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北京市公安消防总队丰台支队赴川抗震救灾纪实
2011-05-09 来源:人民网
○天灾,可以移山填海,堵塞河流,可以摧毁我们美好的家园,让我们失去善良的家亲。但是,摧毁不了我们救援官兵的坚强意志,压不垮我们民族的脊梁。只要还有我们存在,就肯定能战胜苦难,解救出我们的父老乡亲。
○这次抗震救灾战争中,他们的表现,仅仅是首都消防部队在参与抗震救灾战争中的一个缩影,但从他们身上可以让我们领略到消防部队的强大救援应变能力,应急能力,掌握科技能力,反映出这支部队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展现了人民子弟兵对祖国对人民的忠心和热爱。
他们的表现,也充分表明了他们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期望,不辜负首都人民对公安消防官兵的厚望,展现出首都消防官兵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靓丽风采。
公元2008年5月14日凌晨,在首都机场候机厅来自北京丰台公安消防支队大红门中队和右安门中队的24名战士们一副副急切焦虑的神态。
出主意的、打电话的、窃窃私语的……
“怎么?不让我们去了?那怎么行!”
“政委、政委、让我们去吧!灾区需要我们,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
“不行,我们一定要去参战,坐火车也要过去!”
“家里的战友会怎么看咱们?这几个小子别不是临阵脱逃的,不是逃兵嘛!”……
两个中队的中队领导李宝才、徐亮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一会儿打手机向上级求援,一会又安慰手下这些热血男儿,一会儿默默无语似乎在等待着命令的到来。
原来,北京丰台公安消防支队70名前去四川参加抗震救灾的官兵在到达首都机场时,由于部队携带的先进的精良装备挤占了机舱的面积,来自右安门中队和大红门中队的24名官兵没有了位置。看到弟兄们都顺利地登机飞向了战斗的前线,这24名官兵可急疯了。就像没有航线的帆船一样,在飞机场又出现了小小的波澜。
这情景让候机的乘客看在眼里,爱在心里,让人们从中领悟到军人的风采和使命感。
支队长的战斗动员一个劲地在他们耳帘回荡:你们要勇敢顽强,坚决完成上级所下达的任务,向灾区同胞们展示出我们首都消防官兵敢打敢拼,毫不畏惧,困难面前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想起这些,有的战士们流下了遗憾的泪水。
赵子新总队长被战士们的参战心情深深感染,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多次和上级单位以及有关部门联系,终于有了答复:到南苑机场,借用民航的飞机走,到四川绵阳机场后与大部队会合。
消息传来,24个小伙子摩拳擦掌,欢呼雀跃。
这就是出发前,发生在首都机场真实的一幕,而这一幕却让我们领略到首都公安消防部队在祖国需要的危急时刻,急祖国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情系灾区人民,不怕困难,要求参战的迫切心情和高尚情操。
灾情就是命令 时间就是生命
●5月13日晚11点,支队值班室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上级命令传来,快速反应,迅速行动起来……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震惊全国,乃至世界。
5月13日晚11点多,丰台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救援命令,迅速成立70人抗震救灾突击队,快速奔赴四川重灾区参与抗震救援战斗。
在中国的行政版图上,汶川,是个很不起眼的小地方。然而,2008年5月12日以后,惊天动地,山崩地裂,发生了举世罕见的8.0级大地震。短短的几个小时,这个地方就成了全世界几十亿人特别关注的焦点。
地震震撼着亿万炎黄子孙的心,牵动着所有华夏儿女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结。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自然灾害,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迅速做出反应和行动,救援、救人、献血、募捐等工作做到了竭尽全力。
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指示,要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国务院迅速成立了以温家宝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指挥部。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深入灾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并始终强调,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抢救生命。
北京公安消防丰台支队的全体官兵,霎那间想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夜阑卧听风吹雨,众志成城,严阵以待。
5月13日晚11点多,支队值班室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命令传来:立即抽调70人,奔赴汶川,参加抗震救灾突击队。还用战前动员吗?刘万生支队长、古炳文政委的办公室里请战电话响个不停。支队司令部即刻向各个中队下达命令:立即抽调骨干力量,选拔业务精英,带上抢险所需装备,到支队机关集结。文件明确了每个中队的抽调名额,列举出携带装备器材的详尽名单:生命探测仪,电台、手电筒、抢险工具、露营帐篷、矿泉水、方便食品……
库房门迅即打开,清点,出库,包装,搬运,上车,码放,明确管理人。总重量2100多公斤,70个人的肩头平均负重30公斤。
方庄、右安门、西客站、大红门、北大地,选拔出的突击队员,没有一个含糊,没有一个退缩,从各个中队驻地火速赶往司令部,零点,命令下达一个小时之后,70名官兵集结完毕,桔红色的救助服在灯光下就像是护卫中南海的一堵墙。
刘万生支队长、古炳文政委、张进茂副支队长、隗兆功副支队长站到了队伍的前面。子夜的风吹来,让战旗哗啦啦飘起。还用再叮嘱什么吗、响鼓不用重锤,古政委的战前动员简单明了: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汶川需要我们,祖国需要我们!”支队党委决定,赴川抢险队成立临时党支部,张进茂副支队长为临时党支部书记,政治处山世师副主任为副书记,方庄中队王墨、西客站中队王伟、北大地中队翟军校为支部委员。党支部要成为抢险队的核心力量。
国歌响起,官兵们斗志昂扬,庄严地举起右手宣誓: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连续作战的精神,积极抢救被困人员,挽救生命,保证圆满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任务。
“接受祖国的考验!”
“给首都消防争光!”
时间就是生命,支队长下达了出发的命令。
在奔赴首都机场的车厢里,支部书记、副支队长张进茂做出战斗具体部署,然后,他要求每一名参战官兵利用这段时间,将自己的联系人地址,联系方式写个纸条。
一时间,车厢里的空气显得凝重起来。每一个人都清楚,这张纸条意味着什么。但是,没有人退缩,没有人惶恐,没有人给亲友打手机。70名官兵,70名硬汉子,他们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征程。
不辱使命 全力以赴
●怀着“人民生命高于一切,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部力量!”的心愿, 在抗震救灾现场,他们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没有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期望,没有辜负首都人民对公安消防部队的厚望,展现出首都消防官兵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靓丽风采。
5月14日16时20分,北京公安消防丰台支队救援分队火速到达四川重灾区广元市青川县。并主动请缨承担了到受灾最严重、路途最遥远、环境最恶劣的青川县关庄镇石坝乡信息的收集、了解村民被困及所需的物品情况,同时对被困人员进行搜救和疏散并统计伤亡情况的艰巨任务。
5月17日21时40分,分队又接到上级指示命令,火速赶往绵阳市北川县进行新的搜救任务。5月22日17时20分结束抢险救援工作。
(1)艰巨的任务
5月14日16时20分,46名官兵到达四川青川县关庄镇。张进茂副支队长立即到前线指挥部报到,请领任务。指挥部决定,来自丰台支队的突击队员立即成立救援突击分队,具体任务:一、开赴石坝乡,对被困人员进行搜救和疏散工作;二、负责收集石坝乡的所有信息;三、了解石坝乡群众被困及所需物品情况;四、统计石坝乡的伤亡和财物损失情况。
听到这个指示,张进茂副支队不禁一怔。丰台支队拥有最先进的生命探测仪装备,具备抢险救助的丰富经验,应该让我们担当抢险救人的关键任务埃但是,他没有提出异议,服从指挥部的命令,是支队出发前就明确的意见。他想到,很可能石坝乡的信息采集对上级决策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于是他迅速展开地图了解石坝乡的资料。这个乡距离指挥部所在位置关庄镇约20公里,因为道路被切断,汽车无法通行,需要另辟蹊径,翻山到达的距离大约30多公里。
指挥部同志告诉张进茂同志,石坝乡自地震发生以后就与外界失去了任何联系,石坝乡几千名乡亲生死不明,音信皆无。张进茂很快就明白了,这是一场硬仗,这是指挥部对来自北京抢险队的信任。张进茂当即决定他为救援突击分队长,山世师副主任为副分队长,同时成立六个小组,分别为两个搜救小组,四个抢险救援小组,各个小组由带队干部负责。局战训处韩文东副处长被编入丰台救援分队。
16时30分,46名突击队员出发了。为了加快行进速度,所有队员减轻负重,只带上必须的抢险救援器材和必备的用具及少量食品。即使这样,每名战士身上还有20公斤以上的负重。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石坝乡是距离指挥部最远的一个偏僻乡村,中途要经过红光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支抢险队伍进入石坝乡境内。
张进茂队长在向石坝乡行进的路上召开动员会,他向所有指战员提出要求,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要不讲条件,不怕牺牲,克服困难,以救人为核心,坚决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山世师副主任,韩文东副处长强调严明队伍纪律,要求全体突击队员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争分夺秒,尽快赶到石坝乡。同时,作为来自首都的突击队员,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形象,不踩踏老百姓的庄稼地,不随便丢弃生活垃圾,一个矿泉水瓶子,一个方便面袋都要仔细处理,注意环保意识。
各个战斗组纷纷表示:团结一心,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保证出色完成任务。
(2)不辱使命
在行军的最初阶段,大家情绪高昂,推进速度很快。然而越往前走,山势愈陡峭,队伍在两山狭窄的缝隙中穿行,脚下是奔涌的激流,头顶有不时滚下的碎石,不远处就能看到一股股浓烟腾起,那是泥石流在兴风作浪,耳畔呜呜声音不绝于耳,就像有几台鼓风机发动的音响。继而,一座大山挡住去路。但要到达红光乡就必须翻越过去,这座山上,几乎找不到一条路。
20时10分,天色已经黑了下来。大家发现不远处,有一顶简易帐篷,近前询问,原来是青川县的李副县长在这里。李副县长告诉大家,这里距关庄镇17公里左右,距红光乡有9公里左右,你们要去的石坝乡,还有17公里。张进茂副支队长,山世师副主任表示要连夜赶路到石坝乡开展抢救工作。
李副县长连连摇头,他讲:现在余震不断,前面已经发现多处滑坡和塌方。路面已经被地下水冲毁,上游形成几处很大的积水湖泊,随时都有决堤的危险。这里几乎无路可走,如果走山间小道,夜间可视程度低,小道经常是悬在山崖边,非常危险。不要说你们没有走过的人,即使当地人夜间也无法通过。
看来只能等待天亮前进了,张进茂副支队长打算就地露营。李副县长不同意,他说此地房屋已经被震的支离破碎,堰塞湖就在头顶,不适合安营,他建议原地返回,到距离此地10公里远的红光乡,明天一大早再起程。张进茂副支队长考虑,我们是来营救受灾的群众的,如果我们无谓牺牲,怎么完成任务?于是,突击队往回行进,23时,突击队员回到红光乡。
从下飞机到这时,已经过去7个小时,这时大家才感到饥肠辘辘,疲惫袭来。简单的吃了点东西,就倒在满是牛粪和乱草的湿地上和衣而睡,刚刚躺下,就发生了震感强烈的余震。尽管已经是初夏时节,可是大山深处的夜晚,依然是寒风料峭。眼睛合上不大一会儿,浑身都被露水打湿了,身体不由自主地打起哆嗦。虽然睁不开眼睛,但也睡不着了。山世师副主任担心突击队员们生病,就逐个把大家叫了起来,寻找了一些柴草,点起了篝火。46名队员,年纪最大的是副支队长张进茂,今年44岁,年纪最小的战士刚刚19岁;很多人是第一次过露营的生活,是第一次围坐在篝火前度过这不眠之夜。大家用讲故事,谈理想,背诵诗歌来打发这段时间,靠这个方法,大家没有了睡意,捱过漫漫的黑夜,天色刚刚发白,就踏上了搜索前进的征程。
李副县长说得没有错,这段路程紧挨着悬崖峭壁,最狭窄处不过10几公分。如果是黑夜行进,余震不断,泥石流爆发,那真是一失足则千古恨了。这时,石坝乡的工会高主席正好在红光乡,他赶过来给突击队担任向导。他给大家介绍走山路的经验,他要大家一定要贴着山崖走,这样从上面滚下来的大块石头就不会砸中,一些碎石打在身上也不至于有生命之虞。
行进过程中,张进茂副支队长身先士卒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冲在最危险的地方, 他的靴子已经磨出凸凹不平的印痕,他的双脚磨出了血泡,每走一步都是钻心的疼痛。但是,他不能表现出来,他是一队之长,队伍的士气要靠他来鼓舞,队伍高昂的斗志由他在支撑;因而他神态自若,一边走,一边不停地给大家鼓劲、加油。古人云: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党和政府在看着你啊,灾区的人民在期盼着你埃
10时10分,突击队员们到达石坝乡三江村附近,村民们看到了搜索部队,激动万分,他们主动赶过来介绍情况。各村伤亡惨重,有不少重伤员亟待解救。眼下,最要紧的药品和食品。这时山体突然滑坡,余震次数频繁,平均每10分钟有2到3次。
面对这些情况,张进茂紧急召开支部和骨干会议,决定分成4个小组,立刻进入村庄,实施救援行动。具体分工是:
第一小组由山世师副主任、韩文东副处长负责,由王墨中队长带领马小卫、陈俊杰、高亮、杨东、张旭东、范国强、张凯飞等7名突击队员组成的搜救抢险小组。以最快速度赶往石坝乡政府驻地进行信息收集,按照既定的战斗部署展开对被困人员搜救、疏散和统计伤亡工作。
第二小组由王伟带领西客站中队张明胜、裴桂良等共六人,对距石坝乡3公里的三江村进行搜救。
第三小组由西客站中队王玉海等6名队员对距石坝乡2公里的八一村进行搜救。
第四小组由张进茂副支队长带领翟军校等14人就附近村庄进行搜救,同时保留队员作为有生机动力量,保存体力对深入灾区前方队员准备接应。
各个战斗小组,立刻行动。张进茂握住准备前往6公里外的乡政府的领队山世师讲,兄弟你带着10个人过去,也一定要10个人回来。山副主任斩钉截铁的表示:“放心吧支队长。如果回来的是9个,那没有回来的,只能是我!”山世师当面表态,让跟随的弟兄们不禁心头一热,热泪盈眶,不约而同说道: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张进茂再三强调: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用百倍的努力,决不轻言放弃。
10时20分,山世师率领第一小组出发了。哪料到,行进不到500米就被突发的洪水阻挡住道路。洪水凶如猛兽,惊涛撕裂两岸。怎么办?山副主任当即决定,不走河沟翻高山。就在这时,余震又一次爆发,一面是万丈悬崖,一面是余震落下的碎石,队员们紧紧贴着峭壁,躲过流星雨般的碎石袭击。在急行军过程中突击队员们汗水湿透了抢险救助服,磨破了双腿,身体有一种说不出的隐痛,几个战士干脆就剪掉了内裤。
张进茂坐镇三江村现场指挥,随时惦记着几个小组的情况。这时,他发现电台信号非常弱,且时断时续。第一小组出发不到二十分钟,就突然失去了联系。这怎么行?他决定采取打接力的方式,在各个战斗组之间分设几个信号点,确保各个战斗组之间信息传递通畅。
12时30分,第一战斗组终于到达石坝乡政府所在地。眼前的道路被山体滑坡死死堵塞,乡政府的大楼前出现一条湍急的大河。隔河相望,村民们看到了身著桔红色救助服的官兵。村民们高声呼喊:“可把你们盼来啦!党和政府派人救我们来啦!”
年老体弱的村民们竟然扑通跪倒,哭喊着,冲着队员们磕头致谢。此情此景,让队员们奋不顾身冲过大河,冲向求救的村民。
据石坝乡党委书记舒云,乡长邢鹏飞向救援队介绍情况。石坝乡总人口4700余人,在这次地震中死亡94人,失踪167人,重伤20人,石坝乡有6个村分布在4座大山里,由于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导致重大死亡和失踪。其中有一户人家办孩子满月酒,其中72人被泥石流掩埋,深达100多米,根本没有办法解救,结果全部遇难。此外,有17辆运输卡车,一辆面包车,一辆工具车被埋压,30多人遇难。
第一战斗组立刻展开全面搜救工作,当天搜救出重伤员4名,其中一名是位14岁的女孩,名叫是邱蓉,她的头部受到撞击,正在发高烧;第二名是贺志军,26岁,大腿骨折,内脏受伤,下部失去知觉,出现并发症;第三名是王蓉,28岁,腹部积水,肾破裂,出现并发症;第四名是,王素梅,十五岁,胸部骨折,上肢不能动,已经失去知觉。
其中贺志军、王蓉、王素梅已经处于最后的救援期限,据乡卫生员介绍,如果今天运不出去,得不到救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山世师副主任同韩文东副处长简单商议后,立即决定按照张副支队长有重伤员必须抢救的指示,把伤病员安全地尽快地送到救助站治疗,山副主任下达任务,要求突击队员以最快的速度做担架,不到20分钟,大家动手制作的简易竹子担架完成了。这时,乡政府送来了几碗热汤面让队员吃,当队员们得知,这是群众用仅存的一点粮食为队员们做的时候,突击队员们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没有一个人去接面条,而是默默地抬起四名伤员向分队指挥部前进。
由于地震原因,乡政府前的河流中水位上涨至60多厘米深,河水湍急,沙石滚滚,没有桥梁,战士们只能赤脚过河,两人抬担架,两人保护,在队员们的努力下,历经二十余分钟终于把伤员运到了河对岸。
就在这时,有一名小孩给我们送来了一张纸条,原来是张进茂分队长委托他给送来的,关庄镇大本营要求我们救援分队今天晚上务必要赶回大本营。
来时的路上就是险象环生,回去的路上更是十分艰险,本来就不善于走山间小路的突击队员,肩上又多了沉重的担架和救援装备,更是举步维艰,于是,大家出主意、想办法,采取了“一帮一、一拖一,背对背、手拉手”的方法轮换抬担架,肩上没有担架的战士累得顾不上擦一下额前的汗水,喘息片刻,就赶紧替换战友的担架;在返回途中,由于余震,不时地有碎石从山上滑落。路过一处山体滑坡路段时,山世师副主任为了保证队员和群众的安全,站在滑坡处指挥,并不时观察山上落石情况,确保队员们安全通过,突然,情况发生了,我们有两名队员从山体滑坡处掉了下去,好险,我们队员掉的不是太深,凭着自己扎实的业务基本功和队员们的帮助,他们又爬了上来。就这样,一波三折,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在16时40分,终于把四名伤员安全送到石坝乡的交界处,与张进茂分队长会师。
前往三江村的第二战斗组,队员们的食物和饮用水,已经所剩无几。王伟当即决定,食品和饮用水统一管理,渴的实在不行了就抿一小口。队员们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体力能够支撑住的,就帮战友背器材。为了尽快到达这个没有任何音讯的村庄,他们搜索前进。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看到了三江村。村民们相互转告:“北京的队伍来了,共产党来救我们了!”
在三江村支部书记韩开群的指引下,队员们分成三个小组,一组搜索有无被困人员生命体征;一组制作担架,做好运送伤员下山的准备;还有一组对死亡人员进行处理。三江村原有人口976人,这次地震中死亡和失踪85人。村内房屋百分之九十八倒塌。经过救援队员们逐一逐户的搜寻,找到重伤员一人,其左腿粉碎性骨折,右腿开放骨折。并且在征得遇难者家人同意的情况下,就地掩埋两名遇难者尸体。同时向村民宣传防止疫情发生的注意事项,并配合村党支部动员住在山腰的村民向山顶上转移。
13时50分,第二救援小组的队员们开始向后方运送伤员、疏散群众。队员们肩负着受伤的村民,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体力严重透支,饮用水和食品已经告罄。这时候,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同志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让大家内心不由一震。是啊,不能倒下,不能趴下,要坚持下去啊!于是,组长提出,咱们再来一个接力。队员们相互激励,这个队员扛不住了,下一个队员顶上去;下一个不行了,其他队员接着扛。大家轮流顶上去,轮流喘一口气。队员利用片刻的休息时间,一下子就躺在路边,揉一揉红肿的臂膀,做一个深呼吸,然后一下蹦起,向同伴抢过担架继续向前扛。
(3)军民鱼水情
5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前往汶川的登机部队领导发出指示,“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人民养育了部队,部队为人民服务。人民与部队永远鱼水相连。在丰台公安消防救援分队中,也传颂着许多军民鱼水情的可歌可泣故事。
5月15日,张进茂支队长带领的第四小组,在附近三江村附近展开搜救。一位老大娘怀里抱着孙子跪在张队长的面前,哭诉地震带来的苦难。她家的房子全倒塌了,孩子的父母被砸死了。他们没有食品,也没有饮用水,没有办法活下去了。她央求张队长:把这孩子带出去吧,给孩子一条活路。我老了,生在这,死也就在这吧。张队长极力安慰老人,把自己仅有的食品和饮用水送给了老人和孩子。
第四小组在进行搜救的同时又担任整个突击队的后方接应工作,当他们刚把一名重伤员用担架抬着,爬山十余里,送到了红光乡,一个个累得随即躺在地上。这时,第一小组又送来了一名头部受伤的小女孩,大家二话没说,站起来,背上了小女孩就上路。几人轮换交替前进,他们一边背着走,一边还和小女孩聊天,安慰她,让她坚持祝
四个人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的向上爬行,体力早已透支的他们,每走200米就会双腿颤抖,汗流浃背。于是另一个队员赶紧换上去,他们就这样接力前行。背人的队员咬紧牙关,前面的人拉着他的衣服,后面的队员推着他的腰部,向前挺进。就这样艰难的走了一个多小时,他们越走越累,越走越渴。这山上没有水,既是有水也是脏水,含有杂质,不能喝。四个人中只有郭小广水壶里还有一口水。这是他们在运送上一个伤员时,强忍着干渴留下的,准备到最关键的时刻用的,说不定这一口水能救一个人的生命呢,翻过了几座山,走到夜里10点多时,女孩的脸色发青,两眼无神。这是严重缺水的症状呀,小郭的救命水派上用场了,他立即把这最后的一口水喂到了女孩的口中,过了会,孩子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安详的微笑。这极大的鼓舞了四个战士,大家不怕疲劳,不怕干渴,顽强拼搏,在晚11点半,终于将小女孩送到了关庄镇救助站,小女孩得救了,战士们抿着干的起泡的嘴唇笑了。
再说,救援分队长张进茂率领突击队16日开进红光乡后,一面组织人员抢救伤员,一面指挥下到各村的突击小组进行救援工作。但与大房村的电信怎么也联络不上,他心急如焚,怎么把指令送过去呢?他在思考:必须找一个熟悉路途的当地群众才行。
于是,他几经周折找到了一个14岁的小男孩。他对这个孩子交待说:“我们与大房村失去了联系,需要把这封信送过去,再把那里的情况带回来,才能救出更多的亲人,你能帮这个忙吗?”
小孩坚定的说:“叔叔你们都不怕死,我去!我能!”
张队长说要给他点钱,小孩说:“我不要钱,你们是来救我们的,是我们的恩人我不会要钱!”他拿着信就一溜烟地消失在山里。
据悉,这个14岁的孩子翻过了四座大山,爬了十多里山路,终于把信送到了第一小组山世师组长的手里。接着,他又翻山越岭折回来把山组长救援情况带了回来。又主动当了救援分队的向导带领他们到三江村会师。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亲如一家人。融洽的军民关系震撼着官兵们的心弦,鼓舞着官兵们的斗志,在救援中谱写着一曲曲军民如水情的和谐乐章。
(4)会师长征路
5月14日,没能搭上首都机场飞机的24名官兵终于争取到从南苑机场起飞的机会,从绵阳机场着陆以后,马不停蹄赶往青川县关庄镇指挥部。指导员李宝才向张志明总指挥报到并请领任务。他们被留在了指挥部,担任救援人员的后勤保障,搭建营地设施,修建公共厕所,搬运救灾物资;为了让救援人员喝到热水,吃到热饭,7名突击队员协助当地群众垒起灶台,烧火做饭。
2008年5月15日11时30分,第二救援梯队接到紧急任务,立即行动,向前方输送食物和水。不用说,前方食物和饮用水已经严重匮乏。大红门中队徐亮带领10名人员,奔往前方救援现常
天气炎热,背负重物,几名战士不同程度出现中暑现象,细心的徐亮事先预备了清凉油,分发给大家,避免了队伍的减员。正当徐亮暗自欣慰时,不想深一脚浅一脚的走路,使他一不留神把脚崴了,脚脖子立刻肿胀起来,他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用力揉搓起来。身边的战士赶紧过来帮忙,战士龙海文、付国威、王小兵转眼之间,就把徐亮背包分解了。官兵们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于14时15分安全抵达目的地。这时,第三救援小组的王玉海和几名老乡将一名伤员抬了过来。伤员伤势已经非常严重,需要马上送往红光镇救治,而王玉海已经精疲力竭,简直挪不动脚步。徐亮见状,招呼战友们抢上前接过了担架。为了确保受伤群众及时得到医治,官兵们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顾不得喘一口气,接过担架就奔向救助地点,带领灾区群众向安全地带转移。
(5)科学救援
5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当前抗震救灾工作时要求,要科学组织救灾工作。5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乘飞机赶往四川省地震灾区途中强调,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争分夺秒,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奋力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
中央的指示精神,时刻挂在官兵的心间。因为独立救援,各种困难经常不可预料,需要靠智慧靠科学才能不辱使命,完成上级交给的救援任务。
有一次,张进茂分队长带领突击队在石坝乡中进行救援任务时,与指挥部突然失去了联系。这里是四面望不尽的群山,没有任何通讯信号,即便是卫星电话都无法使用。部队专用的对讲机也只能传一段距离,碰上大山就被隔断了。为了与上级及时取得联系。经验丰富的张队长苦思冥想,计上心来,采取了对讲机打接力的妙招。
即在三个可能阻隔通讯的制高点,设立了三个接力点,每点放一名战士,带一部对讲机,相互联系,最后一部能与指挥部取得联系,这一招果然得到应验。就这样,张队长发明的“对讲机打接力法”得到全队官兵的拍手称绝,成为佳话。
实际像“对讲机打接力法”这种科学救援的故事在丰台公安消防救援分队里比比皆是。
19日17时20分,王墨带领的救援小组四人正在北川县进行搜救工作,这时县邮政银行行长王中儒找到了他,请求他们寻找房屋坍塌后被埋在废墟下的金库,金库有存有50余万元现金和12支90式防暴枪。王墨觉得事关重大,立即使用视频探测仪在废墟下展开了仔细的搜寻工作,1个小时后,他们终于在两块钢筋水泥板下发现了这个金库。
如何保证金库以及防暴枪不受损失害能够完美救出?他们进行了一番研究。研究决定,采劝碎板清渣法”。即,先将上面的水泥板搬掉,搬不动的就敲碎中间,然后把废渣清除干净。
利用此法,金库终于完好无损的被挖掘出来。
王行长激动的拉着他们的手说:“我们已经找了好几天了,把我都急坏了,如果这些枪支被不法分子得到,定会影响灾区的秩序。”王墨随即将这事汇报到指挥部,指挥部派人将金库现金运走。挖出金库的事通过中央电视台向全国进行了播出。
21日7时10分,丰台救援分队的王墨小组,进入北川县老城区。在县政府、档案馆内进行搜寻幸存者和物资时,他们在县政府坍塌的废墟中清理出四名遇难者的尸体。
8时20分,一名档案馆幸存者告诉他们,档案馆里还有许多贵重的档案被埋在底下,特别是还有一些珍贵的历史档案。于是王墨小组使用视频探测仪开始了搜索,最后终于发现了这批档案。
因为档案属于纸质品,挖掘时很难保证不受损坏。为此,他们采用“双手清理法”。即挖到达档案箱上层废物时,采取双手清理的办法。经过长达3个小时的精心清理,100余册的珍贵民国档案被完整无损的抢救了出来。
心灵的呼唤 爱的奉献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这就是我们官兵的胸襟;“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这就是我们官兵亲属博大的胸怀……
背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背负着组织的信任,背负着特殊的使命…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场上,我们的官兵进入重灾区的96小时内,70名勇士没有一位与外界进行联系。不要说没有通讯信号,手机打不出。就是能够打得出,哪有那个时间?大家争分夺秒,抢救伤员;全神贯注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四天之后,当部队转移战场,要开往北川的路上,有人才开始向家里,向亲人发个短信
战士们也许没有想到,在家的战友们,首长们心系着前线,前线战士们的家务事情就成为支队全体官兵的分内事。
让我们翻看一组电话记录吧:
5月15日,电话了解家属情况
张进茂爱人史文霞:家中没有困难,在国难时期,我们每个人都应贡献自己的力量,奉献自己的爱心,我爱人在前线做得一切都是应该的,感谢领导对我们的关心。无法联系到张进茂副支队长,担心安全。
山世师副主任爱人曾莉:有困难我们自己想办法克服,全力支持爱人去前线救灾,灾区的人民比我更需要他,请领导和组织放心,我会照顾好家里的一切,自己已经倒班接送孩子上下学,感谢领导和组织关心,只是现在无法联系,担心安全,盼望早日得到他的音讯。
李宝才母亲和爱人丁慧:李宝才母亲生病(颈椎狭窄、高血压、心肌缺血)住院,李宝才父亲上班,自己照顾老人还要上班忙不过来,希望中队出个战士帮忙。
王墨爱人刘宁:在廊坊三河市上班,周末回廊坊父母家看孩子。王墨父母不知道王墨到四川,希望不要告诉老人。走的仓促,只发了短信,现无法联系,担心安全。
徐亮爱人施研:一接到电话很着急。“徐亮是不是有什么事啊,有什么事你就直说,有什么事你就告诉我”。我在北站上班,平时回昌平,周末到平谷婆婆家看孩子。
王伟爱人王丹:一接到电话就哭了,“我现在怀孕7个多月了,现在在河北跟王伟的父母在一起,他们不知道王伟去四川了,我无法联系到王伟,担心他的安全,但还不能在他父母面前表现出来,还得哄着两个老人,感觉压力挺大的。”为了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第二天王丹一个人回到北京,一个人住通州,无人照顾。
……
读着这简短的留言,让人不禁动容。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这就是我们官兵的胸襟,这就是我们官兵亲属博大的胸怀。
5月16日-17日慰问官兵及家属
支队党委迅速部署,成立了三个慰问小组,分别由安文强副支队长、隗兆功副支队长、政治处王东华主任带队深入开展慰问工作。
据统计,目前,丰台支队共有家住四川、重庆等地震灾区的战士18人,其中6名战士家庭房屋倒塌受损或家具物品损坏严重。为切实体现支队党委的关怀,在深入做好地震受灾官兵思想和心理工作的基础上,由政治处王东华主任深入各基层中队,代表支队党委分别对所属中队的四川籍受灾的官兵进行了慰问。
此次入川抗震救灾征调时间紧,任务繁重,许多同志来不及向家人告别,来不及准备好行装,就毅然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为进一步做好入川一线抗震救灾官兵家属的思想和慰问工作,帮助官兵家属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前方抗震救灾官兵全身心投入抢险救援工作。
在政治处山世师副主任家中,安文强副支队长亲切慰问的他的妻子和家人,对其家人的支持和理解表示感谢,并询问了家中是否有困难需要解决,还表示支队将尽其所能为其解决后顾之忧。同时慰问小组向官兵家属们介绍了抗震救灾前方及部队任务进展情况,并向其各家庭寄送了支队党委的慰问信和总额达1万元的慰问金。
尾声
●在抗震救灾的前线,这支由北京丰台公安消防支队骨干官兵组成的救援分队,既有刚毅果敢,亦有大爱柔情。 还有何种情感会比跨越千山万水的无疆大爱更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人性之美呢?
“人民生命高于一切,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全部力量!”在这场无奈的天灾面前, 他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不辱重任的历史使命感,以争分夺秒的工作紧迫感,大力发扬不畏艰难,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过硬作风,克服重重困难,竭尽全力完成了指挥部赋予的抗震救灾任务。
5月19日,丰台消防救援分队在圆满完成救援任务后,接到上级指示顺利凯旋。经过五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他们共计疏散群众236名,救出重伤员7名,抢救出许多重要物资和国家财产,出色地完成了此次抢险救援任务。
在广元火车站广场,准备踏上北上的列车时,当地老百姓自发组织欢送大会。军民共唱《为了谁》、《团结就是力量》,在场的官兵们无不鼻子发酸,泣然泪下。
他们知道,在这场战斗中,军民团结一心度过了同甘苦共患难的艰难日夜,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也明白,余震还在继续,抗震救灾的战争还没有结束,还有数百万灾区人民暂时住在帐篷度日无家可归。尽管他们的部队凯旋而归,但他们的心会永远和灾区人民在一起,时刻挂念着那些父老乡亲。
古代军事家孙武子总结战争的胜利原因。提出“上下同欲者胜”。不是吗,我们能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战争,靠什么?不就是靠的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干群一致,上下一致的而取得的结果吗?
这次抗震救灾战争中,丰台消防救援分队的表现,仅仅是我们的消防官兵在参与抗震救灾战争中的一个缩影,但从他们身上可以让我们领略到人民消防部队的强大救援应变能力,应急能力,掌握科技能力,反映出这支部队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展现了人民子弟兵对祖国对人民的忠心和热爱。
丰台消防救援分队的表现,也充分表明了他们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期望,不辜负首都人民对公安消防官兵的厚望,展现出首都消防官兵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靓丽风采。
○这次抗震救灾战争中,他们的表现,仅仅是首都消防部队在参与抗震救灾战争中的一个缩影,但从他们身上可以让我们领略到消防部队的强大救援应变能力,应急能力,掌握科技能力,反映出这支部队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展现了人民子弟兵对祖国对人民的忠心和热爱。
他们的表现,也充分表明了他们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期望,不辜负首都人民对公安消防官兵的厚望,展现出首都消防官兵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靓丽风采。
公元2008年5月14日凌晨,在首都机场候机厅来自北京丰台公安消防支队大红门中队和右安门中队的24名战士们一副副急切焦虑的神态。
出主意的、打电话的、窃窃私语的……
“怎么?不让我们去了?那怎么行!”
“政委、政委、让我们去吧!灾区需要我们,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
“不行,我们一定要去参战,坐火车也要过去!”
“家里的战友会怎么看咱们?这几个小子别不是临阵脱逃的,不是逃兵嘛!”……
两个中队的中队领导李宝才、徐亮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一会儿打手机向上级求援,一会又安慰手下这些热血男儿,一会儿默默无语似乎在等待着命令的到来。
原来,北京丰台公安消防支队70名前去四川参加抗震救灾的官兵在到达首都机场时,由于部队携带的先进的精良装备挤占了机舱的面积,来自右安门中队和大红门中队的24名官兵没有了位置。看到弟兄们都顺利地登机飞向了战斗的前线,这24名官兵可急疯了。就像没有航线的帆船一样,在飞机场又出现了小小的波澜。
这情景让候机的乘客看在眼里,爱在心里,让人们从中领悟到军人的风采和使命感。
支队长的战斗动员一个劲地在他们耳帘回荡:你们要勇敢顽强,坚决完成上级所下达的任务,向灾区同胞们展示出我们首都消防官兵敢打敢拼,毫不畏惧,困难面前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想起这些,有的战士们流下了遗憾的泪水。
赵子新总队长被战士们的参战心情深深感染,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多次和上级单位以及有关部门联系,终于有了答复:到南苑机场,借用民航的飞机走,到四川绵阳机场后与大部队会合。
消息传来,24个小伙子摩拳擦掌,欢呼雀跃。
这就是出发前,发生在首都机场真实的一幕,而这一幕却让我们领略到首都公安消防部队在祖国需要的危急时刻,急祖国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情系灾区人民,不怕困难,要求参战的迫切心情和高尚情操。
灾情就是命令 时间就是生命
●5月13日晚11点,支队值班室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上级命令传来,快速反应,迅速行动起来……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震惊全国,乃至世界。
5月13日晚11点多,丰台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救援命令,迅速成立70人抗震救灾突击队,快速奔赴四川重灾区参与抗震救援战斗。
在中国的行政版图上,汶川,是个很不起眼的小地方。然而,2008年5月12日以后,惊天动地,山崩地裂,发生了举世罕见的8.0级大地震。短短的几个小时,这个地方就成了全世界几十亿人特别关注的焦点。
地震震撼着亿万炎黄子孙的心,牵动着所有华夏儿女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结。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自然灾害,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迅速做出反应和行动,救援、救人、献血、募捐等工作做到了竭尽全力。
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指示,要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国务院迅速成立了以温家宝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指挥部。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深入灾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并始终强调,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抢救生命。
北京公安消防丰台支队的全体官兵,霎那间想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夜阑卧听风吹雨,众志成城,严阵以待。
5月13日晚11点多,支队值班室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命令传来:立即抽调70人,奔赴汶川,参加抗震救灾突击队。还用战前动员吗?刘万生支队长、古炳文政委的办公室里请战电话响个不停。支队司令部即刻向各个中队下达命令:立即抽调骨干力量,选拔业务精英,带上抢险所需装备,到支队机关集结。文件明确了每个中队的抽调名额,列举出携带装备器材的详尽名单:生命探测仪,电台、手电筒、抢险工具、露营帐篷、矿泉水、方便食品……
库房门迅即打开,清点,出库,包装,搬运,上车,码放,明确管理人。总重量2100多公斤,70个人的肩头平均负重30公斤。
方庄、右安门、西客站、大红门、北大地,选拔出的突击队员,没有一个含糊,没有一个退缩,从各个中队驻地火速赶往司令部,零点,命令下达一个小时之后,70名官兵集结完毕,桔红色的救助服在灯光下就像是护卫中南海的一堵墙。
刘万生支队长、古炳文政委、张进茂副支队长、隗兆功副支队长站到了队伍的前面。子夜的风吹来,让战旗哗啦啦飘起。还用再叮嘱什么吗、响鼓不用重锤,古政委的战前动员简单明了: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汶川需要我们,祖国需要我们!”支队党委决定,赴川抢险队成立临时党支部,张进茂副支队长为临时党支部书记,政治处山世师副主任为副书记,方庄中队王墨、西客站中队王伟、北大地中队翟军校为支部委员。党支部要成为抢险队的核心力量。
国歌响起,官兵们斗志昂扬,庄严地举起右手宣誓: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连续作战的精神,积极抢救被困人员,挽救生命,保证圆满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任务。
“接受祖国的考验!”
“给首都消防争光!”
时间就是生命,支队长下达了出发的命令。
在奔赴首都机场的车厢里,支部书记、副支队长张进茂做出战斗具体部署,然后,他要求每一名参战官兵利用这段时间,将自己的联系人地址,联系方式写个纸条。
一时间,车厢里的空气显得凝重起来。每一个人都清楚,这张纸条意味着什么。但是,没有人退缩,没有人惶恐,没有人给亲友打手机。70名官兵,70名硬汉子,他们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征程。
不辱使命 全力以赴
●怀着“人民生命高于一切,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部力量!”的心愿, 在抗震救灾现场,他们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没有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期望,没有辜负首都人民对公安消防部队的厚望,展现出首都消防官兵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靓丽风采。
5月14日16时20分,北京公安消防丰台支队救援分队火速到达四川重灾区广元市青川县。并主动请缨承担了到受灾最严重、路途最遥远、环境最恶劣的青川县关庄镇石坝乡信息的收集、了解村民被困及所需的物品情况,同时对被困人员进行搜救和疏散并统计伤亡情况的艰巨任务。
5月17日21时40分,分队又接到上级指示命令,火速赶往绵阳市北川县进行新的搜救任务。5月22日17时20分结束抢险救援工作。
(1)艰巨的任务
5月14日16时20分,46名官兵到达四川青川县关庄镇。张进茂副支队长立即到前线指挥部报到,请领任务。指挥部决定,来自丰台支队的突击队员立即成立救援突击分队,具体任务:一、开赴石坝乡,对被困人员进行搜救和疏散工作;二、负责收集石坝乡的所有信息;三、了解石坝乡群众被困及所需物品情况;四、统计石坝乡的伤亡和财物损失情况。
听到这个指示,张进茂副支队不禁一怔。丰台支队拥有最先进的生命探测仪装备,具备抢险救助的丰富经验,应该让我们担当抢险救人的关键任务埃但是,他没有提出异议,服从指挥部的命令,是支队出发前就明确的意见。他想到,很可能石坝乡的信息采集对上级决策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于是他迅速展开地图了解石坝乡的资料。这个乡距离指挥部所在位置关庄镇约20公里,因为道路被切断,汽车无法通行,需要另辟蹊径,翻山到达的距离大约30多公里。
指挥部同志告诉张进茂同志,石坝乡自地震发生以后就与外界失去了任何联系,石坝乡几千名乡亲生死不明,音信皆无。张进茂很快就明白了,这是一场硬仗,这是指挥部对来自北京抢险队的信任。张进茂当即决定他为救援突击分队长,山世师副主任为副分队长,同时成立六个小组,分别为两个搜救小组,四个抢险救援小组,各个小组由带队干部负责。局战训处韩文东副处长被编入丰台救援分队。
16时30分,46名突击队员出发了。为了加快行进速度,所有队员减轻负重,只带上必须的抢险救援器材和必备的用具及少量食品。即使这样,每名战士身上还有20公斤以上的负重。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石坝乡是距离指挥部最远的一个偏僻乡村,中途要经过红光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支抢险队伍进入石坝乡境内。
张进茂队长在向石坝乡行进的路上召开动员会,他向所有指战员提出要求,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要不讲条件,不怕牺牲,克服困难,以救人为核心,坚决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山世师副主任,韩文东副处长强调严明队伍纪律,要求全体突击队员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争分夺秒,尽快赶到石坝乡。同时,作为来自首都的突击队员,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形象,不踩踏老百姓的庄稼地,不随便丢弃生活垃圾,一个矿泉水瓶子,一个方便面袋都要仔细处理,注意环保意识。
各个战斗组纷纷表示:团结一心,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保证出色完成任务。
(2)不辱使命
在行军的最初阶段,大家情绪高昂,推进速度很快。然而越往前走,山势愈陡峭,队伍在两山狭窄的缝隙中穿行,脚下是奔涌的激流,头顶有不时滚下的碎石,不远处就能看到一股股浓烟腾起,那是泥石流在兴风作浪,耳畔呜呜声音不绝于耳,就像有几台鼓风机发动的音响。继而,一座大山挡住去路。但要到达红光乡就必须翻越过去,这座山上,几乎找不到一条路。
20时10分,天色已经黑了下来。大家发现不远处,有一顶简易帐篷,近前询问,原来是青川县的李副县长在这里。李副县长告诉大家,这里距关庄镇17公里左右,距红光乡有9公里左右,你们要去的石坝乡,还有17公里。张进茂副支队长,山世师副主任表示要连夜赶路到石坝乡开展抢救工作。
李副县长连连摇头,他讲:现在余震不断,前面已经发现多处滑坡和塌方。路面已经被地下水冲毁,上游形成几处很大的积水湖泊,随时都有决堤的危险。这里几乎无路可走,如果走山间小道,夜间可视程度低,小道经常是悬在山崖边,非常危险。不要说你们没有走过的人,即使当地人夜间也无法通过。
看来只能等待天亮前进了,张进茂副支队长打算就地露营。李副县长不同意,他说此地房屋已经被震的支离破碎,堰塞湖就在头顶,不适合安营,他建议原地返回,到距离此地10公里远的红光乡,明天一大早再起程。张进茂副支队长考虑,我们是来营救受灾的群众的,如果我们无谓牺牲,怎么完成任务?于是,突击队往回行进,23时,突击队员回到红光乡。
从下飞机到这时,已经过去7个小时,这时大家才感到饥肠辘辘,疲惫袭来。简单的吃了点东西,就倒在满是牛粪和乱草的湿地上和衣而睡,刚刚躺下,就发生了震感强烈的余震。尽管已经是初夏时节,可是大山深处的夜晚,依然是寒风料峭。眼睛合上不大一会儿,浑身都被露水打湿了,身体不由自主地打起哆嗦。虽然睁不开眼睛,但也睡不着了。山世师副主任担心突击队员们生病,就逐个把大家叫了起来,寻找了一些柴草,点起了篝火。46名队员,年纪最大的是副支队长张进茂,今年44岁,年纪最小的战士刚刚19岁;很多人是第一次过露营的生活,是第一次围坐在篝火前度过这不眠之夜。大家用讲故事,谈理想,背诵诗歌来打发这段时间,靠这个方法,大家没有了睡意,捱过漫漫的黑夜,天色刚刚发白,就踏上了搜索前进的征程。
李副县长说得没有错,这段路程紧挨着悬崖峭壁,最狭窄处不过10几公分。如果是黑夜行进,余震不断,泥石流爆发,那真是一失足则千古恨了。这时,石坝乡的工会高主席正好在红光乡,他赶过来给突击队担任向导。他给大家介绍走山路的经验,他要大家一定要贴着山崖走,这样从上面滚下来的大块石头就不会砸中,一些碎石打在身上也不至于有生命之虞。
行进过程中,张进茂副支队长身先士卒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冲在最危险的地方, 他的靴子已经磨出凸凹不平的印痕,他的双脚磨出了血泡,每走一步都是钻心的疼痛。但是,他不能表现出来,他是一队之长,队伍的士气要靠他来鼓舞,队伍高昂的斗志由他在支撑;因而他神态自若,一边走,一边不停地给大家鼓劲、加油。古人云: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党和政府在看着你啊,灾区的人民在期盼着你埃
10时10分,突击队员们到达石坝乡三江村附近,村民们看到了搜索部队,激动万分,他们主动赶过来介绍情况。各村伤亡惨重,有不少重伤员亟待解救。眼下,最要紧的药品和食品。这时山体突然滑坡,余震次数频繁,平均每10分钟有2到3次。
面对这些情况,张进茂紧急召开支部和骨干会议,决定分成4个小组,立刻进入村庄,实施救援行动。具体分工是:
第一小组由山世师副主任、韩文东副处长负责,由王墨中队长带领马小卫、陈俊杰、高亮、杨东、张旭东、范国强、张凯飞等7名突击队员组成的搜救抢险小组。以最快速度赶往石坝乡政府驻地进行信息收集,按照既定的战斗部署展开对被困人员搜救、疏散和统计伤亡工作。
第二小组由王伟带领西客站中队张明胜、裴桂良等共六人,对距石坝乡3公里的三江村进行搜救。
第三小组由西客站中队王玉海等6名队员对距石坝乡2公里的八一村进行搜救。
第四小组由张进茂副支队长带领翟军校等14人就附近村庄进行搜救,同时保留队员作为有生机动力量,保存体力对深入灾区前方队员准备接应。
各个战斗小组,立刻行动。张进茂握住准备前往6公里外的乡政府的领队山世师讲,兄弟你带着10个人过去,也一定要10个人回来。山副主任斩钉截铁的表示:“放心吧支队长。如果回来的是9个,那没有回来的,只能是我!”山世师当面表态,让跟随的弟兄们不禁心头一热,热泪盈眶,不约而同说道: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张进茂再三强调: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用百倍的努力,决不轻言放弃。
10时20分,山世师率领第一小组出发了。哪料到,行进不到500米就被突发的洪水阻挡住道路。洪水凶如猛兽,惊涛撕裂两岸。怎么办?山副主任当即决定,不走河沟翻高山。就在这时,余震又一次爆发,一面是万丈悬崖,一面是余震落下的碎石,队员们紧紧贴着峭壁,躲过流星雨般的碎石袭击。在急行军过程中突击队员们汗水湿透了抢险救助服,磨破了双腿,身体有一种说不出的隐痛,几个战士干脆就剪掉了内裤。
张进茂坐镇三江村现场指挥,随时惦记着几个小组的情况。这时,他发现电台信号非常弱,且时断时续。第一小组出发不到二十分钟,就突然失去了联系。这怎么行?他决定采取打接力的方式,在各个战斗组之间分设几个信号点,确保各个战斗组之间信息传递通畅。
12时30分,第一战斗组终于到达石坝乡政府所在地。眼前的道路被山体滑坡死死堵塞,乡政府的大楼前出现一条湍急的大河。隔河相望,村民们看到了身著桔红色救助服的官兵。村民们高声呼喊:“可把你们盼来啦!党和政府派人救我们来啦!”
年老体弱的村民们竟然扑通跪倒,哭喊着,冲着队员们磕头致谢。此情此景,让队员们奋不顾身冲过大河,冲向求救的村民。
据石坝乡党委书记舒云,乡长邢鹏飞向救援队介绍情况。石坝乡总人口4700余人,在这次地震中死亡94人,失踪167人,重伤20人,石坝乡有6个村分布在4座大山里,由于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导致重大死亡和失踪。其中有一户人家办孩子满月酒,其中72人被泥石流掩埋,深达100多米,根本没有办法解救,结果全部遇难。此外,有17辆运输卡车,一辆面包车,一辆工具车被埋压,30多人遇难。
第一战斗组立刻展开全面搜救工作,当天搜救出重伤员4名,其中一名是位14岁的女孩,名叫是邱蓉,她的头部受到撞击,正在发高烧;第二名是贺志军,26岁,大腿骨折,内脏受伤,下部失去知觉,出现并发症;第三名是王蓉,28岁,腹部积水,肾破裂,出现并发症;第四名是,王素梅,十五岁,胸部骨折,上肢不能动,已经失去知觉。
其中贺志军、王蓉、王素梅已经处于最后的救援期限,据乡卫生员介绍,如果今天运不出去,得不到救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山世师副主任同韩文东副处长简单商议后,立即决定按照张副支队长有重伤员必须抢救的指示,把伤病员安全地尽快地送到救助站治疗,山副主任下达任务,要求突击队员以最快的速度做担架,不到20分钟,大家动手制作的简易竹子担架完成了。这时,乡政府送来了几碗热汤面让队员吃,当队员们得知,这是群众用仅存的一点粮食为队员们做的时候,突击队员们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没有一个人去接面条,而是默默地抬起四名伤员向分队指挥部前进。
由于地震原因,乡政府前的河流中水位上涨至60多厘米深,河水湍急,沙石滚滚,没有桥梁,战士们只能赤脚过河,两人抬担架,两人保护,在队员们的努力下,历经二十余分钟终于把伤员运到了河对岸。
就在这时,有一名小孩给我们送来了一张纸条,原来是张进茂分队长委托他给送来的,关庄镇大本营要求我们救援分队今天晚上务必要赶回大本营。
来时的路上就是险象环生,回去的路上更是十分艰险,本来就不善于走山间小路的突击队员,肩上又多了沉重的担架和救援装备,更是举步维艰,于是,大家出主意、想办法,采取了“一帮一、一拖一,背对背、手拉手”的方法轮换抬担架,肩上没有担架的战士累得顾不上擦一下额前的汗水,喘息片刻,就赶紧替换战友的担架;在返回途中,由于余震,不时地有碎石从山上滑落。路过一处山体滑坡路段时,山世师副主任为了保证队员和群众的安全,站在滑坡处指挥,并不时观察山上落石情况,确保队员们安全通过,突然,情况发生了,我们有两名队员从山体滑坡处掉了下去,好险,我们队员掉的不是太深,凭着自己扎实的业务基本功和队员们的帮助,他们又爬了上来。就这样,一波三折,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在16时40分,终于把四名伤员安全送到石坝乡的交界处,与张进茂分队长会师。
前往三江村的第二战斗组,队员们的食物和饮用水,已经所剩无几。王伟当即决定,食品和饮用水统一管理,渴的实在不行了就抿一小口。队员们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体力能够支撑住的,就帮战友背器材。为了尽快到达这个没有任何音讯的村庄,他们搜索前进。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看到了三江村。村民们相互转告:“北京的队伍来了,共产党来救我们了!”
在三江村支部书记韩开群的指引下,队员们分成三个小组,一组搜索有无被困人员生命体征;一组制作担架,做好运送伤员下山的准备;还有一组对死亡人员进行处理。三江村原有人口976人,这次地震中死亡和失踪85人。村内房屋百分之九十八倒塌。经过救援队员们逐一逐户的搜寻,找到重伤员一人,其左腿粉碎性骨折,右腿开放骨折。并且在征得遇难者家人同意的情况下,就地掩埋两名遇难者尸体。同时向村民宣传防止疫情发生的注意事项,并配合村党支部动员住在山腰的村民向山顶上转移。
13时50分,第二救援小组的队员们开始向后方运送伤员、疏散群众。队员们肩负着受伤的村民,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体力严重透支,饮用水和食品已经告罄。这时候,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同志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让大家内心不由一震。是啊,不能倒下,不能趴下,要坚持下去啊!于是,组长提出,咱们再来一个接力。队员们相互激励,这个队员扛不住了,下一个队员顶上去;下一个不行了,其他队员接着扛。大家轮流顶上去,轮流喘一口气。队员利用片刻的休息时间,一下子就躺在路边,揉一揉红肿的臂膀,做一个深呼吸,然后一下蹦起,向同伴抢过担架继续向前扛。
(3)军民鱼水情
5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前往汶川的登机部队领导发出指示,“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人民养育了部队,部队为人民服务。人民与部队永远鱼水相连。在丰台公安消防救援分队中,也传颂着许多军民鱼水情的可歌可泣故事。
5月15日,张进茂支队长带领的第四小组,在附近三江村附近展开搜救。一位老大娘怀里抱着孙子跪在张队长的面前,哭诉地震带来的苦难。她家的房子全倒塌了,孩子的父母被砸死了。他们没有食品,也没有饮用水,没有办法活下去了。她央求张队长:把这孩子带出去吧,给孩子一条活路。我老了,生在这,死也就在这吧。张队长极力安慰老人,把自己仅有的食品和饮用水送给了老人和孩子。
第四小组在进行搜救的同时又担任整个突击队的后方接应工作,当他们刚把一名重伤员用担架抬着,爬山十余里,送到了红光乡,一个个累得随即躺在地上。这时,第一小组又送来了一名头部受伤的小女孩,大家二话没说,站起来,背上了小女孩就上路。几人轮换交替前进,他们一边背着走,一边还和小女孩聊天,安慰她,让她坚持祝
四个人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的向上爬行,体力早已透支的他们,每走200米就会双腿颤抖,汗流浃背。于是另一个队员赶紧换上去,他们就这样接力前行。背人的队员咬紧牙关,前面的人拉着他的衣服,后面的队员推着他的腰部,向前挺进。就这样艰难的走了一个多小时,他们越走越累,越走越渴。这山上没有水,既是有水也是脏水,含有杂质,不能喝。四个人中只有郭小广水壶里还有一口水。这是他们在运送上一个伤员时,强忍着干渴留下的,准备到最关键的时刻用的,说不定这一口水能救一个人的生命呢,翻过了几座山,走到夜里10点多时,女孩的脸色发青,两眼无神。这是严重缺水的症状呀,小郭的救命水派上用场了,他立即把这最后的一口水喂到了女孩的口中,过了会,孩子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安详的微笑。这极大的鼓舞了四个战士,大家不怕疲劳,不怕干渴,顽强拼搏,在晚11点半,终于将小女孩送到了关庄镇救助站,小女孩得救了,战士们抿着干的起泡的嘴唇笑了。
再说,救援分队长张进茂率领突击队16日开进红光乡后,一面组织人员抢救伤员,一面指挥下到各村的突击小组进行救援工作。但与大房村的电信怎么也联络不上,他心急如焚,怎么把指令送过去呢?他在思考:必须找一个熟悉路途的当地群众才行。
于是,他几经周折找到了一个14岁的小男孩。他对这个孩子交待说:“我们与大房村失去了联系,需要把这封信送过去,再把那里的情况带回来,才能救出更多的亲人,你能帮这个忙吗?”
小孩坚定的说:“叔叔你们都不怕死,我去!我能!”
张队长说要给他点钱,小孩说:“我不要钱,你们是来救我们的,是我们的恩人我不会要钱!”他拿着信就一溜烟地消失在山里。
据悉,这个14岁的孩子翻过了四座大山,爬了十多里山路,终于把信送到了第一小组山世师组长的手里。接着,他又翻山越岭折回来把山组长救援情况带了回来。又主动当了救援分队的向导带领他们到三江村会师。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亲如一家人。融洽的军民关系震撼着官兵们的心弦,鼓舞着官兵们的斗志,在救援中谱写着一曲曲军民如水情的和谐乐章。
(4)会师长征路
5月14日,没能搭上首都机场飞机的24名官兵终于争取到从南苑机场起飞的机会,从绵阳机场着陆以后,马不停蹄赶往青川县关庄镇指挥部。指导员李宝才向张志明总指挥报到并请领任务。他们被留在了指挥部,担任救援人员的后勤保障,搭建营地设施,修建公共厕所,搬运救灾物资;为了让救援人员喝到热水,吃到热饭,7名突击队员协助当地群众垒起灶台,烧火做饭。
2008年5月15日11时30分,第二救援梯队接到紧急任务,立即行动,向前方输送食物和水。不用说,前方食物和饮用水已经严重匮乏。大红门中队徐亮带领10名人员,奔往前方救援现常
天气炎热,背负重物,几名战士不同程度出现中暑现象,细心的徐亮事先预备了清凉油,分发给大家,避免了队伍的减员。正当徐亮暗自欣慰时,不想深一脚浅一脚的走路,使他一不留神把脚崴了,脚脖子立刻肿胀起来,他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用力揉搓起来。身边的战士赶紧过来帮忙,战士龙海文、付国威、王小兵转眼之间,就把徐亮背包分解了。官兵们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于14时15分安全抵达目的地。这时,第三救援小组的王玉海和几名老乡将一名伤员抬了过来。伤员伤势已经非常严重,需要马上送往红光镇救治,而王玉海已经精疲力竭,简直挪不动脚步。徐亮见状,招呼战友们抢上前接过了担架。为了确保受伤群众及时得到医治,官兵们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顾不得喘一口气,接过担架就奔向救助地点,带领灾区群众向安全地带转移。
(5)科学救援
5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当前抗震救灾工作时要求,要科学组织救灾工作。5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乘飞机赶往四川省地震灾区途中强调,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争分夺秒,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奋力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
中央的指示精神,时刻挂在官兵的心间。因为独立救援,各种困难经常不可预料,需要靠智慧靠科学才能不辱使命,完成上级交给的救援任务。
有一次,张进茂分队长带领突击队在石坝乡中进行救援任务时,与指挥部突然失去了联系。这里是四面望不尽的群山,没有任何通讯信号,即便是卫星电话都无法使用。部队专用的对讲机也只能传一段距离,碰上大山就被隔断了。为了与上级及时取得联系。经验丰富的张队长苦思冥想,计上心来,采取了对讲机打接力的妙招。
即在三个可能阻隔通讯的制高点,设立了三个接力点,每点放一名战士,带一部对讲机,相互联系,最后一部能与指挥部取得联系,这一招果然得到应验。就这样,张队长发明的“对讲机打接力法”得到全队官兵的拍手称绝,成为佳话。
实际像“对讲机打接力法”这种科学救援的故事在丰台公安消防救援分队里比比皆是。
19日17时20分,王墨带领的救援小组四人正在北川县进行搜救工作,这时县邮政银行行长王中儒找到了他,请求他们寻找房屋坍塌后被埋在废墟下的金库,金库有存有50余万元现金和12支90式防暴枪。王墨觉得事关重大,立即使用视频探测仪在废墟下展开了仔细的搜寻工作,1个小时后,他们终于在两块钢筋水泥板下发现了这个金库。
如何保证金库以及防暴枪不受损失害能够完美救出?他们进行了一番研究。研究决定,采劝碎板清渣法”。即,先将上面的水泥板搬掉,搬不动的就敲碎中间,然后把废渣清除干净。
利用此法,金库终于完好无损的被挖掘出来。
王行长激动的拉着他们的手说:“我们已经找了好几天了,把我都急坏了,如果这些枪支被不法分子得到,定会影响灾区的秩序。”王墨随即将这事汇报到指挥部,指挥部派人将金库现金运走。挖出金库的事通过中央电视台向全国进行了播出。
21日7时10分,丰台救援分队的王墨小组,进入北川县老城区。在县政府、档案馆内进行搜寻幸存者和物资时,他们在县政府坍塌的废墟中清理出四名遇难者的尸体。
8时20分,一名档案馆幸存者告诉他们,档案馆里还有许多贵重的档案被埋在底下,特别是还有一些珍贵的历史档案。于是王墨小组使用视频探测仪开始了搜索,最后终于发现了这批档案。
因为档案属于纸质品,挖掘时很难保证不受损坏。为此,他们采用“双手清理法”。即挖到达档案箱上层废物时,采取双手清理的办法。经过长达3个小时的精心清理,100余册的珍贵民国档案被完整无损的抢救了出来。
心灵的呼唤 爱的奉献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这就是我们官兵的胸襟;“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这就是我们官兵亲属博大的胸怀……
背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背负着组织的信任,背负着特殊的使命…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场上,我们的官兵进入重灾区的96小时内,70名勇士没有一位与外界进行联系。不要说没有通讯信号,手机打不出。就是能够打得出,哪有那个时间?大家争分夺秒,抢救伤员;全神贯注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四天之后,当部队转移战场,要开往北川的路上,有人才开始向家里,向亲人发个短信
战士们也许没有想到,在家的战友们,首长们心系着前线,前线战士们的家务事情就成为支队全体官兵的分内事。
让我们翻看一组电话记录吧:
5月15日,电话了解家属情况
张进茂爱人史文霞:家中没有困难,在国难时期,我们每个人都应贡献自己的力量,奉献自己的爱心,我爱人在前线做得一切都是应该的,感谢领导对我们的关心。无法联系到张进茂副支队长,担心安全。
山世师副主任爱人曾莉:有困难我们自己想办法克服,全力支持爱人去前线救灾,灾区的人民比我更需要他,请领导和组织放心,我会照顾好家里的一切,自己已经倒班接送孩子上下学,感谢领导和组织关心,只是现在无法联系,担心安全,盼望早日得到他的音讯。
李宝才母亲和爱人丁慧:李宝才母亲生病(颈椎狭窄、高血压、心肌缺血)住院,李宝才父亲上班,自己照顾老人还要上班忙不过来,希望中队出个战士帮忙。
王墨爱人刘宁:在廊坊三河市上班,周末回廊坊父母家看孩子。王墨父母不知道王墨到四川,希望不要告诉老人。走的仓促,只发了短信,现无法联系,担心安全。
徐亮爱人施研:一接到电话很着急。“徐亮是不是有什么事啊,有什么事你就直说,有什么事你就告诉我”。我在北站上班,平时回昌平,周末到平谷婆婆家看孩子。
王伟爱人王丹:一接到电话就哭了,“我现在怀孕7个多月了,现在在河北跟王伟的父母在一起,他们不知道王伟去四川了,我无法联系到王伟,担心他的安全,但还不能在他父母面前表现出来,还得哄着两个老人,感觉压力挺大的。”为了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第二天王丹一个人回到北京,一个人住通州,无人照顾。
……
读着这简短的留言,让人不禁动容。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这就是我们官兵的胸襟,这就是我们官兵亲属博大的胸怀。
5月16日-17日慰问官兵及家属
支队党委迅速部署,成立了三个慰问小组,分别由安文强副支队长、隗兆功副支队长、政治处王东华主任带队深入开展慰问工作。
据统计,目前,丰台支队共有家住四川、重庆等地震灾区的战士18人,其中6名战士家庭房屋倒塌受损或家具物品损坏严重。为切实体现支队党委的关怀,在深入做好地震受灾官兵思想和心理工作的基础上,由政治处王东华主任深入各基层中队,代表支队党委分别对所属中队的四川籍受灾的官兵进行了慰问。
此次入川抗震救灾征调时间紧,任务繁重,许多同志来不及向家人告别,来不及准备好行装,就毅然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为进一步做好入川一线抗震救灾官兵家属的思想和慰问工作,帮助官兵家属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前方抗震救灾官兵全身心投入抢险救援工作。
在政治处山世师副主任家中,安文强副支队长亲切慰问的他的妻子和家人,对其家人的支持和理解表示感谢,并询问了家中是否有困难需要解决,还表示支队将尽其所能为其解决后顾之忧。同时慰问小组向官兵家属们介绍了抗震救灾前方及部队任务进展情况,并向其各家庭寄送了支队党委的慰问信和总额达1万元的慰问金。
尾声
●在抗震救灾的前线,这支由北京丰台公安消防支队骨干官兵组成的救援分队,既有刚毅果敢,亦有大爱柔情。 还有何种情感会比跨越千山万水的无疆大爱更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人性之美呢?
“人民生命高于一切,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全部力量!”在这场无奈的天灾面前, 他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不辱重任的历史使命感,以争分夺秒的工作紧迫感,大力发扬不畏艰难,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过硬作风,克服重重困难,竭尽全力完成了指挥部赋予的抗震救灾任务。
5月19日,丰台消防救援分队在圆满完成救援任务后,接到上级指示顺利凯旋。经过五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他们共计疏散群众236名,救出重伤员7名,抢救出许多重要物资和国家财产,出色地完成了此次抢险救援任务。
在广元火车站广场,准备踏上北上的列车时,当地老百姓自发组织欢送大会。军民共唱《为了谁》、《团结就是力量》,在场的官兵们无不鼻子发酸,泣然泪下。
他们知道,在这场战斗中,军民团结一心度过了同甘苦共患难的艰难日夜,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也明白,余震还在继续,抗震救灾的战争还没有结束,还有数百万灾区人民暂时住在帐篷度日无家可归。尽管他们的部队凯旋而归,但他们的心会永远和灾区人民在一起,时刻挂念着那些父老乡亲。
古代军事家孙武子总结战争的胜利原因。提出“上下同欲者胜”。不是吗,我们能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战争,靠什么?不就是靠的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干群一致,上下一致的而取得的结果吗?
这次抗震救灾战争中,丰台消防救援分队的表现,仅仅是我们的消防官兵在参与抗震救灾战争中的一个缩影,但从他们身上可以让我们领略到人民消防部队的强大救援应变能力,应急能力,掌握科技能力,反映出这支部队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展现了人民子弟兵对祖国对人民的忠心和热爱。
丰台消防救援分队的表现,也充分表明了他们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期望,不辜负首都人民对公安消防官兵的厚望,展现出首都消防官兵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靓丽风采。
今天(12/13日星期五) | 明天(12/14日星期六) | 后天(12/15日星期日) |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
低温-1℃~高温10℃ | 低温-2℃~高温12℃ | 低温-2℃~高温12℃ | 低温0℃~高温12℃ | 低温1℃~高温14℃ |
阴 <3级 |
晴转多云 <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多云 <3级 |
广元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