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吉林省公安消防部队抗震救灾纪实
2011-05-09 来源:人民网
封锡彬 高茂龙
2011年05月09日17:07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打印网摘纠错商城 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8.0级地震,顷刻间50万间房屋被毁,数万人丧生,交通中断、供电中断、供水中断、通讯中断,汶川告急,北川告急,绵竹告急,整个巴蜀大地告急……时间紧急,灾情紧急,任务紧急。接到公安部消防局命令后,吉林省公安消防部队第一时间紧急抽调205名官兵组成抗震救灾突击队,昼夜兼程赶赴地震灾区展开救灾工作。
紧急出征,灾情就是命令
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四川汶川地区发生8.0级地震后,吉林省公安消防总队办公楼里一夜灯火通明。总队党委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迅速启动抗震救灾应急预案,研究部署赴川抗震救灾工作。由于灾区通讯全部中断,为了保持前线作战部队通信联络,公安部紧急征调吉林总队10部海事卫星电话。总队连夜从长春、吉林、四平、辽源、松原等5个消防支队紧急调集了11部海事卫星电话。13日一大早,总队通讯工程师许万里带领3名官兵携带11部海事卫星电话及部分救援物资立即赶赴四川灾区消防部队救灾指挥部报到。而后,3名同志在指挥部的命令下,迅速开赴各个分指挥所安装调试电话,使救灾部队在第一时间就保证了与前方指挥部保持了通信联系。在这次全国上万名消防官兵参加的抗震救灾行动中,整个消防部队使用的13部海事卫星电话中,吉林省就占了11部。这11部海事卫星电话在消防部队救灾指挥部与参战部队之间架起了一座及时畅通的通讯桥梁,参战部队通过海事卫星电话及时将战况报告给指挥部,指挥部也通过海事卫星电话及时将当中央、国务院的声音传达到参战部队当中。救灾指挥部评价:“吉林省的11部海事卫星电话在这次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灾情就是命令。13日晚上23时,吉林总队接到公安部消防局的紧急通知:要求吉林省连夜选派200名官兵奔赴四川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工作。总队立即从长春支队调集150名官兵,从吉林支队调集50名官兵组成200人的吉林省消防部队抗震救灾突击队,在副总队长杜守良带领下携带救援器材昼夜兼程奔赴灾区。从接到上级抗震救灾的命令,到官兵奔赴灾区,他们仅用了5个小时。
绝地救援,时间就是生命
5月14日中午到达地震灾区后,吉林省205名抗震救灾突击队员被派往受灾最严重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参加救援工作。第一个紧急任务就是到该县九黄山风景区营救被困游客。
九黄山风景区海拔2850米,地震发生时,山上有许多工作人员和游客被困山顶,生死未卜。地震发生后,山上景区的设施遭受了严重破坏,从山下通往山顶的唯一公路因山体滑坡中断,要想救援只能选择从小路上山,而小路崎岖、路险、坡陡,由于余震不断山上不时有石头滚落,救援官兵的生命随时面临危险。现场指挥部指挥长、吉林总队副总队长杜守良立即组织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救援方案,决定由长春市消防支队政委杨洪军和吉林总队副参谋长周利各带领一个小分队上山搜救被困人员并进行救助。由于山高坡陡,有的地方几尽垂直,救援队员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既要防止由于余震发生山上随时掉落的石头伤到自己,又要提防由于脚下打滑而跌落山下。但一想到受难的同胞兄弟急需等待我们去救援,救援队员顾不上危险和艰难,奋力向上攀爬,经过70多分钟的努力,他们终于爬到了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被困的地方。在山上队员们冒着随时都有可能掉下山崖的危险,迅速展开搜救工作。经过仔细搜寻,共找到6名被困者,但他们因被山体滑坡掩埋早已经停止了呼吸。
就在队员们准备将6名遇难者的尸体运下山时,在山顶上一名救援人员惊奇的发现,山下有一个村庄,聚集着大批被困群众。指挥部立即命令先救活人。救援队员从不同方向以最快速度向村庄集结。到了村里后,经了解得知,这个叫永城村的村里有350名村民被困山上,村里大部分房屋被毁。由于断水、断电、通讯中断、交通中断,他们与外界失去了联系,许多村民已经连续两天没进食。救援队员们立即将携带的食品和矿泉水分发给群众。为防止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再次给村民造成伤害,指挥长杜守良立即决定连夜对被困村民进行疏散。一些群众因故土难离的原因不愿走,杨洪军政委和周利副参谋长就分头做群众思想工作,并召集村领导和有经验的村民共同商议,研究确定转移疏散方案。当晚19时40分,在救援人员的劝说下村民开始转移。此时天色已晚,山路越走越陡、越走越窄,有的地方仅能容一人通行,路的另一侧是万丈深渊,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以外。此时余震不断,山上不时有石头滚落,十分危险。为确保群众安全,救援队将队员分成几个小组,每隔10名村民就有1名救援队员护卫。队员们高举强光手电为群众照明,党员干部走在最前面、最危险的地方为群众探路。由于被困群众大多是老弱病残,加上连续几天没吃东西,体力严重透支,有的已走不动了,救援队员就替村民背行李,抱小孩、搀扶着老人共同前行。经过4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午夜23时20分,116名被困群众被成功营救。而后,其他救援人员也将另外200名被困群众从危险的地方疏散出来。
15日一大早,两天来仅仅休息了4个多小时的救援队员们又向山顶进发了,他们要把山崖上6名遇难群众运下山。刘亮、姜勇两名队员在绳索的保护下从山顶下滑到遇难者遇难的地点,陡峭的山崖上,救援队员稍有不甚,稍一分散注意力就有可能从1000多米的山上掉下,整个救援行动危机四伏,惊心动魄。全体队员摒住呼吸,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揪着大家的心,凭着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救援经验,2个多小时后,在两名救援队员和山上所有队员的努力下,第一名遇难者尸体从山崖被运到山上,紧接着第二名,第三名……
羌族当地有一个民族习惯,逝者入土为安。他们要求救援队把尸体从山上运到山下。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2000多米的高度,空手行走都非常困难,何况是抬着尸体下山。想到遇难者亲人的痛苦,救援人员二话没说,4人一组开始运用尸体。由于天气炎热,尸体已高度腐烂,气味难闻,队员们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和无法想象的困难,三步一停两步一歇,几乎是爬行4个小时把6名遇难者遗体运到山下。看到浑身湿透的救援人员,当地群众跪在地上给救援队员磕头致谢。
废墟搜救,只要还有一人活着就绝不放弃
5月17日,在圆满完成了两天两夜的九黄山救援任务后,指挥命令,立即开赴北川实施新的救援任务。队员们来不及休息,马不停蹄奔赴北川。一上绵广高速公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辆辆运输救灾物资和抗震救灾官兵的车辆,开进!开进!开进!汽车下了绵广高速公路驶上江(江油)北(北川)公路,道路两旁是连绵不断的高山,高山下面就是北川县城。在地震中倒塌的房屋不计其数,其情景惨不忍睹,阴沉沉的天气似乎在诉说着这里发生的一切,天空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雨,似乎在为地震中遇难的人们哭泣。从山上滚落的石头砸在公路上,体积最大的有几百吨重,大型铲车都无法将其移动,只能靠爆破处理,在距离北川县城还有不到两公里处,队员们乘做的汽车被堵在了路上,不大一会,不到五米宽的公路上左右两排都堵满了抗震救灾的车辆,前面望不到头,后面看不到尾,参加抗震救灾部队搭建的临时帐篷也绵延了数公里。下车,安营扎寨,吉林总队的救援队伍就在公路边的荒草地里搭起了临时帐篷。当天下午到北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受了任务:吉林总队救援队主要负责北川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和擂鼓镇等30多个单位被困群众的搜救任务。按照国际上72小时内为地震被困人员搜救最佳黄金期的惯例,当时距离地震已经过去120多个小时,因此被困人员的生还几率已经变得非常渺茫。但是队员们依然不屈不挠,不离不弃,只要有一线生机,就以百倍的信心投入搜救。
当天下午,队员们分两批赶赴搜救地点利用生命探测仪、液压顶杆、起重器垫等救援器材进行拉网式搜索,此时地震发生时间已经过去六天,再加上高温和连续多天的降雨,废墟中许多遇难群众的尸体已经开始腐烂,不要说是在废墟中寻找被困群众,就是在废墟前经过都令人窒息,但是队员们坚持战斗在第一线,尽全力搜救。在搜救过程中,由于周围环境的嘈杂为搜救仪的正常测试带来了干扰,为了准确确认是否有人员存活,队员们常常要忍受着尸体腐烂的味道用双手扒开废墟,将身体探进废墟里,一边对里面进行大声呼喊,一边用生命探测仪进行准确探测。由于倒塌的楼板纵横交错,触动每个支点都有可能引起塌方,一旦塌方队员们就会被埋压在下面,生命面临巨大危险,队员们完全顾不得自身安全,以全身心精力投入战斗,不放过任何救助生命的可能。地震中,许多没有坍塌的楼房已成了危房,随时都有倒塌危险。为了查看里面有无群众被困,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到危楼里面进行认真搜索,许多楼房倒塌后钢筋和钉子裸露在上面,不小心踩上去很容易被伤到,队员李正卫在搜寻时因精神高度集中,没有注意到脚下,胶鞋被裸露的钉子击穿,脚顿时被扎得鲜血直流;队员王洪伟在搜救时不小心从4米多高的废墟上滑下来,双腿和后背被砖头瓦块砸破了皮,他们在进行简单的消毒处理后,继续投入战斗。在连续三天的搜救中,他们共在废墟中搜出遇难者尸体106具,现金2402元,存折现金7401.2元,全部上缴到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
5月18日,由吉林总队组成的50人搜救小组进驻北川县擂鼓镇进行搜救。擂鼓镇位于北川县南部,该镇有人口14000余人,大部分群众在地震中丧生。此前,已有几支搜救队对擂鼓镇进行了搜索。吉林总队在接到上级救灾指挥部对该地区进行再次搜救的指示后,没有放弃任何"蛛丝马迹",对坍塌的房屋进行拉网式搜索。10时40分,当搜救队员韦友搜救到该镇一小巷深处附近一危楼(周围所有楼房已全部倒塌)时,隐约听到一楼屋角处有声响,他及时赶了过去,在屋角处他惊奇的发现一张床上躺着一位老人,身上已经被蚊帐遮住了大半身,不仔细搜索根本看不出床上有人。听到有人员生还的消息后,杜守良副总队长急忙跑了过来,他近前一看老人有微弱的呼吸,但言语不清,已处于昏迷状态。此时,杜守良副总队长立即让队员拿来矿泉水给老人喂水,待老人神志渐渐清醒后,迅速组织队员用担架把老人抬到当地医疗站,经当地医护人员全力救治,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经询问,老人叫刘孝生,今年82岁,由于半身不遂,地震发生后,附近楼房全部倒塌,生还者无几,此房虽未全部倒塌,但已经成为危房,由于余震不断,加之地震发生时间过去很久,大家都认为这个危房内不会有人,所以许多人都没有进到危房内搜救。由于吉林总队救援人员的细心搜救,老人在地震发生140小时后终于重获新生。
5月19日,根据北川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要求,搜救队队员进入北川县劳动社会保障局,对社保局档案进行抢救。这里存放着北川县全部人员的社保档案,一旦档案丢失,将给遇难人员的赔偿和今后社保资金的发放带来困难。在这次地震中,劳动社会保障局的办公楼整体倾斜70度,随时有倒塌危险,档案也洒落了一地,队员们进入到各个楼层,各个房间进行寻找,对社保档案一份份进行清理、核对,在4个多小时的抢救中,队员们冒着随时发生余震导致楼房倒塌的危险,共抢救出档案15,000余份,并协助社保局人员将这些档案转移到安全地带。
无私奉献,心系灾区群众
参加抗震救灾的吉林总队205名队员许多都是主动请缨参战的。副总队长杜守良在得知总队党委没安排他带队出征的消息后,主动找到总队长坚决要求带队赴抗震一线。在前线,他每天的血压高压都在150、低压在100以上,为了完成好救灾任务,他每天只睡4个多小时的觉;长春市消防支队政委杨洪军不顾自己多年的高血压和前列腺炎等疾病,主动请战率队赶赴灾区;副参谋长周利每次战斗他都走在最前面,哪里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总队后勤部副部长黄孝杰孩子才刚刚两周岁,爱人要上班,孩子无人照看。当组织上点将让他去灾区时,他二话没说,背起行囊就走。在前线,为了让参战官兵能吃上热饭,喝上饮用水,他不知从哪儿弄来3口大锅,顿顿埋锅造饭。他与助理员孟庆浩起早贪黑,想尽一切办法调剂伙食,人累瘦了,脸晒黑了,没有一句怨言;吉林消防支队参谋长韦友的妻子患有尿毒症,一周要透析2--3次,临行前,医院已下了病危通知,但他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去灾区的征程。"妻子需要我,灾区人民更需要我。"长春市消防支队赵元洪家在陕西,在此次地震中家中也遭到了严重破坏,但他顾不上家中的受灾情况,一直战斗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许多家在四川遭受不同程度地震灾害的官兵顾不上自己家的受灾情况,忙着抢救灾区群众生命。
救灾官兵与灾区群众心连心,与灾区群众共患难。他们在积极抢救灾区被困群众生命的同时,积极帮助灾区群众度过难关。队员们的临时驻地经常有灾区群众路过,他们就在路边设立灾民食品发放点,摆上矿泉水、面包等食品为受灾群众发放,遇到年纪较大的灾区老人队员们还把老人搀扶到帐篷里为其准备热水、热饭,让其在帐篷进行简单休息。5月19日8时55分,一位老人领着两个小孩从外地走来。老人大约50多岁,两个小孩也不过八九岁,满脸饥色、步履蹒跚,随时都有倒下去的可能。看到是受灾的群众,队员们立即迎上去,经过简单的询问得知她们是附近的村民,3人已经连续三天没有进食。队员们立即将3人领到帐篷里,杨洪军政委立即让人送来饮用水和食品,同时叫随队医生为3人进行了简单的身体检查,并为3人准备了一些食品、饮用水和一些必备的药品。抗震救灾七天来,他们共接济灾民230余人。
亲切关怀,激励就是动力
前方救援队员抗震救灾的每一次救援行动,每一次战果都牵引着各级领导的心。吉林省委书记王岷,省长韩长赋,副省长竺延风,吉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李申学,常务副厅长韩英俊等领导先后多次打电话询问部队参战情况和队员们的生活情况,一再叮嘱队员们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注意科学施救。省长韩长赋还电话连线前方抗震救灾总指挥杜守良副总队长,了解抗震救灾进展情况,亲切慰问参战官兵。吉林省民政厅、双拥办领导在得知队员们缺少生活用品的消息后,筹措5万元资金为官兵们购买了内衣、袜子等生活必需品。浩月集团还为救灾队员送来新鲜的冷冻牛肉、香肠等食品。
前方打胜仗,后方来支援。总队在家领导时时挂念着前方参战官兵。总队长吴玉成、政委辛凤雨、副总队长赵鹏以及党委委员潘成山等经常打电话或通过短信的形式询问前方战况,嘱咐参战官兵积极参战,不辱使命,为消防部队争光,为吉林省添彩。长春支队、吉林支队组成慰问组携带水果、慰问信等到抗震救灾一线队员家中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家属的生活困难;长春支队还设立了24小时服务电话,随时向一线队员家属报告抗震救灾情况,让家人放心。
各级领导的关心,化作了前方队员抗震救灾工作的无限动力。在192个小时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展开的争夺战中,全体抗震救灾队员凭借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救活2人,疏散遇险群众116人,营救被困群众350人,受到公安部消防局局长郭铁男的高度评价。
2011年05月09日17:07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打印网摘纠错商城
紧急出征,灾情就是命令
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四川汶川地区发生8.0级地震后,吉林省公安消防总队办公楼里一夜灯火通明。总队党委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迅速启动抗震救灾应急预案,研究部署赴川抗震救灾工作。由于灾区通讯全部中断,为了保持前线作战部队通信联络,公安部紧急征调吉林总队10部海事卫星电话。总队连夜从长春、吉林、四平、辽源、松原等5个消防支队紧急调集了11部海事卫星电话。13日一大早,总队通讯工程师许万里带领3名官兵携带11部海事卫星电话及部分救援物资立即赶赴四川灾区消防部队救灾指挥部报到。而后,3名同志在指挥部的命令下,迅速开赴各个分指挥所安装调试电话,使救灾部队在第一时间就保证了与前方指挥部保持了通信联系。在这次全国上万名消防官兵参加的抗震救灾行动中,整个消防部队使用的13部海事卫星电话中,吉林省就占了11部。这11部海事卫星电话在消防部队救灾指挥部与参战部队之间架起了一座及时畅通的通讯桥梁,参战部队通过海事卫星电话及时将战况报告给指挥部,指挥部也通过海事卫星电话及时将当中央、国务院的声音传达到参战部队当中。救灾指挥部评价:“吉林省的11部海事卫星电话在这次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灾情就是命令。13日晚上23时,吉林总队接到公安部消防局的紧急通知:要求吉林省连夜选派200名官兵奔赴四川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工作。总队立即从长春支队调集150名官兵,从吉林支队调集50名官兵组成200人的吉林省消防部队抗震救灾突击队,在副总队长杜守良带领下携带救援器材昼夜兼程奔赴灾区。从接到上级抗震救灾的命令,到官兵奔赴灾区,他们仅用了5个小时。
绝地救援,时间就是生命
5月14日中午到达地震灾区后,吉林省205名抗震救灾突击队员被派往受灾最严重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参加救援工作。第一个紧急任务就是到该县九黄山风景区营救被困游客。
九黄山风景区海拔2850米,地震发生时,山上有许多工作人员和游客被困山顶,生死未卜。地震发生后,山上景区的设施遭受了严重破坏,从山下通往山顶的唯一公路因山体滑坡中断,要想救援只能选择从小路上山,而小路崎岖、路险、坡陡,由于余震不断山上不时有石头滚落,救援官兵的生命随时面临危险。现场指挥部指挥长、吉林总队副总队长杜守良立即组织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救援方案,决定由长春市消防支队政委杨洪军和吉林总队副参谋长周利各带领一个小分队上山搜救被困人员并进行救助。由于山高坡陡,有的地方几尽垂直,救援队员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既要防止由于余震发生山上随时掉落的石头伤到自己,又要提防由于脚下打滑而跌落山下。但一想到受难的同胞兄弟急需等待我们去救援,救援队员顾不上危险和艰难,奋力向上攀爬,经过70多分钟的努力,他们终于爬到了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被困的地方。在山上队员们冒着随时都有可能掉下山崖的危险,迅速展开搜救工作。经过仔细搜寻,共找到6名被困者,但他们因被山体滑坡掩埋早已经停止了呼吸。
就在队员们准备将6名遇难者的尸体运下山时,在山顶上一名救援人员惊奇的发现,山下有一个村庄,聚集着大批被困群众。指挥部立即命令先救活人。救援队员从不同方向以最快速度向村庄集结。到了村里后,经了解得知,这个叫永城村的村里有350名村民被困山上,村里大部分房屋被毁。由于断水、断电、通讯中断、交通中断,他们与外界失去了联系,许多村民已经连续两天没进食。救援队员们立即将携带的食品和矿泉水分发给群众。为防止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再次给村民造成伤害,指挥长杜守良立即决定连夜对被困村民进行疏散。一些群众因故土难离的原因不愿走,杨洪军政委和周利副参谋长就分头做群众思想工作,并召集村领导和有经验的村民共同商议,研究确定转移疏散方案。当晚19时40分,在救援人员的劝说下村民开始转移。此时天色已晚,山路越走越陡、越走越窄,有的地方仅能容一人通行,路的另一侧是万丈深渊,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以外。此时余震不断,山上不时有石头滚落,十分危险。为确保群众安全,救援队将队员分成几个小组,每隔10名村民就有1名救援队员护卫。队员们高举强光手电为群众照明,党员干部走在最前面、最危险的地方为群众探路。由于被困群众大多是老弱病残,加上连续几天没吃东西,体力严重透支,有的已走不动了,救援队员就替村民背行李,抱小孩、搀扶着老人共同前行。经过4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午夜23时20分,116名被困群众被成功营救。而后,其他救援人员也将另外200名被困群众从危险的地方疏散出来。
15日一大早,两天来仅仅休息了4个多小时的救援队员们又向山顶进发了,他们要把山崖上6名遇难群众运下山。刘亮、姜勇两名队员在绳索的保护下从山顶下滑到遇难者遇难的地点,陡峭的山崖上,救援队员稍有不甚,稍一分散注意力就有可能从1000多米的山上掉下,整个救援行动危机四伏,惊心动魄。全体队员摒住呼吸,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揪着大家的心,凭着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救援经验,2个多小时后,在两名救援队员和山上所有队员的努力下,第一名遇难者尸体从山崖被运到山上,紧接着第二名,第三名……
羌族当地有一个民族习惯,逝者入土为安。他们要求救援队把尸体从山上运到山下。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2000多米的高度,空手行走都非常困难,何况是抬着尸体下山。想到遇难者亲人的痛苦,救援人员二话没说,4人一组开始运用尸体。由于天气炎热,尸体已高度腐烂,气味难闻,队员们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和无法想象的困难,三步一停两步一歇,几乎是爬行4个小时把6名遇难者遗体运到山下。看到浑身湿透的救援人员,当地群众跪在地上给救援队员磕头致谢。
废墟搜救,只要还有一人活着就绝不放弃
5月17日,在圆满完成了两天两夜的九黄山救援任务后,指挥命令,立即开赴北川实施新的救援任务。队员们来不及休息,马不停蹄奔赴北川。一上绵广高速公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辆辆运输救灾物资和抗震救灾官兵的车辆,开进!开进!开进!汽车下了绵广高速公路驶上江(江油)北(北川)公路,道路两旁是连绵不断的高山,高山下面就是北川县城。在地震中倒塌的房屋不计其数,其情景惨不忍睹,阴沉沉的天气似乎在诉说着这里发生的一切,天空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雨,似乎在为地震中遇难的人们哭泣。从山上滚落的石头砸在公路上,体积最大的有几百吨重,大型铲车都无法将其移动,只能靠爆破处理,在距离北川县城还有不到两公里处,队员们乘做的汽车被堵在了路上,不大一会,不到五米宽的公路上左右两排都堵满了抗震救灾的车辆,前面望不到头,后面看不到尾,参加抗震救灾部队搭建的临时帐篷也绵延了数公里。下车,安营扎寨,吉林总队的救援队伍就在公路边的荒草地里搭起了临时帐篷。当天下午到北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受了任务:吉林总队救援队主要负责北川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和擂鼓镇等30多个单位被困群众的搜救任务。按照国际上72小时内为地震被困人员搜救最佳黄金期的惯例,当时距离地震已经过去120多个小时,因此被困人员的生还几率已经变得非常渺茫。但是队员们依然不屈不挠,不离不弃,只要有一线生机,就以百倍的信心投入搜救。
当天下午,队员们分两批赶赴搜救地点利用生命探测仪、液压顶杆、起重器垫等救援器材进行拉网式搜索,此时地震发生时间已经过去六天,再加上高温和连续多天的降雨,废墟中许多遇难群众的尸体已经开始腐烂,不要说是在废墟中寻找被困群众,就是在废墟前经过都令人窒息,但是队员们坚持战斗在第一线,尽全力搜救。在搜救过程中,由于周围环境的嘈杂为搜救仪的正常测试带来了干扰,为了准确确认是否有人员存活,队员们常常要忍受着尸体腐烂的味道用双手扒开废墟,将身体探进废墟里,一边对里面进行大声呼喊,一边用生命探测仪进行准确探测。由于倒塌的楼板纵横交错,触动每个支点都有可能引起塌方,一旦塌方队员们就会被埋压在下面,生命面临巨大危险,队员们完全顾不得自身安全,以全身心精力投入战斗,不放过任何救助生命的可能。地震中,许多没有坍塌的楼房已成了危房,随时都有倒塌危险。为了查看里面有无群众被困,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到危楼里面进行认真搜索,许多楼房倒塌后钢筋和钉子裸露在上面,不小心踩上去很容易被伤到,队员李正卫在搜寻时因精神高度集中,没有注意到脚下,胶鞋被裸露的钉子击穿,脚顿时被扎得鲜血直流;队员王洪伟在搜救时不小心从4米多高的废墟上滑下来,双腿和后背被砖头瓦块砸破了皮,他们在进行简单的消毒处理后,继续投入战斗。在连续三天的搜救中,他们共在废墟中搜出遇难者尸体106具,现金2402元,存折现金7401.2元,全部上缴到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
5月18日,由吉林总队组成的50人搜救小组进驻北川县擂鼓镇进行搜救。擂鼓镇位于北川县南部,该镇有人口14000余人,大部分群众在地震中丧生。此前,已有几支搜救队对擂鼓镇进行了搜索。吉林总队在接到上级救灾指挥部对该地区进行再次搜救的指示后,没有放弃任何"蛛丝马迹",对坍塌的房屋进行拉网式搜索。10时40分,当搜救队员韦友搜救到该镇一小巷深处附近一危楼(周围所有楼房已全部倒塌)时,隐约听到一楼屋角处有声响,他及时赶了过去,在屋角处他惊奇的发现一张床上躺着一位老人,身上已经被蚊帐遮住了大半身,不仔细搜索根本看不出床上有人。听到有人员生还的消息后,杜守良副总队长急忙跑了过来,他近前一看老人有微弱的呼吸,但言语不清,已处于昏迷状态。此时,杜守良副总队长立即让队员拿来矿泉水给老人喂水,待老人神志渐渐清醒后,迅速组织队员用担架把老人抬到当地医疗站,经当地医护人员全力救治,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经询问,老人叫刘孝生,今年82岁,由于半身不遂,地震发生后,附近楼房全部倒塌,生还者无几,此房虽未全部倒塌,但已经成为危房,由于余震不断,加之地震发生时间过去很久,大家都认为这个危房内不会有人,所以许多人都没有进到危房内搜救。由于吉林总队救援人员的细心搜救,老人在地震发生140小时后终于重获新生。
5月19日,根据北川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要求,搜救队队员进入北川县劳动社会保障局,对社保局档案进行抢救。这里存放着北川县全部人员的社保档案,一旦档案丢失,将给遇难人员的赔偿和今后社保资金的发放带来困难。在这次地震中,劳动社会保障局的办公楼整体倾斜70度,随时有倒塌危险,档案也洒落了一地,队员们进入到各个楼层,各个房间进行寻找,对社保档案一份份进行清理、核对,在4个多小时的抢救中,队员们冒着随时发生余震导致楼房倒塌的危险,共抢救出档案15,000余份,并协助社保局人员将这些档案转移到安全地带。
无私奉献,心系灾区群众
参加抗震救灾的吉林总队205名队员许多都是主动请缨参战的。副总队长杜守良在得知总队党委没安排他带队出征的消息后,主动找到总队长坚决要求带队赴抗震一线。在前线,他每天的血压高压都在150、低压在100以上,为了完成好救灾任务,他每天只睡4个多小时的觉;长春市消防支队政委杨洪军不顾自己多年的高血压和前列腺炎等疾病,主动请战率队赶赴灾区;副参谋长周利每次战斗他都走在最前面,哪里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总队后勤部副部长黄孝杰孩子才刚刚两周岁,爱人要上班,孩子无人照看。当组织上点将让他去灾区时,他二话没说,背起行囊就走。在前线,为了让参战官兵能吃上热饭,喝上饮用水,他不知从哪儿弄来3口大锅,顿顿埋锅造饭。他与助理员孟庆浩起早贪黑,想尽一切办法调剂伙食,人累瘦了,脸晒黑了,没有一句怨言;吉林消防支队参谋长韦友的妻子患有尿毒症,一周要透析2--3次,临行前,医院已下了病危通知,但他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去灾区的征程。"妻子需要我,灾区人民更需要我。"长春市消防支队赵元洪家在陕西,在此次地震中家中也遭到了严重破坏,但他顾不上家中的受灾情况,一直战斗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许多家在四川遭受不同程度地震灾害的官兵顾不上自己家的受灾情况,忙着抢救灾区群众生命。
救灾官兵与灾区群众心连心,与灾区群众共患难。他们在积极抢救灾区被困群众生命的同时,积极帮助灾区群众度过难关。队员们的临时驻地经常有灾区群众路过,他们就在路边设立灾民食品发放点,摆上矿泉水、面包等食品为受灾群众发放,遇到年纪较大的灾区老人队员们还把老人搀扶到帐篷里为其准备热水、热饭,让其在帐篷进行简单休息。5月19日8时55分,一位老人领着两个小孩从外地走来。老人大约50多岁,两个小孩也不过八九岁,满脸饥色、步履蹒跚,随时都有倒下去的可能。看到是受灾的群众,队员们立即迎上去,经过简单的询问得知她们是附近的村民,3人已经连续三天没有进食。队员们立即将3人领到帐篷里,杨洪军政委立即让人送来饮用水和食品,同时叫随队医生为3人进行了简单的身体检查,并为3人准备了一些食品、饮用水和一些必备的药品。抗震救灾七天来,他们共接济灾民230余人。
亲切关怀,激励就是动力
前方救援队员抗震救灾的每一次救援行动,每一次战果都牵引着各级领导的心。吉林省委书记王岷,省长韩长赋,副省长竺延风,吉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李申学,常务副厅长韩英俊等领导先后多次打电话询问部队参战情况和队员们的生活情况,一再叮嘱队员们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注意科学施救。省长韩长赋还电话连线前方抗震救灾总指挥杜守良副总队长,了解抗震救灾进展情况,亲切慰问参战官兵。吉林省民政厅、双拥办领导在得知队员们缺少生活用品的消息后,筹措5万元资金为官兵们购买了内衣、袜子等生活必需品。浩月集团还为救灾队员送来新鲜的冷冻牛肉、香肠等食品。
前方打胜仗,后方来支援。总队在家领导时时挂念着前方参战官兵。总队长吴玉成、政委辛凤雨、副总队长赵鹏以及党委委员潘成山等经常打电话或通过短信的形式询问前方战况,嘱咐参战官兵积极参战,不辱使命,为消防部队争光,为吉林省添彩。长春支队、吉林支队组成慰问组携带水果、慰问信等到抗震救灾一线队员家中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家属的生活困难;长春支队还设立了24小时服务电话,随时向一线队员家属报告抗震救灾情况,让家人放心。
各级领导的关心,化作了前方队员抗震救灾工作的无限动力。在192个小时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展开的争夺战中,全体抗震救灾队员凭借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救活2人,疏散遇险群众116人,营救被困群众350人,受到公安部消防局局长郭铁男的高度评价。
今天(11/23日星期六) | 明天(11/24日星期日) | 后天(11/25日星期一) | 第四天(11/26日星期二) | 第五天(11/27日星期三) |
低温3℃ | 低温-1℃~高温7℃ | 低温-12℃~高温-1℃ | 低温-11℃~高温-7℃ | 低温-9℃~高温-6℃ |
转多云 <3级 |
小雨转暴雪 <3级 |
中雪转多云 3-4级 |
小雪 <3级 |
小雪 3-4级转<3级 |
吉林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