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嘉兴居民住房迈向舒适型
2010-10-08 来源:中国嘉兴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拥有一套住房等于有了一个能遮风避雨的家。过去5年,保障性住房由政府负责、商品房靠市场调节这一住房发展构架,在嘉兴日益清晰并付诸实践,更多的低收入家庭享受到住房保障,实现住有所居,嘉兴居民住房也从生存型迈向舒适型。
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嘉兴市本级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2005年底的27.65平方米提高到了2009年的30.99平方米,除了居住面积外,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已成为人们对住房的又一追求。
[新闻现场]
自己家门口就能晨练
满目葱茏的绿化、整洁平坦的道路、宽敞的房屋间距,进入市区久久小区给人的第一感觉好像进入了公园。居住在14幢106室的老孙习惯每天早晨在小区绿化带中活动一下手脚,“小区环境这么好,在楼下就能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对久久小区这套69平方米的房子,老孙颇为满意,据他介绍,虽然住在一楼,但太阳照样能从早晒到晚。除了环境好外,小区物业管理也让人放心,不仅实行24小时值班,还安装了防盗探头。因为有了个稳定、温暖的家,老孙和老伴越活越年轻。
对于这5年来居住条件的变化,沈卫国同样感慨颇深。站在阳台远眺,风光尽收眼底,微风袭来,夹杂着淡淡的丹桂芳香;小区里鸟语花香,几个小孩欢快地追逐嬉戏。在市区金都佳苑,30岁的沈卫国家中干净整洁,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140平方米的居室显得宽敞明亮。“与买房前相比,住房条件真是天壤之别,称得上是从‘鸽子笼’到‘花园’。”沈卫国说,以前,他们家挤在大年堂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小屋,一到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2006年,依靠父母的帮助和自己的存款,沈卫国买下了金都佳苑一套三房两厅的大房子。“现在,习惯住在老房子的父母也时常来环境优美的新房子‘度假’。”
[精彩回眸]
低收入家庭“对号入座”
2007年5月,老孙和老伴搬入了久久小区,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住房。“如果不申请经济适用房,我根本买不起房子。”老孙说,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他和妻子俩的退休金,每个月只有1500元左右,由于买不起商品房,他们一直租房子住,眼看儿子、女儿相继成家立业,老孙拥有自己住房的念头更加强烈。2006年,他申购了经济适用房,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
对于享受到廉租房保障的朱盘清来说,居住条件的改变使她生活得更有尊严。她和丈夫原来住在市区坛弄一间13平方米的房子里,无厕所,又无厨房,吃睡都在床上。更为难堪的是,由于腿脚不便,早晚的洗漱成了一大难题。凭低保证和残疾证,朱盘清租到了南湖小区菱香坊的廉租房,女儿有了自己的房间,她可以在自家卫生间里洗漱,在自家厨房内煮饭烧菜。天气晴好时,她还会坐上手摇车到南湖边看看风景。
市住房保障局相关统计表明,2004年至2009年,市区共有6423户家庭申请经济适用房,经审核和公示,有5762户家庭符合申请条件,今年又有1863户家庭申请经济适用房;市区廉租房保障范围2009年提前一年覆盖低保标准两倍以内的低收入家庭,实现“应保尽保”。今年,市区廉租房保障范围则进一步扩大到上年度市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5倍(含)以内的低收入家庭,共有137户家庭申请。呈梯度、不同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使不同条件的低收入家庭基本都能“对号入座”得到保障。
通过构建由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住房体制,市民的居住条件有了质的变化。
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市本级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0.99平方米;人居环境也日益优化,市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分别达到42.52%、40.45%和12.91平方米。
[未来展望]
完善保障制度
解决“夹心层”居住困难
“希望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住房条件越来越好,也有更多低收入群体实现自己的安居梦。”老孙的话道出了多数嘉兴人的心声。
住有所居,既是百姓心声,也是政府承诺。我市将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针对那些既不符合廉租房保障条件又无力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夹心层”住房困难家庭,推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模式,让更多的低收入家庭享受到住房保障。
在人居环境方面,我市将启动绿道网、嘉兴植物园二期等绿化建设,城市绿色“版图”将不断扩容,把嘉兴打造成江南水乡生态城市和长三角宜居城市。
今天(12/13日星期五) | 明天(12/14日星期六) | 后天(12/15日星期日) |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
低温3℃~高温9℃ | 低温0℃~高温6℃ | 低温0℃~高温9℃ | 低温0℃~高温11℃ | 低温1℃~高温12℃ |
多云转晴 5-6级转4-5级 |
晴 5-6级转3-4级 |
晴 4-5级转5-6级 |
晴 3-4级转<3级 |
晴 3-4级 |
嘉兴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