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莱芜天气 > 莱芜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经济分析】根除农产品“卖难”需强化政府职责

2011-05-0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广西频道5月4日电(记者何丰伦牛晓民徐冰)记者在多个省份调研了解到,近期在部分地区出现一些蔬菜收购价下跌、农民“卖难”。在通胀背景下,异常天气、成品油涨价等是其诱因,其背后是农业“小生产”与“大市潮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在农产品流通中亟需分清政府职责与市场行为,从制度层面杜绝“菜贱伤农”的现象。

      ——“生产端”的弱势和“流通端”的乱势造成菜贱伤农,农产品流通需分清政府职责与市场行为。

      根据我们的调研,这次蔬菜“烂市”范围波及全国多个省份,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的蔬菜种植基地。目前,河南中牟县的芹菜、郑州惠济区的莴笋、周口淮阳县的包菜最低价格均低至每斤几分钱也少有人买。今年山东菜价波动幅度明显超过正常范围,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的不少菜商反映,微利对他们来说已是“万幸”。

      蔬菜、水果是我国农村改革最先放开产销、按照实行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的,30多年来的成就有目共睹,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极为丰富,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但农产品流通做为产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却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我国农业“小生产”与“大市潮的矛盾依然存在,农产品市场供应的繁荣掩盖了流通体制改革的滞后。

      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是对接“大市潮的必然之路。据我们的调研,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化组织正在自发地或是有组织地发展,特别是在2007年实施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后。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7.91万家,实有入社农户达到2900多万户。尽管如此,这一数字与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多、规模小的现状依然相去甚远。在这次蔬菜收购价下跌中,零散的农民组织面对“大市潮表现出的只有无助。就是在衔接产销较好的“农超对接”中,超市方依然居于强势地位。

      “生产端”的弱势以及“流通端”的乱势,造成了此次菜贱伤农的同时,消费者也无法买到低价蔬菜,这是忽视农产品流通改革的必然结果。

      在农产品流通中,需分清政府职责与市场行为,该由市场调节的交给市场,政府应该从制度规划、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保障监督机制的统筹和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等方面承担自己的职责。

      一些专家呼吁,将农产品流通纳入公共服务领域,不能完全市场化,即使在一些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也是由政府承担了一定的职责的。我们对农产品流通领域各环节的调研发现,作为农产品流通集散点的各类批发市场建设,特别是产区批发市场建设欠账较多,使其在衔接产销、沟通信息的基本职能上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更谈不上作出供需形势分析和进行市场预警。

      ——通胀背景下,异常天气、汽油涨价等成为此轮蔬菜收购价下跌的直接诱因,部分农民心理的变化亦不容忽视

      我们了解到,通胀背景下,异常天气、成品油涨价等都成为此轮蔬菜收购价下跌的直接诱因。

      同一类农作物在我国南北方上市都有一定的“时间差”。今年以来蔬菜主产区异常的天气,特别是南方气温偏低、持续光照少,使部分蔬菜上市时间整体推迟了一个月,加之去年扩建的大棚蔬菜今年开始产出,使得南北方部分蔬菜上市期相遇,这种情况会延续到5月中下旬以后。而成品油价格多次上调,使本已是充分竞争行业的运输业成本上升,运销环节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就将高价甩给了消费端。

      广西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研究员、广西西瓜育种领域科技带头人李文信以瓜类作物为例介绍说,广西今年1月份以来气温偏低,2月份、3月份光照很少,各地瓜苗生长缓慢,“甜瓜、黑皮冬瓜、南瓜最早也要到5月中旬才开始采收,在一个月内集中上市。而5月20日以后,全国各地的瓜菜都将大量上市,尤其是北方大产区瓜类作物将集中成熟。”这样的状况将导致瓜类市场供应过于集中,如果作不好产销衔接,不排除一些农户血本无归。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部分农户的囤积惜售待涨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量生鲜产品面临销售“心理瓶颈”。

      一是近年来农产品价格几乎每年都有一轮相当不错的涨势,导致不少农户存在“囤积待涨”心态。中国寿光蔬菜网总裁吕文国对此深有体会,2009年下半年存的白菜最终每斤能赚1元多,2010年仅寿光的白菜存量就达到4万吨,而前一年则不到2000吨,不只寿光,金乡、莱芜等地也都有不少白菜囤积。当存储的蔬菜不得不上市时,往往会与新鲜菜相遇。

      二是小额信贷的“金融链条”,增强了农户资金宽裕程度,同时滋生了农户“联合待涨”的行为,而今年一系列的银根紧缩措施,使农户更希望能够从中赚到比贷款利息高得多的钱。广西田东县蔬菜种植协会会长李学举说:“我们全村都是种植香葱的,5万元左右的授信额度占全村农户的一半以上,这意味着再也不用看经销商的眼色销售,价格上涨我们才销售,价格达不到我们的心理价位肯定不愿卖。”

      三是近年来部分地区大力发展“冷库链条”,缓解了鲜活农产品集中上市压力,农户不再迫不得以“低价销售”,但却同时增长了农户的“比价效应”。

      据我们调研,山东、广西、湖南等一些产业集中度较高的地区,相继通过农产品销售协会以及乡镇村屯的方式,投资建设“冷库链”,这使相当一部分农户和农产品种植协会,存在着“冷库包打天下”的想法,不愿将价格已跌落的农产品及时销售,存在侥幸心理。

      ——应继续加强农业天气预报、政策性保险等方面的服务

      商务部、农业部等部门已出台相应措施,以最大限度地解决“生鲜烂市”问题。我们认为,政府还需在以下几方面加强服务:

      第一,尽快整合针对农产品中长期生长特点的气象信息预报系统。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首席气象预报员林开平建议,目前我国中长期的气象信息预报水平全球领先,但只是缺少针对生鲜农产品生产状况的专项预报。这就存在着推动农业部门与气象预报部门进行密切配合的问题。这一系统的建立,能够从长远上较为彻底地改变天气预报“只预报天气,少服务农业”的状况。

      第二,多渠道打通产销“信息障碍”。除加强生产、销售、价格等信息的发布外,还应建设符合我国生鲜农产品生产现状的分布图、信息图,最大限度地从细节进行调控、帮助农户。

      ——上海“夏淡菜价保险方案”可缓解“菜贵伤民”“菜贱伤农”问题

      据了解,上海已于去年推出“冬淡青菜成本价格保险”产品,“冬淡”青菜保险面积超过5.7万亩,共发生赔款424万元,亩均赔款近80元。而近日从上海市蔬菜办公室了解到,在此基础上,上海已制定“夏淡菜价保险方案”,并进一步探索完善全国首创的蔬菜价格保险机制。

      其中,市级财政继续补贴保费的50%,各区县财政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补贴比例,投保人自缴保费比例不低于10%。相比“冬淡”保险,今年“夏淡”保险的保险品种进一步扩大到青菜、鸡毛菜、米苋等5个品种;计划保险面积扩大至12.5万亩次;保险时限进一步延长,从“冬淡”保险期的59天延长到“夏淡”保险期的77天。

      我们认为,绿叶菜成本价格指数保险,将政策性业务和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农业保险的准公共产品特性,既保障了市场供应、平抑了菜价,又减少了菜农损失,调动了菜农种菜积极性,统筹兼顾了消费者和菜农利益,有效缓解了“菜贵伤民”“菜贱伤农”问题。
今天(06/24日星期一) 明天(06/25日星期二) 后天(06/26日星期三) 第四天(06/27日星期四) 第五天(06/28日星期五)
晴 晴 晴 晴 晴 多云 小雨 小雨 晴
低温22℃ 低温20℃~高温35℃ 低温21℃~高温34℃ 低温24℃~高温35℃ 低温21℃~高温28℃
转晴
<3级

3-4级转<3级

<3级
多云转小雨
<3级转3-4级
小雨转晴
3-4级转<3级
莱芜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