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赣州天气 > 赣州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内涝”让我们反思城市建设“软肋”

2011-06-28 来源:光明网

  最近,南方遭遇强降雨天气,包括各大省会城市在内,许多城镇陷入“汪洋泽国”;随着雨季北移,北方也迎来了新一轮降雨,“全城陷落”的场景再次上演。城市内涝成为城市发展的“内伤”,“水漫金山”的尴尬再一次把城市建设的弊病展现得淋漓尽致。积水在逐渐退却,但该如何面对暴雨袭城“软肋”,仍需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进行深刻反思。

  武汉大学学生的毕业照拍成了“水上漂”,南昌成了正真的“中国水都”,杭州最浪漫的事是去西湖看海,就连首都北京也没能幸免。这些读起来妙趣横生的趣闻,把城市“内涝”的场景生动呈现,也再次引发对城市逢雨必瘫痪的无奈质疑。彻底扭转这种尴尬局面是城市建设必须要解决的软肋,也是政府执政必须坦诚面对的民生课题。出行受堵、房屋被淹、人员财产损失乃至整个城市陷入瘫痪,要谈宜居城市和民生至上,这就是有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中国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崛起的崭新时代,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都患上了“妄想症”。有多少城市都打出了建设国际都市的招牌,有多少城市在喊着要与国际接轨。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城市狂想曲背后,种种建设规划和口号气势逼人。不管自身发展状况如何,实际情况是否合适,都在一路朝着国际大都市的行列疯狂挺进。在这样“跃进”式的发展思路下,城市扩张陷入一发不可收拾的境地,高楼大厦一座座拔地而起,各种商业区、广尝高级住宅雨后春笋般出现,也就不足为奇。然而,这些表面光鲜艳丽的浮华却经不起一场特大暴雨的洗礼。对地上形象工程狂热不减的背后,又留给地下排污、泄洪工程多少资源可用?某些城市逢雨必涝,城中积水倒映着城市空洞的浮华掠影,城市建设陷入畸形的发展模式无法自拔。

  相对于更能吸引眼球的高楼林立,地下排水工程称为“看不见的工程”。近几年,疯狂发展的城市建设就是因为陷入“重地表,轻低下”的局限模式中,才导致“水漫金山”的尴尬一再上演。与高楼林立的城市扩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中排污、泄洪管网的老化、损毁严重,却得不到及时改善,远远落后于地面城市建设步伐。在“重地表,轻地下”的局限思维下,相当多城市的地下排水管道口径小,管道老化,形成严重的“肠梗阻”。一些城市地下管网甚至还保留着改革开放前的原貌,舍不得投入;采取头重脚轻,哪痛医哪的策略来应对城中弊病,这也就难怪陷入逢雨必涝、逢洪必淹的“魔咒”之重。地下管网工程建设远远滞后于地上城市发展速度,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顾此失彼,暴雨来时必然会让城市窘态百出,狼狈不堪。

  城市建设和发展要本着长远的眼光,立足现实,谋划未来,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表面工程。工程建设更要有超前意识,否则不仅导致工程发挥不了实际作用,更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有些城市对排洪管网是吝啬投入,不愿意把钱“埋在地下”,从而导致内涝积患。而有些城市大手笔花费数十亿翻新了整个城市管网,却同样难逃被淹的厄运。其实,道理很简单,一些城市的管网工程承受能力设计,仅仅局限于一年乃至数年不见的暴雨,可碰上特大暴雨或连续降雨也就难免束手无策。照此看来,理应把城市泄洪工程也纳入整个防洪体系范围内,城市地下管网的建设标准和要求丝毫不能逊色于防洪大坝、大提。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这也应该是城市防洪系统应当追求的境界。

  雨果曾经说过“下水道工程是良心工程”,在150年后的今天这句话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面对城市泄洪这个古老课题,和发达国家比起来,我们不差技术也不差钱,差的是一颗为城市深谋远虑的责任心。江西赣州这个离南昌和广州不远的城市,为何能保持千年不涝的神话,这种幸运源于建于宋代以福寿沟为代表的城市排水系统。东京的地下排水网络坚固而实用,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堪称城市建设的典范。事实说明,天灾如果能有负责的勇气来承担,并不是不可抗拒的力量,逢雨被淹也并不是无力改变的现实。大雨过后,一组组“水漫金山”的镜头令人深思:排水设施不畅的原因何在?下雨固然是天灾,但后果如此严重,人为因素造成的建设和管理缺陷也难以推卸责任。

  一场特大暴雨给我们上了难得一课,雨过天晴后我们就要努力走出这样的困境。要走出逢雨必淹的尴尬,我们的城市建设和管理者,必须怀着一颗对城市发展负责任的心,彻底转变思维,重新审视城市建设和发展。(光明网评论员)
今天(12/13日星期五) 明天(12/14日星期六) 后天(12/15日星期日)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阴 阴 多云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多云
低温6℃~高温12℃ 低温3℃~高温11℃ 低温3℃~高温12℃ 低温4℃~高温15℃ 低温4℃~高温16℃

<3级
多云转晴
<3级

<3级

<3级
晴转多云
<3级
赣州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