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700天,以拼搏的方式铭记
2010-10-21 来源:浙江在线
这里,曾经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像一处世外桃源,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民房损毁,山河变色,人们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而现在再一次来到白龙湖畔,一幢幢崭新的民房拔地而起,白砖黑瓦的教学楼里传来了琅琅读书声,人们开着拖拉机和运输车行进在宽阔的马路上,欢快的精神感染着每一位到来的人。 这里,就是四川省青川县营盘乡。2008年“5·12”地震后我市对口援建的地方。 两年过去了,营盘变得更加美丽夺目。党中央下达的“三年援建、两年完成”的目标顺利实现。援建人员圆满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110万临海人民交予的重托。10月8日,历时两年的援建任务胜利完成,援建人员带着营盘人民的深情感激凯旋。 在两年时间里,援建指挥部成员历经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难困苦,克服一切危险和困难,交上了一张满意的答卷。在他们的背后,又发生过怎样感人的故事?下面,请跟随记者一起,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援川感言:
姓名:蒋定森 职务:台州援建指挥部副指挥长、临海援建指挥部总指挥 蒋定森是临海援建青川县营盘乡指挥部的“班长”,所以,两年来,他肩膀上的担子最重,承担的压力也最大。蒋定森说,援川工作是党和政府,以及全体临海人民的信任和嘱托,这里面饱含着同胞大爱。在这两年中,所有酸甜苦辣都化成了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促使援建工作更好更快地完成。 2008年9月2日,蒋定森先期抵达营盘进行考察。“在去四川之前,只在电视上看过地震之后的景象。心里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亲眼见过以后才知道,什么叫一片废墟,什么叫满目疮痍。”回忆起第一次去营盘,蒋定森这样说道。从成都下飞机到营盘,要先坐车,然后过轮渡,最后再坐快艇。当时的国道损毁严重,多处塌方,从广元到营盘唯一一座桥垮塌,蒋定森整整花了16个小时才到了营盘。“那时候,是真正切身体会到什么叫‘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蒋定森说。 作为全四川唯一不通公路的地方,又是在一个离家乡几千公里以外的地方搞建设,这中间的艰苦可想而知。援建指挥部人员既要面对水土不服,震后交通、住宿等各个方面的不便,又要克服思想观念上和文化上的差异,与当地干部群众打成一片,他们付出了多少努力,别人很难想像。 说起条件的艰苦,蒋定森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洗澡。“或许从普通人的生活中来看,洗澡是一件最平常不过的小事了,但对于指挥部的同志们来说,这可是一件难度系数9.0的大事。”蒋定森说。刚到营盘的时候,当地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没水没电,天气热的时候还好对付,大家随便端盆水擦一下就算了。四川入冬特别早,11月份的时候气温已经很低,有时还会下着小雪,这时候,大家洗澡都是趁着早晨晨跑结束,浑身还热乎的时候,抓紧擦把身子。蒋定森回忆说,当时要洗个澡,大家伙儿都要开车到广元,来回得花8个小时,所以初到营盘的三个月时间里,指挥部每个同志只洗过一次热水澡。 对蒋定森来说,带好队伍是一项关键性的任务。他始终认为:“援建工作搞得好不好,关键看援建干部。”在营盘,他身先士卒,带头奉献。在去营盘之前,他的孩子才1岁,家中老人已年近古稀,他根本没时间照顾,700多个日夜中,他坚守在援建一线,为指挥部成员和当地干部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正是因为蒋定森这个“班长”处处以身作则,带头示范,使临海指挥部成员个个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临海援建指挥部2008年被青川县委、县政府授予“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被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和青川县委、县政府评为2009年度“援建工作先进单位” 、“援建工程立功竞赛优秀组织单位”;2010年5月,指挥部又被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和青川县委、县政府评为“农房重建先进集体一等奖” 和“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单位”。以蒋定森为首的指挥部全体干部相继被青川县和广元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如今,营盘当地的干部也学习了临海援建人员“四不怕”精神和“五干”作风,他们对蒋定森说:“你们临海人不仅在我们营盘留下了足迹,更在我们营盘留下了踏实肯干能吃苦的精神,这样的精神会激励我们所有的营盘人,向你们学习,不辜负你们的援建成果,把营盘建设得更加美好。”
援川感言: 为了学生们能搬进新教室, 让我做什么都可以!
姓名: 陈威 职务:临海援建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项目建设组组长 陈威是援建指挥部成员中最先安排工作的,现在他已经是小芝镇镇长,新官上任,陈威忙得不可开交。安排在他办公室中进行的采访,也多次被他的工作打断。陈威对记者说:“在四川的这两年,对自己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上的锻炼非常大,现在走上了新的岗位,不知不觉就拿出了这两年在营盘的拼劲,这股拼劲将会伴随着我,把今后所有的工作做好、做实、做细。” 在营盘的两年,陈威主要负责项目建设。援建工作,小学的重建是重中之重,省指挥部把它列入首批“双百攻坚战”立功竞赛活动中,号召各分指挥部拼出浙江速度,比质量、比安全、比速度。作为组织实施的直接负责人,陈威从图纸设计到项目建设到验收备案都全程参与衔接,力求各个环节都有备无患,走在全省前列。 针对营盘乡“有山无石,有湖无沙”,且交通运输条件差等特点,陈威主动帮施工队协调运输船只以及和当地群众的关系。为了确保质量,他还亲自跑到甘肃碧口沙石场把关沙石质量。沙石运到工地以后,施工单位和运输承包人员对沙石土石方的测量存在分歧,在多次协调后,双方都对陈威说:“你来测量吧,我们对你放心。”从此以后,每到沙石运来,陈威总是亲自爬到车上,对沙石数量进行细致的测量。“虽然这不是我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但是为了保证施工原料的供给,这点小事,我愿意做1陈威说。 由于地震摧毁了青川县通往沙洲镇的井田坝大桥,只有用渡船,青川县城经沙洲到营盘本身就要摆渡,再加之连接乔庄至沙洲的井田坝大桥在地震中垮塌,行人车辆必须过船。这样,营盘乡修建学校的建筑材料必须经过两次汽车运输、再两次摆渡。而且当时船只非常少,沙洲镇至营盘乡的车渡船只有1艘,每艘船每次只能运3吨左右的建材。船只还经常出故障,一修就是六七天,加之当时正值灾区重建的高峰期,建筑材料紧缺,且价格高涨,一块红砖卖到0.62元,且余震不断,停水停电、交通不便、施工难度大。当指挥部成员表达出“想尽早完成学校重建”的心愿时,青川县有关领导曾说:“在营盘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学校竣工时间不排在全县最后就算不错了,别梦想提前完工1 在蒋定森的带领下,陈威和战友们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确保小学工程抓紧建设。白天渡船紧张,他们就晚上从金洞乡借船运。2009年3月,有一次当汽车把建筑材料运到岸边时,听说渡船坏了,一修就修了7天,他们硬是在岸边整整等了七天七夜。特别是遇到刮风下雨天气,白龙湖上的风大、浪大,特别危险。 在施工过程中,陈威严格把好质量关,特别是重要的节点、隐蔽工程以及混凝土配合比,他总是亲自检验。在不懈的努力下,小学工程提前两个月完工,在立功竞赛当中创下了“第一个基础验槽,第一个全面结顶,第一批落成,第一批交付使用”四个第一的良好成绩。经青川县质监站检测,营盘乡中心小学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在所有自拌混凝土援建工程当中最好,学校也因此荣获“青川杯”优质工程奖,而且整个工程建设期间没有发生任何安全责任事故。
援川感言: 援川无悔!
姓名:沈国材 职务:临海援建指挥部副总指挥、办公室主任 沈国材用“无悔”两字概括了自己两年的援川工作。“有几个人能有这样刻骨铭心的体验?过去的两年,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两年,也是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两年。援建两个字,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沈国材这样说道。 坐在记者面前的沈国材,平静内敛。谁也不曾想到,在这两年时间里,沈国材没有睡过一个好觉,甚至到现在,也没有习惯当地的饮食。两年时间里,他整整瘦了5公斤多。刚到营盘的时候,指挥部成员都在乡政府里搭伙,当地人重油重辣的饭菜让他完全难以下咽,没过几天,他就满嘴起了脓包,异常痛苦。没办法,只能泡一包自己在家带去的紫菜汤,放点虾皮,就着白米饭就是一餐。和家人通电话的时候,他还笑称:“这里每天都有‘海鲜’吃呢1正是这种坚强乐观的态度支持着他一路走过来,为营盘的重建工作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汗水。 沈国材是援建指挥部的“管家”,负责援建资金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为此在赴川前,他就及时走访了市慈善总会和红十字会,了解、掌握我市社会捐赠资金募集情况,对资金类别及总额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我市地方财政收入的1%测算好三年援建资金总额,为市政府总体安排提供依据和参考。项目计划批准实施后,则根据工程总投资和工程进度,他又及时做好资金调度与划拨工作。平时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工程施工合同规定,及时跟后方沟通与联系,尽量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项目和各项援建工作顺利实施。同时经常与纪委、审计部门联系,对援建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及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请教、及时解决,尽量做到合情合理又合法。 因为负责后勤工作,所以接待家乡来客这个“头等美事”自然也就落在了他的身上。沈国材说,在台州市多个县市区中,临海的领导去营盘的次数是最多的,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也是最多的,这让指挥部的每位同志都非常感动。 由于不通公路,所以营盘给人的感觉就是与世隔绝、人迹罕至,加上余震不断、停电停水,指挥部成员每天都好像在经历生与死的考验,工作之余,他们面对的就是无尽的寂寞和空虚,这需要顽强的意志和信念来支撑。所以每当家乡来人,总是指挥部成员最开心的时候。“两年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我们援建干部特别关心,主要领导多次亲临灾区检查、指导、慰问,给我们送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斗志。各有关部门与单位也经常派人前来,主动联系、了解援建进程,做好后方保障,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家乡人民强有力的后援,给了我们无穷的信心和鼓励,每次家乡的领导和亲人们来时,我们总是劲头特别高,大家走时,我们也是恋恋不舍。”沈国材说。
援川感言: 实实在在做事, 就是最大的奉献。
姓名:翁理敏 职务:临海援建指挥部副总指挥、产业智力组组长 翁理敏是指挥部的“客串大厨”,每当有贵客来到指挥部,他总是亲自下厨露几手,好厨艺博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在指挥部里,翁理敏一丝不苟、实实在在的做事态度也是有目共睹的。翁理敏说:“刚到营盘的时候,条件是很艰苦,但是两年下来,很多感觉已经弱化,感觉也变得平淡,就好像所有的困难都是理所当然的那样,工作都是本职工作,没有值得吹嘘和骄傲的地方。” 但其实,值得骄傲的地方太多太多。 翁理敏犹记得2008年冬天的一个下午,他要去一个海拔2000多米的村里指导产业重建。先是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船,才来到村口,从村口到村子里,还要坐1个多小时的摩托车,当时他是由一位村干部开着摩托车带他进村。通往村子里的路只能用“羊肠小道”来形容,一边是陡峭的山壁,一边是深不可测的白龙湖,胆子小一点的人根本不敢睁眼看。整整一个小时,摩托车终于把他带上了山顶,下车的时候,由于膝盖长时间受凉,翁理敏的腿已经不听使唤,差点一个踉跄跪倒在地上。与此同时,他也深深感受到当地老百姓生活的不易,当即他就下定决心,要帮当地百姓走出一条致富路,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翁理敏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两年时间里,他成了一个“授渔之人”,根据省指挥部与青川县关于发展“一乡一业” 农业特色产业的要求以及营盘乡的地域特点,他对全乡的产业情况进行逐项调查,及时了解损毁情况,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快速恢复发展特色产业。 驻扎营盘后,翁理敏克服严重的水土不服,深入村(社)开展调研,实地了解当地的产业结构,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充分依托“山、水”优势,确立了水产养殖和食用菌种植业为援建产业,并积极负责制定了《营盘乡水产产业发展和食用菌产业发展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营盘乡灾后产业恢复重建补助资金暂行办法》。“震后,当地老百姓一度沉浸在悲伤和绝望的情绪中,发展产业的劲头不是很足,我们就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地做工作,说服他们乐观地面对生活,重建自己美好的家园。”翁理敏说。他和指挥部的其他同志一起,积极利用进村、会议、公告等形式,大力宣传《营盘乡水产产业发展和食用菌产业发展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营盘乡灾后产业恢复重建补助资金暂行办法》,鼓励群众“规模发展、建设品牌、机制创新”,并邀请专家进行技术培训,指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 同时,翁理敏在工作中注重以示范项目为抓手,重点发展“一乡一业” 特色产业,组织牵头发展了一个500个标准箱的水产养殖示范点和一个30万袋的袋料香菇种植基地,通过以点带,起到了示范效应。到目前,营盘乡的水产养殖和食用菌种植业都全面超过了地震前水平,沿湖六村养殖大户发展到了100多户,网箱3500多箱,大鲵2800多尾;山区各村食用菌种植超过60多万袋,通过两年的产业扶持,全乡的农民人均增收600多元。
援川感言: 爱在哪里,希望就在哪里。
姓名:徐世卿、陈芬芳 职务:临海援建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营盘中心校支教老师
小徐夫妇现在可是标准的“名人”,在电视上、报纸上经常能看见他们的身影。但是接受采访,他们还是特别的腼腆。徐世卿说:“成绩是大家做出来的,荣誉都被我们拿了,我们实在是受之有愧。” 但是,艰苦的援建工作需要树立这样的典型,需要有这样的先进人物带给大家希望和动力。小徐夫妇正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直到离开营盘之前,小徐房间门上的大红“囍”字还没有取下,保留了原有的鲜艳和喜庆。小徐和陈老师都说,一看到这个“囍”字,就能感受到指挥部大家庭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有一种从心底深处涌上来的感动。 谈起在营盘的两年,小徐感受最深的就是当地民生的改善。“刚到营盘的时候,真是感觉回到了许多年之前,很多情景只有在电视上看过,自己根本没有经历过,比如说水源,营盘虽然是坐落在白龙湖畔,但由于水位的原因,白龙湖无法成为饮用水水源,地震之后,乡政府所在地只有一处取水点,那个水黄黄的,还有很多泥浆,只能沉淀几天才能喝,烧开了以后味道小一点,刷牙的时候,每个人都泛着恶心,但是没有一个人叫一句苦一句累,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小徐说,“再看看现在的营盘,11公里伟星PE管供水管网已经铺设好了,深井抽水泵更换了,日处理240吨的一体化净水设备也安装起来了。现在,农村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已经建设了集中供水池49个,铺设PE管达185公里,营盘乡所有村社都有了自来水,所有村民都能喝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了。” 农房重建也是小徐所关心的项目,为了指导和帮助农民重建家园,小徐几乎每天都和农房重建指导员一起到各个村去走访了解,遇到有困难的农民,小徐还主动拿出自己口袋里的钱去帮助他们。 2009年6月下旬,江岸村在全乡率先完成农房重建工作。7月底,营盘乡农房重建提前两个月顺利完成。11月,江岸村在省援建指挥部与青川县共同组织的首批“十百工程”验收中得到了最高分97.5分,被列入首批“十百工程”达标示范村,成为青川县对外的一张名片。12月,江岸村被命名为广元市级生态村,永红村被列为第二批“十百工程”达标示范村,临海援建指挥部被评为“农房援建先进集体一等奖”。 在小徐努力工作的同时,陈芬芳也在教室里向学生们传授着知识,播撒着爱的雨露。在新的营盘中心校还没有建好的时候,学生们都在板房里上课。因为板房教室闷热难耐,隔音条件较差,上课只能扯着嗓子喊。直到现在,陈老师的喉咙还是沙哑的,并且很难恢复。对于这一切,陈芬芳只有三个字:“我愿意。” 陈芬芳记得,在第一次支教快结束的时候,自己还不确定第二年能不能留在营盘,当时的学生们不顾期末考试的紧张,不顾她的反对,坚持要给她办一台晚会。因为怕学生们耽误了学习,陈芬芳忍着心里的感动,强迫学生投入到复习中。当陈芬芳再次回到教室时,看到学生们在黑板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对不起,陈老师,你让我们晚上好好复习,可是我们觉得你明天走了,我们就是想送送你,请原谅。”看到这些以后,陈芬芳再也忍不住眼泪,抱着学生们哭了出来。 正是由于这样一份牵挂,陈芬芳在营盘又留了一年,今年7月5日才结束支教回到临海。回来之前,她体谅学生们家境贫寒但对她的一片深情,特别对班里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凡是出钱购买的礼物陈老师一律不收,如果是大家亲手做的卡片陈老师一定好好珍藏,并且常常给大家写信。”所以这次回来,陈芬芳最重的行李就是一大箱的卡片,里面饱含着学生们对她的祝福和不舍。陈芬芳说,她和小徐现在每天晚上都把卡片拿出来看看,有时还会忍不住流泪。在营盘支教的这段时光,将是她一辈子最难忘的回忆。
姓名:蒋定森 职务:台州援建指挥部副指挥长、临海援建指挥部总指挥 蒋定森是临海援建青川县营盘乡指挥部的“班长”,所以,两年来,他肩膀上的担子最重,承担的压力也最大。蒋定森说,援川工作是党和政府,以及全体临海人民的信任和嘱托,这里面饱含着同胞大爱。在这两年中,所有酸甜苦辣都化成了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促使援建工作更好更快地完成。 2008年9月2日,蒋定森先期抵达营盘进行考察。“在去四川之前,只在电视上看过地震之后的景象。心里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亲眼见过以后才知道,什么叫一片废墟,什么叫满目疮痍。”回忆起第一次去营盘,蒋定森这样说道。从成都下飞机到营盘,要先坐车,然后过轮渡,最后再坐快艇。当时的国道损毁严重,多处塌方,从广元到营盘唯一一座桥垮塌,蒋定森整整花了16个小时才到了营盘。“那时候,是真正切身体会到什么叫‘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蒋定森说。 作为全四川唯一不通公路的地方,又是在一个离家乡几千公里以外的地方搞建设,这中间的艰苦可想而知。援建指挥部人员既要面对水土不服,震后交通、住宿等各个方面的不便,又要克服思想观念上和文化上的差异,与当地干部群众打成一片,他们付出了多少努力,别人很难想像。 说起条件的艰苦,蒋定森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洗澡。“或许从普通人的生活中来看,洗澡是一件最平常不过的小事了,但对于指挥部的同志们来说,这可是一件难度系数9.0的大事。”蒋定森说。刚到营盘的时候,当地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没水没电,天气热的时候还好对付,大家随便端盆水擦一下就算了。四川入冬特别早,11月份的时候气温已经很低,有时还会下着小雪,这时候,大家洗澡都是趁着早晨晨跑结束,浑身还热乎的时候,抓紧擦把身子。蒋定森回忆说,当时要洗个澡,大家伙儿都要开车到广元,来回得花8个小时,所以初到营盘的三个月时间里,指挥部每个同志只洗过一次热水澡。 对蒋定森来说,带好队伍是一项关键性的任务。他始终认为:“援建工作搞得好不好,关键看援建干部。”在营盘,他身先士卒,带头奉献。在去营盘之前,他的孩子才1岁,家中老人已年近古稀,他根本没时间照顾,700多个日夜中,他坚守在援建一线,为指挥部成员和当地干部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正是因为蒋定森这个“班长”处处以身作则,带头示范,使临海指挥部成员个个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临海援建指挥部2008年被青川县委、县政府授予“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被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和青川县委、县政府评为2009年度“援建工作先进单位” 、“援建工程立功竞赛优秀组织单位”;2010年5月,指挥部又被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和青川县委、县政府评为“农房重建先进集体一等奖” 和“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单位”。以蒋定森为首的指挥部全体干部相继被青川县和广元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如今,营盘当地的干部也学习了临海援建人员“四不怕”精神和“五干”作风,他们对蒋定森说:“你们临海人不仅在我们营盘留下了足迹,更在我们营盘留下了踏实肯干能吃苦的精神,这样的精神会激励我们所有的营盘人,向你们学习,不辜负你们的援建成果,把营盘建设得更加美好。”
援川感言: 为了学生们能搬进新教室, 让我做什么都可以!
姓名: 陈威 职务:临海援建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项目建设组组长 陈威是援建指挥部成员中最先安排工作的,现在他已经是小芝镇镇长,新官上任,陈威忙得不可开交。安排在他办公室中进行的采访,也多次被他的工作打断。陈威对记者说:“在四川的这两年,对自己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上的锻炼非常大,现在走上了新的岗位,不知不觉就拿出了这两年在营盘的拼劲,这股拼劲将会伴随着我,把今后所有的工作做好、做实、做细。” 在营盘的两年,陈威主要负责项目建设。援建工作,小学的重建是重中之重,省指挥部把它列入首批“双百攻坚战”立功竞赛活动中,号召各分指挥部拼出浙江速度,比质量、比安全、比速度。作为组织实施的直接负责人,陈威从图纸设计到项目建设到验收备案都全程参与衔接,力求各个环节都有备无患,走在全省前列。 针对营盘乡“有山无石,有湖无沙”,且交通运输条件差等特点,陈威主动帮施工队协调运输船只以及和当地群众的关系。为了确保质量,他还亲自跑到甘肃碧口沙石场把关沙石质量。沙石运到工地以后,施工单位和运输承包人员对沙石土石方的测量存在分歧,在多次协调后,双方都对陈威说:“你来测量吧,我们对你放心。”从此以后,每到沙石运来,陈威总是亲自爬到车上,对沙石数量进行细致的测量。“虽然这不是我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但是为了保证施工原料的供给,这点小事,我愿意做1陈威说。 由于地震摧毁了青川县通往沙洲镇的井田坝大桥,只有用渡船,青川县城经沙洲到营盘本身就要摆渡,再加之连接乔庄至沙洲的井田坝大桥在地震中垮塌,行人车辆必须过船。这样,营盘乡修建学校的建筑材料必须经过两次汽车运输、再两次摆渡。而且当时船只非常少,沙洲镇至营盘乡的车渡船只有1艘,每艘船每次只能运3吨左右的建材。船只还经常出故障,一修就是六七天,加之当时正值灾区重建的高峰期,建筑材料紧缺,且价格高涨,一块红砖卖到0.62元,且余震不断,停水停电、交通不便、施工难度大。当指挥部成员表达出“想尽早完成学校重建”的心愿时,青川县有关领导曾说:“在营盘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学校竣工时间不排在全县最后就算不错了,别梦想提前完工1 在蒋定森的带领下,陈威和战友们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确保小学工程抓紧建设。白天渡船紧张,他们就晚上从金洞乡借船运。2009年3月,有一次当汽车把建筑材料运到岸边时,听说渡船坏了,一修就修了7天,他们硬是在岸边整整等了七天七夜。特别是遇到刮风下雨天气,白龙湖上的风大、浪大,特别危险。 在施工过程中,陈威严格把好质量关,特别是重要的节点、隐蔽工程以及混凝土配合比,他总是亲自检验。在不懈的努力下,小学工程提前两个月完工,在立功竞赛当中创下了“第一个基础验槽,第一个全面结顶,第一批落成,第一批交付使用”四个第一的良好成绩。经青川县质监站检测,营盘乡中心小学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在所有自拌混凝土援建工程当中最好,学校也因此荣获“青川杯”优质工程奖,而且整个工程建设期间没有发生任何安全责任事故。
援川感言: 援川无悔!
姓名:沈国材 职务:临海援建指挥部副总指挥、办公室主任 沈国材用“无悔”两字概括了自己两年的援川工作。“有几个人能有这样刻骨铭心的体验?过去的两年,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两年,也是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两年。援建两个字,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沈国材这样说道。 坐在记者面前的沈国材,平静内敛。谁也不曾想到,在这两年时间里,沈国材没有睡过一个好觉,甚至到现在,也没有习惯当地的饮食。两年时间里,他整整瘦了5公斤多。刚到营盘的时候,指挥部成员都在乡政府里搭伙,当地人重油重辣的饭菜让他完全难以下咽,没过几天,他就满嘴起了脓包,异常痛苦。没办法,只能泡一包自己在家带去的紫菜汤,放点虾皮,就着白米饭就是一餐。和家人通电话的时候,他还笑称:“这里每天都有‘海鲜’吃呢1正是这种坚强乐观的态度支持着他一路走过来,为营盘的重建工作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汗水。 沈国材是援建指挥部的“管家”,负责援建资金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为此在赴川前,他就及时走访了市慈善总会和红十字会,了解、掌握我市社会捐赠资金募集情况,对资金类别及总额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我市地方财政收入的1%测算好三年援建资金总额,为市政府总体安排提供依据和参考。项目计划批准实施后,则根据工程总投资和工程进度,他又及时做好资金调度与划拨工作。平时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工程施工合同规定,及时跟后方沟通与联系,尽量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项目和各项援建工作顺利实施。同时经常与纪委、审计部门联系,对援建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及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请教、及时解决,尽量做到合情合理又合法。 因为负责后勤工作,所以接待家乡来客这个“头等美事”自然也就落在了他的身上。沈国材说,在台州市多个县市区中,临海的领导去营盘的次数是最多的,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也是最多的,这让指挥部的每位同志都非常感动。 由于不通公路,所以营盘给人的感觉就是与世隔绝、人迹罕至,加上余震不断、停电停水,指挥部成员每天都好像在经历生与死的考验,工作之余,他们面对的就是无尽的寂寞和空虚,这需要顽强的意志和信念来支撑。所以每当家乡来人,总是指挥部成员最开心的时候。“两年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我们援建干部特别关心,主要领导多次亲临灾区检查、指导、慰问,给我们送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斗志。各有关部门与单位也经常派人前来,主动联系、了解援建进程,做好后方保障,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家乡人民强有力的后援,给了我们无穷的信心和鼓励,每次家乡的领导和亲人们来时,我们总是劲头特别高,大家走时,我们也是恋恋不舍。”沈国材说。
援川感言: 实实在在做事, 就是最大的奉献。
姓名:翁理敏 职务:临海援建指挥部副总指挥、产业智力组组长 翁理敏是指挥部的“客串大厨”,每当有贵客来到指挥部,他总是亲自下厨露几手,好厨艺博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在指挥部里,翁理敏一丝不苟、实实在在的做事态度也是有目共睹的。翁理敏说:“刚到营盘的时候,条件是很艰苦,但是两年下来,很多感觉已经弱化,感觉也变得平淡,就好像所有的困难都是理所当然的那样,工作都是本职工作,没有值得吹嘘和骄傲的地方。” 但其实,值得骄傲的地方太多太多。 翁理敏犹记得2008年冬天的一个下午,他要去一个海拔2000多米的村里指导产业重建。先是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船,才来到村口,从村口到村子里,还要坐1个多小时的摩托车,当时他是由一位村干部开着摩托车带他进村。通往村子里的路只能用“羊肠小道”来形容,一边是陡峭的山壁,一边是深不可测的白龙湖,胆子小一点的人根本不敢睁眼看。整整一个小时,摩托车终于把他带上了山顶,下车的时候,由于膝盖长时间受凉,翁理敏的腿已经不听使唤,差点一个踉跄跪倒在地上。与此同时,他也深深感受到当地老百姓生活的不易,当即他就下定决心,要帮当地百姓走出一条致富路,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翁理敏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两年时间里,他成了一个“授渔之人”,根据省指挥部与青川县关于发展“一乡一业” 农业特色产业的要求以及营盘乡的地域特点,他对全乡的产业情况进行逐项调查,及时了解损毁情况,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快速恢复发展特色产业。 驻扎营盘后,翁理敏克服严重的水土不服,深入村(社)开展调研,实地了解当地的产业结构,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充分依托“山、水”优势,确立了水产养殖和食用菌种植业为援建产业,并积极负责制定了《营盘乡水产产业发展和食用菌产业发展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营盘乡灾后产业恢复重建补助资金暂行办法》。“震后,当地老百姓一度沉浸在悲伤和绝望的情绪中,发展产业的劲头不是很足,我们就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地做工作,说服他们乐观地面对生活,重建自己美好的家园。”翁理敏说。他和指挥部的其他同志一起,积极利用进村、会议、公告等形式,大力宣传《营盘乡水产产业发展和食用菌产业发展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营盘乡灾后产业恢复重建补助资金暂行办法》,鼓励群众“规模发展、建设品牌、机制创新”,并邀请专家进行技术培训,指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 同时,翁理敏在工作中注重以示范项目为抓手,重点发展“一乡一业” 特色产业,组织牵头发展了一个500个标准箱的水产养殖示范点和一个30万袋的袋料香菇种植基地,通过以点带,起到了示范效应。到目前,营盘乡的水产养殖和食用菌种植业都全面超过了地震前水平,沿湖六村养殖大户发展到了100多户,网箱3500多箱,大鲵2800多尾;山区各村食用菌种植超过60多万袋,通过两年的产业扶持,全乡的农民人均增收600多元。
援川感言: 爱在哪里,希望就在哪里。
姓名:徐世卿、陈芬芳 职务:临海援建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营盘中心校支教老师
小徐夫妇现在可是标准的“名人”,在电视上、报纸上经常能看见他们的身影。但是接受采访,他们还是特别的腼腆。徐世卿说:“成绩是大家做出来的,荣誉都被我们拿了,我们实在是受之有愧。” 但是,艰苦的援建工作需要树立这样的典型,需要有这样的先进人物带给大家希望和动力。小徐夫妇正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直到离开营盘之前,小徐房间门上的大红“囍”字还没有取下,保留了原有的鲜艳和喜庆。小徐和陈老师都说,一看到这个“囍”字,就能感受到指挥部大家庭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有一种从心底深处涌上来的感动。 谈起在营盘的两年,小徐感受最深的就是当地民生的改善。“刚到营盘的时候,真是感觉回到了许多年之前,很多情景只有在电视上看过,自己根本没有经历过,比如说水源,营盘虽然是坐落在白龙湖畔,但由于水位的原因,白龙湖无法成为饮用水水源,地震之后,乡政府所在地只有一处取水点,那个水黄黄的,还有很多泥浆,只能沉淀几天才能喝,烧开了以后味道小一点,刷牙的时候,每个人都泛着恶心,但是没有一个人叫一句苦一句累,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小徐说,“再看看现在的营盘,11公里伟星PE管供水管网已经铺设好了,深井抽水泵更换了,日处理240吨的一体化净水设备也安装起来了。现在,农村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已经建设了集中供水池49个,铺设PE管达185公里,营盘乡所有村社都有了自来水,所有村民都能喝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了。” 农房重建也是小徐所关心的项目,为了指导和帮助农民重建家园,小徐几乎每天都和农房重建指导员一起到各个村去走访了解,遇到有困难的农民,小徐还主动拿出自己口袋里的钱去帮助他们。 2009年6月下旬,江岸村在全乡率先完成农房重建工作。7月底,营盘乡农房重建提前两个月顺利完成。11月,江岸村在省援建指挥部与青川县共同组织的首批“十百工程”验收中得到了最高分97.5分,被列入首批“十百工程”达标示范村,成为青川县对外的一张名片。12月,江岸村被命名为广元市级生态村,永红村被列为第二批“十百工程”达标示范村,临海援建指挥部被评为“农房援建先进集体一等奖”。 在小徐努力工作的同时,陈芬芳也在教室里向学生们传授着知识,播撒着爱的雨露。在新的营盘中心校还没有建好的时候,学生们都在板房里上课。因为板房教室闷热难耐,隔音条件较差,上课只能扯着嗓子喊。直到现在,陈老师的喉咙还是沙哑的,并且很难恢复。对于这一切,陈芬芳只有三个字:“我愿意。” 陈芬芳记得,在第一次支教快结束的时候,自己还不确定第二年能不能留在营盘,当时的学生们不顾期末考试的紧张,不顾她的反对,坚持要给她办一台晚会。因为怕学生们耽误了学习,陈芬芳忍着心里的感动,强迫学生投入到复习中。当陈芬芳再次回到教室时,看到学生们在黑板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对不起,陈老师,你让我们晚上好好复习,可是我们觉得你明天走了,我们就是想送送你,请原谅。”看到这些以后,陈芬芳再也忍不住眼泪,抱着学生们哭了出来。 正是由于这样一份牵挂,陈芬芳在营盘又留了一年,今年7月5日才结束支教回到临海。回来之前,她体谅学生们家境贫寒但对她的一片深情,特别对班里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凡是出钱购买的礼物陈老师一律不收,如果是大家亲手做的卡片陈老师一定好好珍藏,并且常常给大家写信。”所以这次回来,陈芬芳最重的行李就是一大箱的卡片,里面饱含着学生们对她的祝福和不舍。陈芬芳说,她和小徐现在每天晚上都把卡片拿出来看看,有时还会忍不住流泪。在营盘支教的这段时光,将是她一辈子最难忘的回忆。
今天(12/13日星期五) | 明天(12/14日星期六) | 后天(12/15日星期日) |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
低温-1℃~高温10℃ | 低温-2℃~高温12℃ | 低温-2℃~高温12℃ | 低温0℃~高温12℃ | 低温1℃~高温14℃ |
阴 <3级 |
晴转多云 <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多云 <3级 |
广元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