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江西:灾害性天气预警提前15分钟发出
2011-12-17 来源:中国宜春
记者昨日获悉,近日江西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江西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我省气象预报预测整体水平在“十一五”基础上提高3%-5%,突发气象灾害监测率达90%以上,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15-30分钟以上发出。
建五种不同类型气候变化综合监测站
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应对气候变化受全世界关注。在我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多发、突发、重发的态势,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重。由此引发的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在农田、森林、水域、湿地、城市等建立五种不同类型的气候变化综合监测站,掌握全省重点区域温室气体浓度动态变化和地区间差异,揭示气候变化对全省敏感行业的影响。完善风能、太阳能资源长期观测站网,为全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提供科学依据。
在重点水库等地建1280个区域自动站
《规划》提出,围绕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我省将在重点水库、中小河流、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新建1280个区域自动站,新增4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和11部风廓线雷达,弥补雷达探测盲区;建立各类气象探测资料综合分析应用平台;在中小河流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森林火灾易发区建立精细化预报业务系统等。
围绕公共气象服务网络系统建设,建立完善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城市气象保障系统、公众气象服务保障系统、现代农业发展气象服务保障系统、高速公路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等。
灾害天气提前15~30分钟以上预警
同时,我省将加强人工增雨作业能力建设,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经作物主产区、全省特大型水库集水区等三个人工增雨重点作业区和飞机人工增雨赣州基地,建设江西省人工影响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一步完善全省空中云水资源监测、指挥、应急、作业、检验系统。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实现我省气象预报预测整体水平在“十一五”基础上提高3%~5%,突发气象灾害监测率达90%以上,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15~30分钟以上发出;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空-地立体化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人工增雨作业效率进一步提高,受益范围不断扩大。
加强雾霾等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
大雾弥漫、灰霾裹城……入秋以来,包括省城南昌在内,我省不少地方的天空不清爽,引人关注。雾霾天气究竟暗藏着怎样的气象因子?怎样更好地监测和发出预警?我省已有盘算。《规划》提出,我省将加强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完善城市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加强对突发强降水、高温、雾霾、雷电、大气环境污染等城市气象灾害和高影响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同时,强化城市运行保障和公众气象服务,完善与交通、市政、电力、旅游等城市运行部门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确保城市运行安全有序。
建设旅游景区气象观测系统
在专业气象服务方面,气象部门将加强与农业、水利、林业、国土、交通、电力、卫生、旅游等部门的合作,完善应急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专业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水平。建立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强化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冰、雪、雨、雾等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气象灾害监测分析和预报预警服务能力等。建设旅游景区气象观测系统,开展旅游景区特殊气象景观和旅游气象指数预报。
强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气象服务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强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气象服务,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通过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气象灾害加密监测系统、气象实时通信业务系统、业务技术保障系统以及业务综合监控系统。建立基于鄱阳湖流域的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暴雨洪涝和干旱预测预警系统以及高温热浪、低温冰冻、大雾等高影响天气预报预警系统。
我省提出,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建538个加密区域自动气象站、2个湖区气象浮标观测站、50个交通气象观测站、31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17部X波段移动雷达、气象卫星遥感以及无人驾驶探测飞机,组成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应急监测系统。同时,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万个左右行政村和部分自然村建设气象灾害信息警报收发设施,并充分利用好农村广播等,解决气象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问题,基本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气象灾害监测全天候、无盲区。(记者郭宁金路遥实习生王樊)
建五种不同类型气候变化综合监测站
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应对气候变化受全世界关注。在我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多发、突发、重发的态势,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重。由此引发的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在农田、森林、水域、湿地、城市等建立五种不同类型的气候变化综合监测站,掌握全省重点区域温室气体浓度动态变化和地区间差异,揭示气候变化对全省敏感行业的影响。完善风能、太阳能资源长期观测站网,为全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提供科学依据。
在重点水库等地建1280个区域自动站
《规划》提出,围绕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我省将在重点水库、中小河流、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新建1280个区域自动站,新增4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和11部风廓线雷达,弥补雷达探测盲区;建立各类气象探测资料综合分析应用平台;在中小河流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森林火灾易发区建立精细化预报业务系统等。
围绕公共气象服务网络系统建设,建立完善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城市气象保障系统、公众气象服务保障系统、现代农业发展气象服务保障系统、高速公路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等。
灾害天气提前15~30分钟以上预警
同时,我省将加强人工增雨作业能力建设,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经作物主产区、全省特大型水库集水区等三个人工增雨重点作业区和飞机人工增雨赣州基地,建设江西省人工影响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一步完善全省空中云水资源监测、指挥、应急、作业、检验系统。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实现我省气象预报预测整体水平在“十一五”基础上提高3%~5%,突发气象灾害监测率达90%以上,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15~30分钟以上发出;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空-地立体化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人工增雨作业效率进一步提高,受益范围不断扩大。
加强雾霾等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
大雾弥漫、灰霾裹城……入秋以来,包括省城南昌在内,我省不少地方的天空不清爽,引人关注。雾霾天气究竟暗藏着怎样的气象因子?怎样更好地监测和发出预警?我省已有盘算。《规划》提出,我省将加强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完善城市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加强对突发强降水、高温、雾霾、雷电、大气环境污染等城市气象灾害和高影响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同时,强化城市运行保障和公众气象服务,完善与交通、市政、电力、旅游等城市运行部门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确保城市运行安全有序。
建设旅游景区气象观测系统
在专业气象服务方面,气象部门将加强与农业、水利、林业、国土、交通、电力、卫生、旅游等部门的合作,完善应急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专业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水平。建立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强化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冰、雪、雨、雾等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气象灾害监测分析和预报预警服务能力等。建设旅游景区气象观测系统,开展旅游景区特殊气象景观和旅游气象指数预报。
强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气象服务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强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气象服务,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通过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气象灾害加密监测系统、气象实时通信业务系统、业务技术保障系统以及业务综合监控系统。建立基于鄱阳湖流域的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暴雨洪涝和干旱预测预警系统以及高温热浪、低温冰冻、大雾等高影响天气预报预警系统。
我省提出,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建538个加密区域自动气象站、2个湖区气象浮标观测站、50个交通气象观测站、31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17部X波段移动雷达、气象卫星遥感以及无人驾驶探测飞机,组成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应急监测系统。同时,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万个左右行政村和部分自然村建设气象灾害信息警报收发设施,并充分利用好农村广播等,解决气象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问题,基本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气象灾害监测全天候、无盲区。(记者郭宁金路遥实习生王樊)
今天(12/13日星期五) | 明天(12/14日星期六) | 后天(12/15日星期日) |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
低温6℃~高温12℃ | 低温3℃~高温11℃ | 低温3℃~高温12℃ | 低温4℃~高温15℃ | 低温4℃~高温16℃ |
阴 <3级 |
多云转晴 <3级 |
晴 <3级 |
晴 <3级 |
晴转多云 <3级 |
赣州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