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海西天气 > 海西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青海农牧民走进绿色低碳新生活

2010-11-19 来源:中国藏族网通

  新华社电近一个月来,家住青海湖南岸的藏族青年扎西也有了自己的“夜生活”,和其他9户牧民先行住进高原生态节能建筑试验示范工程的样板房后,他摒弃以往“日落而息”的单调,和伙伴们在太阳能路灯下聊天、唱歌,和家人围坐在干燥温暖的客厅里喝奶茶,听广播……“新房子可以把白天的太阳‘存起来’照明、取暖,这里的夜晚变热闹了,连冬天都会好过许多。”扎西说。

  其实,像扎西一样享受到太阳能光热利用的农牧民不仅仅是青海湖畔的10户牧民。2006年以来,青海省结合地方特点和资源优势,以项目为契机,以科技创新为依托,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节能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农牧民建筑、生活领域的应用,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促进当地经济的向循环、生态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风光”资源奠定“绿色”基础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省内大部地区气候寒冷、地广人息生态环境脆弱,尤其在一些边远农牧区,电网无法延伸,群众生活条件相对滞后。但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消耗过多的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越来越多的人们发现青海并非贫瘠之地,多项研究表明,青海境内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等新型清洁能源,不仅可以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能源补充基地,对当地生态保护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

  青海省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戴升介绍,青海省年平均辐照量为每平方米6198兆焦,年日照时数达2910小时,全省72万平方公里都是阳光辐射的优势区域,这里阴雨天气少、空气清洁、透明度高,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优势可谓得天独厚。同时,青海南部部分区域、柴达木盆地以及环青海湖等地全年风能可利用时间超过4000小时,风能贫瘠区面积不足青海省面积的10%,风能开发潜力巨大。

  青海省科技厅厅长解源指出,依托优势资源发展大型光伏、风能产业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就青海省重要的生态地位和农牧区生产生活实际来说,综合利用风、光能以及生物质能等营造绿色生活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好举措。

  青海省农村牧区能源办公室主任李世民介绍,早在2005年,青海省就在农牧区的112个无电乡全部建成太阳能光伏电站,解决了908个无电村农牧民的生活用电,覆盖人口50多万。与此同时,还立足于生态保护,调整农牧区燃料结构,为干旱山区、贫困地区和退耕还林地区的农牧民免费推广太阳灶,至2009年,青海省太阳灶数量已达到23万台,年节约标准煤9万吨,相当于节省秸秆18万吨,每年减排二氧化碳25万吨,二氧化硫1400吨。

  经过近年来的开发和利用,青海已经成为全国太阳能利用率高、利用面积大,用途广的地区之一,无论在城市还是边远农牧区,太阳灶、太阳能灯和太阳能热水器随处可见。随着部分农牧民定居点实行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和生态节能示范工程的建设,太阳能不仅被用于做饭、取暖,还和风能互补,被用于发电、建筑、照明等。目前,“风光”新能源的综合利用和推广正带来百姓生活的新“革命”。

  ——政策与技术促生活方式转变

  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在不久前召开的青海绿色经济高峰论坛上指出,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和三江源头,环境资源丰富,生态地位极端重要且脆弱,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探索具有青海特点的科学发展模式的思路,使全社会形成科学、合理、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青海省海东地区平安县平安镇张家寨村,今年43岁的村民马革德告诉记者,近两年,在当地科技部门的技术支持下,他家盖起了5间太阳能房,冬天的室内平均温度能提高10度左右,往年烧两个火炉都热不起来3间房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更重要的是,我家还修起了沼气池,用上了沼气灶,再加上政府配发的聚光型太阳能灶,全家吃饭烧水可以节省许多钱。”马革德高兴地说,去年,他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随时洗澡,日子过得清清爽爽。

  李世民介绍,近5年来,青海省共确立了20个农牧区生态节能示范项目。其中,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实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让数百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移民过上了定居生活;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太阳能微网电站示范项目不仅满足了部分农牧民的电灯照明,还通过光伏提水浇灌使数千亩生态林重现生机;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的移民新村游牧民定居工程,在2009年底已建成包括太阳能采暖建筑、风光互补型路灯、沼气池、生物质半气炉等在内的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目前,这里的成功经验正在向更多的农牧区推广。

  解源表示,为更好地实现农牧民生活方式由落后、粗放向生态节能转变,青海省积极争取国家科技政策、科技项目和资金,坚持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实效和“开发与节约并重”的农村新能源建设方针,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近几年,青海省科技厅、建设厅、财政厅等部门相继编制了太阳能综合利用实施方案、青海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省级财政支农资金安排方案等做好政策保障,同时,积极利用最新节能技术和产品,对农牧区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采暖供热节能技术、新能源利用等推广、限制或禁止技术提出了明确要求。

  以青海湖畔的高原生态节能建筑试验示范工程为例,建筑设计采用了空气集热器系统以及阳光间、蓄热墙等被动太阳能技术,考虑到青海湖的生态环境,以玻璃棉取代聚苯板作为墙体的保温材料,在建筑外观上采用藏族传统建筑样式,建筑功能上更是设计节能火炉、火炕,使牧民群众更乐于接受和习惯定居生活。

  “让农牧民在享受到现代科技成果带来的方便和舒适的同时,主动向生态节能的生活方式上转变,这符合我们的初衷。”李世民说。

  ——绿色生活应抓住重点持续推进

  目前,新能源综合利用已经成为青海省许多农牧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选择。科技示范项目区的先进技术和生活方式得到有关专家的肯定,并建议低碳绿色技术能在更多地区推广,更大程度地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青海正在加强资源评估和利用规划,完善农牧区能源产业化建设,使更多农牧民走进绿色生活。”李世民说,但青海省生态敏感,贫困面较大,在偏远农牧区推行新材料、新技术还会受到传统生活习惯和思想的束缚,需要整体统筹,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创新技术,促进绿色发展。

  李世民表示,青海省占有的新能源优势明显,但现有条件下,农牧区应用节能建筑、节能设施的成本相对较高,青海实现新能源利用的地区非常有限。今后,在政策支持和财政保障方面还应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激励有关部门和群众住绿色建筑,过低碳生活,让青藏高原上的新能源能发挥更大作用,为社会造福。

  解源指出,青海部分农牧区完成的新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只是在建筑、生态环境改善等某一方面实现成功,真正实现全面高效开发利用现有资源的并不多。但实现绿色发展应该是系统的社会工程,涉及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应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完整长期的规划,打造新能源、新建筑、新生产方式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全面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促进生产方式转变,从根本上实现全社会绿色生活。
今天(11/24日星期日) 明天(11/25日星期一) 后天(11/26日星期二) 第四天(11/27日星期三) 第五天(11/28日星期四)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低温-17℃~高温-4℃ 低温-12℃~高温-5℃ 低温-16℃~高温-3℃ 低温-14℃~高温-2℃ 低温-17℃~高温0℃

3-4级转<3级

<3级

<3级

<3级

<3级
海西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