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青岛:蓝色梦想的召唤
2011-04-30 来源:网易
黄伟到青岛的第一件事,是买了一架钢琴。
这位青岛武船重工公司的总经理,原本生活在长江岸边。他服务的武昌船舶重工公司曾因建造西昌卫星发射塔架而获赞“可上九天揽月”。2006年,这家内陆最大的造船企业来到青岛“下海”,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黄伟和他的同事最初来到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海西湾时,当地正在移山填海。工厂是削掉“半拉山头”建起来的,办公室至今设在板房里。为“稳定军心”,喜欢弹琴的黄伟立马买了架钢琴,放在他住的集体宿舍里,表示他已决心在这片海湾里,从“江军”转做“海军”。
庄开宇原本也离大海很远。他当初选择到青岛发展,不是因为这里宜人的海滨风景,而是朋友无意间的一句介绍“来青岛港吧,这家国企能给你足够的发展空间”。
时值2002年,即将从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拿到博士学位的庄开宇,正面临择业困惑:是去上海、深圳从事高薪的信息技术行业,还是留校任教走学术道路?朋友的建议让这个黑龙江小伙子动了心,他试着给青岛港集团寄去一封平信。
3天后,他意外地接到了对方打来的电话,除了向他介绍企业概况,对方还诚恳地征求他对工作环境、薪资、住房的意见。两个月后,庄开宇前往实地考察,对方直接将他带到已安排好的住处,问他是否满意。这让庄开宇觉得这是一家真正“以人为本”的企业,他最终决定留下。
作为青岛港引进的首位博士,如今37岁的庄开宇已是青岛港信息中心副主任,他带领的团队主要负责港口信息化系统,成员近90人,平均年龄31岁。经过多年努力,这支年轻团队已研发出国内最完整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港口物流应用软件系列产品,庄开宇本人也多次荣获省市各种荣誉称号。
今年1月,国务院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随着青岛这座沿海城市的发展版图由“浅蓝”变为“深蓝”,港口的作用将更加显著。庄开宇由此思索着自己的定位:“这一战略规划不仅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有价值的项目,也给年轻人提供了干事业的平台。”
为了给年轻人提供更好的机遇,共青团青岛市委最近牵头组建了“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青年研究会”,庄开宇是成员之一。成员均出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28家驻青海洋科研教育机构。研究会将鼓励和组织青年专业人才在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做好咨询服务、建言献策工作,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蓝色经济区”对于青岛的年轻人意味着什么?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团青岛市委专门成立了一个课题组,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对当地青年海洋科技人才队伍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研。跟庄开宇一样,八成以上的受访者是从外地到青岛发展的。
这项调查发现,92.1%的受访者知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多数人表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将受此影响,很多人认为会有较大甚至很大的影响。
在1.2万字的调查报告中,团青岛市委指出,关于青年海洋科技人才成长反映最多的4个障碍是: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青年缺乏科研经费、人才的评价和晋升机制不完善。
青年海洋科技人才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市委、市政府的协调下,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青年研究会计划设立规模上百万元的基金,向青年海洋科技人才开放。
“可以预见,会有一些年轻的科研人员从研究会设立的基金中拿到独立科研的‘第一桶金’,这能使青年人更好发挥作用,同时有利于科研队伍的可持续发展。”35岁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教授林霄沛说。
林霄沛身材瘦削,看上去精力充沛。他同时担任着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他所在的一支平均年龄低于35岁的团队,正在申请一项关于极端气候对近海环境的影响的研究课题。
课题组选择的研究区域就是青岛。林霄沛早已将自己视作蓝色经济版图中的一部分:“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提到了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而极端气候不仅对海洋生态环境有很大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海洋养殖、捕捞以及沿海海岸经济带。”
这支团队计划在4年内做出一个海洋生态环境预报,就像人们常见的天气预报那样,预测沿海城市的海洋生态环境,这是国家海洋预报中暂时不具备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于仁成做的也是海洋生态文章。他研究的“有害藻华”困扰着众多沿海地区。青岛几乎无人不晓的绿潮,正是有害藻华的一种。
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之前,一场与海洋生态灾难的“角逐”在青岛的奥帆赛场进行。没有人料到,青岛海域聚集的大片浒苔几乎对奥帆赛造成致命影响。青岛一批科研人员包括于仁成在内,参加了针对浒苔的应急项目。
于仁成说:“蓝色经济除了要强调海洋经济、海洋产业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健康可持续的经济。”
提起不断缩小的胶州湾,刘焱光就频频皱眉,其专业为海洋地质。这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员正思考规划中提到的优化海陆空间布局将如何付诸实践。
“看到规划之后,我就想到完全可以发挥我们的特长,在优化海陆空间资源部局方面提供技术支撑。”他的团队正在筹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海洋空间布局优化技术体系及决策服务系统”应用示范项目,希望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在这片蓝色经济的新版图上,关于人才的布局也已初步形成。青岛将实施“人才强海”战略,还将把即墨市的鳌山卫镇、温泉镇、崂山区的王哥庄街道连成一片,打造成我国海洋科技领域最主要的资源共享平台。
团青岛市委还计划组建一支蓝色经济信息检索志愿队,依托现有的大学生外事志愿服务力量,发挥多种语言的优势,对与蓝色经济有关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全方位信息检索。此举的另一种意味不言而喻:这些今天的志愿者,明天将成为青岛发展蓝色经济的主力军。
“蓝色经济不仅是产业布局的调整,更是一个城市精神深层的触动,它要更开放,更自信,更好地立足自己的优势和世界接轨。在此背景下,包括我们青年在内的整个社会会发生变化,人的思想会发生变化,青年工作必然面临新挑战。”团青岛市委书记陈飞认为,目前团组织所做的事就是跟上城市发展,扩展青年工作的创新能力和对外联系的广度,更好地深入青年群体,带动各界青年投入“蓝色经济”。
本报青岛4月29日电
作者:邢婷张国
这位青岛武船重工公司的总经理,原本生活在长江岸边。他服务的武昌船舶重工公司曾因建造西昌卫星发射塔架而获赞“可上九天揽月”。2006年,这家内陆最大的造船企业来到青岛“下海”,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黄伟和他的同事最初来到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海西湾时,当地正在移山填海。工厂是削掉“半拉山头”建起来的,办公室至今设在板房里。为“稳定军心”,喜欢弹琴的黄伟立马买了架钢琴,放在他住的集体宿舍里,表示他已决心在这片海湾里,从“江军”转做“海军”。
庄开宇原本也离大海很远。他当初选择到青岛发展,不是因为这里宜人的海滨风景,而是朋友无意间的一句介绍“来青岛港吧,这家国企能给你足够的发展空间”。
时值2002年,即将从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拿到博士学位的庄开宇,正面临择业困惑:是去上海、深圳从事高薪的信息技术行业,还是留校任教走学术道路?朋友的建议让这个黑龙江小伙子动了心,他试着给青岛港集团寄去一封平信。
3天后,他意外地接到了对方打来的电话,除了向他介绍企业概况,对方还诚恳地征求他对工作环境、薪资、住房的意见。两个月后,庄开宇前往实地考察,对方直接将他带到已安排好的住处,问他是否满意。这让庄开宇觉得这是一家真正“以人为本”的企业,他最终决定留下。
作为青岛港引进的首位博士,如今37岁的庄开宇已是青岛港信息中心副主任,他带领的团队主要负责港口信息化系统,成员近90人,平均年龄31岁。经过多年努力,这支年轻团队已研发出国内最完整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港口物流应用软件系列产品,庄开宇本人也多次荣获省市各种荣誉称号。
今年1月,国务院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随着青岛这座沿海城市的发展版图由“浅蓝”变为“深蓝”,港口的作用将更加显著。庄开宇由此思索着自己的定位:“这一战略规划不仅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有价值的项目,也给年轻人提供了干事业的平台。”
为了给年轻人提供更好的机遇,共青团青岛市委最近牵头组建了“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青年研究会”,庄开宇是成员之一。成员均出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28家驻青海洋科研教育机构。研究会将鼓励和组织青年专业人才在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做好咨询服务、建言献策工作,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蓝色经济区”对于青岛的年轻人意味着什么?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团青岛市委专门成立了一个课题组,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对当地青年海洋科技人才队伍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研。跟庄开宇一样,八成以上的受访者是从外地到青岛发展的。
这项调查发现,92.1%的受访者知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多数人表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将受此影响,很多人认为会有较大甚至很大的影响。
在1.2万字的调查报告中,团青岛市委指出,关于青年海洋科技人才成长反映最多的4个障碍是: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青年缺乏科研经费、人才的评价和晋升机制不完善。
青年海洋科技人才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市委、市政府的协调下,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青年研究会计划设立规模上百万元的基金,向青年海洋科技人才开放。
“可以预见,会有一些年轻的科研人员从研究会设立的基金中拿到独立科研的‘第一桶金’,这能使青年人更好发挥作用,同时有利于科研队伍的可持续发展。”35岁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教授林霄沛说。
林霄沛身材瘦削,看上去精力充沛。他同时担任着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他所在的一支平均年龄低于35岁的团队,正在申请一项关于极端气候对近海环境的影响的研究课题。
课题组选择的研究区域就是青岛。林霄沛早已将自己视作蓝色经济版图中的一部分:“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提到了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而极端气候不仅对海洋生态环境有很大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海洋养殖、捕捞以及沿海海岸经济带。”
这支团队计划在4年内做出一个海洋生态环境预报,就像人们常见的天气预报那样,预测沿海城市的海洋生态环境,这是国家海洋预报中暂时不具备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于仁成做的也是海洋生态文章。他研究的“有害藻华”困扰着众多沿海地区。青岛几乎无人不晓的绿潮,正是有害藻华的一种。
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之前,一场与海洋生态灾难的“角逐”在青岛的奥帆赛场进行。没有人料到,青岛海域聚集的大片浒苔几乎对奥帆赛造成致命影响。青岛一批科研人员包括于仁成在内,参加了针对浒苔的应急项目。
于仁成说:“蓝色经济除了要强调海洋经济、海洋产业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健康可持续的经济。”
提起不断缩小的胶州湾,刘焱光就频频皱眉,其专业为海洋地质。这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员正思考规划中提到的优化海陆空间布局将如何付诸实践。
“看到规划之后,我就想到完全可以发挥我们的特长,在优化海陆空间资源部局方面提供技术支撑。”他的团队正在筹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海洋空间布局优化技术体系及决策服务系统”应用示范项目,希望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在这片蓝色经济的新版图上,关于人才的布局也已初步形成。青岛将实施“人才强海”战略,还将把即墨市的鳌山卫镇、温泉镇、崂山区的王哥庄街道连成一片,打造成我国海洋科技领域最主要的资源共享平台。
团青岛市委还计划组建一支蓝色经济信息检索志愿队,依托现有的大学生外事志愿服务力量,发挥多种语言的优势,对与蓝色经济有关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全方位信息检索。此举的另一种意味不言而喻:这些今天的志愿者,明天将成为青岛发展蓝色经济的主力军。
“蓝色经济不仅是产业布局的调整,更是一个城市精神深层的触动,它要更开放,更自信,更好地立足自己的优势和世界接轨。在此背景下,包括我们青年在内的整个社会会发生变化,人的思想会发生变化,青年工作必然面临新挑战。”团青岛市委书记陈飞认为,目前团组织所做的事就是跟上城市发展,扩展青年工作的创新能力和对外联系的广度,更好地深入青年群体,带动各界青年投入“蓝色经济”。
本报青岛4月29日电
作者:邢婷张国
今天(11/24日星期日) | 明天(11/25日星期一) | 后天(11/26日星期二) | 第四天(11/27日星期三) | 第五天(11/28日星期四) |
低温-17℃~高温-4℃ | 低温-12℃~高温-5℃ | 低温-16℃~高温-3℃ | 低温-14℃~高温-2℃ | 低温-17℃~高温0℃ |
晴 3-4级转<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海西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