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吕梁天气 > 吕梁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山西:杜善学上吕梁山 吕梁官员的“政治大 …

2011-03-29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聚焦山西】综合编辑:从太行山到“吕梁”,杜善学没有让对他寄予厚望的人等待太久,履新百日后,祭出的第一把火就烧遍了整个吕梁山区。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位新任市委书记并未把首要目标放在增长经济上,而是转身在环境卫生、街道装饰和交通秩序上大做文章,并于2月底在吕梁展开了以此为中心的“三项整治”专项活动。这项被当地官员称为“扫一扫、拆一拆、管一管”的工作,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在吕梁市全面铺开。同时,“三项整治”还将作为各级干部转变作风抓落实的硬性指标和选拔任用干部的主要依据,纳入政绩考核范围加以推动。事实上,对于各项经济指标名列全省前茅的吕梁市而言,经济增长已不是难题,城乡环境建设与管理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已成为制约吕梁综合发展的大问题。杜善学履新吕梁后,并没有紧追GDP快速前进的步伐,而是转身将目光瞄向了制约吕梁转型、跨越发展的系列难题。每年3月的吕梁,沙尘天气总会如约而至,狂风席卷着山上的黄土,让本就不算干净的吕梁市,显得愈发憔悴。“脏、乱、差”,是所有来过吕梁市的人最直观的印象,混乱无序的交通、随处堆放的垃圾和粗俗不堪的广告,让外界很难对这个地方有好感。其中交通是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吕梁市人民医院地处离石区滨河路永宁桥十字路口,每天一到上下班时间,医院门口总会挤得水泄不通。医院工作人员每天上班必须提前一个小时从家出发,“要不就会被堵在门口,要不就是进去了没车位。”医院门口几乎每天都会形成一条扭曲的长龙,头部勉强探入了医院的大门,尾部还在滨河路上不断延伸。往西不足百米处,就是十字路口,任凭红绿灯定时转换、交警大声喊叫、司机猛按喇叭,就算是破口大骂,长龙也只慢慢蠕动,有时干脆停了下来,一堵就是半天。当地市民将市区交通称作“肠梗阻”。和“长龙”隔河相望的,是离市区另一个堵车胜地——离石永宁路段,这条离石最繁华的步行商业街,是人流和车流量最大的街道,由于车辆乱停乱放,周围商户占道经营,致使这条街上经常出现拥堵。南口到北口几千米的距离,开车至少得10到20分钟,让途径此地的人叫苦不堪。现在,这一情况得到很大的改观。记者近日在这两个路段采访时,看到的是一副井然有序的画面,人车各行其道,没有任何拥堵的迹象。一位骑摩托的市民在永宁桥处闯红灯被交警拦下后,拿着印有倡导文明出行字样的旗子,站在桥头当起交通疏导员,直到中午饭点的时候才被放行。与街上有序的交通相比,道路两旁的建筑,显得有些另类。沿街商户的广告牌、灯箱、牌匾几乎全部被扒掉,一些违章建筑也被拆除。街道两旁,随处可见刚刚被拆下的灯箱器材和建筑垃圾,不时会有垃圾清运车前来运走。不只是在离石区,记者辗转离石、临县、兴县、文水四县区,看到的几乎是同一幅画面。在兴县,堆积几十年的垃圾,被用炸药炸开后清理一空。在临县,沿街随意开设的各种店面被拆除,政府将为他们安排新的场地集中经营。在文水,机关干部上街清理卫生,原本无人问津的市政广场在经过清理后,焕然一新。在所有县市的城乡结合部,人们拿起工具开始清理修整路边的排水沟和空地,有的在捡垃圾、有的在挖坑浇水,最后会有人搬来树苗种下。这些人中,不少是原来坐办公室的干部。一切迹象表明,吕梁这个“不适合人类居妆的山区,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上任吕梁市委书记不足百日的杜善学,正是整治活动的主要推手。作为统管全局的市委书记,杜善学除去例行的经济话题外,向外界谈论最多的是人民的幸福指数。2月23日下午,吕梁市召开了全市“三项整治”活动领导组及工作机构会议,安排部署了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当天的会议传达了杜善学在离石区调研时提出的关于“环境卫生、街道装饰、交通秩序”整治工作的情况,并提出将在全市范围内集中两个月时间开展“三项整治”活动的具体要求。5天后的28日晚,吕梁市影剧院人头攒动,包括市委、市政府及各县(市、区)一把手等有关单位数百人,参加了当晚举行的吕梁市“三项整治”活动动员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正是针对当前城乡环境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和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完成为期两个月的整治活动。至此,吕梁“三项整治”活动正式拉开大幕。活动展开后,议论也接踵而来,包括当地官员在内都对此议论纷纷。有官员发现,吕梁进行“三项整治”活动是有所准备的。据一位官员介绍,杜善学到任吕梁后,曾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志国一起赴各县区进行调研,并数次就环境问题和随行官员进行讨论。“近年来,吕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由于历史欠账多,吕梁城乡差别大,城市化水平低。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每到一地,杜善学总要重复类似的话语。在某县调研时,该县召开了例行的座谈汇报会,县委书记、县长计划就经济发展、未来规划等向杜善学作汇报。但当听到县委书记高谈阔论如何如何抓经济后,杜善学挥手示意书记停下,“你不要光和我讲GDP,说说你准备怎么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吧,看看这个县城,都乱成什么了?”据一位与会人士透露,该县书记并未准备这方面的材料,现场一度陷入尴尬。这并非个例,据记者了解,杜善学每到一地调研,除去常规的问题外,询问最多的,就是城乡环境建设。2010年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吕梁调研时,曾拿陕西榆林和吕梁做了对比,并向时任市委书记聂春玉询问,“看看榆林,和吕梁有什么区别?”“袁书记当时做的对比,正是有关环境和城市建设方面的。”吕梁当地一位与会人士告诉记者。随后,吕梁展开了“榆林大发展吕梁怎么办”的大讨论活动。在过去的2010年,吕梁经济总量持续攀升,首次突破800亿元大关,达到了845.5亿元,同比增长21.0%,总量全省排名第四,增速全省排名第一。在这片“不适宜人类居妆的土地上,吕梁人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有媒体把吕梁和当年的深圳相提并论,并称为“吕梁速度”。但在光鲜的经济数字背后,是吕梁多年止步不前的城乡建设工作,这和高速发展的经济相比,极不相称。“吕梁在经济方面走得太快,几乎没有时间去考虑城建方面,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吕梁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步伐。”当地一位官员告诉记者。“我们经济高速增长的步伐有点快过了,我们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步伐,干部群众的文化素养、个人修养并没有伴随着我们的腰包一起涨起来。”在经历了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吕梁突然掉头,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了只花钱难见效的“三项整治”上,让人颇感意外。但对吕梁而言,这确实是迫切需要改变的。“现在的吕梁就像一个暴发户,钱有了不知道如何去花,只是单一重复着钱生钱的老路子,甚至没有时间停下来想一想赚这么多钱是要干什么?”一位政府官员告诉记者。事实上,吕梁这个“暴发户”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很不完善,甚至有点囊中羞涩的味道。2109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直到几年前才由政府出资修起了免费的公共厕所。人们普遍对这片土地缺乏自信和归属感。出门在外的吕梁人,极少有主动提及自己的家乡在哪里的。不少人赚钱的目的就是为了有一天能离开这个穷地方,有了钱的人们像买菜一样,在大城市里四处买房置地。在一座星级酒店前的马路上,奔驰、宝马、宾利、悍马等各种豪车,在垃圾和污水间恣意狂奔。“在高低档时尚行头的装裹下,随地吐痰乱折花木乃至于随地大小便却成了家常便饭;各色商铺雨后春笋般更迭涌现,粗俗不堪的广告招贴画也随之更迭涌现,倒尽了人们的胃口;更有无孔不入的办假证、通下水、洗油烟机、修旧雨伞一类的小广告,层层叠叠地涌入我们视觉所及的每一个角落,简直让人崩溃。”吕梁市新闻办主任高丽萍在评论中这样描写。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再高的GDP都不能让人们获得尊严感到自信,再多的财政收入都无法增强人们的幸福感。似乎每个吕梁人都无法忍受这样的环境,人们迫切需要改变这个现状,而这也正是杜善学想要改变的,更是吕梁经济和民生实现再度飞跃,最重要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最近,当地媒体的显赫位置始终被“三项整治”的相关新闻占据,各级政府的官方网站也都是有关“三项整治”的信息。“三项整治”已成为吕梁各地当前的第一要务,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以“一把手”为首的领导小组,将任务细化至各乡镇,并设立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如此大规模的整治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截至3月28日,仅临县就投入9000余万元,据当地官员介绍,其他县市投入的经费只多不少。对于地处山区的县城来说,环境、交通的整治历来都是个大难题,当地也没有成型的经验模式,大家都属于“摸着石头过河”。据记者了解,几乎每个县市一把手都曾自己开车或安排专人,去周边县市“偷经”。“看看其他县是怎么搞的,在哪方面有亮点,回来以后赶紧安排落实。”某县县委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定期排名,排名靠后的都将受到严惩,各地领导干部都不敢大意。兴县是杜善学首个提出表扬的县份,各县领导也纷纷赶来观摩学习。除了各县市间互相取经外,官员们将目光投向了同一个地方,杜善学任职多年的长治市。几乎每个县都派人前往长治考察,除此以外,所有县市都聘请了一名以上来自长治政府部门的人员当顾问,为“三项整治”出谋划策。记者在当地采访时发现,除了“三项整治办公室”和政府部门的值班人员外,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各局级领导,都参与到了活动中。“所有部门都有分管的片区,领导都在一线指挥工作了。”当地政府人士介绍,需要一把手签字的时候,在办公室肯定找不着人。
今天(06/15日星期六) 明天(06/16日星期日) 后天(06/17日星期一) 第四天(06/18日星期二) 第五天(06/19日星期三)
晴 晴 晴 多云 多云 小雨 多云 多云 小雨
低温17℃ 低温19℃~高温34℃ 低温20℃~高温33℃ 低温19℃~高温30℃ 低温19℃~高温33℃
转晴
<3级

<3级
多云
<3级
小雨转多云
<3级
多云转小雨
<3级
吕梁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