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果农后悔苹果卖早了
2010-12-06 来源:阿里巴巴
“以前吃面送蒜,现在吃蒜送面,真狠1带着些许无奈和自嘲,2010年,诸多新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豆你玩、油你涨、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
CPI,让它们跟我们的生活更近,但我们不得不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它,力求不让它给咱的生活添乱。
一番价格战和政府调控后,管你是“油你涨”还是“姜你军”,该死棋的死棋,该退位的退位。短短十几天,这场植物与CPI的大战渐渐落下帷幕。
我们,松了一口气。
涨价都波及了谁?种植户?批发商?小商贩?我们试图从各个环节解读在这场战役中胜利的人们。
倒春寒苹果减产 种植户本想贱卖一打听能卖“高价”靠采摘收回成本 昌平果农后悔苹果卖早了
苹什么
今年的苹果普遍减产,导致北京市场苹果一上市即高价运行。为此,市民大呼“吃不消”,有网友将涨价戏称为“苹什么”。
朱金恩
年龄:53岁 职业:苹果果农种植时间:3年
10月初,农产品的涨价风蔓延到水果领域,陕西、山东等地的苹果价格都出现上涨。
据新发地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北京市场上的苹果均价比去年同期高出20%左右。
此外,延庆、昌平等苹果主产区的苹果价格跟去年相比,平均每斤上涨了2元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苹果涨价主要是因为惜售和减产。
“俺真没有挣到钱1昌平兴寿镇的苹果果农朱金恩一直否认自己挣到了钱。
作为北京地区最高端的苹果,昌平苹果的采摘价格一度摸到每斤10元的顶。
但遭遇倒春寒减产和生产成本的提高,让这里的小果农没有迎来丰收。要不是沾了苹果涨价的光,他们可能亏得更多。
倒春寒来袭苹果减产
上个月,53岁的果农朱金恩终于盼来了苹果“收获”——2300斤,但还不到正常年份的1/4。
这是老朱种苹果的第三个年头。前两年,他总共投入了3万多元,在承包的4.5亩苹果树地里精心伺候着小树苗。去年,苹果园结了4000多斤苹果,卖了2万多元。
“明年你肯定能打个翻身仗。”村里的老果农提醒他早买苹果箱,老朱听了以后嘿嘿笑。
他清楚地记得,2009年11月2日,北京迎来30多年以来最早的一场降雪,当时,红彤彤的果子挂满枝头,城里的摄影爱好者还专门到果园里来取景。
没想到,开春后,倒春寒便来了。北风天天刮,老朱掰着手指头数日子,盼着气温回升,每天都吃住在地里,眼睁睁看着花骨朵被风吹成了干花。
到了疏花疏果时(编者注:人为去除一部分过多的花和幼果,以获得优质果品和持续丰产),老朱的心凉了大半截,苹果花不到去年的2/3,去掉一些过密的以后,剩下的也就是去年的一半。
昌平苹果刚有手指盖大小时,就得套上牛皮纸袋子避免虫咬和农药残留,老朱准备了两万个纸袋,却只用去了三分之一。
发财梦泡汤存款用光
老朱的“发财”梦泡了汤,不仅因为苹果减产,还因为不断上涨的原料价格。
昌平苹果必须使用有机肥料,老朱购买了两车鸡粪,整片果园充满了腥臭的鸡粪味儿。
“去年一车要900块钱,今年一个月一个价,现在买一车最少得1200元。一年下来,光鸡粪就多花了1000多。”老朱说。
涨得快的还有人工成本。老朱说,虽然已经种了3年苹果,但很多剪枝技术不过关。
“倒春寒”一过便是剪枝的季节,老朱只能请技术员剪枝,去年一天40块钱就能请到一个工人,今年价格猛增到一天70块。
此外,元素肥、苹果箱、水电费都在上涨,老朱去年挣的两万多元已经见了底。
转头玩采摘赚回了本
老朱以为,今年苹果肯定指望不上了,便在苹果树下套种了花生、萝卜、大白菜。但他没想到,本因倒春寒减产,却因为今年苹果市场价格上涨,收回了上万元的成本。
“去年一斤也就卖4块多,今年这么差,采摘客还来吗?”秋收后,他琢磨着:是不是该把这些苹果贱卖了?
于是,他自己定了一个低价:一斤4块钱0能勉强收回成本,就当两口子打工没挣钱。”
开摘第一天,老朱的果园来了一位采摘客,他怯生生地报出了5块钱的“高价”,采摘客一口答应,当天便摘走了100多斤。
“市场里的红富士已经到了4块钱,采摘才5块钱一斤,真值。”临走前,采摘客的一句话让老朱含糊起来——这买卖是不是做赔了?
第二天,那个人又来了:“不管大小,5块钱一斤,你果园里的苹果我全包了。”采摘客是一家公司的老板,看老朱只卖5块钱一斤,便想包下来给员工发福利。
这回,老朱多了个心眼,没有马上成交。
他到其他果园打听价格,“一斤10块?”老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昌平苹果有名,也从来没有卖过这么高的价钱啊!
“外面的苹果也不便宜,昌平苹果是中国最好的苹果,8块钱一斤真不贵。”老朱顿时感觉腰杆硬了,5块一斤绝对不卖!
老实巴交的老朱成了生意人。来采摘的游客一拨接一拨,最多的时候,他的果园外停了十几辆车,采摘客跟不要钱似的扎进果园。
仅20多天,2300斤苹果就被摘了个空,老朱顺利收回13000元的成本。
后悔卖早了明年多干
老朱还记得,前一阵,有公司在村里挨家挨户收苹果,一次就收两三千斤,根本不在乎价钱。
“如果能存到春节再卖,肯定不是8块钱一斤的价了。”他有些后悔——苹果卖早了。
上个月的一个周末,上高中的儿子回家,一进家门就嚷嚷着要带苹果给同学吃。
老朱的媳妇在儿子的书包里塞了十多个苹果,还惹得儿子不高兴:“同学都知道咱家种苹果,你就给我这么几个苹果,还都有疤,我怎么拿出手?”
一句话惹得老朱一脑门子气——种了好几亩苹果树,好苹果全卖了,两口子一个都没舍得吃。
老朱恨自家苹果树太不争气,错过了挣钱的好时候。他的表哥也种苹果,虽然也减产了不少,但大苹果树还是顶住了寒气,十多亩地共收了快30万斤!看得老朱直眼红,他盘算着,明年要再承包一块土地,种上苹果树。
他还在村里的建筑队挂上名了,准备这车肥施完后就去建筑队干活,争取把明年的承包费赚出来。
本版文并摄/记者蒋桂佳 制图/李铭毛京东
货物价格虽然飙 运输收入却未变 路上担心遭哄抢 加油还得掏小费 运姜司机帮忙吆喝当赚钱
姜你军
今年7月以来,生姜价格一路攀升,被网友戏称为"姜你军",后被广泛用来形容生姜价格一路飙升,超出合理范围。
孙明福
(化名)年龄:56岁 职业:生姜运输司机
从业时间:2年
根据监测的数据显示,2010年6月下旬以来,全国生姜价格呈上涨走势,7月14日-8月15日,生姜价格连涨33天。
导致生姜涨价的原因除减产外,也有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的因素。
由于生姜是季节生产、常年消费,便于储存,所以游资更容易炒作,更因此催生了一批"炒姜客"。
目前,经过政府调控,生姜价格已有所下降。
"如果途中出了事故,司机宁愿跑了,也不愿赔这一车姜钱。"自从生姜涨价后,很多运输司机都抱着和孙明福一样的想法。
现在他开车时速不敢超过80公里,为的就是这样的事不在自己身上发生。
今年7月以来,生姜价格比年初翻了一番,虽然赔了赚了都是卖家的事儿,可作为看客的老孙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现场目击市场里同行见少记者多
11月28日,记者来到了新发地市场的姜蒜交易区,与其他地方充斥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不同,这里有些冷清。
记者数了数,这里运输生姜的厢式货车还不到20辆,比以往至少减少了10%。
相比附近的大葱、大白菜交易区,卖生姜的商贩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个面积不算小的摊位。
它的隔壁是大蒜交易区,虽然"蒜你狠"的风头还没过,但客流不算稀少。或许主妇们觉得,在葱姜蒜这三种调味蔬菜当中,生姜显然是容易被最先放弃的。
见到山东莱芜的孙明福时,他正蹲在自己的卡车旁猛吸烟。
这种每个月都要在北京、山东两地往返三四趟的生活,他已经过了两年了。为了多赚钱,他没有和人搭伙,所以抽烟就成了他解乏最好的方式。
听到记者要采访,他微微抬起头,额头被挤出两道深深的皱纹,随后咧嘴笑了两声:"我算算啊,你这都是第几拨了。"
自从"姜你军"的名字不胫而走后,老孙时不时就能在市场上看到边拿着小本记录边端着相机的各路记者。
角色转变为赚钱司机帮着拉生意
"这姜不错,刚拉来的,我掰一块你看看。"还没和记者聊上两句,孙师傅一看到有顾客凑到摊前,就招呼了起来。
这一般司机不是只管开车吗?到了地儿就会找旅馆住下。卖多卖少、卖得快慢与否都与己无关。只要货物安全抵达目的地,大车司机也就算完成使命了。即便对方卖不出去,自己的车钱却一分也不会少。
听到记者的疑问,孙师傅笑着应道,这说得没错,不过现在是非常时期,帮老板吆喝生意也是迫不得已。
"姜卖的比大葱大蒜差远了,要是老卖不出去,找我拉姜的人也少了,那我不一样赚不到钱嘛。"原来孙师傅的"生意经"是这么算的。
吆喝了一段时间,孙师傅也摸出了点门道儿,只要是大单位食堂来进货,一般都会先去白菜、大葱区,他有时也会到那儿拉生意,这一推销就能卖出几十斤生姜。
甚至在聊天时,孙师傅的眼睛也很少会盯着记者,而是左右寻摸买家。
看别人赚了也不眼红,别人赔了自己也不操心,老孙说还是更愿意专心开车。因为在他眼里,这起伏不定的菜价,可比油门、刹车更难掌控。
收入没变没沾光送货还是那点钱
“姜涨了这么多钱,您收入也涨了吧?”听到记者这么一说,老孙赶忙摆摆手站起身。
“不管老板挣多挣少,我们司机是死收入,没沾光。”老孙说。
从7月份开始,生姜收购价一直高居10元/公斤的水平,与年初相比上涨了近50%。
尤其是在7月16日到17日,一天之内涨幅达到了24%。
但这些对于老孙来说,只是老板口中常常念叨的数字。
在他看来,生姜的身价哪怕比猪肉还贵,与他们这些司机的收入都不会挂钩。
因为大货车都是按吨收费,一吨货的价格在260-290元之间。
刨除油钱、吃住等费用,老孙跑一趟山东和北京能净赚两千多元。
“运生姜、运大蒜、运啥都是那个吨位价。”老孙说,近期姜价持续走高,他的不少朋友也误认为老孙赚了不少,经常张罗着让他请吃请喝。
其实在他眼里,是赔是赚都是雇主的事儿,唯一能让他关心的只有柴油价格。
“以前从莱芜到北京,在不堵车的情况下,一天就能将货物运到目的地,现在,要赶上中间加油排队,需要3天时间。”老孙一提起这个,就皱起了眉头。
据老孙向记者透露,现在要加满油没点硬关系或拿钱打点,是很难给足分量的。
比如加200元柴油就要给加油站20元小费,加300元柴油给30元小费,这已经成了行业里的“潜规则”。
近几个月,运输价格也从每吨260元涨到了约300元。
当然,最终这些钱还是要被菜商们加进菜价里。但运输成本的提高到底对姜的涨价起到了多大作用,孙师傅自己也说不清。
怕出事时速最快80公里
采访时,只要有小贩来装货,孙师傅就会立刻瞪大眼睛,一袋一袋地去数,生怕被一些不地道的小贩多拿走一袋。
“你看这生姜外皮是金黄色的,像黄金的颜色吧。”孙师傅顺手拿起一块生姜,眼睛瞟了记者一眼,自顾自地说:“金子掉在地上肯定有人去抢,姜也是一样。”
孙师傅回忆说,今年8月,一个运姜的同行在开到山东聊城时发生了交通事故,上万斤生姜散落在了公路上。路人趁机哄抢了这些生姜。警察赶到时,有一名男子竟拿着编织袋装了30多斤。
事后,孙师傅的雇主还特意打电话给他,说这些生姜现在的身价可今非昔比了,开车一定要当心。
从那以后,孙师傅在路上运货时时速再也没敢超过80公里。要知道,姜价最便宜时,这一车不过一万余元,现在已经翻了近十倍。他甚至想好了,一旦发生事故,宁愿毁了信誉跑路,也不愿承担这笔损失。
近几日,记者从新发地市场统计部了解到,从11月中旬生姜的价格开始回落,目前的市场均价每斤不到3元,与年初的价格相当。
文/记者崔毅飞摄/记者郭谦制图/李铭刘江
两遇白糖价跌 宕囤货赔本险关张 天天盯着期货网就盼货物早卖光 卖糖商贩快进快出求稳当
糖高宗
10月9日,全国白糖现货价格指数历史性超越6000元大关,达到6062元。普通的白糖摇身一变成“糖高宗”。
李乾树
年龄:47岁职业:副食批发,主营白糖经营时间:6年
由于产糖大省广西在今年年初遭遇了持续大旱,国庆节后,中国食糖价格创下了历史新高:食糖的批发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幅度高达70%。
随着白糖价格的上涨,一些用糖食品也纷纷跨入了涨价的行列。糖果、饼干、甜品甚至部分糕点的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为了保证食糖市场供应,稳定价格,10月份下旬起,国家发改委联合商务部、财政部,决定分批投放国家储备糖。
“活见鬼1今年9月份起,锦绣大地物流港副食经营部老板李乾树的口头禅,就变成了这三个字。
让他感到如此揪心的,正是突然疯涨、最近又开始下跌的糖价。
看着库存的80吨白砂糖,李乾树也不知道,等待他的,到底是赚还是赔。
紧盯期货网看不懂糖价
11月23日中午,李乾树端着饭碗,眼睛不离笔记本电脑屏幕。他一边看还一边摇头,合上电脑后,碗中饭菜还剩一多半。
李乾树看的,是白糖期货的网站,这是他的习惯——通过期货市场了解白糖价格的走势。
运筹帷幄中,却难决胜千里之外。天天盯着期货网站,糖价走势仍让他感到出乎意料。
“真是活见鬼了,我就没见过这么玄乎的糖价1李乾树说,往年糖价到9月份时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原因是这个时候甘蔗已全部收割,糖厂库存殆尽,而下一茬甘蔗还未长成,涨价,自然是很正常的现象。
摸准行情,每年8月份,李乾树都会囤货,再趁着9月涨价赚一笔。可今年,说什么他也不敢这么做了。
今年9月,涨价“如约而至”。但他发现这价涨得有些吓人:8月中旬的时候糖价还是每吨5000多元,11月上旬时就冲到了每吨8000多元,“往年只有春节时才会出现如此快速的涨价,持续时间也不会超过10天”。
初试“折腰”
囤货赔本钱 同行不干了
李乾树害怕被套牢,因为他在2006年的时候,就遭遇过“糖高宗”,那一次,他“赔惨了”。
2006年9月初,白糖价格出现上浮,李乾树打听到一些小道消息,“有人说糖价会一直涨上去,如果能大批吃进一些货,等一个月,肯定能大赚一笔”。
一直等到10月底,糖价还是很坚挺,甚至又出现了小幅上涨。
看着周围不少同行都囤了货,李乾树有些心动了。他盘算着,一到春节,糖价肯定会涨,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涨一次,囤货到春节时肯定会赚钱!
于是,一直稳扎稳打的他也开始囤货了。
看着糖价节节上升,再看看囤积的货,李乾树心中的欢喜已经盖过了不安。
赚了这一笔,李乾树想租个更好的摊位,甚至扩展出几家分号,他的买卖能更轻松一些。
12月刚到,就在他打算将囤货出手时,糖价开始跌了,从最高时每吨6000多元跌到了5000多元。
“还要等春节吗?等不起了1因为囤货,李乾树已没有多少周转资金了。可这一卖,就赔大了。
熬到第二年1月底,他终于绷不住了,出了货,赔了七万。
过了大半年,李乾树才从这次打击中恢复了元气。
而经过这一次,李乾树发现周围三四家同行已经关张,压根儿不做白糖批发了。
交钱不提货被雇白“打工”
今年,李乾树又因为糖价上涨,吃了一次哑巴亏。
他的客户大多来自北京、天津等地的食品厂,需求量较大,但也有一些固定的散户,养蜜蜂的老黄就是其中之一。
老黄的需求量算不上大,每次最多买一吨。
8月中旬,老黄来找李乾树,扔下10吨白糖的货款说“现在还用不着,过几天再来缺。
当时,每吨白糖的价格是5900元,已经有了些涨价的苗头,比7月的时候每吨涨了两三百元。李乾树心想,正好用这10吨的货款来周转一下。
但老黄却迟迟不来提货,李乾树不知催了多少次,老黄总是说“再等等”。
左等右等,却等来了糖价的疯长。
“每隔几天就涨一两百,眼看就要突破7000元大关了。”李乾树发现,原来只买几百公斤的散户也跟着“发了疯”,一下子就买好几吨的事经常出现。
看着10吨以低价进的货压在了手上,李乾树心里说不出的别扭:“把这些按现在的行市卖了,可以赚不少钱啊1
可做买卖讲究个诚信:货已经卖给了老黄,不能再往外卖;老黄来提货,也不能多要钱。
李乾树这才知道,老黄在等好行市。他甚至想,估计老黄都不养蜜蜂了,专门倒腾白糖呢!
9月底,老黄终于来提货了,可老黄却提出,自己用不了那么多糖,只拿走一半,剩下的一半,就委托李乾树按当时的行情卖掉,钱还得归他老黄。
合着自己给人家打白工了!李乾树哭笑不得。为这事儿,他还让老婆数落了好几天。
盼尽早出货踏实不赔钱
最近再看白糖期货,李乾树说自己的眼睛都快绿了,因为期货网上所有的白糖价都是绿字——这代表白糖价格已经进入了下跌时期。“国十六条”的出台抑制物价,以及此前通过11月22日国储糖抛售,引导整个白糖价格下降,趋于稳定。
11月下旬以来,一路飙升的白糖价格迅速掉头向下,从每吨逼近8000元的历史新高,迅速回落到每吨6300元-6500元,“糖高宗”已成了“糖玄宗”。
李乾树现在很庆幸自己没有大量囤货,不然肯定血本无归。即便如此,高价买来的货也给他造成了不小的负担。
他估计,由于前期价格上涨过猛,遭遇政策打压后价格肯定会跌下去,从11月初到现在的一涨一跌,还是要亏近万元。
“别说是现在糖价已经跌了,就算是再涨,我也得禁得住诱惑。”李乾树说,今年糖价的一番折腾,搞得他有些筋疲力尽,现在他心里还在盘算着明年的“大计划”。
明年,他的儿子就要小升初了,到了用钱的时候,在买卖上更不敢冒进。“不想再看见糖价的大幅起落,只想踏踏实实不赔钱就好”。
本版文/记者徐超
制图/李铭刘江
原本只当副食 卖3斤只需要10块身价 突飙忙改口囤货赔赚算明白 绿豆掌柜倒腾一夏挣2万
豆你玩
是时下中国流行的时髦用语,形容绿豆价格一路飙升,超出合理范围。另外,马三立有个著名的相声段子叫“逗你玩”,网友据此发明的“豆你玩”,是继“蒜你狠”后的又一时髦用语。
刘学福
年龄:39岁 职业:朝来万通综合批发市场粮油店店主经营时间:12年
从2009年8月开始,整个东北地区遭遇了罕见的大旱天气,持续的干旱导致绿豆大幅减产,大旱对绿豆价格的影响延续到了2010年,东北地区绿豆减产导致全国货源趋紧。不少游资收购、囤积,这使得绿豆的价格在短期内涨得飞快。
同时,张悟本的绿豆养生论也突然间传遍大江南北,不少人认为绿豆涨价与其相关。
今年7月,发改委公布了一些企业串通绿豆涨价的录音,并重罚违规企业。下半年,绿豆价格逐步回落。
以“张悟本”、“涨价”为谜面,猜2010年一热门词汇,估计中国人都会异口同声答出——绿豆。
它在中国已栽培了2000多年,但从未像今年夏天这样卖出12元/斤的高价,而朝来万通市场的粮油店老板刘学福夫妇却赶上了。
11月27日,记者来到北五环广顺桥北2公里的朝来万通综合批发市场粮油专卖区,打听哪家能买到绿豆。
商户都把手指向“刘学福粮油专卖店”。
两间门脸房拼成近60平方米的店铺内,左侧区域批发食用油,右侧编织袋内盛放着五谷杂粮。
“哟,真会赶时间,这季节买绿豆可够便宜。”听记者打听绿豆,刘家店的女主人王文雪亮开嗓子应和道。
刘学福两口子,是这市场的15家粮油商户中,坚持在冬季卖绿豆的三家之一,也是今年卖绿豆最挣钱的商户之一。
绿豆身价提商户报价需改口
1998年,刘学福和王文雪两人从天津蓟县来到北京,在朝来万通市场租下这间店铺经营粮油,一干就是12年。
“店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米面和食用油,绿豆属于副食,只有夏天卖得好。”王文雪说。
而在刘学福的印象中,绿豆也就在2003年非典前后涨过一次价,但那时所有东西都涨。
此后,绿豆价格始终稳定在3.5元/斤左右,“10块钱3斤、10块钱3斤……”顾客询问绿豆价格,他总是这个答法儿,叫顺口了七八年,今年却突然要改口了。
今年2月初,刘学福发现店里绿豆库存不多,便去王四营——京东最大的粮油批发供货市场采购。
当时,他跑了六七家店,熟络的批发商都告诉他,最近绿豆涨价,一斤快5元了。
“缺货,也不知咋的,主产区东北那边收不上来绿豆。”批发商的话让他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但他下意识地储备了5袋共250斤绿豆,每斤进价不足5元。
收入能翻倍 听说托福张悟本
果然,2月份过后,绿豆价格一路走高,到4月份,零售价已经涨到了每斤10元。
“翻了好几倍。”刘学福为备货之举有些得意,每斤绿豆能赚3到5元钱。
让他感到奇怪的是,四五月份本应是往年的绿豆销售淡季,但5袋绿豆很快就销售一空。
他只能顶着高价去王四营采购,但熟络的批发商们透露,现在还是缺货。
批发商还告诉他,最近市面上流行“食疗”,说吃绿豆能养生治玻
刘学福不信,批发商回答:“我也不太信,但有个专家叫张悟本,他在电视上说可以。”
这也是刘学福第一次听说“张悟本”。彼时,张悟本的养生节目在全国大热,并被冠以“中医食疗第一人”之名。
悟本堂遭查豆价坐上“过山车”
绿豆还是10元/斤。
也是在这个时期,有关绿豆将继续涨价的传闻越来越多,市场内有的粮油店一进就是四五十袋。
5月27日清早,刘学福卸完货后在报摊买了份报纸,赫然看见“张悟本涉嫌虚假宣传,北京工商卫生部门突查悟本堂”的新闻。
绿豆价格突然暴跌。刘学福清楚地记得,两天内,零售价从每斤10元掉到了4.5元。
那段时间,家家户户除了四处打听绿豆行情,就是人手一张报,早晚都蹲在店门口看张悟本的新闻。
一家商户积压了三四十袋绿豆,天天蹲在门口愁眉苦脸:赶上价跌,主顾却锐减;好不容易有人来买绿豆,却像是在割他的肉。
“进价每斤6元,卖出去4.5元,结果还赔掉1.5元。不买,连进货的本钱都没有。”刘学福悄悄告诉记者,就为绿豆砸在手里这事,有一阵,那两口子总是吵嘴架。
旺季价再高入货5000斤抄底
6月初,绿豆销售的旺季到来,4.5元/斤的价格再次反弹。
4.5元、5.5元、6元、5.5元、7元……绿豆在跌跌涨涨中一下冲到7元,王文雪忙四处打听行情。
“明天肯定要涨到每斤8元以上,夏天涨到10元20元都难回落。”获得这条“情报”,夫妇二人下决心满仓——100袋绿豆,每袋50斤,当天便到货。
次日,绿豆价果然涨到了每斤8元,随后飙升至10元,并最终到达12元的顶峰。
那一阵,王文雪察觉到,来买绿豆的老百姓明显谨慎,几乎所有散客都是一斤一斤地买,不再像原来那样一称就是五六斤。
绿豆的高价态势,直到夏天结束时才出现转机。10月份,绿豆回落到每斤4.5元。
净赚2万元绿豆商不愿“逗你玩”
按平均价11元计算,记者发现,倒腾一个夏天,刘学福夫妇的100袋绿豆至少可赚上2万元。
王文雪却表示,即使挣到钱,还是希望这价格别太贵。
“原来哪个油桶破个洞,自己就打开吃了,不计较。可过去这一年,油整整贵了快一倍,咋能不省着吃呢,都是钱埃”
眼瞅着物价翻着倍地涨,他们将两个孩子送到老家,一是上学方便,二是减少生活开销。
送走孩子后,他们在市场里购买便宜的肉菜水果,一天再无其他开销。
晚上7点,夫妇二人拉下卷帘门,骑着三轮车回家做饭。
临分别前,王文雪对记者说:“咱也是老百姓,就讲实惠过日子。价高了,我们做生意挣了钱,可老百姓心里一定堵。”
本版文并摄/记者许云峰制图/李铭刘江
供职饭店做火锅用料 成本精细算看价记账 要上报底料不变菜价调 川菜大厨省水省电保用油
油你涨
国内食用油零售价明显上涨,涨幅达到15%左右,于是网友们仿造最近流行的词语,如“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创造出了“油你涨”这么一个说法。
明帅
年龄:24岁 职业:某全国连锁饭店火锅部厨师长
工作时间:6年
我国进口大豆均价自今年7月以来已经连续3个月上涨,食用油价格普遍增长10%-20%。
由于我国食用油64%来自国际市场,因此国际市场的价格左右着中国食用油的价格,美元的贬值也对油价上涨起到了助推作用。
今年10月底,国家向市场抛售30万吨储备油,价格已趋于平稳。
“今天先拿六桶油吧。”早晨,饭店火锅部厨师长明帅照例跟库房领取当天的餐用配料。
“又少了,够用吗?”
明帅没有回答,摇着头拎起油桶。从7月开始,食用油身价越来越“金贵”。饭店一句“别浪费”,让他的厨艺也遭受到了“考验”。
但正如他所言,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遭遇被涨价的依然是消费者。这个也“油”不得你不认!
主打辣火锅日费油80斤
一身白褂,头上戴着高顶厨师帽,说话时嘴角微微上扬。
初次见到明帅时,感觉他与其他厨师没什么两样,经过其他同事介绍才知道这小伙子在厨房里是算前辈级人物了。
24岁的明帅3年前来京,现在已经是某全国连锁餐饮公司火锅部厨师长了。而他每天要打交道的,正是一锅锅“红油”。
明帅说,四川火锅也叫红油锅,顾名思义,油是火锅底料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北京做火锅太费油了。”明帅说,在四川很多家庭会重复食用自己家前一天用过的油。甚至很多饭店也这样省油。
但在北京,好一些的饭店为了店内长期的信誉一般不会反复用油,这也就成全了麻辣火锅“最费油”的称号。
据明帅介绍,一般一个火锅底料中,要加近两斤的红油,平均下来,饭店每天大约会卖40锅,这意味着就要消耗80斤油。
“油”着你涨价大厨细记账
现在每天早上一上班,明帅要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验收食材,对购来的菜是否达到公司标准进行验收。接下来,明帅就会来到库房领取当天的配料。“什么原料,什么时候涨了多少我都再清楚不过了。”明帅边忙活着边对记者说,由于自己是厨师长,每个月他还要做两次市场定价研究和两次利润分析报告上交公司。
自从遭遇了“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食材的价格频繁变化后,明帅的统计工作量也比原来重了。
翻看明帅的小账本,记者发现每一种食材近期的市场批发价都被详细记录了下来。由于现在菜价变化频繁,厚厚的统计本只剩下两张空白页了。
在明帅的记忆中,几年前刚开始学厨师的时候,自己没觉得油是个“奢侈品”。
2008年他刚到北京不久,就遭遇了食用油的突然涨价,这也引来了餐饮行业的集体提价。
虽然之后油价也有变动,但菜价却一直保持没变。
“油刚开始涨的时候,我们还会选那些比较便宜的,但现在基本都差不多了。”明帅说,从进货渠道来说,饭店已经找不出能省的招儿了。
锅底价格不变菜品“偷”着涨
“因为菜价和配料的价钱一直在不停的变化,我们就得根据市场情况对每段时间的经营状况做分析。”
明帅告诉记者,一盘菜的定价主要按所占比例高低共包括了人工费、原料费、储存费、水电气费。
一般情况下,一盘菜的毛利润定在60%以上比较正常,否则饭店就会面临亏损,必须上调菜品价格。
“我们马上就又要调价了,现在原料涨价太厉害,尤其食用油是我们主要原材料,涨了这么多,近期毛利直接降到53%了。”明帅说,近期利润分析结果显示公司面临亏损危险,提价势在必行。其中食用油作为主要原材料,占这次提价因素的20%。据了解,近一年来,这家饭店没有大范围提过价,但原材料的不断上涨已经威胁到了公司经营。
按照以往的经验,明帅说,如果是某一种食材涨价很多,可能就对用到这种食材的菜品进行提价。
但现在的情况是油、姜、蒜等配料价钱提高,食材的价格也都在提高,所以涨价应该是大范围的。
“不过火锅底料的价格不会涨。”明帅说,因为经常来饭店吃饭的顾客对底料的价钱很清楚,稍有涨动就会被发现,所以为了让顾客心理平衡,价格变化不会那么明显。
为了不引起顾客的注意,饭店会将价钱平摊到大部分菜品上,例如原价25元/盘的肥牛过几天就要上调至28元/盘。
菜味要保持水电省着用
拿起炒勺,舀起小半勺油,顺势轻轻洒出一些,再倒入锅中。自从油价涨了,明帅就开始习惯性地这么做。其实他自己也明白,省不了多少,只是心理上觉得给公司省了钱。
明帅告诉记者,做每道菜用多少原材料公司都有严格规定,即使原料价钱上涨,也不会随便缺斤少两。否则将直接影响厨师在饭店内的考评成绩。
“虽然油涨了这么多,公司也只是说用的时候别浪费,没说让我们少放,更别说重复用油了。”明帅说。
现在仅火锅部每天就要用掉近200斤油,火锅选用的均是价格较高的菜籽油。
而一份火锅汤料要用掉近两斤菜籽油,成本价由原来的30元/份提高到了34元/份,但在店内的售价一直为39元/份,显而易见,饭店的利润一直在随着油涨价而减少。
炒菜部用油为价格较低的大豆油,一桶45斤,成本价为255元。
3个月前同样标准的大豆油一桶售价是230元。近期,几乎每半个月一桶油就要涨几块钱。
除了从顾客身上“薅羊毛”外,现在公司每天还会委派厨师长对各部门进行巡查。而明帅又增加了一个工作,那就是定时查看操作间内是否有浪费水电气的现象。
文/记者张小曼制图/李铭刘江
“错峰”买菜找实惠 砍价专找男摊贩 网购衣服省三成 丰盛晚餐没“缩水” 会省主妇妙招购物不亏嘴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当CPI增幅大于3%时,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增幅大于5%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年龄:55岁 职业:家庭主妇住址:角门东里
今年以来,北京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PI基本上是“一路上扬”,除1月份与去年同期持平外,其他各月都有“动作”。“动静”最大的当数10月,达到了3.4%。
对CPI上扬“贡献”最大的是食品价格,最“勇”的10月,达到7.8%。一时间,“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新词成为涨价的“代名词”。
跟“蒜你狠”、“豆你玩”比,苏阿姨家的生活费没“油你涨”。
在这场CPI大战中,身为家庭主妇的苏阿姨虽然“起跑”慢了点儿,但凭借生活经验,她自创出了一套“省钱宝典”,最终跑赢了CPI。
“错峰”买菜能省30%
以前我买菜基本都是一大早去早市,挑最新鲜的菜,稍微蔫儿一点儿的都不愿意要。可是后来我发现,要是当天就吃,蔫一点儿也不影响菜的口味和质量。
而且,这买菜的时间也有讲究,得避开“早高峰”,中午或晚上去买,与一早儿相比,基本能省30%。晚上6点去最划算。因为那个时候,小贩该收摊了,这临走前的“清仓”价是最便宜的。
另外,这买菜也跟如今的供暖一样,得“看天”。据我观察,天气变坏时,蔬菜的价格波动往往较大,一斤少则涨一两毛,多的能涨块儿八毛。
现在我每天都特别关注天气预报,如果预报第二天要下雨或者刮风什么的,就先多买点存着,保证没错。
找固定摊位和男摊主
以前去菜市场,我在里面得转好几圈,看哪个摊的菜既新鲜又便宜。
现在我一般不那么转了,基本上是到固定的摊位去买。因为时间长了,你与摊主混熟以后,不但能砍价,还能捎带手跟老板要两根葱、要头蒜什么的。
你可别小看这两根葱、一头蒜,要知道这些东西比肉和蛋还贵呢。不过,要想有这些“额外收获”,一般找男摊主容易“得手”。
再有,我以前很少去超市买菜,总觉得超市的菜又贵又不水灵。后来听说超市里有“农超对接”的菜,我去一看,“农超对接”的菜,性价比还真是不错。
网购衣服也能省三成
这过日子,除了吃,最大的开销就是穿了。都说今年的衣服涨价了,我也想出了“应对”的招。
你别小看我这五十多岁的老太太,现在,我也跟儿子学会到网上淘衣服了。我先去商场逛,看到喜欢的样式,就把货号记下来,然后再去网上淘。
你还别说,这网购就是挺合算的,比从商场里买能便宜至少三成。不过,衣服大多是给老伴和儿子买的。
比苏阿姨多花8块多
记者按照苏阿姨头天晚上的买菜清单,第二天也去菜市场实践了一把。不过,结果却是,同样的东西,却比苏阿姨多花了8块多钱。
当然,在“实验”中,记者按照苏阿姨给出的宝典也试了几招,比如找男摊主,比如晚上6点再买,确实能省个块儿八毛的。
苏阿姨和记者的菜单比较
菜单 苏阿姨价格 记者价格大葱 1 1.3
西红柿2.5 2.5
菜单 苏阿姨价格 记者价格油菜 1.5 1.5
注:单位(除豆腐为元/块外,其余为元/斤)
省钱“小九九”大家共切磋
除了采购环节,做菜时也有技巧。苏阿姨举例说,她炒菜爱放蒜,以前是做一顿饭放四五瓣蒜,现在她把一两瓣蒜拍成蒜末用,“味儿一样,用量却下来了一多半。”
苏阿姨不光自己在家琢磨省钱的“小九九”,还跟周围邻居一起分享。“每次有点新的经验,或者好方法,我们姐儿几个都得聚在一起,好好探讨探讨,从每个人那都能听到好方法,汇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宝典。”
有了这套宝典,苏阿姨家的饭桌上又像以前一样丰富了。
“每天晚上还是四个菜一个汤,还至少有俩肉菜,生活质量一点儿没降低,他们吃得高兴,我看着也高兴!日子啊,还是得算着过,才有意思。”
该吃啥还吃啥嘴一点没亏着
记者采访时,苏阿姨的儿子恰好下班回来,知道母亲被记者“选中”的原由后,腼腆的小伙子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我妈绝对是生活高手,你别看这几个月物价涨了,可我们家的支出却没同步涨,生活质量还没降低。”苏阿姨的儿子笑着说,“和以前一样,该吃什么吃什么,一点也没亏着嘴。”
最后,他总结道:“这过日子还真就像我妈说的,就得‘算计’着来。”
CPI,让它们跟我们的生活更近,但我们不得不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它,力求不让它给咱的生活添乱。
一番价格战和政府调控后,管你是“油你涨”还是“姜你军”,该死棋的死棋,该退位的退位。短短十几天,这场植物与CPI的大战渐渐落下帷幕。
我们,松了一口气。
涨价都波及了谁?种植户?批发商?小商贩?我们试图从各个环节解读在这场战役中胜利的人们。
倒春寒苹果减产 种植户本想贱卖一打听能卖“高价”靠采摘收回成本 昌平果农后悔苹果卖早了
苹什么
今年的苹果普遍减产,导致北京市场苹果一上市即高价运行。为此,市民大呼“吃不消”,有网友将涨价戏称为“苹什么”。
朱金恩
年龄:53岁 职业:苹果果农种植时间:3年
10月初,农产品的涨价风蔓延到水果领域,陕西、山东等地的苹果价格都出现上涨。
据新发地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北京市场上的苹果均价比去年同期高出20%左右。
此外,延庆、昌平等苹果主产区的苹果价格跟去年相比,平均每斤上涨了2元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苹果涨价主要是因为惜售和减产。
“俺真没有挣到钱1昌平兴寿镇的苹果果农朱金恩一直否认自己挣到了钱。
作为北京地区最高端的苹果,昌平苹果的采摘价格一度摸到每斤10元的顶。
但遭遇倒春寒减产和生产成本的提高,让这里的小果农没有迎来丰收。要不是沾了苹果涨价的光,他们可能亏得更多。
倒春寒来袭苹果减产
上个月,53岁的果农朱金恩终于盼来了苹果“收获”——2300斤,但还不到正常年份的1/4。
这是老朱种苹果的第三个年头。前两年,他总共投入了3万多元,在承包的4.5亩苹果树地里精心伺候着小树苗。去年,苹果园结了4000多斤苹果,卖了2万多元。
“明年你肯定能打个翻身仗。”村里的老果农提醒他早买苹果箱,老朱听了以后嘿嘿笑。
他清楚地记得,2009年11月2日,北京迎来30多年以来最早的一场降雪,当时,红彤彤的果子挂满枝头,城里的摄影爱好者还专门到果园里来取景。
没想到,开春后,倒春寒便来了。北风天天刮,老朱掰着手指头数日子,盼着气温回升,每天都吃住在地里,眼睁睁看着花骨朵被风吹成了干花。
到了疏花疏果时(编者注:人为去除一部分过多的花和幼果,以获得优质果品和持续丰产),老朱的心凉了大半截,苹果花不到去年的2/3,去掉一些过密的以后,剩下的也就是去年的一半。
昌平苹果刚有手指盖大小时,就得套上牛皮纸袋子避免虫咬和农药残留,老朱准备了两万个纸袋,却只用去了三分之一。
发财梦泡汤存款用光
老朱的“发财”梦泡了汤,不仅因为苹果减产,还因为不断上涨的原料价格。
昌平苹果必须使用有机肥料,老朱购买了两车鸡粪,整片果园充满了腥臭的鸡粪味儿。
“去年一车要900块钱,今年一个月一个价,现在买一车最少得1200元。一年下来,光鸡粪就多花了1000多。”老朱说。
涨得快的还有人工成本。老朱说,虽然已经种了3年苹果,但很多剪枝技术不过关。
“倒春寒”一过便是剪枝的季节,老朱只能请技术员剪枝,去年一天40块钱就能请到一个工人,今年价格猛增到一天70块。
此外,元素肥、苹果箱、水电费都在上涨,老朱去年挣的两万多元已经见了底。
转头玩采摘赚回了本
老朱以为,今年苹果肯定指望不上了,便在苹果树下套种了花生、萝卜、大白菜。但他没想到,本因倒春寒减产,却因为今年苹果市场价格上涨,收回了上万元的成本。
“去年一斤也就卖4块多,今年这么差,采摘客还来吗?”秋收后,他琢磨着:是不是该把这些苹果贱卖了?
于是,他自己定了一个低价:一斤4块钱0能勉强收回成本,就当两口子打工没挣钱。”
开摘第一天,老朱的果园来了一位采摘客,他怯生生地报出了5块钱的“高价”,采摘客一口答应,当天便摘走了100多斤。
“市场里的红富士已经到了4块钱,采摘才5块钱一斤,真值。”临走前,采摘客的一句话让老朱含糊起来——这买卖是不是做赔了?
第二天,那个人又来了:“不管大小,5块钱一斤,你果园里的苹果我全包了。”采摘客是一家公司的老板,看老朱只卖5块钱一斤,便想包下来给员工发福利。
这回,老朱多了个心眼,没有马上成交。
他到其他果园打听价格,“一斤10块?”老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昌平苹果有名,也从来没有卖过这么高的价钱啊!
“外面的苹果也不便宜,昌平苹果是中国最好的苹果,8块钱一斤真不贵。”老朱顿时感觉腰杆硬了,5块一斤绝对不卖!
老实巴交的老朱成了生意人。来采摘的游客一拨接一拨,最多的时候,他的果园外停了十几辆车,采摘客跟不要钱似的扎进果园。
仅20多天,2300斤苹果就被摘了个空,老朱顺利收回13000元的成本。
后悔卖早了明年多干
老朱还记得,前一阵,有公司在村里挨家挨户收苹果,一次就收两三千斤,根本不在乎价钱。
“如果能存到春节再卖,肯定不是8块钱一斤的价了。”他有些后悔——苹果卖早了。
上个月的一个周末,上高中的儿子回家,一进家门就嚷嚷着要带苹果给同学吃。
老朱的媳妇在儿子的书包里塞了十多个苹果,还惹得儿子不高兴:“同学都知道咱家种苹果,你就给我这么几个苹果,还都有疤,我怎么拿出手?”
一句话惹得老朱一脑门子气——种了好几亩苹果树,好苹果全卖了,两口子一个都没舍得吃。
老朱恨自家苹果树太不争气,错过了挣钱的好时候。他的表哥也种苹果,虽然也减产了不少,但大苹果树还是顶住了寒气,十多亩地共收了快30万斤!看得老朱直眼红,他盘算着,明年要再承包一块土地,种上苹果树。
他还在村里的建筑队挂上名了,准备这车肥施完后就去建筑队干活,争取把明年的承包费赚出来。
本版文并摄/记者蒋桂佳 制图/李铭毛京东
货物价格虽然飙 运输收入却未变 路上担心遭哄抢 加油还得掏小费 运姜司机帮忙吆喝当赚钱
姜你军
今年7月以来,生姜价格一路攀升,被网友戏称为"姜你军",后被广泛用来形容生姜价格一路飙升,超出合理范围。
孙明福
(化名)年龄:56岁 职业:生姜运输司机
从业时间:2年
根据监测的数据显示,2010年6月下旬以来,全国生姜价格呈上涨走势,7月14日-8月15日,生姜价格连涨33天。
导致生姜涨价的原因除减产外,也有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的因素。
由于生姜是季节生产、常年消费,便于储存,所以游资更容易炒作,更因此催生了一批"炒姜客"。
目前,经过政府调控,生姜价格已有所下降。
"如果途中出了事故,司机宁愿跑了,也不愿赔这一车姜钱。"自从生姜涨价后,很多运输司机都抱着和孙明福一样的想法。
现在他开车时速不敢超过80公里,为的就是这样的事不在自己身上发生。
今年7月以来,生姜价格比年初翻了一番,虽然赔了赚了都是卖家的事儿,可作为看客的老孙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现场目击市场里同行见少记者多
11月28日,记者来到了新发地市场的姜蒜交易区,与其他地方充斥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不同,这里有些冷清。
记者数了数,这里运输生姜的厢式货车还不到20辆,比以往至少减少了10%。
相比附近的大葱、大白菜交易区,卖生姜的商贩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个面积不算小的摊位。
它的隔壁是大蒜交易区,虽然"蒜你狠"的风头还没过,但客流不算稀少。或许主妇们觉得,在葱姜蒜这三种调味蔬菜当中,生姜显然是容易被最先放弃的。
见到山东莱芜的孙明福时,他正蹲在自己的卡车旁猛吸烟。
这种每个月都要在北京、山东两地往返三四趟的生活,他已经过了两年了。为了多赚钱,他没有和人搭伙,所以抽烟就成了他解乏最好的方式。
听到记者要采访,他微微抬起头,额头被挤出两道深深的皱纹,随后咧嘴笑了两声:"我算算啊,你这都是第几拨了。"
自从"姜你军"的名字不胫而走后,老孙时不时就能在市场上看到边拿着小本记录边端着相机的各路记者。
角色转变为赚钱司机帮着拉生意
"这姜不错,刚拉来的,我掰一块你看看。"还没和记者聊上两句,孙师傅一看到有顾客凑到摊前,就招呼了起来。
这一般司机不是只管开车吗?到了地儿就会找旅馆住下。卖多卖少、卖得快慢与否都与己无关。只要货物安全抵达目的地,大车司机也就算完成使命了。即便对方卖不出去,自己的车钱却一分也不会少。
听到记者的疑问,孙师傅笑着应道,这说得没错,不过现在是非常时期,帮老板吆喝生意也是迫不得已。
"姜卖的比大葱大蒜差远了,要是老卖不出去,找我拉姜的人也少了,那我不一样赚不到钱嘛。"原来孙师傅的"生意经"是这么算的。
吆喝了一段时间,孙师傅也摸出了点门道儿,只要是大单位食堂来进货,一般都会先去白菜、大葱区,他有时也会到那儿拉生意,这一推销就能卖出几十斤生姜。
甚至在聊天时,孙师傅的眼睛也很少会盯着记者,而是左右寻摸买家。
看别人赚了也不眼红,别人赔了自己也不操心,老孙说还是更愿意专心开车。因为在他眼里,这起伏不定的菜价,可比油门、刹车更难掌控。
收入没变没沾光送货还是那点钱
“姜涨了这么多钱,您收入也涨了吧?”听到记者这么一说,老孙赶忙摆摆手站起身。
“不管老板挣多挣少,我们司机是死收入,没沾光。”老孙说。
从7月份开始,生姜收购价一直高居10元/公斤的水平,与年初相比上涨了近50%。
尤其是在7月16日到17日,一天之内涨幅达到了24%。
但这些对于老孙来说,只是老板口中常常念叨的数字。
在他看来,生姜的身价哪怕比猪肉还贵,与他们这些司机的收入都不会挂钩。
因为大货车都是按吨收费,一吨货的价格在260-290元之间。
刨除油钱、吃住等费用,老孙跑一趟山东和北京能净赚两千多元。
“运生姜、运大蒜、运啥都是那个吨位价。”老孙说,近期姜价持续走高,他的不少朋友也误认为老孙赚了不少,经常张罗着让他请吃请喝。
其实在他眼里,是赔是赚都是雇主的事儿,唯一能让他关心的只有柴油价格。
“以前从莱芜到北京,在不堵车的情况下,一天就能将货物运到目的地,现在,要赶上中间加油排队,需要3天时间。”老孙一提起这个,就皱起了眉头。
据老孙向记者透露,现在要加满油没点硬关系或拿钱打点,是很难给足分量的。
比如加200元柴油就要给加油站20元小费,加300元柴油给30元小费,这已经成了行业里的“潜规则”。
近几个月,运输价格也从每吨260元涨到了约300元。
当然,最终这些钱还是要被菜商们加进菜价里。但运输成本的提高到底对姜的涨价起到了多大作用,孙师傅自己也说不清。
怕出事时速最快80公里
采访时,只要有小贩来装货,孙师傅就会立刻瞪大眼睛,一袋一袋地去数,生怕被一些不地道的小贩多拿走一袋。
“你看这生姜外皮是金黄色的,像黄金的颜色吧。”孙师傅顺手拿起一块生姜,眼睛瞟了记者一眼,自顾自地说:“金子掉在地上肯定有人去抢,姜也是一样。”
孙师傅回忆说,今年8月,一个运姜的同行在开到山东聊城时发生了交通事故,上万斤生姜散落在了公路上。路人趁机哄抢了这些生姜。警察赶到时,有一名男子竟拿着编织袋装了30多斤。
事后,孙师傅的雇主还特意打电话给他,说这些生姜现在的身价可今非昔比了,开车一定要当心。
从那以后,孙师傅在路上运货时时速再也没敢超过80公里。要知道,姜价最便宜时,这一车不过一万余元,现在已经翻了近十倍。他甚至想好了,一旦发生事故,宁愿毁了信誉跑路,也不愿承担这笔损失。
近几日,记者从新发地市场统计部了解到,从11月中旬生姜的价格开始回落,目前的市场均价每斤不到3元,与年初的价格相当。
文/记者崔毅飞摄/记者郭谦制图/李铭刘江
两遇白糖价跌 宕囤货赔本险关张 天天盯着期货网就盼货物早卖光 卖糖商贩快进快出求稳当
糖高宗
10月9日,全国白糖现货价格指数历史性超越6000元大关,达到6062元。普通的白糖摇身一变成“糖高宗”。
李乾树
年龄:47岁职业:副食批发,主营白糖经营时间:6年
由于产糖大省广西在今年年初遭遇了持续大旱,国庆节后,中国食糖价格创下了历史新高:食糖的批发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幅度高达70%。
随着白糖价格的上涨,一些用糖食品也纷纷跨入了涨价的行列。糖果、饼干、甜品甚至部分糕点的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为了保证食糖市场供应,稳定价格,10月份下旬起,国家发改委联合商务部、财政部,决定分批投放国家储备糖。
“活见鬼1今年9月份起,锦绣大地物流港副食经营部老板李乾树的口头禅,就变成了这三个字。
让他感到如此揪心的,正是突然疯涨、最近又开始下跌的糖价。
看着库存的80吨白砂糖,李乾树也不知道,等待他的,到底是赚还是赔。
紧盯期货网看不懂糖价
11月23日中午,李乾树端着饭碗,眼睛不离笔记本电脑屏幕。他一边看还一边摇头,合上电脑后,碗中饭菜还剩一多半。
李乾树看的,是白糖期货的网站,这是他的习惯——通过期货市场了解白糖价格的走势。
运筹帷幄中,却难决胜千里之外。天天盯着期货网站,糖价走势仍让他感到出乎意料。
“真是活见鬼了,我就没见过这么玄乎的糖价1李乾树说,往年糖价到9月份时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原因是这个时候甘蔗已全部收割,糖厂库存殆尽,而下一茬甘蔗还未长成,涨价,自然是很正常的现象。
摸准行情,每年8月份,李乾树都会囤货,再趁着9月涨价赚一笔。可今年,说什么他也不敢这么做了。
今年9月,涨价“如约而至”。但他发现这价涨得有些吓人:8月中旬的时候糖价还是每吨5000多元,11月上旬时就冲到了每吨8000多元,“往年只有春节时才会出现如此快速的涨价,持续时间也不会超过10天”。
初试“折腰”
囤货赔本钱 同行不干了
李乾树害怕被套牢,因为他在2006年的时候,就遭遇过“糖高宗”,那一次,他“赔惨了”。
2006年9月初,白糖价格出现上浮,李乾树打听到一些小道消息,“有人说糖价会一直涨上去,如果能大批吃进一些货,等一个月,肯定能大赚一笔”。
一直等到10月底,糖价还是很坚挺,甚至又出现了小幅上涨。
看着周围不少同行都囤了货,李乾树有些心动了。他盘算着,一到春节,糖价肯定会涨,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涨一次,囤货到春节时肯定会赚钱!
于是,一直稳扎稳打的他也开始囤货了。
看着糖价节节上升,再看看囤积的货,李乾树心中的欢喜已经盖过了不安。
赚了这一笔,李乾树想租个更好的摊位,甚至扩展出几家分号,他的买卖能更轻松一些。
12月刚到,就在他打算将囤货出手时,糖价开始跌了,从最高时每吨6000多元跌到了5000多元。
“还要等春节吗?等不起了1因为囤货,李乾树已没有多少周转资金了。可这一卖,就赔大了。
熬到第二年1月底,他终于绷不住了,出了货,赔了七万。
过了大半年,李乾树才从这次打击中恢复了元气。
而经过这一次,李乾树发现周围三四家同行已经关张,压根儿不做白糖批发了。
交钱不提货被雇白“打工”
今年,李乾树又因为糖价上涨,吃了一次哑巴亏。
他的客户大多来自北京、天津等地的食品厂,需求量较大,但也有一些固定的散户,养蜜蜂的老黄就是其中之一。
老黄的需求量算不上大,每次最多买一吨。
8月中旬,老黄来找李乾树,扔下10吨白糖的货款说“现在还用不着,过几天再来缺。
当时,每吨白糖的价格是5900元,已经有了些涨价的苗头,比7月的时候每吨涨了两三百元。李乾树心想,正好用这10吨的货款来周转一下。
但老黄却迟迟不来提货,李乾树不知催了多少次,老黄总是说“再等等”。
左等右等,却等来了糖价的疯长。
“每隔几天就涨一两百,眼看就要突破7000元大关了。”李乾树发现,原来只买几百公斤的散户也跟着“发了疯”,一下子就买好几吨的事经常出现。
看着10吨以低价进的货压在了手上,李乾树心里说不出的别扭:“把这些按现在的行市卖了,可以赚不少钱啊1
可做买卖讲究个诚信:货已经卖给了老黄,不能再往外卖;老黄来提货,也不能多要钱。
李乾树这才知道,老黄在等好行市。他甚至想,估计老黄都不养蜜蜂了,专门倒腾白糖呢!
9月底,老黄终于来提货了,可老黄却提出,自己用不了那么多糖,只拿走一半,剩下的一半,就委托李乾树按当时的行情卖掉,钱还得归他老黄。
合着自己给人家打白工了!李乾树哭笑不得。为这事儿,他还让老婆数落了好几天。
盼尽早出货踏实不赔钱
最近再看白糖期货,李乾树说自己的眼睛都快绿了,因为期货网上所有的白糖价都是绿字——这代表白糖价格已经进入了下跌时期。“国十六条”的出台抑制物价,以及此前通过11月22日国储糖抛售,引导整个白糖价格下降,趋于稳定。
11月下旬以来,一路飙升的白糖价格迅速掉头向下,从每吨逼近8000元的历史新高,迅速回落到每吨6300元-6500元,“糖高宗”已成了“糖玄宗”。
李乾树现在很庆幸自己没有大量囤货,不然肯定血本无归。即便如此,高价买来的货也给他造成了不小的负担。
他估计,由于前期价格上涨过猛,遭遇政策打压后价格肯定会跌下去,从11月初到现在的一涨一跌,还是要亏近万元。
“别说是现在糖价已经跌了,就算是再涨,我也得禁得住诱惑。”李乾树说,今年糖价的一番折腾,搞得他有些筋疲力尽,现在他心里还在盘算着明年的“大计划”。
明年,他的儿子就要小升初了,到了用钱的时候,在买卖上更不敢冒进。“不想再看见糖价的大幅起落,只想踏踏实实不赔钱就好”。
本版文/记者徐超
制图/李铭刘江
原本只当副食 卖3斤只需要10块身价 突飙忙改口囤货赔赚算明白 绿豆掌柜倒腾一夏挣2万
豆你玩
是时下中国流行的时髦用语,形容绿豆价格一路飙升,超出合理范围。另外,马三立有个著名的相声段子叫“逗你玩”,网友据此发明的“豆你玩”,是继“蒜你狠”后的又一时髦用语。
刘学福
年龄:39岁 职业:朝来万通综合批发市场粮油店店主经营时间:12年
从2009年8月开始,整个东北地区遭遇了罕见的大旱天气,持续的干旱导致绿豆大幅减产,大旱对绿豆价格的影响延续到了2010年,东北地区绿豆减产导致全国货源趋紧。不少游资收购、囤积,这使得绿豆的价格在短期内涨得飞快。
同时,张悟本的绿豆养生论也突然间传遍大江南北,不少人认为绿豆涨价与其相关。
今年7月,发改委公布了一些企业串通绿豆涨价的录音,并重罚违规企业。下半年,绿豆价格逐步回落。
以“张悟本”、“涨价”为谜面,猜2010年一热门词汇,估计中国人都会异口同声答出——绿豆。
它在中国已栽培了2000多年,但从未像今年夏天这样卖出12元/斤的高价,而朝来万通市场的粮油店老板刘学福夫妇却赶上了。
11月27日,记者来到北五环广顺桥北2公里的朝来万通综合批发市场粮油专卖区,打听哪家能买到绿豆。
商户都把手指向“刘学福粮油专卖店”。
两间门脸房拼成近60平方米的店铺内,左侧区域批发食用油,右侧编织袋内盛放着五谷杂粮。
“哟,真会赶时间,这季节买绿豆可够便宜。”听记者打听绿豆,刘家店的女主人王文雪亮开嗓子应和道。
刘学福两口子,是这市场的15家粮油商户中,坚持在冬季卖绿豆的三家之一,也是今年卖绿豆最挣钱的商户之一。
绿豆身价提商户报价需改口
1998年,刘学福和王文雪两人从天津蓟县来到北京,在朝来万通市场租下这间店铺经营粮油,一干就是12年。
“店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米面和食用油,绿豆属于副食,只有夏天卖得好。”王文雪说。
而在刘学福的印象中,绿豆也就在2003年非典前后涨过一次价,但那时所有东西都涨。
此后,绿豆价格始终稳定在3.5元/斤左右,“10块钱3斤、10块钱3斤……”顾客询问绿豆价格,他总是这个答法儿,叫顺口了七八年,今年却突然要改口了。
今年2月初,刘学福发现店里绿豆库存不多,便去王四营——京东最大的粮油批发供货市场采购。
当时,他跑了六七家店,熟络的批发商都告诉他,最近绿豆涨价,一斤快5元了。
“缺货,也不知咋的,主产区东北那边收不上来绿豆。”批发商的话让他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但他下意识地储备了5袋共250斤绿豆,每斤进价不足5元。
收入能翻倍 听说托福张悟本
果然,2月份过后,绿豆价格一路走高,到4月份,零售价已经涨到了每斤10元。
“翻了好几倍。”刘学福为备货之举有些得意,每斤绿豆能赚3到5元钱。
让他感到奇怪的是,四五月份本应是往年的绿豆销售淡季,但5袋绿豆很快就销售一空。
他只能顶着高价去王四营采购,但熟络的批发商们透露,现在还是缺货。
批发商还告诉他,最近市面上流行“食疗”,说吃绿豆能养生治玻
刘学福不信,批发商回答:“我也不太信,但有个专家叫张悟本,他在电视上说可以。”
这也是刘学福第一次听说“张悟本”。彼时,张悟本的养生节目在全国大热,并被冠以“中医食疗第一人”之名。
悟本堂遭查豆价坐上“过山车”
绿豆还是10元/斤。
也是在这个时期,有关绿豆将继续涨价的传闻越来越多,市场内有的粮油店一进就是四五十袋。
5月27日清早,刘学福卸完货后在报摊买了份报纸,赫然看见“张悟本涉嫌虚假宣传,北京工商卫生部门突查悟本堂”的新闻。
绿豆价格突然暴跌。刘学福清楚地记得,两天内,零售价从每斤10元掉到了4.5元。
那段时间,家家户户除了四处打听绿豆行情,就是人手一张报,早晚都蹲在店门口看张悟本的新闻。
一家商户积压了三四十袋绿豆,天天蹲在门口愁眉苦脸:赶上价跌,主顾却锐减;好不容易有人来买绿豆,却像是在割他的肉。
“进价每斤6元,卖出去4.5元,结果还赔掉1.5元。不买,连进货的本钱都没有。”刘学福悄悄告诉记者,就为绿豆砸在手里这事,有一阵,那两口子总是吵嘴架。
旺季价再高入货5000斤抄底
6月初,绿豆销售的旺季到来,4.5元/斤的价格再次反弹。
4.5元、5.5元、6元、5.5元、7元……绿豆在跌跌涨涨中一下冲到7元,王文雪忙四处打听行情。
“明天肯定要涨到每斤8元以上,夏天涨到10元20元都难回落。”获得这条“情报”,夫妇二人下决心满仓——100袋绿豆,每袋50斤,当天便到货。
次日,绿豆价果然涨到了每斤8元,随后飙升至10元,并最终到达12元的顶峰。
那一阵,王文雪察觉到,来买绿豆的老百姓明显谨慎,几乎所有散客都是一斤一斤地买,不再像原来那样一称就是五六斤。
绿豆的高价态势,直到夏天结束时才出现转机。10月份,绿豆回落到每斤4.5元。
净赚2万元绿豆商不愿“逗你玩”
按平均价11元计算,记者发现,倒腾一个夏天,刘学福夫妇的100袋绿豆至少可赚上2万元。
王文雪却表示,即使挣到钱,还是希望这价格别太贵。
“原来哪个油桶破个洞,自己就打开吃了,不计较。可过去这一年,油整整贵了快一倍,咋能不省着吃呢,都是钱埃”
眼瞅着物价翻着倍地涨,他们将两个孩子送到老家,一是上学方便,二是减少生活开销。
送走孩子后,他们在市场里购买便宜的肉菜水果,一天再无其他开销。
晚上7点,夫妇二人拉下卷帘门,骑着三轮车回家做饭。
临分别前,王文雪对记者说:“咱也是老百姓,就讲实惠过日子。价高了,我们做生意挣了钱,可老百姓心里一定堵。”
本版文并摄/记者许云峰制图/李铭刘江
供职饭店做火锅用料 成本精细算看价记账 要上报底料不变菜价调 川菜大厨省水省电保用油
油你涨
国内食用油零售价明显上涨,涨幅达到15%左右,于是网友们仿造最近流行的词语,如“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创造出了“油你涨”这么一个说法。
明帅
年龄:24岁 职业:某全国连锁饭店火锅部厨师长
工作时间:6年
我国进口大豆均价自今年7月以来已经连续3个月上涨,食用油价格普遍增长10%-20%。
由于我国食用油64%来自国际市场,因此国际市场的价格左右着中国食用油的价格,美元的贬值也对油价上涨起到了助推作用。
今年10月底,国家向市场抛售30万吨储备油,价格已趋于平稳。
“今天先拿六桶油吧。”早晨,饭店火锅部厨师长明帅照例跟库房领取当天的餐用配料。
“又少了,够用吗?”
明帅没有回答,摇着头拎起油桶。从7月开始,食用油身价越来越“金贵”。饭店一句“别浪费”,让他的厨艺也遭受到了“考验”。
但正如他所言,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遭遇被涨价的依然是消费者。这个也“油”不得你不认!
主打辣火锅日费油80斤
一身白褂,头上戴着高顶厨师帽,说话时嘴角微微上扬。
初次见到明帅时,感觉他与其他厨师没什么两样,经过其他同事介绍才知道这小伙子在厨房里是算前辈级人物了。
24岁的明帅3年前来京,现在已经是某全国连锁餐饮公司火锅部厨师长了。而他每天要打交道的,正是一锅锅“红油”。
明帅说,四川火锅也叫红油锅,顾名思义,油是火锅底料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北京做火锅太费油了。”明帅说,在四川很多家庭会重复食用自己家前一天用过的油。甚至很多饭店也这样省油。
但在北京,好一些的饭店为了店内长期的信誉一般不会反复用油,这也就成全了麻辣火锅“最费油”的称号。
据明帅介绍,一般一个火锅底料中,要加近两斤的红油,平均下来,饭店每天大约会卖40锅,这意味着就要消耗80斤油。
“油”着你涨价大厨细记账
现在每天早上一上班,明帅要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验收食材,对购来的菜是否达到公司标准进行验收。接下来,明帅就会来到库房领取当天的配料。“什么原料,什么时候涨了多少我都再清楚不过了。”明帅边忙活着边对记者说,由于自己是厨师长,每个月他还要做两次市场定价研究和两次利润分析报告上交公司。
自从遭遇了“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食材的价格频繁变化后,明帅的统计工作量也比原来重了。
翻看明帅的小账本,记者发现每一种食材近期的市场批发价都被详细记录了下来。由于现在菜价变化频繁,厚厚的统计本只剩下两张空白页了。
在明帅的记忆中,几年前刚开始学厨师的时候,自己没觉得油是个“奢侈品”。
2008年他刚到北京不久,就遭遇了食用油的突然涨价,这也引来了餐饮行业的集体提价。
虽然之后油价也有变动,但菜价却一直保持没变。
“油刚开始涨的时候,我们还会选那些比较便宜的,但现在基本都差不多了。”明帅说,从进货渠道来说,饭店已经找不出能省的招儿了。
锅底价格不变菜品“偷”着涨
“因为菜价和配料的价钱一直在不停的变化,我们就得根据市场情况对每段时间的经营状况做分析。”
明帅告诉记者,一盘菜的定价主要按所占比例高低共包括了人工费、原料费、储存费、水电气费。
一般情况下,一盘菜的毛利润定在60%以上比较正常,否则饭店就会面临亏损,必须上调菜品价格。
“我们马上就又要调价了,现在原料涨价太厉害,尤其食用油是我们主要原材料,涨了这么多,近期毛利直接降到53%了。”明帅说,近期利润分析结果显示公司面临亏损危险,提价势在必行。其中食用油作为主要原材料,占这次提价因素的20%。据了解,近一年来,这家饭店没有大范围提过价,但原材料的不断上涨已经威胁到了公司经营。
按照以往的经验,明帅说,如果是某一种食材涨价很多,可能就对用到这种食材的菜品进行提价。
但现在的情况是油、姜、蒜等配料价钱提高,食材的价格也都在提高,所以涨价应该是大范围的。
“不过火锅底料的价格不会涨。”明帅说,因为经常来饭店吃饭的顾客对底料的价钱很清楚,稍有涨动就会被发现,所以为了让顾客心理平衡,价格变化不会那么明显。
为了不引起顾客的注意,饭店会将价钱平摊到大部分菜品上,例如原价25元/盘的肥牛过几天就要上调至28元/盘。
菜味要保持水电省着用
拿起炒勺,舀起小半勺油,顺势轻轻洒出一些,再倒入锅中。自从油价涨了,明帅就开始习惯性地这么做。其实他自己也明白,省不了多少,只是心理上觉得给公司省了钱。
明帅告诉记者,做每道菜用多少原材料公司都有严格规定,即使原料价钱上涨,也不会随便缺斤少两。否则将直接影响厨师在饭店内的考评成绩。
“虽然油涨了这么多,公司也只是说用的时候别浪费,没说让我们少放,更别说重复用油了。”明帅说。
现在仅火锅部每天就要用掉近200斤油,火锅选用的均是价格较高的菜籽油。
而一份火锅汤料要用掉近两斤菜籽油,成本价由原来的30元/份提高到了34元/份,但在店内的售价一直为39元/份,显而易见,饭店的利润一直在随着油涨价而减少。
炒菜部用油为价格较低的大豆油,一桶45斤,成本价为255元。
3个月前同样标准的大豆油一桶售价是230元。近期,几乎每半个月一桶油就要涨几块钱。
除了从顾客身上“薅羊毛”外,现在公司每天还会委派厨师长对各部门进行巡查。而明帅又增加了一个工作,那就是定时查看操作间内是否有浪费水电气的现象。
文/记者张小曼制图/李铭刘江
“错峰”买菜找实惠 砍价专找男摊贩 网购衣服省三成 丰盛晚餐没“缩水” 会省主妇妙招购物不亏嘴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当CPI增幅大于3%时,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增幅大于5%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年龄:55岁 职业:家庭主妇住址:角门东里
今年以来,北京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PI基本上是“一路上扬”,除1月份与去年同期持平外,其他各月都有“动作”。“动静”最大的当数10月,达到了3.4%。
对CPI上扬“贡献”最大的是食品价格,最“勇”的10月,达到7.8%。一时间,“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新词成为涨价的“代名词”。
跟“蒜你狠”、“豆你玩”比,苏阿姨家的生活费没“油你涨”。
在这场CPI大战中,身为家庭主妇的苏阿姨虽然“起跑”慢了点儿,但凭借生活经验,她自创出了一套“省钱宝典”,最终跑赢了CPI。
“错峰”买菜能省30%
以前我买菜基本都是一大早去早市,挑最新鲜的菜,稍微蔫儿一点儿的都不愿意要。可是后来我发现,要是当天就吃,蔫一点儿也不影响菜的口味和质量。
而且,这买菜的时间也有讲究,得避开“早高峰”,中午或晚上去买,与一早儿相比,基本能省30%。晚上6点去最划算。因为那个时候,小贩该收摊了,这临走前的“清仓”价是最便宜的。
另外,这买菜也跟如今的供暖一样,得“看天”。据我观察,天气变坏时,蔬菜的价格波动往往较大,一斤少则涨一两毛,多的能涨块儿八毛。
现在我每天都特别关注天气预报,如果预报第二天要下雨或者刮风什么的,就先多买点存着,保证没错。
找固定摊位和男摊主
以前去菜市场,我在里面得转好几圈,看哪个摊的菜既新鲜又便宜。
现在我一般不那么转了,基本上是到固定的摊位去买。因为时间长了,你与摊主混熟以后,不但能砍价,还能捎带手跟老板要两根葱、要头蒜什么的。
你可别小看这两根葱、一头蒜,要知道这些东西比肉和蛋还贵呢。不过,要想有这些“额外收获”,一般找男摊主容易“得手”。
再有,我以前很少去超市买菜,总觉得超市的菜又贵又不水灵。后来听说超市里有“农超对接”的菜,我去一看,“农超对接”的菜,性价比还真是不错。
网购衣服也能省三成
这过日子,除了吃,最大的开销就是穿了。都说今年的衣服涨价了,我也想出了“应对”的招。
你别小看我这五十多岁的老太太,现在,我也跟儿子学会到网上淘衣服了。我先去商场逛,看到喜欢的样式,就把货号记下来,然后再去网上淘。
你还别说,这网购就是挺合算的,比从商场里买能便宜至少三成。不过,衣服大多是给老伴和儿子买的。
比苏阿姨多花8块多
记者按照苏阿姨头天晚上的买菜清单,第二天也去菜市场实践了一把。不过,结果却是,同样的东西,却比苏阿姨多花了8块多钱。
当然,在“实验”中,记者按照苏阿姨给出的宝典也试了几招,比如找男摊主,比如晚上6点再买,确实能省个块儿八毛的。
苏阿姨和记者的菜单比较
菜单 苏阿姨价格 记者价格大葱 1 1.3
西红柿2.5 2.5
菜单 苏阿姨价格 记者价格油菜 1.5 1.5
注:单位(除豆腐为元/块外,其余为元/斤)
省钱“小九九”大家共切磋
除了采购环节,做菜时也有技巧。苏阿姨举例说,她炒菜爱放蒜,以前是做一顿饭放四五瓣蒜,现在她把一两瓣蒜拍成蒜末用,“味儿一样,用量却下来了一多半。”
苏阿姨不光自己在家琢磨省钱的“小九九”,还跟周围邻居一起分享。“每次有点新的经验,或者好方法,我们姐儿几个都得聚在一起,好好探讨探讨,从每个人那都能听到好方法,汇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宝典。”
有了这套宝典,苏阿姨家的饭桌上又像以前一样丰富了。
“每天晚上还是四个菜一个汤,还至少有俩肉菜,生活质量一点儿没降低,他们吃得高兴,我看着也高兴!日子啊,还是得算着过,才有意思。”
该吃啥还吃啥嘴一点没亏着
记者采访时,苏阿姨的儿子恰好下班回来,知道母亲被记者“选中”的原由后,腼腆的小伙子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我妈绝对是生活高手,你别看这几个月物价涨了,可我们家的支出却没同步涨,生活质量还没降低。”苏阿姨的儿子笑着说,“和以前一样,该吃什么吃什么,一点也没亏着嘴。”
最后,他总结道:“这过日子还真就像我妈说的,就得‘算计’着来。”
今天(12/13日星期五) | 明天(12/14日星期六) | 后天(12/15日星期日) |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
低温-5℃~高温4℃ | 低温-5℃~高温6℃ | 低温-4℃~高温7℃ | 低温-4℃~高温7℃ | 低温-5℃~高温7℃ |
多云转晴 4-5级转<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聊城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