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走近“厅官”陈春明
2011-04-02 来源:新华网
采访祖籍湖北黄梅的江西省赣州市委副书记陈春明颇费了一番周折。从2010年9月中旬开始联系,到11月中旬终于成行,这中间整整过去了两个月时间。从这两个月与他秘书的电话和短信联系中,仅记者知道的他就先后到新疆、深圳、杭州参加了三个大型会议和活动,几乎跑了大半个中国,记者对他感受最深的只有一个字:忙!2010年11月14日下午四点,刚从外地回来的陈春明在他位于赣州市委办公大楼六楼的办公室里接受了记者近两个小时的专访。
从小酷爱学习
陈春明读书的时候成绩很好。读小学的时候一直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可偏偏那时候他却无法正常读书。1966年他进入初中的时候,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全国上下停课闹革命,挖防空洞,勉强混到初中毕业,就随大流下放插队去了。
但求知欲望强烈的他,尽管在农村插队和在建材厂当工人期间干的都是沉重的体力活,但仍没有放弃学习,只要有一点点时间,他都要用来自学。
小时候家里穷,点不起电灯,晚上就在煤油灯下看。由于光线很暗,他不得不凑得很近,以至于第二天起来鼻子里熏得都是黑的。
让他记得最深的是,有一次奶奶让他去买盐,他竟从包装纸上看到了“世界观”、“方法论”、“存在”、“意识”等等最基本的哲学名词解释,他如获至宝,回家后小心翼翼地将盐腾出,将包装纸收藏了起来。后来在农村下放期间,有一次他意外地借到了一本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他激动得不得了,一回到住地马上就看了起来,饭也顾不上吃,觉也顾不上睡,恨不得将它整个儿吞进肚子里。
年轻时做苦力
陈春明祖籍湖北黄梅的新开镇周家桥村。从他父亲这一辈开始,就在一江之隔的对面——九江市做小生意。初中毕业下放插队两年之后,陈春明被招工到九江建材厂上班。那时的建材厂是国营工厂。在那里,他整整干了七年。
说是建材厂,其实就是砖瓦厂,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做砖,搬砖,码砖,烧砖,全是重体力活。砖瓦厂从事的是重体力劳动,这从当时粮食供应的数量上也可以体现出来。那时全国上下城镇居民口粮统一实行定量供应,在以大米为主食的地区根据劳动差别和年龄大小的不同共分九个档次,平均每人每月在30斤左右,每月50斤的粮食定量是最高的,只有属于一类的特殊重体力劳动者才能享受这个待遇。而陈春明那时享受的就是每月50斤的粮食定量。而且砖瓦厂的工作不同于别的工作,越是太阳大、太阳毒的时候,越是生产的最好天气,越要出工干活。陈春明回忆说,只要干活,身上的汗就会流个不停,一天下来,身上往往跟淋了水一样,没有一片干纱。那时穿的都是咔叽布,厚且不说,还特别捂汗,他的衣服是湿了干,干了湿,也没有时间天天去洗,时间长了,衣服上都结了厚厚的一层盐霜,看起来如同古代武士的铠甲。
“真得感谢那段艰苦的日子,”陈春明深深地感叹,“要是没有那段时间的坚筋健骨,我现在就不会有这样好的身体。”
阴差阳错步入仕途
陈春明的理想是做学问。年轻的时候,陈春明也是一位狂热的文学爱好者,满脑子都是成名成家的梦想。那时他最想的是当一位作家。手头仅有的几本《鲁迅文逊、《金光大道》和《艳阳天》,被他翻了一遍又一遍,许多章节耳熟能详。读多了,就有些蠢蠢欲动,偷偷地写稿投稿,当年九江的文学刊物《浔阳文学》就曾发表过他许多的散文和故事作品。
1977年参加高考,他也没有想到从此会改变命运,而想的是继续求知。
那时候,他迷上了古典文学,梦想自己能够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能有一番成就。再后来,他又爱上了科学社会主义,以至于在省委党校的2年本科和在中央党校的3年研究生学习,他学的都是科学社会主义。陈春明透露,1985年他进入中央党校的时候,他的专业总分成绩在全国排名第一。
1988年9月从中央党校毕业的时候,他想的仍然是回到他的母校---江西省委党校,继续做他的学问,并且母校也要他。没想到这时候江西省委组织部也看上了他。他只好服从组织安排,到江西省委组织部报到,先从青干处主任科员干起,再到电教处,再到办公室,再到研究室,最后到政策法规处,从副处长、副主任,到处长、主任,直到赣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委副书记,最终与学问梦渐行渐远。
工作上颇有建树
虽然命运阴差阳错地将他推上了仕途,虽然从主观上来讲,他并不想当官,但一旦真正当起官来的时候,他也充分显示出了当官的才能,每样工作都干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并且在许多方面颇有建树。
开始于2004年的离岗考察是赣州市委的发明。就是对拟提拔的干部,先免去职务,让其离岗,安排到市委党校脱产学习两个月,期间派出考察组到其原单位对其进行全面考察,然后再根据考察情况作出合理安排。跟传统的干部选任考察比,实行离岗考察后,赣州拟提拔干部离岗后原则上不回原单位,干部群众可大胆说真话;离岗情况都要在媒体上公示,所在单位干部职工、普通群众可以知情;2个月的考察期既让监督人有充足时间知情酝酿,也使组织、纪检、审计部门有充足时间开展考察、任前审计等工作。由于离岗考察切断了评价主体与考察对象之间的利益关联,创新了考察形式,延长了考察期,扩大了考察范围,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干部的带病提拔,为建立完善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实现党管干部原则和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新路子,曾得到中央领导习仲勋、李源潮等同志的批示和充分肯定。
2004年,赣州市委决定“面向全国高校选拔100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时任赣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的陈春明,主抓了这件事。从最初的策划、部署,到每一步的点子,基本上都是他亲历亲为,结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005年选拔200名,报考人数900多人;2006年选拔300名,报考人数1700多人;2007年选拔350名,报考人数6296人;2008年选拔300名,报考人数5386人。至2008年,四年共录用了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120多所高校的1077名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优秀大学生到该市乡镇基层工作,有效地改善了乡镇基层干部队伍的年龄、知识结构,也为基层干部队伍带来了新思想、新活力,初步探索出一条中部欠发达地区吸纳、培养、使用人才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新路子,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8年9月16日,《人民日报》以《千名大学生"村官"活跃赣南乡村》为题对该市选拔生工作的成效进行了报道。《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人才》杂志、《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也对此作了报道。在人才“孔雀东南飞”的大格局中,呈现出了一道“孔雀赣南飞”的亮丽风景。
尽管工作中取得了这些成绩,但陈春明却十分低调,从不沾沾自喜。他再三向记者说明,这些工作都是市委集体决策的,作为组织部和他个人,只是一个具体操作者,一个执行人,他不是地方一把手,他起的只是一个参谋的作用。
为人谨慎低调
陈春明当了6年的组织部长,后来担任市委副书记后也是协助书记工作,分管干部和人事等工作,平时与媒体打交道的机会非常多。但是查遍网络,除了一篇二三百字的简历和一些参加公务活动的报道以外,竟找不到一篇专门介绍他的文字。
外界对他的评价是,务实,低调,当组织部长是当得最稳的。他自已也认为,他如果不是小心谨慎,也当不了那么长时间的组织部长。他认为,当好一个组织部长,最关键的是三点:公道正派;按规矩办事;按程序办事。
具体说来,他认为该汇报的要汇报,不能越权,不能搞小动作;嘴巴要紧,要注意保密,不能随便“跑风漏气”;交友要慎重;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干部,不要搞亲亲疏疏那一套;对干部不要轻易许诺。
平时,除了上级或外面来人,他极少参加市里的宴请。他认为一参加那样的聚会就免不了要说话,而说了话不传播是不可能的,而他由于身份特殊,如果话传走了样就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家属子女要求都很严格,从不允许他们参与工作上的事。他当了6年的组织部长,没一个亲戚朋友安排到赣州工作。
业余爱好广泛
作为一个拥有800多万人口的副省级大市的三把手,他的工作之忙可想而知,但尽管这样,他仍保留着许多的业余爱好。
阅读是他保持了几十年的好习惯,如今一直坚持着。每晚睡觉之前,他都要读一会儿书,这样才能睡得着。一些文科方面和传统文化方面的书是他的最爱。
他还喜欢打乒乓球,只要有一点点时间,他总要想办法抽上几拍,过过球瘾。据说他的乒乓球技术还不错,还参加过市里组织的比赛。
游泳也是他的一大爱好。虽说他由于工作的原因,无法跟其他的游泳爱好者那样到远处的章江和贡江里游泳,但附近的游泳馆却是他的常去之地。他最喜欢的是蛙游,兴致高时可以一气游上二三个小时。
没事的时候他也喜欢散步,无论在乡间的田野小路上缓缓漫步,还是在城市林荫道上信步而游,那广阔的空间,绿色的环境,清新的空气,都会使他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身心既得到了充分的放松,身体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许是得益于锻炼之故,如今57岁的陈春明身材一点也没有走样,身体棒棒,一点疾病也没有。(本文出版时获悉,陈春明新近工作发生了变动,目前已调至江西省委党校担任副校长,正厅级)。
从小酷爱学习
陈春明读书的时候成绩很好。读小学的时候一直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可偏偏那时候他却无法正常读书。1966年他进入初中的时候,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全国上下停课闹革命,挖防空洞,勉强混到初中毕业,就随大流下放插队去了。
但求知欲望强烈的他,尽管在农村插队和在建材厂当工人期间干的都是沉重的体力活,但仍没有放弃学习,只要有一点点时间,他都要用来自学。
小时候家里穷,点不起电灯,晚上就在煤油灯下看。由于光线很暗,他不得不凑得很近,以至于第二天起来鼻子里熏得都是黑的。
让他记得最深的是,有一次奶奶让他去买盐,他竟从包装纸上看到了“世界观”、“方法论”、“存在”、“意识”等等最基本的哲学名词解释,他如获至宝,回家后小心翼翼地将盐腾出,将包装纸收藏了起来。后来在农村下放期间,有一次他意外地借到了一本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他激动得不得了,一回到住地马上就看了起来,饭也顾不上吃,觉也顾不上睡,恨不得将它整个儿吞进肚子里。
年轻时做苦力
陈春明祖籍湖北黄梅的新开镇周家桥村。从他父亲这一辈开始,就在一江之隔的对面——九江市做小生意。初中毕业下放插队两年之后,陈春明被招工到九江建材厂上班。那时的建材厂是国营工厂。在那里,他整整干了七年。
说是建材厂,其实就是砖瓦厂,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做砖,搬砖,码砖,烧砖,全是重体力活。砖瓦厂从事的是重体力劳动,这从当时粮食供应的数量上也可以体现出来。那时全国上下城镇居民口粮统一实行定量供应,在以大米为主食的地区根据劳动差别和年龄大小的不同共分九个档次,平均每人每月在30斤左右,每月50斤的粮食定量是最高的,只有属于一类的特殊重体力劳动者才能享受这个待遇。而陈春明那时享受的就是每月50斤的粮食定量。而且砖瓦厂的工作不同于别的工作,越是太阳大、太阳毒的时候,越是生产的最好天气,越要出工干活。陈春明回忆说,只要干活,身上的汗就会流个不停,一天下来,身上往往跟淋了水一样,没有一片干纱。那时穿的都是咔叽布,厚且不说,还特别捂汗,他的衣服是湿了干,干了湿,也没有时间天天去洗,时间长了,衣服上都结了厚厚的一层盐霜,看起来如同古代武士的铠甲。
“真得感谢那段艰苦的日子,”陈春明深深地感叹,“要是没有那段时间的坚筋健骨,我现在就不会有这样好的身体。”
阴差阳错步入仕途
陈春明的理想是做学问。年轻的时候,陈春明也是一位狂热的文学爱好者,满脑子都是成名成家的梦想。那时他最想的是当一位作家。手头仅有的几本《鲁迅文逊、《金光大道》和《艳阳天》,被他翻了一遍又一遍,许多章节耳熟能详。读多了,就有些蠢蠢欲动,偷偷地写稿投稿,当年九江的文学刊物《浔阳文学》就曾发表过他许多的散文和故事作品。
1977年参加高考,他也没有想到从此会改变命运,而想的是继续求知。
那时候,他迷上了古典文学,梦想自己能够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能有一番成就。再后来,他又爱上了科学社会主义,以至于在省委党校的2年本科和在中央党校的3年研究生学习,他学的都是科学社会主义。陈春明透露,1985年他进入中央党校的时候,他的专业总分成绩在全国排名第一。
1988年9月从中央党校毕业的时候,他想的仍然是回到他的母校---江西省委党校,继续做他的学问,并且母校也要他。没想到这时候江西省委组织部也看上了他。他只好服从组织安排,到江西省委组织部报到,先从青干处主任科员干起,再到电教处,再到办公室,再到研究室,最后到政策法规处,从副处长、副主任,到处长、主任,直到赣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委副书记,最终与学问梦渐行渐远。
工作上颇有建树
虽然命运阴差阳错地将他推上了仕途,虽然从主观上来讲,他并不想当官,但一旦真正当起官来的时候,他也充分显示出了当官的才能,每样工作都干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并且在许多方面颇有建树。
开始于2004年的离岗考察是赣州市委的发明。就是对拟提拔的干部,先免去职务,让其离岗,安排到市委党校脱产学习两个月,期间派出考察组到其原单位对其进行全面考察,然后再根据考察情况作出合理安排。跟传统的干部选任考察比,实行离岗考察后,赣州拟提拔干部离岗后原则上不回原单位,干部群众可大胆说真话;离岗情况都要在媒体上公示,所在单位干部职工、普通群众可以知情;2个月的考察期既让监督人有充足时间知情酝酿,也使组织、纪检、审计部门有充足时间开展考察、任前审计等工作。由于离岗考察切断了评价主体与考察对象之间的利益关联,创新了考察形式,延长了考察期,扩大了考察范围,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干部的带病提拔,为建立完善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实现党管干部原则和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新路子,曾得到中央领导习仲勋、李源潮等同志的批示和充分肯定。
2004年,赣州市委决定“面向全国高校选拔100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时任赣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的陈春明,主抓了这件事。从最初的策划、部署,到每一步的点子,基本上都是他亲历亲为,结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005年选拔200名,报考人数900多人;2006年选拔300名,报考人数1700多人;2007年选拔350名,报考人数6296人;2008年选拔300名,报考人数5386人。至2008年,四年共录用了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120多所高校的1077名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优秀大学生到该市乡镇基层工作,有效地改善了乡镇基层干部队伍的年龄、知识结构,也为基层干部队伍带来了新思想、新活力,初步探索出一条中部欠发达地区吸纳、培养、使用人才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新路子,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8年9月16日,《人民日报》以《千名大学生"村官"活跃赣南乡村》为题对该市选拔生工作的成效进行了报道。《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人才》杂志、《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也对此作了报道。在人才“孔雀东南飞”的大格局中,呈现出了一道“孔雀赣南飞”的亮丽风景。
尽管工作中取得了这些成绩,但陈春明却十分低调,从不沾沾自喜。他再三向记者说明,这些工作都是市委集体决策的,作为组织部和他个人,只是一个具体操作者,一个执行人,他不是地方一把手,他起的只是一个参谋的作用。
为人谨慎低调
陈春明当了6年的组织部长,后来担任市委副书记后也是协助书记工作,分管干部和人事等工作,平时与媒体打交道的机会非常多。但是查遍网络,除了一篇二三百字的简历和一些参加公务活动的报道以外,竟找不到一篇专门介绍他的文字。
外界对他的评价是,务实,低调,当组织部长是当得最稳的。他自已也认为,他如果不是小心谨慎,也当不了那么长时间的组织部长。他认为,当好一个组织部长,最关键的是三点:公道正派;按规矩办事;按程序办事。
具体说来,他认为该汇报的要汇报,不能越权,不能搞小动作;嘴巴要紧,要注意保密,不能随便“跑风漏气”;交友要慎重;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干部,不要搞亲亲疏疏那一套;对干部不要轻易许诺。
平时,除了上级或外面来人,他极少参加市里的宴请。他认为一参加那样的聚会就免不了要说话,而说了话不传播是不可能的,而他由于身份特殊,如果话传走了样就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家属子女要求都很严格,从不允许他们参与工作上的事。他当了6年的组织部长,没一个亲戚朋友安排到赣州工作。
业余爱好广泛
作为一个拥有800多万人口的副省级大市的三把手,他的工作之忙可想而知,但尽管这样,他仍保留着许多的业余爱好。
阅读是他保持了几十年的好习惯,如今一直坚持着。每晚睡觉之前,他都要读一会儿书,这样才能睡得着。一些文科方面和传统文化方面的书是他的最爱。
他还喜欢打乒乓球,只要有一点点时间,他总要想办法抽上几拍,过过球瘾。据说他的乒乓球技术还不错,还参加过市里组织的比赛。
游泳也是他的一大爱好。虽说他由于工作的原因,无法跟其他的游泳爱好者那样到远处的章江和贡江里游泳,但附近的游泳馆却是他的常去之地。他最喜欢的是蛙游,兴致高时可以一气游上二三个小时。
没事的时候他也喜欢散步,无论在乡间的田野小路上缓缓漫步,还是在城市林荫道上信步而游,那广阔的空间,绿色的环境,清新的空气,都会使他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身心既得到了充分的放松,身体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许是得益于锻炼之故,如今57岁的陈春明身材一点也没有走样,身体棒棒,一点疾病也没有。(本文出版时获悉,陈春明新近工作发生了变动,目前已调至江西省委党校担任副校长,正厅级)。
今天(12/27日星期五) | 明天(12/28日星期六) | 后天(12/29日星期日) | 第四天(12/30日星期一) | 第五天(12/31日星期二) |
低温6℃~高温15℃ | 低温1℃~高温13℃ | 低温5℃~高温15℃ | 低温6℃~高温19℃ | 低温6℃~高温18℃ |
阴转多云 <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多云 <3级 |
赣州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