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佛山天气 > 佛山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济南佛山赏菊:丹树黄花最宜秋

2011-09-19 来源:搜狐网

  佛慧山“峰峦突兀,涧谷萦回,丹树黄花,更宜秋色……故八景标为佛山赏菊。”每到秋日,佛慧山黄菊遍布、红叶点缀,明人刘敕在把济南八景“广为十六景,以供达人之游览”时,又把“佛山赏菊”改为“幽涧黄花”。一景二名,为济南八景文化留下了一段佳话。

  秋日赏菊、探菊、采菊,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所崇尚的时令习俗。秋高气爽之时,百花凋零,菊有黄华,其花姿素洁清雅,或飘若浮云,或矫若龙凤。正是菊花有这种逸士之操、君子之节,所以广为历代文人墨客题咏赞美。各地“八景”中,也多有秋日赏菊一景,如潮州八景之一“西园赏菊”、济南八景之一“佛山赏菊”,等等。

  济南八景中的“佛山赏菊”,说的是济南南郊佛慧山一带秋日黄花遍地盛开、菊香弥漫山间的一种美妙景观。佛慧山,又名大佛山,俗名也称橛子山、大佛头。该山在千佛山东南不远处,原与千佛山沟涧相连,明崇祯六年(1633)《历乘?舆地》介绍此山说:“大佛山……上有文笔峰,下有甘露泉,八景所谓"佛山赏菊"者,此也。”随后刊印的崇祯十三年(1640)《历城县志》也介绍说:“此山峰峦突兀,涧谷萦回,丹树黄花,更宜秋色,有修落帽故事者,无不吟眺于此,故八景标为佛山赏菊。”“落帽”者,系用典,用来指重阳节宴乐时风流洒脱的名士风度。由于佛慧山北侧有朱龙涧、百尺涧等涧谷,涧谷中黄菊遍布、红叶点缀,明人刘敕在把济南八景“广为十六景,以供达人之游览”时,遂把“佛山赏菊”改为“幽涧黄花”。一景二名,为济南八景文化留下了一段佳话。

  那么,佛慧山为何又被称为橛子山呢?原来,明朝万历年间,时任济南知府平康裕在山巅上修建了一座四五人合抱、高与屋檐相齐的巨大石柱,远远望去颇像一座石橛子,故济南百姓又有“橛子山”之称。老济南有一个传说:济南泉水众多,是一个“水托城”,水怎么能托起一座城呢?原来济南城下有一艘金船。曾有人悄悄打开济南北水门想偷走这条金船,后被济南百姓发现,及时关闭了北水门,又用绳子将船牢牢拴在了佛慧山的这个石橛上。从那,这条金船便一直驮负着济南城,所以济南又被称为“船城”。1921年秋天,后来成为国学大师的季羡林正在济南三合街小学读书,学校组织秋游,攀登的就是佛慧山。季羡林后来回忆这次秋游:“爬到山顶,有一座用石块垒起来的塔似的东西。从济南城里看过去,好像一个橛子,所以这一座山就得名橛山。”“在济南南部群山中,橛山却是鸡群之鹤。登上山顶,望千佛山顶如在肘下,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慨了。”那么,如今石橛怎么不见了呢?原来,1948年济南解放前夕,王耀武见解放军兵临城下,下令炸掉石橛,改建碉堡,以控制济南南部制高点。炸石橛时,迷信的人还一度惶恐不安,认为济南城如没了拴船的石橛就会“沉”进水中。岂料,解放军解放了济南,活捉了王耀武,济南城自此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石橛”的有无,早就没人理会了。

  佛慧山海拔400多米,山岩峭拔,势若插天。山阴的崖壁上,有一人工凿刻的巨大佛头雕像。此像高近8米,宽约4米。过去,天气晴朗时,站在市里高处仍能隐约望见此像。佛头雕凿于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翌年竣工。佛头西壁镌有明万历间重修题记,东壁雕刻方形密檐塔两座。1923年增修佛龛一座,高约9米,中间半圆形拱门上有“大雄宝殿”四字,为清末御史、济南人张英麟所书,左右各有小型拱门。这佛头到底有多大?数字对当时十几岁的季羡林来说,依然是抽象的,不如街坊邻居的口传来得更具体。那天秋游时,季羡林和同学们用了不到半小时便从山底爬到了佛头下。“据说佛头的一个耳朵眼里能摆一桌酒席。我没有试验过,反正其大可想见了。”那次秋游80多年后,季羡林依然清晰地记着那次从佛慧山上下来的情形:“从橛山山顶,经过大佛头,走了下来,地势渐低,树木渐多,走到一个山坳里,就是开元寺。这里松柏参天,柳槐成行,一片浓绿,间以红墙,仿佛在沙漠里走进了一片绿洲。”近处“有几处佛殿,佛像庄严。院子里有一座亭子,名叫静虚亭。最难得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泓泉水,在东面石壁的一个不深的圆洞中。水不是从下面向上涌,而是从上面石缝里向下滴,积之既久,遂成清池,名之曰秋棠池。洞中水池的东面岸上长着一片青苔,栽着数株秋海棠。”

  佛慧山的开元寺,历史悠久。据《续修历城县志·金石三》载,寺址石壁上遗有“大隋皇帝”字样的残字,可知隋时佛家便已涉足于此。唐开元年间,建“佛慧寺”,后改称“开元寺”。据《历乘》载:“开元寺,大佛山后,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重修,今圮废。”明初,济南城里的开元寺被官府占用,僧众徙并此寺。该寺三面环山,松柏笼罩,藤萝垂蔓,野菊满山,异常清幽。原有正殿五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宋时曾植种丁香、秋海棠数株。殿后北壁上,凿有上下石室多间。殿前有甘露泉,泉水泠泠作声,味极甘洌,又称为“试茶泉”。崖上刻有“政和五年七月,季德修五人就有甘露泉试北苑茶”题记。据载:曾有李格非“清郎李格非文叔”题名石刻在南崖,但早已漫漶隙间。夏秋之日,这里绿荫覆盖,气温清凉,历代游客多来此赏菊品茗。明人刘敕在《大佛山》诗里十足道出了这里的意境。诗云:“去廓十余里,山回石径幽。白云常覆寺,黄菊最宜秋。塔影樽前转,湖光望里收。甘泉几滴水,能解世人愁。”

  佛山赏菊,实际上赏的是一种叫做野菊的菊花,这种菊花多盛长于崖畔壑间、路边山野。宋代《百菊集谱》曾有诗吟咏野菊,道:“寒郊露蕊繁何小,瘦地霜枝细且长。境僻人稀谁与采,马蹄赢得践余香。”秋日佛山赏菊,或曰来此观赏“幽涧黄花”,是过去济南人的一件盛事。赏菊的时间是在每年九月九重阳节前后,赏菊的地点是在佛慧山,或者叫大佛山,这已有前人之诗为证,崇祯《历城县志》卷首刻有济南八景图8页,每景配有古诗一首,其中“佛山赏菊”配的古诗是:“千佛山东佛慧山,秋来黄菊遍岩间。泉名甘露茶堪品,多少游人探菊还。”刘敕在《历乘》中也特意记述:“幽涧黄花,城之南大佛山,独冠诸山之上”,“丹树黄花,最宜秋色。故世修落帽故事,则多登眺于此焉”。

  其实,在千佛山也可赏菊,而且精致也不比佛慧山差。所以,长期以来好多人误以为“佛山赏菊”的地点是在千佛山。如,明代诗人边贡、朱崇勋就都是在重阳节那天登千佛山赏菊的,从而留下了“短发新来白,黄花不可簪”、“寒烟笼涧菊,返景入岩松”的著名诗句。清朝诗人朱曾也曾在秋日登千佛山,写下了“昨饮趵突水,今采佛山菊”的名句,句中的“佛山”按作者题记所云指的也是千佛山。至于清人朱照“静喜高松下,香偎野菊间”、朱畹“采菊新晴后,南山寻胜游”,乔岳“未了登高兴,重来醉菊花”,以及郑云龙“红叶寒秋雨,黄花淡夕晖”和王德荣“枫菊丹黄俨画屏,几回载酒此同经”等诗句,无不都是重阳节前后登千佛山赏菊、采菊情景的真实写照。

  佛山赏菊,不但可以清赏美景,还为世人留下了许多美妙的传说与故事。清人解鉴《益智录》中有一篇《阿娇》,讲述的是济南书生于自怡重阳节那天去佛山赏菊的路上,邂逅美若天仙的姑娘张阿娇,然后历经波折和磨难,终于在狐仙的帮助下与意中人阿娇结为伉俪的动人故事。传统吕剧《逼婚记》发生的语境也在赏菊时和赏菊地:明末住在济南府的国舅洪彦龙,在重阳节千佛山庙会上看中了济南府才子兰中玉的妹妹兰贵金。洪彦龙以赏菊吟诗为名,将兰中玉骗进府中,逼其代妹应亲。兰中玉不允,洪国舅把兰中玉锁于客厅。洪府丫环春梅见义勇为,救出兰中玉,并在躲避追捕中闯入洪国舅妹妹洪美蓉的绣楼。洪美蓉久慕兰中玉的才貌。遂与他私订终身。洪国舅连夜去兰家抢亲,历城县知县闻讯赶到,救了兰贵金。然后秉公而断,判兰中玉无罪,痛打了洪国舅,并成全了兰中玉与洪美蓉的亲事。

  而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赏菊季节。“幽涧黄花”的盛景虽已不复再现,但在佛慧山、千佛山上,野菊花并没有绝迹。崖头上、沟壑畔,仍可见点点菊黄散布在翠柏红叶其间。自古以来,菊花便和济南结下了不解之缘,还给济南留下了“丹树黄花最宜秋”的美好回味,我们真该好好珍惜、善待她呀!(张继平)来源济南日报)
今天(12/13日星期五) 明天(12/14日星期六) 后天(12/15日星期日)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多云 多云 晴 晴 晴 多云 晴 晴 晴 晴
低温11℃~高温17℃ 低温9℃~高温14℃ 低温8℃~高温15℃ 低温11℃~高温20℃ 低温12℃~高温22℃
多云
3-4级转4-5级

3-4级
晴转多云
<3级

<3级

<3级
佛山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