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海西天气 > 海西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湟水因缘

2010-11-05 来源:青海新闻网

  井石原名孙胜年,号煮字坊主。1953年9月出生于青海省湟源县一个叫纳隆的山沟里。1970年毕业于湟源中学(现一中),1973年毕业于青海省卫生学校。197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1年改行做文学刊物编辑和文学创作工作。历任海西州文联副主席、《瀚海潮》文学期刊主编、《青海湖》文学月刊编辑部主任、常务副总编等职。现为青海省文联委员、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青海省花儿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家一级专职作家。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青海江河源文化研究会理事、青海省政府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2001年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分类

  闫泰昶编撰《清末河湟民间楹联大全》序

  常江

  450){this.width=450;}"border=0>

  作家、楹联学家常江

  今年北京初冬的天气,格外暖人,尽管有的树叶发了黄,却依然长得很结实。在这游人竞相奔赴西山看红叶的时节,我见到了阎明苑先生,一听,就是湟源人。

  一周前,作家井石从青海打来电话,说阎先生有一个对联手抄本,想请我看看;一天前,阎先生说他已经到北京了,约我尽快见面;见面时,他说是专为这个事来北京找我的。这就让我有点要发生什么事情的预感,突然产生一种悬念。

  坐定。他很恭敬地捧出一部厚约一寸的“书”,我也很郑重地接过来,在一瞬间,我想,带副白手套来就好了。

  翻开明显是后来补贴上的封面,没有目录,直接正文,楷书,极工整,极规矩,极耐看。

  “这是印的吗?”我试问,室内光线不太好。

  “手抄的。”

  “谁抄的?”大惊之后,紧问。

  “我爷爷。”

  我眼前立刻出现一位可能精瘦的老人形象:头戴瓜皮小帽,手握狼毫小楷,伏案抄录,心无旁骛,一手柳书,绝无败笔。仿佛一尊塑像,端坐了几个月,终于在号称“小北京”的湟源,抄完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部书,长短一千多副对联呀!

  我又乐了:阎老爷子,可不是这个形象。

  阎老爷子泰昶老人,1910年出生,1960年逝世。1950年那次镇反,被遣送湟源乡下,此后,大概既没工夫、又没心情、更没胆量光天化日之下,去整理抄录清代的对联,因此可以断定,这是他三、四十岁青壮年时期所做的一件好事。

  450){this.width=450;}"border=0>

  阎泰昶楹联抄本照片1

  对于家人,这自然是件好事:留下了翰墨,传递了文心,不啻给子孙们习字准备了一份字帖。据说,老人家留下的文字不多,墨宝也不多,这个抄本,当然会使后人缅怀无尽而门庭大增光彩。

  对于乡人,这自然是件好事:在湟源这一带城里、乡下人的婚丧嫁娶、往来应酬,凡作对联,常常要劳老人家的大驾。听说,每到春节,他的春联、斗方、门心诗,能把一个个村子变成红海洋。他来整理这样一本对联集,实在是一种方便快捷、合规合距的好办法。

  我要强调的是,这个抄本,对于国人,也是一件大好事。粗略一翻,春联中没有“共和”、“五族”,而有“皇极”、“维新”的字样;贺联中既有州同、翰林这样的官称,又有文举、武举、各贡、补廪这样的科举专用词。从内容上不难判断,这是清末(很可能是光绪年间)的作品。抄本为我们保存了清代中晚期对联文化的面貌,再一次诠释了“明清是我国对联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命题。在康熙、乾隆等帝王和文臣倡导下,满族文化和汉族文化大力融合,推动了对联文化的极大发展,那时对联真的是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搜集对联书籍,整理对联古籍,编辑对联书目,一直是我所热衷的研究项目,并且取得相当的成果。然而,在这个抄本中,我却发现了许多所未闻、未见、未曾想到的对联门类,随手翻检,那些新鲜的题目,不断穿行在我惊异的目光里。

  450){this.width=450;}"border=0>

  阎泰昶楹联抄本照片2

  ——春联。家居春联中,除了各处门、房、堂、楼外,还有照壁、巷口的;除了牛、马驴、羊圈外,还有骡马夹板的,尤其是“制中春联”,填补了官宦人家“守制”期间对联的空白。

  ——贺联。寿联中有“冥寿”,已觉诧异,竟然在婚联中有“冥婚”一项;婚联除嫁娶常项外,还细分为迎亲、定亲、新入房、纳币、亲纳、过聘等。

  ——神联。寻常的文昌、财神、关帝、灶王之外,包括许多民间神祗,诸如春鸡、井神、牛王、水神,以及谢土、还愿、病起、秋实等民间祭拜活动。

  ——行业联。并不如民国期间联书所载的项目齐全,分工也不如后来360行那样细密,但有些行业是后来的行业对联不多见的,如翠花铺、天平戥铺、炉铺、醋铺、荤馆。

  ——挽联。各种联书都注重被挽人的身份、人称、辈分,丧事发生的时间,本抄本还记录了举办丧事过程中所专用的联语:奔丧用的,首七用的,路祭用的。某些对联故事编过红白喜事同时发生时,聪明人所写的对联,本抄本中竟真的记录了两副“殡兼娶”的对联,证明了这样“偶发事件”的真实性。

  450){this.width=450;}"border=0>

  阎泰昶楹联抄本照片3

  关于抄本的来源,我查找自己收藏的清道光二十年(梁章钜《楹联丛话》问世)至清末的集锦类对联书籍《对联汇海》(邱氏)、《对联大成》(朴氏)、《楹联汇编》(王荣商)、《对联从新》(崇文轩主人)、《新镌对联大全》(文苑阁主人)等书,内容体例均与抄本大异;按我所编订的书目,尚有《联语古今新集》(易光越)、《对联大观》(曾济堂)、《新增分类雅联》(王寅)、《精选对联备要》(赵顺翔)、《楹联新编大全》(严国佐)、《对联不俗》(得得斋)、《新编对联集珍》(邹观澜)等待查;而这些书,多数是难以找到的。我想,不管抄本有没有所宗的原本,也不管其中有没有抄录者的作品,抄本都为我们提供了很珍贵的对联资料,为此,我要感谢这位老人,尽管他那时还很年轻。

  阎泰昶老人,如果健在,今年正好是他的百年诞辰。老人应该感到欣慰,他是既有孝子,又有贤孙的。阎明苑从叔叔手里接过这份传家宝后,决定影印若干,分发诸支珍藏,实在是一桩孝举;窃以为,如能多印若干,赠送文博图书部门,则更是善事。

  对我来讲,这也确是一份善缘,善事之缘,善人之缘。阎家,青海湟源人士,而我,在19681984年间,就在湟源县安营扎寨,从事地质工作。那里是湟水之源,也是我联海泛舟的起点。似在1981年的初夏,我在物探队的同事卫茂春君,骑车到公里外的湟源新华书店,专门为我去买一本《智慧的花朵——古今对联集萃》,那是我收藏的第一本对联书。后来,有一段时间,我每星期天从湟源去西宁,早出晚归,在省图书馆抄录了清代梁章钜的《楹联丛话》全本。记得我第一天从图书管理员手上接过这部书时,激动得手微微发抖。

  阎老先生开始抄录对联时,是不是也有和我大致相同的情绪呢?

  如果说,中国文学是一条黄河,滚滚而来,滚滚而去,湟水就像是我的对联文学,从这里汇入黄河,泛着光彩,不舍昼夜。

  如今,在这里发现了这个抄本,发现了这位早于我从事对联传承的老人,该是多么大的因缘啊!

  于北京两栖轩

  常江本名成其昌。满族。吉林市人。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历任青海地质局物探队工程师,北京地质管理干部学院教学部主任,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中国地质图书馆副馆长。青海省作协理事,中国地质作协副主席,中国国土资源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任《山野文学》副主编、《国土资源文学》主编。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庐山放歌》、《大山醒来吧》、《流浪歌》,专著《常江对联逊、《中国对联谭概》、《对联知识手册》,编纂《名联鉴赏词典》、《中华名胜对联大典》、《数字合称词海》、《台湾风景名胜对联大观》、《新编巧妙对联三千副》等,整理古籍《成多禄集》、《古今联语汇逊。作品获全国地质系统文学创作特别奖,地质部、全国科学文艺优秀作品奖,首届、二届宝石文学奖,全国首届满族文学奖等。
今天(11/24日星期日) 明天(11/25日星期一) 后天(11/26日星期二) 第四天(11/27日星期三) 第五天(11/28日星期四)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低温-17℃~高温-4℃ 低温-12℃~高温-5℃ 低温-16℃~高温-3℃ 低温-14℃~高温-2℃ 低温-17℃~高温0℃

3-4级转<3级

<3级

<3级

<3级

<3级
海西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