用上大功率的电器;对集中安置点、学校、医院(卫生站)、党政机构办公处装设了“双头刀闸”,确保了安置点的停电应急使用。
此外,四川省电力公司各电业局(公司)广泛开展安置点用电安全事故紧急处理演练,四川省电力公司还组织了大型的安置点保电及安全服务现场会,从安置点用电安全事故的发现、上报、事故紧急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演练,提高了紧急状态下的响应速度及效率。
为便于受灾安置群众紧急处理用电安全隐患及事故,四川省电力公司系统各集中安置点公布了社区管电人员和供电企业安全责任联系人的名单及移动通讯联系方式。建立安置点有序及安全用电事故的快速信息报送制度,安置点用电信息上报采取周报制,停电及安全事故情况采取即时报告方式上报。
四川省电力公司在灾难中汲取教训,在灾难中学会进步,把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深深融入到公司科学发展的总体谋划中,逐步建立起高效专业的抗灾救灾应急体系,与猝不及防的灾难(事故)比速度,抢时间。
自2008年以来,经历冰雪、地震、大旱、洪涝、泥石流等多次自然灾害的四川省电力公司,在应急抢险保供电方面已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预警、应急和救援体系,建立了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成立了应急指挥中心,完善了应急指挥系统。
——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王抒祥
科学避险泥石流
灾后两个小时,省电力公司抢险保电队伍抵达龙池。
5天,绵竹市清平乡、汶川县映秀镇陆续恢复供电。
这是在8月那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创造的速度。
在这场灾害中,省电力公司系统身处重灾区的800多名职工无一伤亡。
是什么创造了高效率?
“自2008年来,我们经历了冰雪、地震、大旱、洪涝、泥石流等多次自然灾害,在灾害中,我们学会了成长。目前,我们在应急抢险保电方面已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预警、应急机制和应急救援体系,建立了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成立了应急指挥中心,不断健全应急机构,不断完善应急机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积累和提升。”王抒祥表示,“突发灾害后,电力系统能在一个小时内迅速集结全公司抗灾保电的人员、物资等。”
继“快”之后,“先”与“强”是另两个关键字。
进入雨季高发季节后,四川省电力公司就根据气象判断暴雨将对四川各流域形成严重后果,及时向各流域上下游系统各单位提出了做好应急准备的要求。早在6月入汛以来,映秀湾电站在生活区和闸首提前储备了大米、矿泉水、棉衣、棉被等生活物资,以防灾害发生时被困员工生活需要。与此同时,预先确定灾害发生后被困员工逃生路线和避险地点,制定了撤离方案。6月22日,在映秀震区,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耿山项目部49名驻扎危险滑坡地带的施工队员被立即安排转移至开阔地带,幸免于难。
从被动抗灾到主动避灾,在经历“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后,一种全新的经验和思路经受住检验。
应急体系全方位
在距离成都市区不到一个小时车程的龙泉湖嫦娥岛,有一座半岛围成的四川省电力公司应急培训基地。
该基地于“5·12”汶川特大地震翌月筹备建设,是国家电网系统第一个应急培训基地。其建成使用,连同全国首个省级电网备调中心四川电网南充备用调度中心,以及四川省电力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四川省电力公司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已经进入了高效实用、快速发展的时期。
这是一套在灾难中炼成的全新体系。
首先,建立了统一、协调、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应急指挥体系中,总经理任总指挥,其余公司领导为副总指挥,总经理助理、副总工程师以及各部门和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与国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和省委应急指挥中心具备实时视频、信息传输等功能。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部署,在距离四川省调所在地成都200千米的南充市,四川省电力公司总投资5000多万元,迅速建成了四川电网备用调度中心。一旦四川省调遭遇破坏,不能正常运转时,将按公司应急指挥中心通知,立即启动南充备调,有效地提高了四川电网指挥中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其次,建立了分级明确、专业化管理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包括公司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公司中心应急救援队伍、公司区域应急救援队伍、电业局(公司)应急救援队伍。
相关人士介绍,目前省电力公司已组建了两支中心应急救援队伍、5支区域应急救援队伍和21支市州电业局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抢修人员共计4836名,配备应急发电车16辆、发电机1079台,容量共计17914千瓦。
第三,建立了专业、实用的应急培训体系。应急培训体系建设包括了培训基地建设、应急救援培训与演练、应急意识宣传贯彻等方面。目前,四川省电力公司应急培训基地已开发创新出8项培训科目、50多项培训教学课程,至今已培训学员近2000人。
第四,建立了“统筹管理、科学分布、合理储备、统一调配、实时信息”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公司物资部负责制定集中储备应急物资年度配置计划,组织集中储备应急物资的配送。
第五,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四川省电力公司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针对电网安全、人身安全、设备设施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社会安全等各类突发事件,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各个阶段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建立上下对应、相互衔接、完善健全的应急预案体系。
两年,这套体系屡屡经受检验并不断完善。
2008年8月11日10时14分,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自建、自管、自主运行和维护的110千伏民航变电站内,10千伏930分段开关柜突然烧毁,148个航班停飞,2万多名旅客滞留机常停电发生后,四川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成都电力调度中心第一时间监测到电力负荷突变,主动打电话询问,启动应急预案。15时10分,第一架飞机起飞,双流国际机场进港、出港航班恢复。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地震波及邻近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4月14日17时30分,四川省电力公司即组织第一支抢险救灾小分队星夜从康定出发,15日与石渠县电力公司抢险救灾队伍会合后向玉树县进发,当天13时20分抵达玉树县,火速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之中。
灾后安全重预防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及后来的攀枝花地震后,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供区内共计建设受灾群众临时安置活动板房48万余套,建成帐篷和其他安置设施38.1万套,均全部通电。
据了解,为了保障灾区群众的电力供应,四川省电力公司定人、定点、定期对全省供电区域的板房安置点进行用电安全隐患检查,通过检查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消除隐患。
四川省电力公司还专门建立了安置点用电安全隐患档案管理制度,对城镇主要的集中安置点用电安全隐患采取拍照、摄像等方式建立安全档案,详细记录并保存各隐患的处理情况及报请政府安全管理部门的文件档案等。同时,对安置点社区电工人员建立档案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对没有社区电工的集中安置点,各单位采取诸如临时雇佣等方式予以解决。
针对2009年寒冬低温天气,广元电业局对板房区的电路进行改造,使公用厨房和集中取暖室能用上大功率的电器;对集中安置点、学校、医院(卫生站)、党政机构办公处装设了“双头刀闸”,确保了安置点的停电应急使用。
此外,四川省电力公司各电业局(公司)广泛开展安置点用电安全事故紧急处理演练,四川省电力公司还组织了大型的安置点保电及安全服务现场会,从安置点用电安全事故的发现、上报、事故紧急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演练,提高了紧急状态下的响应速度及效率。
为便于受灾安置群众紧急处理用电安全隐患及事故,四川省电力公司系统各集中安置点公布了社区管电人员和供电企业安全责任联系人的名单及移动通讯联系方式。建立安置点有序及安全用电事故的快速信息报送制度,安置点用电信息上报采取周报制,停电及安全事故情况采取即时报告方式上报。
四川省电力公司在灾难中汲取教训,在灾难中学会进步,把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深深融入到公司科学发展的总体谋划中,逐步建立起高效专业的抗灾救灾应急体系,与猝不及防的灾难(事故)比速度,抢时间。
今天(11/27日星期三) | 明天(11/28日星期四) | 后天(11/29日星期五) | 第四天(11/30日星期六) | 第五天(12/01日星期日) |
低温4℃~高温15℃ | 低温5℃~高温17℃ | 低温6℃~高温15℃ | 低温3℃~高温17℃ | 低温4℃~高温18℃ |
阴 <3级 |
多云 <3级 |
阴转多云 <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南充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