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临汾 能否在转型中雪耻?
2010-11-05 来源:焦点房地产网
昔日临汾
过去在山西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灰尘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确实反映了山西的环境污染问题。
上个世纪90年代起,随着煤炭、焦化、钢铁等重化工业企业的增多,临汾市逐渐成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煤焦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尤其是小焦炉、小冶铁、小火电等“重污染、高排放”落后产能的扩张,使得“两山夹一川”、原本透风率只有50%多的临汾盆地遭到严重的环境污染。
自2003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以来(注:2006年后逐步好转),临汾市的空气质量均在劣于国家三级标准城市之列。劣于国家三级标准城市是指环境不适宜居民生存。
据《山西青年报》报道:“此地不适合人类居住1几年前,一名外商来临汾考察投资环境,临走前扔下这么一句话,至今仍在当地流传。
2006年10月18日,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国际环境研究机构布莱克史密斯研究所(Blacksmith Institute,又译铁匠研究所)公布了一项研究报告——2006年世界10大污染地区,临汾作为中国唯一的高污染城市代表进入榜单。 布莱克史密斯研究所作为一家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污染问题的非赢利性机构,每年都会公布相关的污染城市名单,其排名不分先后。
“当地居民每天晚上几乎要在煤尘中窒息而亡。”曾有临汾本地的传媒人士说,得知布莱克史密斯的报道后,更加大了本地媒体继续对临汾市环境治理取得初步成效的宣传力度,“与切尔诺贝利这样的核污染城市齐名,这是临汾人的耻辱。”
临汾的环境,让当地的居民付出了代价。2005年,临汾尧都区刘村镇北芦村农民,因抽取汾河水浇灌后,出现了近千亩小麦麦苗枯黄,直至颗粒无收。2006年,该区贾得乡小贾村部分农民也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可能因灌溉用水问题出现几百亩麦田颗粒无收的情况。
“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中国污染之都”、“中国空气污染第一城论坛新闻)”,国内外媒体将临汾作为环境污染的典型。环境污染之严重,成为制约临汾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问题,成为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敏感问题。
转型阵痛
昔日临汾环境的持续恶化,使得临汾的主政者们不得不思考这个城市出现的问题。市委书记谢海的“临汾决不要带血的GDP,决不要污染的财政收入。” 很形象地道出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在先发展还是先治污的问题上,很多地方政府犹豫不决。国家环保总局的“区域限批”政策让地方政府作出了选择。
“区域限批”把山西人打疼了,也让山西人开始痛苦地反思。“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的经济增长路子不能再走了。”“我们的天是灰的,水是赤的,街是脏的,空气是污浊的。群众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不仅享受不到发展带来的成果,而且终日压抑……这充分说明我们的环境污染确实是严重的,已经成为制约临汾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问题。”在看到2007年1—2月洪洞、霍州两县(市)城区没有一天好于二级的天气,襄汾县仅有1天的报告后,时任临汾市市长的李天太倍感压力。
临汾市主管环保的副市长赵建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连续3年的污染排名倒数第一,以及2006年又被国际媒体评为世界十大重污染城市之一,让临汾的领导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由于能力有限,在治理规划、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欠缺系统周密的思路和方法,他们便到国家环保总局寻求帮助,并主动要求把临汾列入全国环境污染治理试点市。
在国家环保总局的大力支持下,临汾迅速着手,邀请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编制《临汾市十一五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规划环评通过对一个区域的战略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使整个区域的生产力布局更加合理、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目前临汾已经开始用规划环评的思路来指导新一轮的经济发展。
2005年以来共取缔各类污染企业1056个,取缔一定规模的污染企业649个,其中取缔焦炉78个,取缔炼铁炉173个;全市列入省达标台帐的1407家工业企业已实现了全面达标;同时对全市99家重点企业安装在线自动监控系统191套,全部实现了在线监控。
临汾市环保部门一位负责人说:“仅2005年一年,全市共取缔改良焦化炉、小石灰窑等土小企业306家,关停冶炼企业53家,关闭末位淘汰的厂子92家。2006年全市的财政收入是100个亿,保守地计算,如果这些企业未被关闭的话,全市财政收入至少在130个亿左右。”
数据说话
据中国环保的监测数据显示,临汾二级以上天数由2005年的187天增加到2009年的334天,增加了147天;综合污染指数由2005年的5.46下降到2009年的1.72,下降了68.5%.临汾空气质量在全国113个重点监控城市当中,由2005年的倒数第一,上升到2009年的正数第49位,空气质量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总投资14.9亿元人民币对汾河临汾城区段进行生态环境治理;2010年植树造林39.2万亩,位居山西全省第一。2006年以来,临汾市共关停各类污企1056个,取缔污企649个。
2005年以来临汾市政工程建设统计数据:
市区集中供热面积由2005年的450万平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1550万平方米;
煤气用户从2005年的60139余户增加到2009年的80000余户;
在日处理污水7万吨的市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建成日处理污水4万吨的第二污水处理厂;
在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的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已建成试运行的同时,日处理800吨的垃圾转运站近期即可建成投入运行。
2008年即整治采暖锅炉272台,治理茶浴炉175台,营业性炉灶更换清洁燃料937家(安装油烟净化设施141台),整治夜市烧烤摊点40处296个摊位,年可减少二氧化硫500余吨。
实施车辆“双燃料”改造更新改造公交车150多辆(共有340辆),改造出租车1500多辆(共有1860辆),减少氮氧化物40.38吨。同时加大市区洒水抑尘工作力度,新购置洒水车11辆,市区共有29辆洒水车昼夜洒水,有效遏制了扬尘污染。
过去在山西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灰尘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确实反映了山西的环境污染问题。
上个世纪90年代起,随着煤炭、焦化、钢铁等重化工业企业的增多,临汾市逐渐成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煤焦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尤其是小焦炉、小冶铁、小火电等“重污染、高排放”落后产能的扩张,使得“两山夹一川”、原本透风率只有50%多的临汾盆地遭到严重的环境污染。
自2003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以来(注:2006年后逐步好转),临汾市的空气质量均在劣于国家三级标准城市之列。劣于国家三级标准城市是指环境不适宜居民生存。
据《山西青年报》报道:“此地不适合人类居住1几年前,一名外商来临汾考察投资环境,临走前扔下这么一句话,至今仍在当地流传。
2006年10月18日,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国际环境研究机构布莱克史密斯研究所(Blacksmith Institute,又译铁匠研究所)公布了一项研究报告——2006年世界10大污染地区,临汾作为中国唯一的高污染城市代表进入榜单。 布莱克史密斯研究所作为一家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污染问题的非赢利性机构,每年都会公布相关的污染城市名单,其排名不分先后。
“当地居民每天晚上几乎要在煤尘中窒息而亡。”曾有临汾本地的传媒人士说,得知布莱克史密斯的报道后,更加大了本地媒体继续对临汾市环境治理取得初步成效的宣传力度,“与切尔诺贝利这样的核污染城市齐名,这是临汾人的耻辱。”
临汾的环境,让当地的居民付出了代价。2005年,临汾尧都区刘村镇北芦村农民,因抽取汾河水浇灌后,出现了近千亩小麦麦苗枯黄,直至颗粒无收。2006年,该区贾得乡小贾村部分农民也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可能因灌溉用水问题出现几百亩麦田颗粒无收的情况。
“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中国污染之都”、“中国空气污染第一城论坛新闻)”,国内外媒体将临汾作为环境污染的典型。环境污染之严重,成为制约临汾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问题,成为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敏感问题。
转型阵痛
昔日临汾环境的持续恶化,使得临汾的主政者们不得不思考这个城市出现的问题。市委书记谢海的“临汾决不要带血的GDP,决不要污染的财政收入。” 很形象地道出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在先发展还是先治污的问题上,很多地方政府犹豫不决。国家环保总局的“区域限批”政策让地方政府作出了选择。
“区域限批”把山西人打疼了,也让山西人开始痛苦地反思。“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的经济增长路子不能再走了。”“我们的天是灰的,水是赤的,街是脏的,空气是污浊的。群众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不仅享受不到发展带来的成果,而且终日压抑……这充分说明我们的环境污染确实是严重的,已经成为制约临汾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问题。”在看到2007年1—2月洪洞、霍州两县(市)城区没有一天好于二级的天气,襄汾县仅有1天的报告后,时任临汾市市长的李天太倍感压力。
临汾市主管环保的副市长赵建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连续3年的污染排名倒数第一,以及2006年又被国际媒体评为世界十大重污染城市之一,让临汾的领导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由于能力有限,在治理规划、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欠缺系统周密的思路和方法,他们便到国家环保总局寻求帮助,并主动要求把临汾列入全国环境污染治理试点市。
在国家环保总局的大力支持下,临汾迅速着手,邀请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编制《临汾市十一五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规划环评通过对一个区域的战略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使整个区域的生产力布局更加合理、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目前临汾已经开始用规划环评的思路来指导新一轮的经济发展。
2005年以来共取缔各类污染企业1056个,取缔一定规模的污染企业649个,其中取缔焦炉78个,取缔炼铁炉173个;全市列入省达标台帐的1407家工业企业已实现了全面达标;同时对全市99家重点企业安装在线自动监控系统191套,全部实现了在线监控。
临汾市环保部门一位负责人说:“仅2005年一年,全市共取缔改良焦化炉、小石灰窑等土小企业306家,关停冶炼企业53家,关闭末位淘汰的厂子92家。2006年全市的财政收入是100个亿,保守地计算,如果这些企业未被关闭的话,全市财政收入至少在130个亿左右。”
数据说话
据中国环保的监测数据显示,临汾二级以上天数由2005年的187天增加到2009年的334天,增加了147天;综合污染指数由2005年的5.46下降到2009年的1.72,下降了68.5%.临汾空气质量在全国113个重点监控城市当中,由2005年的倒数第一,上升到2009年的正数第49位,空气质量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总投资14.9亿元人民币对汾河临汾城区段进行生态环境治理;2010年植树造林39.2万亩,位居山西全省第一。2006年以来,临汾市共关停各类污企1056个,取缔污企649个。
2005年以来临汾市政工程建设统计数据:
市区集中供热面积由2005年的450万平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1550万平方米;
煤气用户从2005年的60139余户增加到2009年的80000余户;
在日处理污水7万吨的市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建成日处理污水4万吨的第二污水处理厂;
在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的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已建成试运行的同时,日处理800吨的垃圾转运站近期即可建成投入运行。
2008年即整治采暖锅炉272台,治理茶浴炉175台,营业性炉灶更换清洁燃料937家(安装油烟净化设施141台),整治夜市烧烤摊点40处296个摊位,年可减少二氧化硫500余吨。
实施车辆“双燃料”改造更新改造公交车150多辆(共有340辆),改造出租车1500多辆(共有1860辆),减少氮氧化物40.38吨。同时加大市区洒水抑尘工作力度,新购置洒水车11辆,市区共有29辆洒水车昼夜洒水,有效遏制了扬尘污染。
今天(12/13日星期五) | 明天(12/14日星期六) | 后天(12/15日星期日) |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
低温-7℃~高温3℃ | 低温-7℃~高温5℃ | 低温-7℃~高温7℃ | 低温-5℃~高温9℃ | 低温-5℃~高温9℃ |
多云转晴 <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临汾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