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吉林天气 > 吉林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重大水利工程助推吉林农业生产从传统向现代转变

2010-10-16 来源:新浪网

  中广网北京10月1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以系列重点工程为依托,全国商品粮第一大省吉林开始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模式,向旱涝保收的现代农业转变。中央台记者刘志刚、毛更伟、晁向荣报道。

  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吉林拾十一五”重点工程——大安灌区的引水渠,清澈的嫩江水通过这里的9个泵站源源不断地流进我身后54万亩农田。当地百姓期盼了三十多年的用嫩江水灌溉土地的梦想,终于在十一五期间得以实现。回想过去农业靠天吃饭的日子,老水利工作者于芳有很多感慨:

  于芳:尤其干旱天气,八月份的时候,缺雨呀,不下雨!划根火柴把苞米叶子能点着!那根本不产粮食。

  水利跟不上一度成为吉林粮食增产的瓶颈,2006年,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初期,吉林省决定启动建设五大重点水利工程项目,总投资达200亿元。大安灌区就是其中之一。

  大安市红岗乡万发村农民韩遵付家拉秋玉米的拖拉机一直忙活到太阳下山,今年又遭了干旱,但他家却是玉米堆成了小山,一派丰收景象:

  记者:今年你家苞米收了多少?

  韩遵付:我估计3万来斤吧!如果没有水灌溉,也就是不足1万斤。粮食增产,那肯定就是我们经济上就增

  收了。如果水没有,只能是绝收。

  韩遵付家灌溉用的水就来自40公里外的灌区抽水站,这个种了40多年地的农民第一次体验到旱涝保收的种粮乐趣。他说,因为有了接到家门口的水源,村里的农民已经开始尝试在原来光秃秃的盐碱地里种水稻增收致富:

  大安灌区前线指挥部副总指挥于芳:咱灌区建成以后,每年增产粮食是12亿斤,群众人均每年新增纯收入1980元。原来都是盐碱地,将来要变成啥呢,水田稻浪翻,池中鱼儿穿,堤岸杨柳绿,游人肩并肩!

  和大安灌区相隔百里的另一项“十一五”重点工程哈达山水利枢纽今年刚一建成,就迎来了吉林省有史以来最严重洪水考验,起到了立竿见影的调蓄洪水作用,松花江沿线百万亩良田得以顺利度过汛期。另外,引嫩入白工程、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也全部开始一期放水使用,五大工程开辟出的人工渠道在吉林省呈网状排列,惠及范围涉及8个市州:

  吉林省水利厅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刘志新:这5个项目(年)调水量大约在40亿(立方米)左右,惠及的人口1000万,主要是把吉林省的水资源东多西少这种状况打破了,他把水资源最优化的状态给配制出来了,这样就使粮食能够不仅要增产还能稳产,主要是能稳定在600亿斤以上的这种水平。
今天(11/25日星期一) 明天(11/26日星期二) 后天(11/27日星期三) 第四天(11/28日星期四) 第五天(11/29日星期五)
小雨 暴雪 小雪 晴 小雪 小雪 小雪 小雪 小雪 晴
低温1℃~高温8℃ 低温-10℃~高温2℃ 低温-10℃~高温-7℃ 低温-8℃~高温-7℃ 低温-10℃~高温-6℃
小雨转暴雪
<3级
小雪转晴
3-4级转<3级
小雪
<3级
小雪
3-4级转<3级
小雪转晴
<3级
吉林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