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莱芜天气 > 莱芜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玉米癌症”重在预防

2011-08-05 来源:莱芜市人民政府

     今年,我市玉米大面积发生粗缩病,很多农民焦急如焚,纷纷打电话到市长热线、行风热线或市农业局询问到底是什么原因,有无防治措施。近日,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市农业局植保站站长、研究员吕华和种子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何心宽。  记者:玉米粗缩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吕华: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玻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我市自2008年大发生以来,每年都不同程度的造成玉米产量损失,对玉米生产形成了严重威胁。   记者:玉米粗缩病有哪些症状特点及危害?  吕华:玉米粗缩病在玉米出苗后即可感病,6-7片叶时才逐渐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叶色浓绿,叶片短而厚,硬而脆,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俗称“万年青”。叶背面的叶脉上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叶片脆,用手握易折碎。植株节间粗肿矮缩,株高只有正常植株的1/2-2/3左右,又称“侏儒症”。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一般感染此病可造成30%左右减产,重者减产60%以上,甚至绝收,因而有“植物癌症”之称。   记者:很多农民朋友认为,粗缩病的发生和玉米种子有关系,是这样吗?  何心宽:应当承认玉米品种间的感病程度是有差异的,比如农大108、鲁单981等相比较而言抗病毒能力较强,发生粗缩病就较少,但是,由于前几年玉米粗缩病没有大面积发生,国家在审定玉米品种时也没有把粗缩病纳入抗病性接种鉴定,只有大斑并小斑并弯孢菌叶斑并茎腐病和瘤黑粉病作为必鉴内容,是否抗粗缩病没有作为品种特性的必须指标。如“国审品种登海3622(国审玉2005021):抗大斑并小斑病,中抗弯孢菌叶斑并茎腐病和瘤黑粉病,感矮花叶脖。就这个问题我们专门请教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有关专家,专家答复:目前,只要经过国审、省审适宜在山东区域推广的品种发病,就不应该视为种子问题,因为没有这方面的要求。但是,随着近几年玉米粗缩病发生危害程度的加重,玉米粗缩病今后将作为品种审定的内容来判定。今后凡新审定的品种将会有是否抗粗缩病的标准,新审品种如果明确说明不抗粗缩病就不宜推广,如推广就应视为种子问题。  吕华:粗缩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灰飞虱传毒引起的。其发病条件如下:1、毒源量。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是玉米粗缩病的寄主植物。田间路边杂草是灰飞虱和病毒越冬越夏的寄主,也是发生流行的基本条件,但近年田间路旁、渠道等公共地带杂草丛生严重,为玉米粗缩病及其介体提供了丰富的中间寄主和广阔的越冬、越夏场所,因此,杂草多、靠近田边、沟渠旁、管理粗放的玉米田发病重。2、玉米播种期。早春播种(4月上、中旬)和夏直播玉米(6月中旬后播种)发病田少,且发病轻;5月中旬前后播种发病重。主要原因是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灰飞虱第一代成虫传毒盛期。此时,田间嫩绿植物少,可造成灰飞虱集中危害。3、玉米叶龄。玉米苗期至7叶期为玉米粗缩病感病的敏感叶龄期,10叶期后为安全叶龄期。4、气象条件。凡是秋冬季气温偏高、春季干旱的气候,造成越冬寄主毒源多、灰飞虱越冬死亡率低、虫量大,利于粗缩病的发生。   由于今年气候条件利于传毒昆虫———灰飞虱的越冬,加之周边省份和我省的鲁西南地区灰飞虱发生十分严重,今春天气前期凉爽时期加长,造成灰飞虱大发生时期比往年偏晚且发生为害时间拉长。调查发现,早春播种(4月上、中旬)和麦后直播玉米(6月中旬后播种)发病田少;而5月中旬前后播种发病重。我市绝大部分玉米为蒜田、马铃薯田、小麦田套种玉米,正好是5月中旬左右播种,春玉米也因等雨多在5月份播种,特殊的种植模式使玉米苗期与灰飞虱盛发期吻合。而玉米一出苗又不能保证及时防治灰飞虱,控制虫源、毒源。因此加重了粗缩病的发生。相比之下,有些地方的玉米多是麦收后直播,虽前期灰飞虱发生量很大,但与玉米苗期不吻合,粗缩病发生就不重。   记者:看来控制玉米病毒病的危害已成为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据我所知农业部门也做了大量的宣传指导工作。   吕华:是啊,为做好今年我市灰飞虱和玉米粗缩病的防治工作,我们未雨绸缪及早做好预测和防治指导,做好了灰飞虱发生预测的中长期预报,进行了下发和宣传;及时印发了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意见;4月28日制定下发了“莱芜市2011年灰飞虱及玉米粗缩病防控预案”(莱农字[2011]61号),要求各地做好防控预案的准备,及时有效地控制灰飞虱发生危害;5月初下发了“二〇一一年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意见”,召开了“全市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现场会”;并在莱芜电台举办了两期“防治灰飞虱预防粗缩脖专题节目;分别在《莱芜电视台》“乡村家园”和“民生广角”等栏目制作了专题节目;在《莱芜日报》登载“防治灰飞虱预防粗缩脖的专题文章,为宣传、指导、促进全市开展集中统一防治,有效控制灰飞虱预防玉米粗缩病奠定了基矗与此同时,及时组织各级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做好虫情监测预警,及时搞好防治技术指导,确保了技术服务到位。   记者:那么在这里要提醒农民朋友的注意和掌握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吕华:目前生产上还没有高抗或免疫粗缩病的品种,在防治上应强调“预防为主、早防早治”的原则。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其核心是控制毒源,减少虫源,避开危害。尽管目前玉米生产中应用的主栽品种中缺少抗病性强的良种,但根据玉米品种间感病程度的差异情况,要根据本地条件,选用抗病相对较好的品种,同时要注意合理布局,避免单一抗原品种的大面积种植。   1.调整播种期。根据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在病害重发地区,应调整播种期,使玉米对病害最为敏感的生育时期(7叶期以前)避开灰飞虱成虫盛发期,降低发病率。春播玉米应当提前到4月中旬以前播种,在发病高峰期时,抗病能力已大大加强;夏播玉米则应尽量晚播,延迟到6月上中旬播种为宜。   2.清除杂草。路边、田间杂草不仅是来年农田杂草的种源基地,而且是玉米粗缩病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越冬越夏寄主。清除杂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危害。   3.加强田间管理。结合定苗,拔除田间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粗缩病侵染源。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生长,缩短感病期,减少传毒机会,并增强玉米抗耐病能力。   4.化学防治。一是药剂拌种。用内吸杀虫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和拌种,可以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粗缩病的传播。可选用锐胜(70%噻虫嗪可湿粉)200克+满适金3.5%咯菌·精甲霜悬浮剂100毫升/百公斤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或用10%吡虫啉与20%病毒AII号均按种子量的0.2%混合拌种。二是喷药杀虫,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根据调查,今年对灰飞虱防治及时的地块,粗缩病明显减轻。特别是实行专业化统一防治的地方,几乎找不到发病植株。而没有苗期喷药预防习惯的地方,特别是防治不到位或基本不防治的地方,其灰飞虱和玉米粗缩病发生严重。因此,玉米播种前后及苗期,对玉米田及附近杂草喷杀虫剂,防治灰飞虱,可达到治虫防病的效果。要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因灰飞虱具有迁飞性,集中连片实行统一防治,能大大提高防治效果。每亩用10%吡虫啉20克加20%病毒AII号80~100克或3%啶虫脒30毫升加6%病毒克40克兑水混合喷雾,防治灰飞虱,预防病毒病,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在喷药的同时可加适量0.3%的磷酸二氢钾,促进玉米健壮生长。   5.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翻种或改种。根据试验,6月底以前当田间病株率达10%以上时,及时翻种早熟品种,其产量明显高于未翻种地块,可大大减轻损失。因此,要做好调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翻种早熟玉米或改种大豆、绿豆、夏地瓜、蔬菜等作物,以减轻经济损失。
今天(06/15日星期六) 明天(06/16日星期日) 后天(06/17日星期一) 第四天(06/18日星期二) 第五天(06/19日星期三)
多云 多云 多云 多云 多云 晴 晴 多云 多云
低温21℃ 低温23℃~高温35℃ 低温23℃~高温35℃ 低温22℃~高温35℃ 低温25℃~高温36℃
转多云
<3级
多云
<3级
多云
<3级转3-4级

<3级
多云
<3级
莱芜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