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江西余江:标准粮田建设延期 2000多亩粮田未能及时播种
2012-06-19 来源:千龙网
小田变大田,田成方、渠相通、路成行、林成带,这是标准粮田建设对农田的要求,目的是为实现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但余江县印畈村却因为标准粮田建设项目,耽误了早稻的种植,2000多亩粮田被迫抛荒,村民损失巨大。
余江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对工期延误作出解释,称“雨雪天气严重影响施工”。
村民则认为,工程时间安排上不合理,也是导致目前耽误农时的一大原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工期延误?村民“有田难种”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记者近日前往余江进行了调查采访。
村民望着被“整过”的水田一筹莫展
2000多亩地被迫抛荒
村民错过了3月份的播种,5月份的插秧。水田被挖得高低不平,村民称“没法种了”
6月15日,鹰潭市余江县春涛乡印畈村霞石塘村小组。
没有秧苗,只有杂草,这是该村目前农田的基本状况。
3月份的播种,5月份的插秧,村里人都错过了。
村民段吹生给新法制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五兄弟,总共30多亩地,按照一季早稻每亩1000公斤的产量计算,已经损失了3万余元。
不单单是霞石塘村小组,整个印畈村2000多亩田地都没能及时种上早稻。
村里人只能把收获的希望寄托在晚稻上,但段吹生并不乐观:“今年可能会颗粒无收,因为现在的农田根本没办法种水稻。”
村里人带着记者来到一方蓄满了水的稻田旁边。
村民朝水里扔了一块石子,反问记者:“水这么深,能种稻子吗?养鱼还差不多1
这样的“水塘”在当地不在少数。而水较少的稻田里,大大小小的土堆随处可见。
“挖成这个样子,高低不平,没法种了。”
靠地吃饭的农民,有地却没法种,这是为何?
所有的矛头直指去年11月份开始在印畈村动工的标准粮田建设项目。
粮田建设工程延期
一份关于该项目的招标公告显示,项目预计2012年3月26日完工,但实际上工期却被延期
半年前,当江西省2011年余江县春涛乡印畈标准粮田建设项目落户村里时,村里人没曾想到这样的结局。
“田成块、路成行,更有利于农田的集约化管理和机械化耕种。”春涛乡乡长黄海有是这么解释标准粮田建设的好处的。
据了解,长期以来,省内耕地中,中低产田面积超过60%,由于地块不成形,设施不配套,旱涝无保障,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突出矛盾。
霞石塘村小组的人也反映,村里以往的田地多为两三分地为一块,田地呈梯田状,产量不尽如人意。
基于现实的考虑,2011年11月份,江西省整合涉农部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开工兴建160万亩高标准农田,宜春、吉安、新余、九江、鹰潭等地均能看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身影。
相关部门的预计是:今年16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后,粮食亩产量可由726公斤提高到1000公斤,亩增274公斤;按国家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计算,全省可增收12.06亿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可增收754元。
这笔账印畈村人还没有算明白时,2011年12月底,一辆辆挖掘机已经进驻村庄,下到田里。
“挖掘机一挖,田埂平了,几块地就合并成一块了。”村民谢武进向新法制报记者比划着,“田埂一挖,等于也增加了总面积。”
按照每块田地2.5亩的建设要求,印畈村几乎所有的田块都进行了重新平整。土地平整的同时,水沟、水槽以及机耕路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也在进行当中。
一份该项目的招标公告显示,项目开工时间定在2011年12月10日,预计2012年3月26日完工。
“不要我们掏一分钱。3月底完工的话,我们还能赶得上一季早稻,没什么妨碍。”段吹生还称,当时村干部曾经提到,若是耽误农时,可以补偿村民每亩地700元的损失。
但是,村里人并没能在3月26日等来完工的消息,他们不得不面临的事实是——工程延期。
延期缘于“雨水天气太多”
“雨水一多,泥巴特别湿。”方登回忆,当时大部分的挖机陷在泥土里,“根本开不动”
“去年12月23日到今年5月15日间,晴天22天,阴天多云29天,雨天、雪天一起92天。”6月15日下午,余江县农业局副局长方登受访时向记者列举了一组来自县气象局的数据。
方登称,工期之所以延误,天气是主因,“雨水天气太多了”。
村里人的记忆中,上半年的余江,确实也阴雨绵绵。
“雨水一多,泥巴特别湿。”方登回忆,当时大部分的挖机陷在泥土里,“根本开不动”。刚铺好的机耕路也因为雨水的冲刷变得泥泞不堪,机器一轧就坏。
这样的天气之下,工人也变得倦担尽管一再提高工资,愿意在雨天继续做工的人还是少数。
眼看着进度一再拖慢,施工单位却束手无策。
当施工监理把情况反映到县农业局时,局里“当时只好想了个土办法”,往泥路上铺上竹篾或者木板,以支持笨重的挖机碾过绵软的泥地。
“木板10元钱一块,一轧就裂,但还是要铺;人工230元一天,还是得请。”
方登表示,尽管这样做效果有限,但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而霞石塘村小组的施工环境尤其恶劣,“田块高低不平”,村里还有一口老塘需要填平,因此这个村子的土地平整不是单单挖开田埂那么简单。
“从挖方挖土到填方,第一天可能看上去是平的。但填方这边的新土较为松软,过几天,稍微一干,填方又会陷下去很多,”方登介绍道。
因此,施工单位不得不重新作业,多次填土。一来二去,耽误了不少时间。
而最直接的后果是,农民的早稻没法种了。
施工时间被疑不合理
“也许开工时间再早一些,就不会耽误农时。”方登坦承,整个项目在时间设计上可能考虑不够周全
“没搞这个项目之前,我们还能种两季水稻,现在种晚稻都成问题。”村民们对整个标准粮田项目开工时间安排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
“也许开工时间再早一些,就不会耽误农时。”方登向新法制报记者坦承,整个项目在时间设计上可能考虑不够周全。
方登说,2011年12月12日该项目工程开始进行招投标的报名,“经过很多繁杂的法定程序”,最终确定了中标单位,直到2011年12月23日才正式动工。实际的开工日期比招标公告上预定的日期晚了整整13天。
方登进一步指出,11月份晚稻收割完后,也许是最佳的动工时间,“至少在天气上可以有些保障”。同时,这一段时间的加紧施工也能补足春节期间工人休假耽误的工作量。
既然施工过程中已经发现时间安排的不合理,为何没有暂停工程,让农民抓紧时间播种?一些村民指出,相关负责人罔顾农民的切身利益,只是按计划机械地追赶工期,这才耽误了农时。
方登告诉记者,实际上,他们在赶进度的同时,也兼顾了农民们种植水稻的迫切需求。据他介绍,农业局特意预留了一块6亩的田地作为育秧田,农民只要提供种子就可在工期结束的5月份顺利插秧。可惜的是,“没有村民提出这个要求”。
据了解,因为时间安排不合理,加之没有根据意外情况及时调准工程进度,省内其他一些县市也出现了因为工期延误导致农民早稻无法种植的情况。例如九江县新合镇的农田园林化改造工程和赣州市宁都县黄石镇标准化农田示范工程也遭遇了类似的困难。
本该于今年5月份完工的九江县新合镇农田园林改造工程,直到6月份仍未完工。种粮大户王章明承包的700亩农田称因改造工程延期而“无法插秧”,80万的粮食产量成为泡影。
而定于今年3月份就该结束工期的宁都县黄石镇标准化农田示范工程,目前17个标段已经有15个标段“停业”,大多成了“半拉子工程”。17个标段只有一个标段全部耕种,包括其他零星耕种的,也只有几百亩。
造成的损失能否获赔?
工程目前已经进入到了扫尾阶段,“预计7月底就能播种了”。但已造成的损失能否得到赔偿成为最大争议
6月15日,在花门楼村和黄家村的耕地上,新法制报记者看到了两三台旋耕机在紧张作业,为之后的抛秧做整地准备。旁人称,外地的种粮大户承包了这两个村大面积的水田。
来自余干的种粮大户李某告诉记者,他承包了花门楼村和黄家村总共500多亩的农田,主要看中这两个村较为平坦的地势,“2.5亩一块的大田块适合大型农机作业”。
但他也向记者证实,改造后的水田土质太软,一脚踩下去,泥土直接没到大腿根,“旋耕机根本无法正常运转”,整地的难度出乎他的想象,“请了三四台旋耕机,平均每亩地的整地成本高达200元”。
按照他的预期,“只要等个三五年,这一片田会好种”。
新法制报记者了解到,工程目前已经进入到了扫尾阶段,项目指挥部已经在全力组织人力、物力对剩余的耕地进行平整,“村民只须向村小组缴纳每亩80元的整地费用”。目前,除了霞石塘村小组,印畈村的其他六个村小组已经缴纳了整地费用。
“如果村民配合的话,预计7月底就能播种了,晚稻还是能够收获的,”方登说。
所谓“如果村民配合”,是因为已经有村民对这项收费提出了质疑。
对此,方登解释称,项目土地平整只包括将小田整合为大田,并非整平到“直接可以播种”。村民播种前的整地工作需要自己负责,事实上,这都是以往播种前必做的准备工作。
但更大的争议是,对于之前农民已经造成的损失,能不能获得赔偿?
方登称,此前与村民就此进行过沟通,村民并未提出异议。至于究竟赔不赔,方登并未正面回答记者。
□文/图记者朱叶
余江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对工期延误作出解释,称“雨雪天气严重影响施工”。
村民则认为,工程时间安排上不合理,也是导致目前耽误农时的一大原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工期延误?村民“有田难种”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记者近日前往余江进行了调查采访。
村民望着被“整过”的水田一筹莫展
2000多亩地被迫抛荒
村民错过了3月份的播种,5月份的插秧。水田被挖得高低不平,村民称“没法种了”
6月15日,鹰潭市余江县春涛乡印畈村霞石塘村小组。
没有秧苗,只有杂草,这是该村目前农田的基本状况。
3月份的播种,5月份的插秧,村里人都错过了。
村民段吹生给新法制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五兄弟,总共30多亩地,按照一季早稻每亩1000公斤的产量计算,已经损失了3万余元。
不单单是霞石塘村小组,整个印畈村2000多亩田地都没能及时种上早稻。
村里人只能把收获的希望寄托在晚稻上,但段吹生并不乐观:“今年可能会颗粒无收,因为现在的农田根本没办法种水稻。”
村里人带着记者来到一方蓄满了水的稻田旁边。
村民朝水里扔了一块石子,反问记者:“水这么深,能种稻子吗?养鱼还差不多1
这样的“水塘”在当地不在少数。而水较少的稻田里,大大小小的土堆随处可见。
“挖成这个样子,高低不平,没法种了。”
靠地吃饭的农民,有地却没法种,这是为何?
所有的矛头直指去年11月份开始在印畈村动工的标准粮田建设项目。
粮田建设工程延期
一份关于该项目的招标公告显示,项目预计2012年3月26日完工,但实际上工期却被延期
半年前,当江西省2011年余江县春涛乡印畈标准粮田建设项目落户村里时,村里人没曾想到这样的结局。
“田成块、路成行,更有利于农田的集约化管理和机械化耕种。”春涛乡乡长黄海有是这么解释标准粮田建设的好处的。
据了解,长期以来,省内耕地中,中低产田面积超过60%,由于地块不成形,设施不配套,旱涝无保障,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突出矛盾。
霞石塘村小组的人也反映,村里以往的田地多为两三分地为一块,田地呈梯田状,产量不尽如人意。
基于现实的考虑,2011年11月份,江西省整合涉农部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开工兴建160万亩高标准农田,宜春、吉安、新余、九江、鹰潭等地均能看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身影。
相关部门的预计是:今年16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后,粮食亩产量可由726公斤提高到1000公斤,亩增274公斤;按国家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计算,全省可增收12.06亿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可增收754元。
这笔账印畈村人还没有算明白时,2011年12月底,一辆辆挖掘机已经进驻村庄,下到田里。
“挖掘机一挖,田埂平了,几块地就合并成一块了。”村民谢武进向新法制报记者比划着,“田埂一挖,等于也增加了总面积。”
按照每块田地2.5亩的建设要求,印畈村几乎所有的田块都进行了重新平整。土地平整的同时,水沟、水槽以及机耕路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也在进行当中。
一份该项目的招标公告显示,项目开工时间定在2011年12月10日,预计2012年3月26日完工。
“不要我们掏一分钱。3月底完工的话,我们还能赶得上一季早稻,没什么妨碍。”段吹生还称,当时村干部曾经提到,若是耽误农时,可以补偿村民每亩地700元的损失。
但是,村里人并没能在3月26日等来完工的消息,他们不得不面临的事实是——工程延期。
延期缘于“雨水天气太多”
“雨水一多,泥巴特别湿。”方登回忆,当时大部分的挖机陷在泥土里,“根本开不动”
“去年12月23日到今年5月15日间,晴天22天,阴天多云29天,雨天、雪天一起92天。”6月15日下午,余江县农业局副局长方登受访时向记者列举了一组来自县气象局的数据。
方登称,工期之所以延误,天气是主因,“雨水天气太多了”。
村里人的记忆中,上半年的余江,确实也阴雨绵绵。
“雨水一多,泥巴特别湿。”方登回忆,当时大部分的挖机陷在泥土里,“根本开不动”。刚铺好的机耕路也因为雨水的冲刷变得泥泞不堪,机器一轧就坏。
这样的天气之下,工人也变得倦担尽管一再提高工资,愿意在雨天继续做工的人还是少数。
眼看着进度一再拖慢,施工单位却束手无策。
当施工监理把情况反映到县农业局时,局里“当时只好想了个土办法”,往泥路上铺上竹篾或者木板,以支持笨重的挖机碾过绵软的泥地。
“木板10元钱一块,一轧就裂,但还是要铺;人工230元一天,还是得请。”
方登表示,尽管这样做效果有限,但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而霞石塘村小组的施工环境尤其恶劣,“田块高低不平”,村里还有一口老塘需要填平,因此这个村子的土地平整不是单单挖开田埂那么简单。
“从挖方挖土到填方,第一天可能看上去是平的。但填方这边的新土较为松软,过几天,稍微一干,填方又会陷下去很多,”方登介绍道。
因此,施工单位不得不重新作业,多次填土。一来二去,耽误了不少时间。
而最直接的后果是,农民的早稻没法种了。
施工时间被疑不合理
“也许开工时间再早一些,就不会耽误农时。”方登坦承,整个项目在时间设计上可能考虑不够周全
“没搞这个项目之前,我们还能种两季水稻,现在种晚稻都成问题。”村民们对整个标准粮田项目开工时间安排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
“也许开工时间再早一些,就不会耽误农时。”方登向新法制报记者坦承,整个项目在时间设计上可能考虑不够周全。
方登说,2011年12月12日该项目工程开始进行招投标的报名,“经过很多繁杂的法定程序”,最终确定了中标单位,直到2011年12月23日才正式动工。实际的开工日期比招标公告上预定的日期晚了整整13天。
方登进一步指出,11月份晚稻收割完后,也许是最佳的动工时间,“至少在天气上可以有些保障”。同时,这一段时间的加紧施工也能补足春节期间工人休假耽误的工作量。
既然施工过程中已经发现时间安排的不合理,为何没有暂停工程,让农民抓紧时间播种?一些村民指出,相关负责人罔顾农民的切身利益,只是按计划机械地追赶工期,这才耽误了农时。
方登告诉记者,实际上,他们在赶进度的同时,也兼顾了农民们种植水稻的迫切需求。据他介绍,农业局特意预留了一块6亩的田地作为育秧田,农民只要提供种子就可在工期结束的5月份顺利插秧。可惜的是,“没有村民提出这个要求”。
据了解,因为时间安排不合理,加之没有根据意外情况及时调准工程进度,省内其他一些县市也出现了因为工期延误导致农民早稻无法种植的情况。例如九江县新合镇的农田园林化改造工程和赣州市宁都县黄石镇标准化农田示范工程也遭遇了类似的困难。
本该于今年5月份完工的九江县新合镇农田园林改造工程,直到6月份仍未完工。种粮大户王章明承包的700亩农田称因改造工程延期而“无法插秧”,80万的粮食产量成为泡影。
而定于今年3月份就该结束工期的宁都县黄石镇标准化农田示范工程,目前17个标段已经有15个标段“停业”,大多成了“半拉子工程”。17个标段只有一个标段全部耕种,包括其他零星耕种的,也只有几百亩。
造成的损失能否获赔?
工程目前已经进入到了扫尾阶段,“预计7月底就能播种了”。但已造成的损失能否得到赔偿成为最大争议
6月15日,在花门楼村和黄家村的耕地上,新法制报记者看到了两三台旋耕机在紧张作业,为之后的抛秧做整地准备。旁人称,外地的种粮大户承包了这两个村大面积的水田。
来自余干的种粮大户李某告诉记者,他承包了花门楼村和黄家村总共500多亩的农田,主要看中这两个村较为平坦的地势,“2.5亩一块的大田块适合大型农机作业”。
但他也向记者证实,改造后的水田土质太软,一脚踩下去,泥土直接没到大腿根,“旋耕机根本无法正常运转”,整地的难度出乎他的想象,“请了三四台旋耕机,平均每亩地的整地成本高达200元”。
按照他的预期,“只要等个三五年,这一片田会好种”。
新法制报记者了解到,工程目前已经进入到了扫尾阶段,项目指挥部已经在全力组织人力、物力对剩余的耕地进行平整,“村民只须向村小组缴纳每亩80元的整地费用”。目前,除了霞石塘村小组,印畈村的其他六个村小组已经缴纳了整地费用。
“如果村民配合的话,预计7月底就能播种了,晚稻还是能够收获的,”方登说。
所谓“如果村民配合”,是因为已经有村民对这项收费提出了质疑。
对此,方登解释称,项目土地平整只包括将小田整合为大田,并非整平到“直接可以播种”。村民播种前的整地工作需要自己负责,事实上,这都是以往播种前必做的准备工作。
但更大的争议是,对于之前农民已经造成的损失,能不能获得赔偿?
方登称,此前与村民就此进行过沟通,村民并未提出异议。至于究竟赔不赔,方登并未正面回答记者。
□文/图记者朱叶
今天(12/13日星期五) | 明天(12/14日星期六) | 后天(12/15日星期日) |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
低温6℃~高温12℃ | 低温3℃~高温11℃ | 低温3℃~高温12℃ | 低温4℃~高温15℃ | 低温4℃~高温16℃ |
阴 <3级 |
多云转晴 <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晴转多云 <3级 |
赣州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