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饶颖奇:两岸都是炎黄子孙 不应分开(图)
2011-07-02 来源:搜狐网
六月的梅州骄阳如火,炎热的天气下,一位来自海峡彼岸台湾的老人风尘仆仆造访客都梅州,为的是践行他推动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倡导和平发展的理念,鼓励两岸的客家人携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这位老人就是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的发起人之一、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理事长饶颖奇。在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举行前一天,记者有幸见到了这位年近八旬仍精神矍铄的老人,就创办高峰论坛的缘起与目的、两岸客家文化交流和互补、台湾客家人政治影响力等话题进行专访。
饶颖奇先生历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政策委员会执行长、台湾民意机构领导人、中国国民党中评会主席团主席等要职,从政经验丰富、阅世甚深,却保持着一颗坦诚之心,语态谦和具有君子之风,对记者的提问细心回答,侃侃道来,对于个别他认为涉及敏感的话题,则坦诚解释无法表态,整个专访在轻松的气氛下顺利进行。
记者:尊敬的饶颖奇先生,我作为客家人的一分子,对你多年来致力于推动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强化两岸和平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深表钦佩。如今第五届客家高峰论坛在梅州举行,你有什么感想?
饶颖奇:我和论坛的另一位创始人徐博东先生在一次“两岸和平研讨会”上相遇,当时他是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是研究台湾问题的专家,特别是对民进党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很偶然的机会,我们互相发现对方也是客家人,并且同样认为客家人可以为两岸的和平发展作出贡献,因为客家人内心有一股执着的“硬颈”精神。后来我们就着手把这一设想付诸实施,创立了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这一平台。
海峡两岸高峰论坛先后在北京、厦门、台北、龙岩举行了四届以后,我就特别主张第五届要在梅州举行,因为台湾和梅州的关系很密切,台湾有近500万客家人,有三分之二以上讲的是客家话与梅州的客家方言类似。而且梅州是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文化昌盛,出了那么多的院士、将军、大学校长,两地经贸方面的往来可以促成手携手,文化方面的交流则能起到心连心的作用。
梅州接办这届高峰论坛,筹备工作做得细致到位,创造了很多有别于往届的创意,譬如两岸画家共同创作一幅《家园》油画,与最近两岸促成的《富春山居图》合璧有异曲同工之意,还有邀请凤凰台制作客家文化电视论坛,都是一种新颖的形式。
这次梅州被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我推动两岸客家高峰论坛一半的心愿差不多完成了。今后,高峰论坛应向常态化、机制化发展,成立理事会,大家热诚用心地推进,下一届希望能在赣州举行,再下一届在高雄举办,使之对两岸的和平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让客家人勇敢地站出来,做中华民族复兴的工作。
记者:客家人常以四海为家,这大概是“客”的含义,但在内心深处又依然保留对祖先和家园的依恋,延续“家”的精神内核。从有关报道知道,你的祖居地是福建龙岩武平县,作为一名客家人,当你第一次回到武平的祖居,你内心最深的印象和感触是什么?
饶颖奇:客家人不忘祖。我父亲在世的时候,一直叮咛,我们的祖居地在“唐山”,在福建龙岩的武平。从迁到台湾的开山祖传到我这一代,已是第九代了,我们依然记得根在那里。
2002年,我从“立法院”离任,就积极做两岸交流工作,希望很快回武平祭祖,就拜托龙岩方面有关人士寻找,可惜没有找到祖上的坟墓。2007年,我决定到武平县中堡镇的饶氏济宇公祠拜谒祭祖,一了寻根的夙愿。回到祖居地,回到自己的家,感觉真好。乡亲们放着鞭炮,面对着几千人,我作了离乡子弟回乡的演讲。更重要的是我让我的下一代知道了武平,最近龙岩举行定光佛文化节,我的女儿,现任国民党中常委、台东县议会议长饶庆铃就专程前往参加。
记者:从你的履历看,你在政坛从事政治活动成就非凡,年过古稀,你依然以文化为媒,为两岸的和平、交流奔走,你作出这样的选择,支撑动力是什么?你的家人支持你的选择吗?
饶颖奇:文化是一脉相通的,客家人是汉族的一个民系。两岸的分裂是历史问题,大家同文同种,都是炎黄子孙,不应分开。历史遗憾要弥补。做好交流合作,推动和平发展。不能有误会,以致造成对立和战争。我已年近80岁了,愿用余力促进交流,带动两岸青少年参与,一代传一代。这次论坛,我的太太和女儿一同来参加,她们都很认同祖籍是在大陆,家人对我的支持是不言而喻的。
记者:现阶段和将来的一段时期,两岸“破冰”方面,你在文化和经济交流上有哪些建议?在台湾,客家人群体的影响怎样?
饶颖奇:两岸的交流不要着急,交往开展以后,你来我往,即使不是朋友、亲戚,慢慢地,有一天也会很自然地合在一起。现在期待台湾的客家、客家以外的朋友,不论党派,都来参加,对梅州的形象宣扬、旅游观光的发展都会有帮助的。梅州也要展开双手,敞开胸怀,特别是要继续改善交通条件,才能吸引更多的台湾方面的人士来梅旅游观光和投资。
刚开始,台湾的客家人是很受歧视的,特别是在日本统治时期,主要是在垦殖农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由于重视教育,平民也可念书,受教育水平逐渐提高,客家文化推广得到重视。像“行政院”设立了客家委员会,各级政府也相应设有客家局或委员会,有人才、经费的保障,去推动保护汇整客家文化。
记者: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在你眼中,台湾和梅州的客家文化是否有差异,如有差异,互补的地方在哪?你对年轻一代传承客家文化有什么期望吗?
饶颖奇:在台湾,凡是客家人占人口50%以上的地区,学校都会推广客家话,在台湾还专门有以客家话为依托的山歌班、歌谣班,立法机构还推动通过了《客家基本法》,把农历正月二十定位“客家日”,设有客家电视台、电台。这些可能是与梅州不同的地方,因为这些在梅州是自然而然的东西,台湾的客家人则因所处的环境,文化自我保护意识很强。
台湾对客家传统文化的保存整理比较好,如曾收集两岸的族谱,运用计算机形象展示,在台各地巡展,揭示族姓的来源,对阿扁的“去中国化”进行反击。
现在的年轻人都爱时髦,向往西化,因此对传统的礼教、伦理的宣扬很有必要,要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历史,以先贤先烈为模范。文化的保存要靠年轻人,要让他们了解民族精神所在,要鼓励他们参加到我们的这类活动中来。(记者刘奕宏)
作者:刘奕宏来源中国新闻网)
饶颖奇先生历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政策委员会执行长、台湾民意机构领导人、中国国民党中评会主席团主席等要职,从政经验丰富、阅世甚深,却保持着一颗坦诚之心,语态谦和具有君子之风,对记者的提问细心回答,侃侃道来,对于个别他认为涉及敏感的话题,则坦诚解释无法表态,整个专访在轻松的气氛下顺利进行。
记者:尊敬的饶颖奇先生,我作为客家人的一分子,对你多年来致力于推动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强化两岸和平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深表钦佩。如今第五届客家高峰论坛在梅州举行,你有什么感想?
饶颖奇:我和论坛的另一位创始人徐博东先生在一次“两岸和平研讨会”上相遇,当时他是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是研究台湾问题的专家,特别是对民进党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很偶然的机会,我们互相发现对方也是客家人,并且同样认为客家人可以为两岸的和平发展作出贡献,因为客家人内心有一股执着的“硬颈”精神。后来我们就着手把这一设想付诸实施,创立了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这一平台。
海峡两岸高峰论坛先后在北京、厦门、台北、龙岩举行了四届以后,我就特别主张第五届要在梅州举行,因为台湾和梅州的关系很密切,台湾有近500万客家人,有三分之二以上讲的是客家话与梅州的客家方言类似。而且梅州是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文化昌盛,出了那么多的院士、将军、大学校长,两地经贸方面的往来可以促成手携手,文化方面的交流则能起到心连心的作用。
梅州接办这届高峰论坛,筹备工作做得细致到位,创造了很多有别于往届的创意,譬如两岸画家共同创作一幅《家园》油画,与最近两岸促成的《富春山居图》合璧有异曲同工之意,还有邀请凤凰台制作客家文化电视论坛,都是一种新颖的形式。
这次梅州被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我推动两岸客家高峰论坛一半的心愿差不多完成了。今后,高峰论坛应向常态化、机制化发展,成立理事会,大家热诚用心地推进,下一届希望能在赣州举行,再下一届在高雄举办,使之对两岸的和平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让客家人勇敢地站出来,做中华民族复兴的工作。
记者:客家人常以四海为家,这大概是“客”的含义,但在内心深处又依然保留对祖先和家园的依恋,延续“家”的精神内核。从有关报道知道,你的祖居地是福建龙岩武平县,作为一名客家人,当你第一次回到武平的祖居,你内心最深的印象和感触是什么?
饶颖奇:客家人不忘祖。我父亲在世的时候,一直叮咛,我们的祖居地在“唐山”,在福建龙岩的武平。从迁到台湾的开山祖传到我这一代,已是第九代了,我们依然记得根在那里。
2002年,我从“立法院”离任,就积极做两岸交流工作,希望很快回武平祭祖,就拜托龙岩方面有关人士寻找,可惜没有找到祖上的坟墓。2007年,我决定到武平县中堡镇的饶氏济宇公祠拜谒祭祖,一了寻根的夙愿。回到祖居地,回到自己的家,感觉真好。乡亲们放着鞭炮,面对着几千人,我作了离乡子弟回乡的演讲。更重要的是我让我的下一代知道了武平,最近龙岩举行定光佛文化节,我的女儿,现任国民党中常委、台东县议会议长饶庆铃就专程前往参加。
记者:从你的履历看,你在政坛从事政治活动成就非凡,年过古稀,你依然以文化为媒,为两岸的和平、交流奔走,你作出这样的选择,支撑动力是什么?你的家人支持你的选择吗?
饶颖奇:文化是一脉相通的,客家人是汉族的一个民系。两岸的分裂是历史问题,大家同文同种,都是炎黄子孙,不应分开。历史遗憾要弥补。做好交流合作,推动和平发展。不能有误会,以致造成对立和战争。我已年近80岁了,愿用余力促进交流,带动两岸青少年参与,一代传一代。这次论坛,我的太太和女儿一同来参加,她们都很认同祖籍是在大陆,家人对我的支持是不言而喻的。
记者:现阶段和将来的一段时期,两岸“破冰”方面,你在文化和经济交流上有哪些建议?在台湾,客家人群体的影响怎样?
饶颖奇:两岸的交流不要着急,交往开展以后,你来我往,即使不是朋友、亲戚,慢慢地,有一天也会很自然地合在一起。现在期待台湾的客家、客家以外的朋友,不论党派,都来参加,对梅州的形象宣扬、旅游观光的发展都会有帮助的。梅州也要展开双手,敞开胸怀,特别是要继续改善交通条件,才能吸引更多的台湾方面的人士来梅旅游观光和投资。
刚开始,台湾的客家人是很受歧视的,特别是在日本统治时期,主要是在垦殖农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由于重视教育,平民也可念书,受教育水平逐渐提高,客家文化推广得到重视。像“行政院”设立了客家委员会,各级政府也相应设有客家局或委员会,有人才、经费的保障,去推动保护汇整客家文化。
记者: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在你眼中,台湾和梅州的客家文化是否有差异,如有差异,互补的地方在哪?你对年轻一代传承客家文化有什么期望吗?
饶颖奇:在台湾,凡是客家人占人口50%以上的地区,学校都会推广客家话,在台湾还专门有以客家话为依托的山歌班、歌谣班,立法机构还推动通过了《客家基本法》,把农历正月二十定位“客家日”,设有客家电视台、电台。这些可能是与梅州不同的地方,因为这些在梅州是自然而然的东西,台湾的客家人则因所处的环境,文化自我保护意识很强。
台湾对客家传统文化的保存整理比较好,如曾收集两岸的族谱,运用计算机形象展示,在台各地巡展,揭示族姓的来源,对阿扁的“去中国化”进行反击。
现在的年轻人都爱时髦,向往西化,因此对传统的礼教、伦理的宣扬很有必要,要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历史,以先贤先烈为模范。文化的保存要靠年轻人,要让他们了解民族精神所在,要鼓励他们参加到我们的这类活动中来。(记者刘奕宏)
作者:刘奕宏来源中国新闻网)
今天(12/13日星期五) | 明天(12/14日星期六) | 后天(12/15日星期日) |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
低温9℃~高温16℃ | 低温4℃~高温14℃ | 低温5℃~高温14℃ | 低温6℃~高温17℃ | 低温7℃~高温20℃ |
多云转晴 <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晴转多云 <3级 |
多云 <3级 |
梅州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