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莱芜天气 > 莱芜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无情”也是真豪杰 蒲公才戎马生涯中的儿女情长(图)

2011-06-30 来源:搜狐网

  但凡成大事者,总会有大遗憾。革命战争年代,蒲公才参加过大小战役,战功显著,但也留下了时时噬咬他心灵的大遗憾:5位亲人相继病逝或献身革命,他竟多年后才获知。而与老母亲一别十多年,竟成天人永隔,尤让他伤感不已。

  蒲公才1908年出生于儋州市峨蔓镇下浦村,原名蒲广言,因为两只手都长着6个指头,别称“蒲十二指”。乡人认为,这是蒲公才异于常人的征兆,必有一番大作为。多年后,他终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然戎马生涯,有家难回。直到1976年,他才“衣锦还乡”,回到下浦村。此时,距他离家已经过了38年。

  来到下浦村,走进“蒲公才将军故居”,在蒲公才的堂侄、儋州市人民法院退休干部蒲开恒的讲述下,我们试图走进那段艰辛的岁月,去体味一位革命者的感人情怀。

  
儋州市峨蔓镇下蒲村的蒲公才雕像?本报记者苏晓杰摄

  别,别时容易见时难

  就要到延安去了,要不要告诉母亲?1938年五六月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蒲公才。

  那一年,蒲公才作为全岛3名骨干党员干部之一,被琼崖特委选派去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这是多少党员梦寐以求的机会,是一个多么令人兴奋的消息!但一想到母亲,沉浸在幻想、期待中的蒲公才便被拉回现实,陷入彷徨。

  为了这个家,母亲吃了很多很多苦。

  蒲公才未满3岁时,父亲病逝,是母亲用她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一切。家里上有年迈的祖母,下有广爱、公才、广功三兄弟和姐姐。面对沉重的家庭负担,面对来自社会的歧视与欺凌,母亲强忍悲痛,挺起腰杆,除下地操劳外,她还自酿米酒,挑到集市上出售,苦苦支撑起这个六口之家。

  蒲公才小时,祖母和母亲常眼含泪水训导他,要“正经做人”,要“勤劳为本”。6岁时,蒲公才已经懂得体恤母亲的艰苦,开始跟着母亲下地干活了。上学后,每天一放学,他就去放牛、拾柴。蒲公才学习成绩优秀,受到母亲的特别疼爱。

  除了母亲,兄长蒲广爱是最受蒲公才敬重的人了。公才十几岁时,广爱与人合伙从事海上运输业后,家庭经济状况有所缓解。公才后来能到广东省第六师范学校、北平中国大学附属高中部读书,都有赖兄长的无私供给。

  兄长虽不是共产党员,却为党的事业全力奔走。他的货船常年行走海口、琼山、三亚、乐东、东方一带,在拉货的同时,担负起了与海边的共产党联络点联络的任务,被称为“共产党船”。

  蒲公才明白,他到延安学习是党的机密,家里人谁都不能告知。临行前,他编个借口只对哥哥广爱说,要去广州一段时间,然后便毅然不辞而别,离开年迈的母亲,年轻的妻子和幼小的儿子。

  不料,此一去就是十多年,母子竟成永别!

  思,两行清泪缘思亲

  戎马生涯中,蒲公才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家乡和家乡的亲人。

  1948年参加淮海战役时,身为华东军区两广纵队第一团副团长的蒲公才右肩中弹负伤。伤痛中的他思乡之情更浓了。

  在蒲公才故居,挂着一张“蒲公才戎马一生路线图”,红色的箭头标出了蒲公才参加过的大小战役: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枣庄战役、淮海战役、渡海战役。

  1949年3月,蒲公才随所在的部队两广纵队南下参加解放两广的战役。9年来,蒲公才转战淮南,驰骋华东,现在要进军广粤,打回老家去了。远方的老母还好吗?是不是正倚在门旁盼儿归呢?蒲公才此刻心情起伏,思绪难平,真是:一片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缘思亲!

  两广战役后,未来得及很好休整的公才又接到命令,负责带领300多名广东及海南籍士兵,到40军报到,参加解放海南的渡海战役。

  1950年初的一天,蒲公才在118师驻地海边,突然见到从琼崖纵队派来的干部蒲蓁。蒲蓁告诉他,因多年来音信全无,家乡人都认为“广言二叔已经革命成功(意即牺牲)了”。蒲开恒告诉记者,那时,蒲公才的家已经发生了大变故,但由于当时正处渡海作战的紧张阶段,蒲蓁不敢把具体情况告诉公才。

  老母亲可好?兄弟可好?妻儿可好?一心扑在战事上的蒲公才总会抽空望一望海峡那边。有一些事他很想知道,但又怕知道。真是近乡情更怯啊!

  见,父子相见不相识

  蒲公才随主力部队在临高角登陆。在抢滩战斗中,敌人岸防火力凶猛。公才奋力冲上岸后,才发现跟随他身边的6名战士只余下两人。蒲开恒说,蒲公才命大,要是他的亲人也这么幸运就好了。

  蒲公才的外甥、86岁高龄的许仁书还记得当年的好些事。

  进入海口后,蒲公才留在司令部作战处,忙于接管工作。一天,一位中年人带着一位十多岁男孩来访。蒲公才竟一时认不出他们是谁。中年人对孩子说:“开志,唤爸爸1这是志儿?蒲公才一把将孩子揽过来,泪流满面。再仔细一看,这中年人不正是小时的玩伴、堂侄蒲开国吗?

  原来,因蒲公才兄弟们参加革命,1947年,国民党军队袭击下浦革命老区,放火焚烧了他们家,家财也被洗劫一空。更残酷的是,叔母被砍数刀惨死村头。

  母亲早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兄弟广爱和广功为革命于1948年先后牺牲,公才的大儿开平因无钱治病而夭折。两个儿子开志、开文和几个侄子失去依靠,就靠刨地里剩下的地瓜和外出讨饭度日。

  蒲公才跌坐椅上,久久无语。公才啊公才,对上,你没能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对中,你欠兄长长期供读之情;对下,未尽长者养育之责。愧、疚、痛、恨,五味杂陈。多少个夜晚,蒲公才一闭上眼睛,就能看到母亲那瘦弱的身影,听到母亲临终时的呼唤:“广言我儿!广言我儿1

  蒲公才右肩的弹片一直未取出,伴随了他一生。每逢阴雨天气,他的肩、背便隐隐作痛。而他心头的思乡之情、对亲人的愧疚之情不正像这伤痛一样,时时发作吗?

  下浦村的小集市上,还保留着蒲家当年用于收购、批发海鱼的一个商铺。走进这空空的屋子,仍能闻到一股浓烈的鱼腥味,仍能看到墙上挂着蒲母的画像。走出商铺后门,就是宽广的大海,海浪直冲脚下。物是人非古今事,星移浪涌慷以慨。

  蒲公才,这位儋州、海南人民杰出的儿子,是母亲给了他慈爱而坚强的心、刚直的性格,大海给了他博大宽阔的胸怀,奋斗不止的精神。

  成大事者留下了大遗憾,付出了大代价。蒲公才付出了,但也收获了,他收获的是人民解放的大事业!这应该可以告慰亲人的在天之灵了。(本报那大6月29日电 )

  一起残酷的屠村事件

  1947年,儋县峨蔓地区5个村庄100多人被国民党军队杀害,余者逃亡全岛各地

  本报记者李科洲李关平通讯员谢振安

  母亲被杀死,不到1岁的儿子还趴在她身上吃奶。64年过去,这样惨烈的事说起来仍然叫人唏嘘不已。

  在儋州市峨蔓镇林屋村,随便问村里一个稍上年纪的人,他都会告诉你,1947年,这里发生过一起残酷的屠村事件,史料称之为“峨蔓大惨案”。

  走近村里的林屋祠堂,只见屋前古木森森,屋后巨石成堆,人称林屋山。

  祠堂前的门槛石有一道醒目的裂痕。55岁的村民林道周告诉记者,这是当年屠村的人用锤子砸出来的,是峨蔓大惨案的见证。

  那时,林屋村很让国民党政府忌恨。

  这得从林屋祠堂说起。1933年,在蒲公才的哥哥蒲广爱的帮助下,中共琼崖西南临时工作委员会在峨蔓落脚,几年间,迅速发展了包括蒲公才在内的一批党员。1935年和1938年,西南临委在林屋祠堂分别举办了两期培训班,为党培养了干部,也宣传了革命,附近村庄很多青年因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林道周告诉我们,当年,5个村庄有2000多人,绝大部分村民都是支持共产党的,他们送钱物,送儿送女参加革命。这样的“赤化”是国民党难以容忍的。

  1947年,国民党军队对峨蔓地区进行了空前的洗劫。上浦、下浦、新村、林屋、沙井等5个村庄被烧光、铲平,100多人被杀害。

  下浦村40岁的蒲休亮告诉记者,那一年,他奶奶抱着他出生不久的父亲,正准备逃上林屋山时被捉,并被杀死在林屋祠堂的一棵树旁。蒲休亮的父亲当时不到1岁,可怜的孩子,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变故,还趴在母亲身上一个劲地吃奶。

  行凶者正要对婴儿下手时,队伍中一位姓陈的中年人正好膝下无子,便要求抱养。一个月后,蒲休亮的姑婆打听到姓陈的是邻村人,便凑足钱款,按蒲休亮的说法是“一担白银”,换回了他爸。

  就在那一次惨案中,蒲公才的叔母也被砍数刀死于村头。还有10多人在深夜乘船突围,被国民党派船追上,除1人跳海逃脱外,余者皆被射杀。上浦村党支部书记蒲国材和林屋村党支部书记林振亚,这两位由蒲公才发展的党员也在其中。此时,蒲公才正在华东前线浴血奋战。

  惨案发生后,5个村庄的村民全部出逃,流浪到三亚,八所、乐东、港门等地谋生。解放后,这5个村庄被列为“红色村庄”,外出干部于是成立“复村委员会”,收回被占用的田地,搭盖茅草房,村民陆续回流。1954年,当地政府发放救济金,村民们才住上了瓦房。(本报那大6月29日电 )

  蒲公才生平

  蒲公才,原名广言,曾用名鸿英,1908年11月出生于儋州市峨蔓镇下浦村。

  1930年入读北平中国大学附属高中部,1932年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返乡。

  1934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中共儋县县委峨蔓总支部书记、儋县县委江北区委书记、儋县县委委员和琼崖西南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参与领导儋县和西南各县的革命斗争工作。

  1938年9月,受琼崖特委选派到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1940年2月毕业。其后在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二师作战参谋、作战科长、人事科长等职,参加反“扫荡”、反“清剿”、开辟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担任华东野战军二纵作战科科长、两广纵队副团长、团长等职,先后转战苏皖鲁豫粤等地,参与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等大战役。1949年10月率部进入广东省解放粤东。1949年12月调入40军,参加渡海战役解放海南岛。

  1950年任海南军区副参谋长。

  1952年春,奉命赴朝鲜战场参战,同年9月回国,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1954年11月结业后分配到军委训练总监部,先后担任军事科学条令部总支委员、党委委员、战史处处长、战争经验处处长等职。

  1957年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59年—1963年,先后担任工程兵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工程兵科学研究部军事科学研究所所长、工程兵科学研究设计院技术装备研究所所长。

  “文革”中蒙受不白之冤,1978年获平反。1978年12月,被中央军委任命为工程兵工程学院顾问。

  1982年6月27日,病逝于南京,享年74岁。(李辑)

  作者:李科洲李关平
今天(06/24日星期一) 明天(06/25日星期二) 后天(06/26日星期三) 第四天(06/27日星期四) 第五天(06/28日星期五)
晴 晴 晴 晴 晴 多云 小雨 小雨 晴
低温22℃ 低温20℃~高温35℃ 低温21℃~高温34℃ 低温24℃~高温35℃ 低温21℃~高温28℃
转晴
<3级

3-4级转<3级

<3级
多云转小雨
<3级转3-4级
小雨转晴
3-4级转<3级
莱芜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