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长春天气 > 长春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实施人才长春战略 强化创新驱动能力(图)

2011-10-26 来源:网易

  记者:参加了长春市人才特区揭牌暨命名大会,感到人才特区这个提法很新颖,请问杨部长,怎么样来理解和认识人才特区?

  杨子明(以下简称杨):人才特区是一个新概念,也是一个新生事物。我简单地用四个特殊来概括一下,就是在特殊的区域,实施特殊政策,搭建特殊平台,引进特殊的人才。总的想法就是紧紧围绕省委确定“三化”、“三动”战略和市委确定的加快发展战略,通过人才特区建设,重点强化创新驱动能力,推动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在这方面,长春市有一定的基础,人才和科技优势都比较突出,但这些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我们就想通过人才特区这个载体,在一个点上先行先试,探索实施一些突破性政策,并把政策光圈聚焦到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身上,让政策效应和作用力最大化,加大高端紧缺人才引进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实现引进一个科技领军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带动一个新兴产业这样一个目标。

  记者:近年来通过实施人才长春战略,开展产业人才高地建设,长春市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什么这次又提出要建设人才特区?

  杨:“十二五”期间,长春市提出调结构、扩总量、加快发展这样一个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人才支撑至关重要。也可以说,人才工作已经到了一个走向前台、支撑发展的重要阶段。近年来,围绕组织工作特别是人才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提出了打造人才长春战略,开展了产业人才高地建设,人才环境和人才队伍状况都明显改善,优秀人才外流现象得到有效改变。但我们感到还有一些困惑,还面临一些瓶颈性问题。虽然2004年人才流入实现了正增长,人才流入总量逐年加大,但产业一线的高端人才还是不多,远远满足不了产业发展的需求。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不足15%,科技贡献率仅为53.7%,在全国294个大中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长春排在第三十八位,高端人才作用不明显,人才的潜在优势还没有变成经济发展的现实优势。从人才工作运行机制看,党管人才目前还停留在宏观和战略层面,对政策的创新和整合力度不够;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缺乏有效载体和抓手,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

  围绕破解这些瓶颈性问题,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把人才特区建设作为组织部的重点工作,在产业人才高地建设基础上,准备在政策机制创新上进行重大突破。总的想法就是按照人才发展和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找准行政推动与市场配置的最佳结合部位,让党管人才这只有形手和市场配置那只无形手形成合力,实现行政推动、政策引导和市场运作三者之间的有效统一。

  记者:作为一个内陆城市,长春市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产业基础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人才特区建设将如何进行突破?

  杨:大家都知道,长春市是一个内陆城市,没有区位优势,自然环境、产业基础和经济实力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怎样打响人才特区这个品牌,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这次我们建设人才特区,可以说下了很大气力。比如在人才投入上,每年投入1亿元,5年投入5亿元,作为人才特区建设专项资金;比如在服务保障上,规划建设了10万平方米的人才大厦和500套人才公寓,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服务保障。但这些都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在政策突破上,用政策创新来引领体制机制创新。就是用政策这把“刀”,来重新分割创业利润这个“蛋糕”,让科技发明者和成果转化者最大限度获劝蛋糕”份额。通过这样一些非常的政策,来吸引优秀人才,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

  这次市委、市政府为支持人才特区建设,研究出台了12条优惠政策,进行了较大幅度创新和突破。比如,在人才创业孵化方面,我们规定市属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职务科技成果在人才特区实施转化的,科技成果拥有单位应当从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30%的比例,用于一次性奖励该项成果完成者和转化实施者。鼓励引进人才以知识产权等智力资本作价出资、入股,作价金额最高可达公司注册资本的70%。这两条政策不仅有效解决了“单位人”、“单位成果”向“市场人”和“市场成果”转化的机制性问题,而且确立了智力资本的刚性市场地位,可以说突破力度大,杠杆作用强,深受各类人才尤其是广大科技人才的欢迎。再比如,在人才引进和激励方面,对进入“千人计划”的人选,在国家100万元补贴基础上,市、区再同步配套200万元,并直接纳入市级专家管理,享受专家津贴、健康体检、休假疗养等系列优惠政策。可以说,长春市对人才特区的支持是全方位、多方面的,大到重大项目的优先布局,小到子女就学和配偶工作,都有相应的支持政策,这些都为人才特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记者:长春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各类科研机构、企业和开发区都比较多,为什么选在高新区建设人才特区?

  杨:选在高新区建设人才特区,主要是考虑高新区产业和人才基础较好,截至目前,全区有高新技术企业92户,占到全省的40%、全市的70%;各类科技创新人才1.8万人,占到全市的近1/3。201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374亿元,分别占全省的17.9%、全市的41.3%。从管理模式上看,高新区介于企业和政府之间,体制机制比较灵活,同时,还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比如,科技创新资源丰富,是全省惟一一家争创国家级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单位,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以及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总数占到全省一半以上。比如,产业基础比较好,是国家火炬计划光电信息产业化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现代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电动汽车产业也都初具规模。再比如,人才开放度较高,已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等23个国家的近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各类金融服务中介机构100家,基金公司20余家,并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我们选择高新区建设人才特区,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些产业基础和人才优势,把高新区打造成为人才政策最优、人才创造活力最强、示范带动作用最好的人才工作品牌,成为全省乃至东北地区人才政策和人才集聚高地,更好地发挥高端人才对“长吉图”战略的推动作用和整个东北亚地区的辐射作用。

  记者:要建立国际化人才创新机制,人才特区准备建立哪些与国际接轨的运行体系?

  杨:人才特区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需要解放思想,摸着石头过河。但人才特区必须高起点规划,尤其是在整体框架和运行体系的设计上,要超越传统运行模式,尽量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我们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人才理念和创新机制,从人才发展最薄弱、最需要的领域加大创新力度,积极构建创业孵化、科技评估、金融支撑、政策保障四大体系,形成一套助推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的机制,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比如,在创业孵化体系建设上,支持和鼓励在不同的产业建立人才创业孵化器,构建多层次、专业化的孵化体系。依托长东北中科院科技创新中心,加大校企对接、地院合作力度,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进入产业发展一线,加快打造项目研发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孵化基地。比如,在金融体系建设上,建立“上市辅导”、“新三板上市”绿色通道,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开辟低门槛、低成本的上市之路。支持组建“本土化”风险投资公司,大力吸引外地投融资机构,扩大风险投资企业数量和规模。再比如,在科技评估体系建设上,注意培育社会化科技评估机构,组建专业化评估队伍,健全科技评估制度,完善信誉连带机制。充分发挥产业专家、管理专家和“草根”创业者的作用,提高科技评估质量,增强评估信誉度和社会认可度。通过完善四大运行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工作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记者:人才特区正式启动运行后,有哪些推进和保障措施?

  


  杨:人才特区可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任务要求高,工作难度大,下一步我们将在求实效上下功夫。一个是加强协调,研究成立人才特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拿出一套整合各方面优势资源的工作协调机制,在全市层面形成一个各部门鼎力支持、密切合作、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第二个是细化政策,完善人才特区建设责任制,让各部门有责任、有任务、有分工;对已经出台的12条优惠政策进行分解,指导相关部门制定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尽快建立政策落实“绿色通道”。第三是宣传服务,搞好专家等各类人才服务工作,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结合起来,同时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才特区的影响力。最后是进行推广,总结好高新区人才特区建设经验,使人才真正成为长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今天(12/27日星期五) 明天(12/28日星期六) 后天(12/29日星期日) 第四天(12/30日星期一) 第五天(12/31日星期二)
晴 晴 晴 晴 多云 晴 晴 晴 晴 晴
低温-16℃~高温-8℃ 低温-16℃~高温-6℃ 低温-13℃~高温-5℃ 低温-14℃~高温-6℃ 低温-12℃~高温-6℃

<3级

<3级
多云转晴
<3级

<3级

<3级
长春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