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北海天气 > 北海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倒映潋滟之下 覆钵琼岛之巅(组图)

2011-08-04 来源:搜狐网

  商店中出售的印有白塔画面的冰箱贴。作为北海公园的标志和北京的象征之一,白塔曾出现在包括第一套壹佰元人民币在内的诸多印刷物上。

  【编者按】

  今年正逢北海白塔建塔360周年,借此时机,我们推出“北京古塔”系列报道。塔是寺院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形式最早源自古印度,最初是用于祭放佛祖舍利的建筑。塔传到中国后,在使用功能、外部形式与内部结构上不断融合中国建筑的特点,有了很大的变化。北京从汉代起已经成为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自金建都至今也已有850多年的历史。佛教很早就传入了北京,历代兴建的佛寺众多,佛塔林立,北京现存的古塔估计在200座以上。北京的塔几乎囊括了塔的所有形式。本系列报道选择北京城区和郊区几处最为知名、影响也较广的古塔或古塔群作为报道对象。其中城区单体塔4座、郊区单体塔2座、郊区塔群2处。

  溯源

  北海白塔,位于北海公园琼华岛顶部。它是清顺治皇帝应西藏喇嘛(后赐号恼木汗)之请,在元代广寒殿旧址上修建,顺治八年(1651年)落成。因属于永安寺范围内,亦称“永安寺白塔”。北海白塔为藏式喇嘛塔,建于两层崇台之上,由须弥座型基座、覆钵式塔身、相轮、塔刹组成,塔座边长17米,塔身总高35.9米,塔顶标高112.4米,曾为当时北京城内最高点。由于北海白塔形制的特殊以及居于全园制高点,它不仅成为北海公园的标志性景观,且长期被当作北京的象征图景,名扬海内外。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首创作于1954年的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历经半个多世纪,传唱至今。在北海白塔旁,一位外地游客带着女儿来北海,就只因孩子学了这首歌,想亲眼看看白塔。

  《祖国的花朵》结下白塔情缘

  对很多北京人来说,北海白塔从小在心底烙下的印记,也许将伴随他们一生。今年68岁的王玲,曾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小演员,并因此与白塔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拍摄这部电影时我只有9岁。”王玲说,“拍摄前,我们这些小演员和《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创作者乔羽、刘炽一起到北海公园熟悉环境,我和刘炽还在湖中一起划了船。乔羽根据眼前的直观感受作了词,刘炽谱了曲。刘炽当时谱了两个版本的曲子。他用笛子吹给我们听,大家都觉得现在的这个版本比较好听,后来这首歌就随着电影传开了。”

  拍完电影之后王玲每年都会到北海,并在白塔前拍照留影。上中学时,她家住在亮果厂,每天坐109路公共汽车经过北海大桥去实验中学,“从车上看到白塔,感觉它就是我的老朋友。”

  藏式白塔立于西苑高阜

  北京最知名的白塔有两座,一座位于阜成门内的妙应寺,另一座就在北海。林语堂在《大城北京》中曾评价说这两座白塔在规模和高度上是“绝妙的一对”。但是,前者“位处平地而不是建在山顶,所以并不十分引人注意”。而天气晴朗时,站在北海白塔旁边就可以看到妙应寺白塔两者的确是遥遥相视的“绝妙的一对”。

  北海白塔建成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建塔碑文”中记载:“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建寺,寿国佑民。奉旨:果有益于国家生民,朕何靳此数万金钱为?故赐号恼木汗,建塔于西苑之高阜处。”

  “满族入关定鼎以后,为了加强统治,需要尊重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信仰和文化。在北海修建白塔,就是为了安定民心,巩固疆土,促成各民族的团结。”《北京的古塔》作者汪建民认为,“除此之外,北海白塔属藏式佛塔,供奉有佛舍利,具有很强的宗教意义。”

  信炮与五虎杆警示军情

  从形制上讲,北海白塔的须弥座型基座、覆钵式塔身、相轮、华盖、塔刹以及塔身南面的“眼光门”的设置都具有佛教上的意义。不过,白塔北侧几尊小炮和五根旗杆的放置却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北海公园副园长师宗海解释说,这些炮叫“信炮”,旗杆叫“五虎杆”。“清初,清廷利用琼华岛制高点的优势,驻扎亲兵,安放信炮,立五虎杆,白天升旗,夜间燃灯。旗杆上的旗分为五种颜色,代表着五种方位,哪个方位有情况就挂相应颜色的旗和灯。有紧急军情时,可放炮鸣示,一处放炮,别处炮声接应,官兵便各备器械。信炮和五虎杆一直使用到清朝后期。”

  如今的北海白塔周边,游人如织,白塔北面的信炮上坐满了休息的游客,但很少有人清楚白塔过去的政治、宗教以及军事功能,大部分REN只是把白塔作为一个著名景观来看待。

  宗教建筑点染皇家园林

  “从建筑美学的角度看,它在这组层层叠叠、逐级上升的建筑群不断升华的过程中,成为辉煌壮丽的顶点。远远望去,亭亭玉立的白塔,犹如一位银装素裹的少女,伫立在山巅之上,倒映于湖水之中。”尚勇在《北京的喇嘛塔》一文中如此形象阐释了北海白塔作为景观塔的美学意义,“可以说,北海白塔是宗教建筑与园林景观巧妙结合的典范,它作为园林名胜的点缀,审美价值远胜于初建者寄予它的宗教意义。这也是它在失去了作为宗教建筑存在的意义之后,仍然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之一。”

  家园式的情感寄托

  现年58岁的李伟伟记得,小时候她家住北护城河外,每当她考试取得好成绩时,父母就会说:“走,带你去北海1

  “苏联刚解体的时候,我们单位组织去俄罗斯,结果回来时在边境线上被困了5个小时。当时我们又渴又饿,后来在边境贸易区的中国商店看到苏州织锦上的北海白塔时,眼泪唰地就流下来了。”2003年非典的时候,北京城内一片恐慌,很多人都回了老家,让人心里很不舒服。晚上李伟伟去北海公园,人特别少,但看到白塔还在,心里就安定了许多。

  王玲记得,以前北京很多学校都把北海选作队日或其他活动的场所,白塔很早就走入了孩子们心中。“文革时期,没有人敢在公共场合谈恋爱,北京的公园也很萧条。”今年65岁的吴先生回忆说,“那时,下班后我都会绕远经过北海公园南门,送一女孩回家。后来,那个女孩便成了我现在的老伴。”

  记忆

  在北海照相一定要照白塔

  ●王玲,电影《祖国的花朵》演员

  北海白塔一直是北京的象征之一,1949年发行的第一套壹佰元人民币以及上世纪90年代北京站的站台票上都印有北海的白塔。以前流行的说法是来北京一定要来北海,来北海一定要照相,在北海照相一定要照白塔。大家只认白塔,它是这个园子的标志。

  在北海照白塔有一个绝佳的位置,就是在永安桥南头一侧,这里可以把永安桥、湖水、牌楼、白塔都取到景里。早在民国时期,北海公园里就有专门照相的师傅,他们就是选这个位置照。过去北海的照相部非常红火,公园一开门人们就开始排队照相,一直照到晚上,照相部的人再把洗好的照片寄往全国各地。

  在照相师傅的镜头里,人们的衣着从长袍马褂变成中山装,再变成蓝灰的涤卡制服、的确良服装,一直到现在,不少人手里都有了自己的相机。

  传说

  白塔底下连着水眼

  ●任民杰,北海公园琼华岛队白塔班职工

  民间传说在白塔底下有一口水眼,它是连着海的,海水一有波动,水眼就会冒水,然后爆发天灾人祸。为了镇住这个水眼,保卫江山社稷,人们就在紧邻白塔的善因阁里供奉了大威德金刚,它面目狰狞,手里拿着好几种法器,这些法器各有不同的镇摄作用。“文革”时期,红卫兵破四旧,大威德金刚是铜的,非常沉,砸不烂也搬不走,最后他不得不用气焊把塑像焊成一块一块的。现在善因阁里的大威德金刚塑像是后来新供奉的。当然,传说只是传说,白塔底下并没有什么水眼,不过在琼华岛的西部确实有一口古井,这口井元代就有了。蒙古人沐浴时要先把石头烧热,然后放水,这样沐浴就和泡温泉似的。蒙古人入京后仍延续了这个传统,这口古井就是为他们沐浴提供水源的,还可以通过一些提水方式变成小喷泉、小瀑布。

  链接

  辽金时期北京已有喇嘛塔雏形

  ●包世轩,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副所长

  北京元明清时期的藏式喇嘛塔有不少,但白色的不是特别多。其实早在辽金时代,北京就有喇嘛塔的雏形了,比如辽代的云居寺的北塔已经出现了相轮,金代门头沟白瀑寺的圆正法师塔虽然是密檐塔,也出现了相轮。

  藏传佛教的喇嘛塔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寺庙标志的公共建筑,如妙应寺白塔和北海白塔,它们的规模都比较大;还有一种是为高僧建的喇嘛塔,如大觉寺最后一进院落中有一座喇嘛塔,一直没有搞清用途,据我考证是明朝初年智光国师为他的师父印度僧人具生吉祥大师修建的,像这种为高僧修建的喇嘛塔在北京还是很多的。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时代的喇嘛塔都有自己的特征,如清代北海的白塔形制要细瘦一些,元代妙应寺的白塔华盖比较大,相轮也相对短粗一些。

  下期预告

  敬请关注下周四北京地理“北京古塔”之天宁寺塔。电话:010-67106743。Email:xjbbjdl@163.com。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孔悦本版摄影/本报记者尹亚飞

  作者:孔悦本版尹亚飞
今天(10/05日星期六) 明天(10/06日星期日) 后天(10/07日星期一) 第四天(10/08日星期二) 第五天(10/09日星期三)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低温21℃~高温30℃ 低温21℃~高温31℃ 低温23℃~高温31℃ 低温23℃~高温31℃ 低温23℃~高温30℃

3-4级

3-4级转4-5级

4-5级

4-5级

3-4级
北海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