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新疆:红柳河气象站获全国工人先锋号
2013-05-01 来源:中国气象局
中国气象报记者潘继鹏 通讯员周海英
红柳河是一个美丽的地名,然而这里却是茫茫的戈壁荒漠。50多年来,只有以红柳河命名的气象站和火车班道站在风沙中矗立,成为这里不变的风景。
红柳河气象站周围上百公里范围内没有其他气象测站,因此这里的气象观测数据弥足珍贵,不但参加国际交换,还担负着国际航线、兰新铁路运输和飞行学院飞行的气象保障服务任务。一代又一代气象人在这里坚守,用青春的代价和无悔的奉献夯实着气象的根基。
戈壁上的红柳情结
红柳河气象站是国家一类艰苦站,位于新疆哈密地区与甘肃敦煌交界处的戈壁荒漠深处,距哈密市以东200公里。在兰新线上,距兰州站1153公里,与乌鲁木齐西站相距759公里。前身为新疆星星峡气象站,建于1952年,1960年迁至距兰新铁路红柳河火车站旁600米处。
只要是来过红柳河的人都会用两个字形容这里的条件:“艰苦”。干旱、大风、沙尘、缺水从来都是站上职工要直接面对的不能回避的难题,生活用水和用电均依靠火车站。职工每次进站都得从哈密带够半个多月所需的食品和生活必需品,进出站只能靠每天一趟的通勤火车,属于国家一类艰苦站。
红柳河全站现有职工9人,平均年龄33岁。“年轻而不乏责任,个性而不乏协作,活力而不乏坚韧”,他们说,这就是红柳精神,实际上,这里包含着他们对自己的暗喻。他们扎根在此,像不屈的红柳,不畏风沙,笑迎戈壁,演绎着自己精彩的人生。
2012年7月中旬,火车站连续断水4天,气象站水箱里的储备用水也干了。正在人们焦虑之时,刚下夜班的女观测员顾明珠与另外一名职工借来一辆水车,毅然走进茫茫戈壁,到一公里外的地方去拉水。戈壁上,满是高低不平的沟壑和遍地砾石,加上酷热的天气,别说轻装上阵都难以走远,而他们硬是用超乎常人的意志拉回了满满一灌水,用一个女姓柔弱的肩膀重新支撑起了生活的希望。
其实像这样的故事这种事在站上经常发生。2009年10月9日,大风导致电力中断,站区内断水一天多了。正在哈密市轮休的站长王蔚然获知后,立即在城里采购食物和矿泉水等,挤上慢车经过4个多小时的路送到了站上。紧接着,他又和几个同事到远处拉水。10月的红柳河,气温已经降到零下,他们回来时,满脸冻得通红,溅出的水在他们的裤脚、鞋上结成了冰。红柳河气象人在艰苦的环境里没有被击垮,他们正是用这种担当和坚强诠释着他们的红柳精神。
大戈壁上的生命亮色
在红柳河,寂寞是最难克服的敌人,绿色是最难见到的颜色。但在气象站里,却有一片郁郁葱葱的绿地,让人感受到绿色和收获带来的生机和欢乐。这就是颇让站上职工引以为豪的“菜园”。
以前,职工的生活用品和食品蔬菜都要从200公里外的哈密市运来。2002年7月,地区气象局为了改善红柳河站的环境,投入资金在气象站的小院里修建了两个共68平方米的花池。但是这里风沙大,花草很难生长。从2003年4月起,站上职工将花池改造成了菜地,在站领导的带领下,全站职工在院内坚硬的盐碱地上挖出空地,从远处运来沙土,地区气象局领导还专门派车从哈密拉来了一车羊粪给菜地上肥。从此,培育这片小菜园便成了承载他们绿色梦想的地方。
春天由于风大,刚育好的菜苗经常被刮断,就再育再补种。为了避风,他们用塑料布搭起了小拱棚,风把棚膜刮烂了,再用宽胶带粘补起来。这里的水都是从哈密市拉来的,每吨水40元钱。为了节水浇地,站上的职工把淘米、洗菜等所有能用的水都攒起来;只要一下雨,他们都要用桶、用盆舀出低洼处的积水浇到菜地里去。气象站不远处有一个旱厕,掏厕所积肥便成了站上职工主动做的事情。入冬前,他们挖坑把积好的粪便埋好发酵,开春时挖出来掺上沙土施到菜地里。这片菜地,没有辜负主人的精心培育:从每年6月到9月长出绿叶、结出硕果,解决了全站40%的蔬菜供给。
在艰苦的环境中缔结的真挚友谊和亲情最为珍贵,它让每一个在这个站上工作过的人难舍难分,成为全站职工战胜困难、增强信心的巨大动力。
红柳河气象站职工在收获自己菜园里的果实。周海英摄影
兰新铁路上的守护神
红柳河是进出新甘的铁路交界点,恶劣的天气条件经常影响着火车正常运行。红柳河气象人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服务,帮助铁路部门果断指挥避灾,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受到铁路部门的赞扬。
2009年12月23日,一场强冷空气在红柳河制造着暴风雪天气,山口风力达到11级,在铁路堆起厚厚的积雪,能见度急剧下降,车站多处跳闸停电,铁路运输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红柳河气象站党支部书记王蔚然立即向哈密地区气象局了解天气形势,向红柳河火车站进行通报。他组织党员赶往火车站,与火车站领导有相关人员共同研究应对之策,组织气象职工清理火车站区积雪。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和建议,车站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果断下达了列车限速行驶的指令。他们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呵护着一列列炎车全部安全通过,监视着肆虐了8个多小时的暴风雪渐渐退去。
像这样的合作,他们不知经历过多少次,因为有气象站在身边,火车运行就增加了一份安全的砝码。
先锋号是这样炼成的
红柳河气象站有党员4人,人员不多,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模范先锋作用带动着全站职工向一流台站进发。
下水道堵了,是党员拿起工具去疏通,淤泥清不出来,就用手扣挖出来,在恶臭中他们从不退缩。是他们,在闭塞的环境中,接通了光纤,让小站与外界用宽带相连;是他们,筹措资金购置了净水机和新循环泵,让站上职工喝上了安全的水并免受旧锅炉噪音的困扰。
“学习红柳精神,创建一流台站”是这个站奋斗的目标。在红柳河气象站,人们会强烈地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争创一流的劲头。他们创建学习型部门、争创工人先锋号的征途中,凝炼出“艰苦奋斗,扎根戈壁”的红柳河气象文化来激励自己,以爱业爱岗,练就过硬的业务技术本领体现自己人生的价值。他们三度气象站被评为全国气象部门文明台站标兵,还被评为自治区级精神文明单位。近3年,有7人次被授予“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称号。就在2013年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他们再上一层楼,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
谁说这里没有河流,是他们让气象之河在这戈壁荒漠间川流不息;谁说这里没有绿色,是他们在浩瀚沙漠里浇灌出气象事业的绿洲!
红柳河是一个美丽的地名,然而这里却是茫茫的戈壁荒漠。50多年来,只有以红柳河命名的气象站和火车班道站在风沙中矗立,成为这里不变的风景。
红柳河气象站周围上百公里范围内没有其他气象测站,因此这里的气象观测数据弥足珍贵,不但参加国际交换,还担负着国际航线、兰新铁路运输和飞行学院飞行的气象保障服务任务。一代又一代气象人在这里坚守,用青春的代价和无悔的奉献夯实着气象的根基。
戈壁上的红柳情结
红柳河气象站是国家一类艰苦站,位于新疆哈密地区与甘肃敦煌交界处的戈壁荒漠深处,距哈密市以东200公里。在兰新线上,距兰州站1153公里,与乌鲁木齐西站相距759公里。前身为新疆星星峡气象站,建于1952年,1960年迁至距兰新铁路红柳河火车站旁600米处。
只要是来过红柳河的人都会用两个字形容这里的条件:“艰苦”。干旱、大风、沙尘、缺水从来都是站上职工要直接面对的不能回避的难题,生活用水和用电均依靠火车站。职工每次进站都得从哈密带够半个多月所需的食品和生活必需品,进出站只能靠每天一趟的通勤火车,属于国家一类艰苦站。
红柳河全站现有职工9人,平均年龄33岁。“年轻而不乏责任,个性而不乏协作,活力而不乏坚韧”,他们说,这就是红柳精神,实际上,这里包含着他们对自己的暗喻。他们扎根在此,像不屈的红柳,不畏风沙,笑迎戈壁,演绎着自己精彩的人生。
2012年7月中旬,火车站连续断水4天,气象站水箱里的储备用水也干了。正在人们焦虑之时,刚下夜班的女观测员顾明珠与另外一名职工借来一辆水车,毅然走进茫茫戈壁,到一公里外的地方去拉水。戈壁上,满是高低不平的沟壑和遍地砾石,加上酷热的天气,别说轻装上阵都难以走远,而他们硬是用超乎常人的意志拉回了满满一灌水,用一个女姓柔弱的肩膀重新支撑起了生活的希望。
其实像这样的故事这种事在站上经常发生。2009年10月9日,大风导致电力中断,站区内断水一天多了。正在哈密市轮休的站长王蔚然获知后,立即在城里采购食物和矿泉水等,挤上慢车经过4个多小时的路送到了站上。紧接着,他又和几个同事到远处拉水。10月的红柳河,气温已经降到零下,他们回来时,满脸冻得通红,溅出的水在他们的裤脚、鞋上结成了冰。红柳河气象人在艰苦的环境里没有被击垮,他们正是用这种担当和坚强诠释着他们的红柳精神。
大戈壁上的生命亮色
在红柳河,寂寞是最难克服的敌人,绿色是最难见到的颜色。但在气象站里,却有一片郁郁葱葱的绿地,让人感受到绿色和收获带来的生机和欢乐。这就是颇让站上职工引以为豪的“菜园”。
以前,职工的生活用品和食品蔬菜都要从200公里外的哈密市运来。2002年7月,地区气象局为了改善红柳河站的环境,投入资金在气象站的小院里修建了两个共68平方米的花池。但是这里风沙大,花草很难生长。从2003年4月起,站上职工将花池改造成了菜地,在站领导的带领下,全站职工在院内坚硬的盐碱地上挖出空地,从远处运来沙土,地区气象局领导还专门派车从哈密拉来了一车羊粪给菜地上肥。从此,培育这片小菜园便成了承载他们绿色梦想的地方。
春天由于风大,刚育好的菜苗经常被刮断,就再育再补种。为了避风,他们用塑料布搭起了小拱棚,风把棚膜刮烂了,再用宽胶带粘补起来。这里的水都是从哈密市拉来的,每吨水40元钱。为了节水浇地,站上的职工把淘米、洗菜等所有能用的水都攒起来;只要一下雨,他们都要用桶、用盆舀出低洼处的积水浇到菜地里去。气象站不远处有一个旱厕,掏厕所积肥便成了站上职工主动做的事情。入冬前,他们挖坑把积好的粪便埋好发酵,开春时挖出来掺上沙土施到菜地里。这片菜地,没有辜负主人的精心培育:从每年6月到9月长出绿叶、结出硕果,解决了全站40%的蔬菜供给。
在艰苦的环境中缔结的真挚友谊和亲情最为珍贵,它让每一个在这个站上工作过的人难舍难分,成为全站职工战胜困难、增强信心的巨大动力。
红柳河气象站职工在收获自己菜园里的果实。周海英摄影
兰新铁路上的守护神
红柳河是进出新甘的铁路交界点,恶劣的天气条件经常影响着火车正常运行。红柳河气象人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服务,帮助铁路部门果断指挥避灾,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受到铁路部门的赞扬。
2009年12月23日,一场强冷空气在红柳河制造着暴风雪天气,山口风力达到11级,在铁路堆起厚厚的积雪,能见度急剧下降,车站多处跳闸停电,铁路运输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红柳河气象站党支部书记王蔚然立即向哈密地区气象局了解天气形势,向红柳河火车站进行通报。他组织党员赶往火车站,与火车站领导有相关人员共同研究应对之策,组织气象职工清理火车站区积雪。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和建议,车站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果断下达了列车限速行驶的指令。他们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呵护着一列列炎车全部安全通过,监视着肆虐了8个多小时的暴风雪渐渐退去。
像这样的合作,他们不知经历过多少次,因为有气象站在身边,火车运行就增加了一份安全的砝码。
先锋号是这样炼成的
红柳河气象站有党员4人,人员不多,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模范先锋作用带动着全站职工向一流台站进发。
下水道堵了,是党员拿起工具去疏通,淤泥清不出来,就用手扣挖出来,在恶臭中他们从不退缩。是他们,在闭塞的环境中,接通了光纤,让小站与外界用宽带相连;是他们,筹措资金购置了净水机和新循环泵,让站上职工喝上了安全的水并免受旧锅炉噪音的困扰。
“学习红柳精神,创建一流台站”是这个站奋斗的目标。在红柳河气象站,人们会强烈地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争创一流的劲头。他们创建学习型部门、争创工人先锋号的征途中,凝炼出“艰苦奋斗,扎根戈壁”的红柳河气象文化来激励自己,以爱业爱岗,练就过硬的业务技术本领体现自己人生的价值。他们三度气象站被评为全国气象部门文明台站标兵,还被评为自治区级精神文明单位。近3年,有7人次被授予“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称号。就在2013年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他们再上一层楼,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
谁说这里没有河流,是他们让气象之河在这戈壁荒漠间川流不息;谁说这里没有绿色,是他们在浩瀚沙漠里浇灌出气象事业的绿洲!
今天(11/23日星期六) | 明天(11/24日星期日) | 后天(11/25日星期一) | 第四天(11/26日星期二) | 第五天(11/27日星期三) |
低温-13℃ | 低温-15℃~高温1℃ | 低温-16℃~高温1℃ | 低温-16℃~高温0℃ | 低温-14℃~高温1℃ |
转晴 <3级 |
多云转晴 <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哈密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