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嘉兴天气 > 嘉兴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红色嘉兴“温暖”小城都兰

2012-08-17 来源:杭州网

  向西。沿着G109青藏公路一路奔驰,目所能及,是蔓延到天边的青色草地,或是与青海湖连接的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地,蓝天,白云,牛羊成群,迥异江南的西部风光,让我们忘了耳鸣、气闷、头晕的不适。都兰的备注栏里多了一行字:柴达木的“绿宝石”,平均海拔3100米。

  向西。踩着都兰人晚归的脚步,进入了这座总人口近10万人的小城,饮下都兰当地黑枸杞、雪莲等酿制的玫瑰红酒,火辣辣直达心底的暖意是来自都兰人的谢意,感谢在嘉兴的对口支援下,都兰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7月下旬,在都兰最美丽的季节,嘉兴市记协主席张扣林率领由嘉兴各新闻媒体组成的采访团来到柴达木盆地东南隅——都兰,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国际商务区管委会副主任沈卫东作为第一批援青干部对口支援青海省都兰县,已经“默默”工作近两年。今年4月,嘉兴市经信委干部张会锋来到都兰,协助沈卫东一起为都兰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17520小时的“巨变”

  两年,730天,17520小时,都兰的分分秒秒都在变化中。担任都兰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沈卫东的纪实日记——《援青日记》,让我们看到的是过去的都兰。7月23日,当我们站在都兰,看到的是一个变化中的真实都兰。

  2010年10月17日晴

  “由于前天傍晚才返回西宁(都兰县党政代表团从浙江考察返回),原计划在西宁休整几天再上都兰,可是昨天一大早,屈卫海打来电话,都兰县境内109国道发生了特大交通事故,已有多人死亡,30多人受伤……”

  都兰县是柴达木盆地重要的交通枢纽,109国道横穿都兰县全境,境内段有300多公里。这几年,随着西部经济、旅游的大开发,109国道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来都兰县的路上,记者团也亲眼见到大量车辆行驶在109国道上。各种车辆的穿行,导致了交通事故的高发。

  “根据我们的初步统计,现在每天经过县内的车辆有3600多辆。因为109国道路好,车速非常快,意外事故经常发生。”都兰县卫生局局长谭丙乾表示,意外事故的高发,对急救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都兰县境内最大的一家综合性医疗机构——都兰县人民医院,承担着全县近10万人的医疗卫生服务,救护车车龄超过10年且频繁维修,没有像样的综合抢救室,很多病人需要送往430公里之外的省城医疗单位进行救治。

  现状让嘉兴的援青干部揪心,没有什么比挽救生命更重要的,这样的现状需要改变。2011年8月,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向都兰县人民医院援赠了呼吸机、麻醉机、血凝仪等价值50万元的急救设备,建立了县人民医院综合抢救室。同时,一辆价值30万元的救护车也很快到位,奔走在抢救生命的第一线。

  现在

  2012年7月25日下午,采访团一行来到了都兰县人民医院。综合抢救室快运行一年,援赠的呼吸机去年7月到位,已成功抢救急救病人60多人次。“呼吸机和麻醉机填补了我们医院尖端医疗设备的空白,提升了我们医院综合的抢救能力和应急能力。”都兰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薛秋菊告诉记者,过去遇到急救病人,他们只能做简单处理后送往西宁的医院,最快需要5个小时才能送达医院,“很多病人在护送途中失去了抢救的机会,这些设备来了之后,确实给老百姓带来很大的实惠。”

  该院内科医生赵东晓一直记得今年2月收治过一个危险的急救病人。65岁的病人因为高血压导致脑出血,送到医院的时候,虽然有心跳,但是呼吸不好。只是没有想到的是,进了医院没多久,连呼吸也停止了。“我们马上给病人上了呼吸机,通过治疗,病人的生命体征开始稳定,最终抢救成功。”赵东晓表示,如果没有呼吸机,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没有办法,只能送其他医院。”

  呼吸机在都兰县的用途非常大,因为在平均海拔3100米的都兰县,肺源性心脏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一旦出现肺水肿、呼吸衰竭的现象,必须要靠呼吸机。“这种病在我们这里非常多,而且一些来外地旅游的,从来没有上过高原地区的人,也很容易肺水肿、呼吸衰竭,呼吸机能够帮助病人度过危险。”

  都兰县人民医院还与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选派医护人员和管理层人员到桐乡学习,并邀请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知名医生来都兰坐诊,“我们希望能在与嘉兴医院的合作下,顺利创建二甲医院。”薛秋菊表示。

  而申请浙江援助资金建设的都兰县蒙藏医院的改扩建工程正在紧张进行中。记者来到工地现场,看到大型起吊机械正在忙碌。该医院的业务用房建造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40多年的使用,已经面临房屋地基下沉、墙体开裂、床位有限等难题。为此,县里确定了医院业务用房的建设项目,项目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总投资950万元,建成后床位由原来的不足30个增加至80个。该项目已于2012年6月奠基动工,综合楼主体工程计划今年11月完工,预计2012年11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蒙藏医院院长李生明表示,为了给广大农牧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他们将大力发展医院的肝胆、心血管等特色专科,争取建立骨伤科,“我们还将争取重建住院部。”

  2011年6月14日晴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都兰县60岁以上老龄人口为5480人,占全县人口的7.3%,而且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大,但全县尚无一所综合性敬老院。”

  曾经的都兰县没有综合性敬老院,五保老人投亲靠友,要不寄养在别人家里,要不独自在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发生。县里能有一所综合性敬老院,是很多老人的期盼。

  2010年8月,都兰县敬老院项目建设启动。该项目总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总投资175万元,敬老院建成后将集中供养50人。但是到了2010年底,在工程主体完工的条件下,因项目建设期间工程材料费增加以及基础设施、后续室内外装修等工程的建设需要,项目建设缺口资金100多万元。都兰县老人们的愿望搁浅了。

  为弥补项目经费不足,使敬老院项目按期顺利完成,通过多方努力,在浙江援青指挥部指挥长,海西州委常委、副州长张明的牵线搭桥下,引进了宁波的前景控股集团,捐资130万元完成都兰县敬老院的建设。

  在签约仪式上,都兰县福利工厂的退休职工高如喜和妻子来到了现常遇到做“善事”的企业家闻红光后,91岁的高如喜紧紧握住他的手不放。

  现在

  2012年7月25日下午,矗立在记者眼前的都兰县敬老院是一幢2层楼的大楼。都兰县敬老院由浙江企业家闻红光先生捐资,同时整合了青海省有关专项资金建设而成。项目总投资300多万元,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敬老院将于2012年9月启用,将集中供养50名老人。

  “敬老院在2011年底已经建成,但是因为前面的福利中心在施工,怕老人住进来不安全,所以等到前面的工程结束后,才让老人入祝”都兰县民政局局长梅索南才旦带着记者们到大楼内参观,这里有伙房、活动房等。记者在老人以后入住的“样板房”内看到,房间里设置了两张床铺,上面铺着蓝白条纹的床单,素雅整洁。房间虽然空间不大,但感觉很宽敞,里面还有衣柜、床头柜、取暖器等。“这里的条件非常好,我都没住过这么好的房子。”梅索南才旦笑着说,很多老人有空会过来看看,等着搬进来。

  2011年6月15日阵雨

  “雨越下越大,我们又冒雨来到赛什堂村七道班、尼热合地区人畜饮水续建工程的现场实地察看……由于资金有限,尚有30多户120余人的牧民居住处管道未能铺设到位,饮水仍然困难。”

  赛什堂村七道班、尼热合地区人畜饮水续建工程的现场,这一地区为赛什堂村冬春草场区,由于无泉水出露,只有季节性地表水,人畜饮水冬季主要靠冰雪融水解决。“春季需到15公里外的察汗乌苏河取水。”热水乡赛什堂村村支书傲科说,牧民的艰辛是外人很难想象的。为了让羊群喝上水,他们早上天还没亮,就赶着羊群去有水的地方,一走就是大半天,下午两三点的时候才会到饮水点。为了让羊体内能充分储水,牧民不急着回来,一般会歇上一个晚上,等第二天才赶着羊群回家。

  下一次赶羊群去喝水估计要等到五六天后了。牧民通过检查羊粪来推断是否需要给羊喝水。“如果粪便是湿的,那还可以挨几天,如果粪便捏开来,里面都是干的了,那就需要再一次‘大迁徙’。”傲科说。

  现在

  2012年7月25日中午,记者团来到赛什堂村七道班、尼热合地区人畜饮水续建工程的现场,碰到藏民久召,他家的帐房离供水房不足50米。每当家里需要水时,他就提上一个大大的塑料桶,走上几分钟,就能装满一桶干净的水回去。“方便,太高兴了。”久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久召在尼热合地区住了20多年,养殖了300多头羊。之前他为了解决羊群和自家用水的难题,都要开着摩托车去1个小时车程外的饮水点取水。如果遇到恶劣天气,取水更加困难,他需要走更远的路,到冰雪融化的地方。

  2009年7月,州、县两级投资60万元解决了曲日岗寺院附近的人畜饮水问题。2010年底,乡政府又争取到国家资金80万元对工程进行续建,于今年5月开工建设,可以解决项目区70%的人畜饮水。

  去年年底,这一带的喝水难题终于彻底解决。浙江援青指挥部在原有人畜饮水安全工程的基础上进行了续建,建设引水主管道3734米、引水支管道470米、阀门井6口、供水房3间、饮羊槽3座,续建项目总投资47.37万元,工程辐射至原项目实施地下游的智尕日村。“项目于2011年10月下旬建成使用,有效地解决了赛什堂村七道班、尼热合地区牧业社冬春草场132户550人、4.3万多头(只)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

  2011年7月15日晴

  “到今天为止,共走访慰问了70多户贫困户和残疾人困难家庭,总的慰问金额为2万余元。通过这一活动,我基本走遍了全县八个乡镇的大部分村庄,一圈走下来,心情比较沉重,基层困难群众生活的艰辛程度超出了我的想象。”

  都兰县贫困家庭和残疾人困难家庭让嘉兴的援青干部心疼,断掉了一条手臂的老人,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你能想象到他靠什么过活?打零工的一对夫妻,要负担起儿子的大学费用已经吃力,何况还有一个正在读高中的女儿,他们如何为孩子筹集学费?微薄的慰问金或可解一时的燃眉之急,但无法根治贫困。如何让挣扎在贫困线上的百姓过上好生活?嘉兴的援青干部思前想后,在为贫困学生寻找结对的嘉兴慈善企业家的同时,决定为贫困的百姓造一片“扶贫助残公益枸杞林”。

  现在

  2012年7月26日上午,在香日德镇香源村的一个破败的房子里见到了刘鸿媛,扎着朝天小辫子,身上穿的衣物都是好心邻居赠送的。

  “妈妈去哪里了?”“爸爸去哪里了?”“你想爸爸妈妈吗?”所有的问题都哽在记者的喉头,很难问出口,只能旁敲侧击地问刘鸿媛谁给你做饭、谁给你洗衣服、谁陪你度过了2012年的除夕夜。

  早饭是在学校吃的爱心饭,中晚饭是吃面条,这是去年立秋父亲离家出走时留给她的口粮,面里的菜是去邻居家地里拔的。年夜饭是在邻居家吃的。衣服自己洗,房间的卫生自己打扫,成绩不错,在班上的前5名。所有的问题都一一回答着,那想爸爸吗?“不想1刘鸿媛眼泪刷地流下来了。

  3岁时,妈妈改嫁,去年父亲离家,刘鸿媛一人守着房子,说不想爸爸是假的。从她的那个家就可以看出,每个角落都整理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只是因为爸爸走的时候叮嘱她好好守住家。

  采访团的记者马上现嘲直播”了刘鸿媛的境况,在微博上引起了积极的反响,很多人表示愿意帮助这个自立自强的小女孩。嘉兴市记协主席张扣林和沈卫东一起送上慰问品,鼓励刘鸿媛坚强生活。

  西庄村是察汗乌苏镇最贫困的村,村民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浙江援青指挥部下拨对口帮扶资金10万元,用于西庄村的基础建设,其中5万元用于购置电脑、会议桌、展板和档案柜等村委会办公设备;5万元用于修建清真寺澡堂等设施。2012年6月,120平方米的清真寺澡堂、厨房主体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较好地提升了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

  到目前为止,嘉兴的援青干部已基本走遍了全县八个乡镇的大部分村庄,共走访慰问近300户,送去慰问金和有关生活用品,总金额为7万多元。对于一些困难家庭正在上学的子女,援青干部积极联系嘉兴籍的企业家给予资助完成学业。

  失学的孩子得到了帮助,但在都兰县生活着的70多户贫困户和残疾人困难家庭该怎么办?造“扶贫助残公益枸杞林”吧,让“输血”工程变成“造血”工程。

  枸杞是都兰县的特色经济作物,对当地经济发展以及帮助群众脱贫致富都有十分积极的影响。援青干部引进浙江天赐新能源有限公司与青海芊芊农牧科技开发公司合作,在此基础上,协调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国际商务区所辖的街道与企业共同出资,建成了100亩“扶贫助残公益枸杞林”,无偿捐赠给全县具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家庭。

  2011年8月17日晴

  “今天,都兰县游牧民定居工程开工仪式在县城蔡汗乌苏镇隆重举行,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亲赴都兰,出席开工仪式并宣布项目开工。”

  都兰县气候高寒、干旱,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每逢冬春季节,以干旱、风雪为主的灾害天气十分频繁。而都兰县又是海西州的农牧业大县,多年来,广大牧民逐水草游牧,生产方式落后,生活极为不便。

  现在,游牧民对“家”的渴望日益强烈。有了家,老人和小孩不用在风雨中苦挨;有了家,孩子的上学问题可以得到解决;有了家,看病也变得方便了……有一个固定的“家”,成为很多游牧民的愿望。

  现在

  2012年7月25日,在察汗乌苏镇越都花园小区,工人们正在对4幢房子做最后的工作,这里是浙江援青指挥部下拨500万元建设的游牧民定居工程,160套房子已经售空,计划在今年全部交付使用。“越都花园小区游牧民定居工程包括4幢160套单元房,总投资1900万元,用于安置察汗乌苏镇及周边乡镇游牧民定居。”都兰县建设交通局副局长卓玛杰介绍,这里的房子基本上在90平方米左右,有了国家政府的补贴,一般游牧民只要出六七万元就可以购得一套房子,“反响很好,更多的人希望有机会入住这样的小区。”

  帮助游牧民定居,是为进一步加快都兰县的城乡一体化进程迈出的一小步。对于整个都兰县域的总体规划,放在沈卫东援青三年计划中的首位。“都兰县域总体规划修编时间较长,已经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不符,加之城乡一体化工作也对全县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沈卫东说,他们积极与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沟通联系,请他们在对都兰县县域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编制全县城乡一体化规划及城乡一体新城镇的规划设计。

  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拥有援助西藏、新疆四川规划编制的丰富经验,有了他们的规划援助,将为都兰县制作出功能完善、产业互补、布局合理的统筹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推进全县产业规划及城镇风貌规划的编制。“跳出青海,设计都兰”,有着宏大蓝图的都兰将给世人最大的惊喜。

  架起“彩虹桥”

  嘉兴援青干部在嘉兴与都兰之间架起了“彩虹桥”,每一笔颜色,带给都兰锦绣未来。

  青色:打造荒漠绿洲

  在都兰县巴隆乡无边无际的沙漠化荒地上,开几个小时的车,都碰不到一个人。突然冒出一大片稚嫩的枸杞林,由援青干部引进浙江天赐新能源有限公司与青海芊芊农牧科技开发公司合作,投资6000多万元的、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光伏提水应用示范基地的所在地,以此能源和水源保障的绿色枸杞种植基地占地达1万亩,首期2000亩枸杞林已经种植完成。

  “利用太阳能来取水、发电,解决荒漠上没有水电的难题。我们希望能将这批荒漠打造成绿洲。”浙江天赐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喆自豪地表示,这里从地下80米处取出来的水如同纯净矿泉水,可以直接饮用。“我们送给附近伊克高村20多户农户2套太阳能光伏设备,让牧民能用上电,喝上干净的水,改善了牧民的生活。”

  在恶劣的条件下,枸杞林顽强生长着,给荒漠披上了绿衣。李喆预计到2015年枸杞进入盛产期后年产值可达1.5亿元。

  作为东部沿海地区派出的援青干部,沈卫东他们担当起了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桥梁纽带,积极邀请浙江的的企业家到都兰县投资考察。

  红色:高原上的党员活动室

  在援青干部的帮助下,热水乡赛什堂村的党员活动室进行扩建,并成了村里的活动中心。除了上党课外,很多村民来这里看书、打篮球等,甚至村里开大会也会放在这里。“我们喜欢来这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村民龙智尖参刚刚转为正式党员,他正在认真履行一个党员的责任。

  赛什堂村位于热水乡东南部,是一个以藏族人口为主体的纯牧业村。全村现有人口315户1235人,党员23人。“现在大家入党积极性很高,过去3年都很难发展一个党员,现在我们挑素质比较好的,一年也只吸收4名。”村支书傲科说,党的诞生地的“红船精神”传递到了赛什堂村村民的心里。

  蓝色:让每个孩子“轻松”上学

  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让每个孩子都能“轻松”上学。都兰县在香日德镇规划新建都兰县第二完全小学,该项目占地面积为5692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500平方米,总投资3470.03万元,申请部分浙江援建资金用于项目的基础建设。

  记者了解到,该校计划明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都兰县教育科技局局长任广荣告诉记者,这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有30个班级,可容纳1500个学生,解决700多名学生的寄宿问题。

  现在的都兰,不仅教育设施水平提高了,管理教师队伍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去年初以来,都兰县成功选派县一中、民中、二中、三中等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到嘉兴一中等重点学校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地进修和学习,都兰县多个学校及幼儿园负责人来嘉兴就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办学模式及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进行学习和实地考察。

  今年7月,嘉兴市教育局还与都兰县教育科技局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书,嘉兴每年为都兰县举办2期中小学教师培训班,而都兰县在未来的3年内,每年选派20名教育工作者或校长到嘉兴挂职进修。
今天(07/03日星期三) 明天(07/04日星期四) 后天(07/05日星期五) 第四天(07/06日星期六) 第五天(07/07日星期日)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低温27℃ 低温27℃~高温38℃ 低温28℃~高温38℃ 低温28℃~高温37℃ 低温28℃~高温37℃
转晴
4-5级

4-5级

4-5级

4-5级转3-4级

4-5级
嘉兴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