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杨凌跨越:引领中国现代农业
2011-03-08 来源:搜狐网
本报特约记者李成砚本报记者张显峰
杨凌最近显得不平静。
这个地处西北一隅的国家唯一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接连数日,国内外科技部、农业部领导频频到访。
背后传递的信息,让杨凌鼎丰绿色果蔬专业合作社董事长谷林有些激动:“未来五年以及更远的将来,这里会有更大的事业。”
“在过去5年乃至13年,杨凌已经走过了一段不平常的历程。我们要站在一个新起点上描绘未来的蓝图。”陕西省副省长、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姚引良踌躇满志:“我们必须要有新的跨越。”
立足现实的反思
“在新的起点上,杨凌必须实现新跨越”
1997年7月,这个位于中国西北的小镇,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由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和陕西省共建。它被赋予的使命是,通过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把科技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依靠科技示范和产业化带动,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并最终为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做出贡献。
十几年来,它的贡献可以通过这样一组数字直观感受:目前在全国农业科研成果中,只有20%左右实现了转化,而杨凌的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已达到47%,转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
而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全区经济总量达到47.3亿元,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28元,比上年净增1384元,增长24.1%,增速蝉联全省第一,总量也远远高于全省4105元的水平。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梁桂,曾任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可谓了如指掌。到杨凌履新仅三个多月,他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几乎马不停蹄地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企业里展开调研,同时赴兄弟开发区和农业大省考察学习,向共建部委汇报工作。谈到感受,他用12个字评价杨凌过去的发展:“进步很大,势头很好,但还不够。”
去年1月12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这份文件明确要求,杨凌要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使杨凌示范区发展成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农村科技创业推广服务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的重要基地、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是摆在杨凌建设新的接力者面前的一道新令牌。“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完成国家交给的战略使命,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杨凌在下一步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梁桂说。
制订“十二五”规划之初,杨凌人就有过一场深刻的反思。他们从三个维度看待杨凌面临的挑战。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仍然艰难曲折,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面临复杂形势,影响“三农”的不稳定因素增加。极端天气事件不断增多,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农业生产面临严重的自然风险。农产品价格短期下行压力和长期上行推力并存,起伏波动趋于频繁,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滑,农业生产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从“三农”内部看,随着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和环境制约日益突出,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在高基数上继续前行难度很大。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事急事难事增多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压力很大。农业基础薄弱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不稳、动力不强。同时还要看到,受外部环境和内部动因的共同作用,当前农产品供求进入紧平衡阶段,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阶段,农村劳动力进入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并存阶段,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困难之多、压力之重、挑战之大前所未有。
从杨凌自身发展看,杨凌现代农业示范推广的覆盖面还不广,带动力和影响力还不强;自身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低,投资规模不大,城市化水平较低,综合经济实力和区域核心竞争力亟待加强。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在现代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科技水平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同时全国各地加快农业创新,全面发展现代农业,竞相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和示范基地,对杨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构建示范推广新格局,支撑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在新的起点上,杨凌必须实现新跨越。”梁桂说,“这是破解"三农"问题、完成国家使命的形势所迫。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高度,从依靠科技进步、挖掘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潜力的高度,都必须实现新跨越”。
面向未来的谋划
“完善集聚创新机制,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发展”
1月29日,杨凌发布了自己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面对未来的五年,杨凌人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实现“四个全省领先”、“三个大幅提升”、“两个上台阶”、“一个跨越”。
细而言之,就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全省领先;经济综合实力、科技创新能力、示范辐射带动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生态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为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矗
“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和陕西省委省政府《意见》,仍是杨凌今年和"十二五"期间工作的主线。”梁桂说,国务院《批复》提出的科技创新、推广服务、产业化示范、国际交流与合作四项任务,必须始终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杨凌的当务之急是完善集聚创新机制,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发展。”梁桂说,“我们必须集聚区内外和国内外科技资源,加强国际合作,引进一批科技人才和专业团队,力争"十二五"期间在小麦、玉米、畜禽、蔬菜等方面出一批新成果、新品种,推广到干旱半干旱地区。”
杨凌“十二五”规划中有两个指标可谓“霸气外露”:一个是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6%左右;一个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从45%提高到60%。“如果能实现的话,这将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对中国科研水平和成果转化深有了解的梁桂如是评价。
杨凌面向未来五年的战略布局可谓步步缜密
科技创新,抢占高端。“杨凌是中国农业文明的种子,我们首先要抓好种业创新。”梁桂说,“十二五”期间,杨凌要建成集种质资源保护、种子生产和检测的种业创新示范平台,引进培育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种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探索建立新型种业体系。重点开展粮食、油料、林果、蔬菜、生猪、肉牛等杂种优势利用与种子繁育技术研究,育成一批优良新品种,选育优良品种150个左右。
做大工业,强筋健骨。“杨凌过去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没有工业的反哺和拉动,很难实现农业现代化;没有工业这个平台,三产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郭社荣说,对杨凌这样以农为主的示范区,要加快推进工业化,从实际出发,高举“农”字号大旗,大力发展涉农工业,尽快把杨凌建设成为全省涉农工业的战略高地。
在“十二五”规划中,杨凌人如是布局:围绕生物制药、绿色食品、农机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鼓励龙头企业向上下游扩张,引导配套企业开展专业化分工协作,促进产业链的横向延伸和纵向扩展,努力把涉农工业逐步做大做强,切实提升杨凌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做好示范,完成使命。杨凌人大力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链推广模式,完善以农业大学为依托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模式,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鼓励企业采用“公司+科技人员+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模式,同科技人员、基地、农民合作组织及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与各地合作建设生产基地和示范基地,推广新标准、新品种、新技术。重点围绕生物产业、食品工业、环保农资、农业机械和装备制造等产业,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做强做大产业链。
2月底,当记者在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采访,其景致已与去年大有变化,驱车数十分钟,我们仍在连天的设施农业大棚里穿梭。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杨凌发挥核心示范功能的重要载体。杨凌人雄心勃勃:年内基本上全部建成园区,其中再新建大、中棚1万亩。还将新发展一批设施蔬菜、洋葱基地,小麦、油菜良种基地以及花卉基地和畜牧养殖小区,实现10万亩土地全覆盖。
下一步杨凌人立志在提升水平和创新体系上下工夫。围绕主导产业,杨凌计划“十二五”期间,培育10个在全省有较高知名度、有自主品牌、有规模和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同时,规范、壮大和提高已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十二五”末,50%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
从今年起,杨凌还将在西安市长安区、榆林定靖高速公路沿线、渭南市富平县、安康月河流域规划建设规模较大、集中连片、在全国有影响的5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同时选择50个基础条件较好、产业相对集中、特色比较突出的县区,规划建设县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同时面向全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家科技部启动了北方10省(区)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战略联盟,由杨凌牵头组织北方10省区大学、科研机构及企业,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联盟,围绕种植、养殖、园林、加工、草业及农资物流业等,开展技术合作与创新,建立重要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
“这种联盟突破地域资源界限,建立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信息、知识产权等资源共享机制,搭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及合作交流的平台。”梁桂说,真正起到了集聚科技资源,又向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技术的作用。
“能不能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理念,创造一个可以复制的样板,是检验杨凌示范区成功与否的标准。”梁桂说,我们必须在未来五年实现新的跨越,才能不辱国家交付的战略使命。
中国人能不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靠什么解决?这是一个世纪命题,也是这个有着“农业大国”与“人口大国”双重标签的现代化国家不断被追问的话题。毫无疑问,农业现代化是必然选择。而杨凌称得上是国家示范推广现代农业的先驱者和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先行一步的探索者。过去的13年,杨凌探索的经验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带得走,真正起到了示范意义。
可贵的是,杨凌人没有止步于过去的成功,在面向未来五年和更长远的战略布局时,他们站在国内外环境、农业产业现状和杨凌自身三个纬度反思,谋求新的跨越。杨凌人已经拿出全部耕地家当,正在打造一个立体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那将是一个全新的杨凌。这当然不是他们梦想的全部,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探路。如果说,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那么毫无疑问,杨凌正是这个农业大国种植农业现代化梦想的试验田。我们期待,未来的杨凌真正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典范,也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树起一个可以复制推广的样板。
杨凌最近显得不平静。
这个地处西北一隅的国家唯一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接连数日,国内外科技部、农业部领导频频到访。
背后传递的信息,让杨凌鼎丰绿色果蔬专业合作社董事长谷林有些激动:“未来五年以及更远的将来,这里会有更大的事业。”
“在过去5年乃至13年,杨凌已经走过了一段不平常的历程。我们要站在一个新起点上描绘未来的蓝图。”陕西省副省长、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姚引良踌躇满志:“我们必须要有新的跨越。”
立足现实的反思
“在新的起点上,杨凌必须实现新跨越”
1997年7月,这个位于中国西北的小镇,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由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和陕西省共建。它被赋予的使命是,通过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把科技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依靠科技示范和产业化带动,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并最终为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做出贡献。
十几年来,它的贡献可以通过这样一组数字直观感受:目前在全国农业科研成果中,只有20%左右实现了转化,而杨凌的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已达到47%,转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
而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全区经济总量达到47.3亿元,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28元,比上年净增1384元,增长24.1%,增速蝉联全省第一,总量也远远高于全省4105元的水平。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梁桂,曾任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可谓了如指掌。到杨凌履新仅三个多月,他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几乎马不停蹄地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企业里展开调研,同时赴兄弟开发区和农业大省考察学习,向共建部委汇报工作。谈到感受,他用12个字评价杨凌过去的发展:“进步很大,势头很好,但还不够。”
去年1月12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这份文件明确要求,杨凌要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使杨凌示范区发展成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农村科技创业推广服务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的重要基地、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是摆在杨凌建设新的接力者面前的一道新令牌。“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完成国家交给的战略使命,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杨凌在下一步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梁桂说。
制订“十二五”规划之初,杨凌人就有过一场深刻的反思。他们从三个维度看待杨凌面临的挑战。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仍然艰难曲折,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面临复杂形势,影响“三农”的不稳定因素增加。极端天气事件不断增多,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农业生产面临严重的自然风险。农产品价格短期下行压力和长期上行推力并存,起伏波动趋于频繁,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滑,农业生产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从“三农”内部看,随着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和环境制约日益突出,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在高基数上继续前行难度很大。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事急事难事增多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压力很大。农业基础薄弱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不稳、动力不强。同时还要看到,受外部环境和内部动因的共同作用,当前农产品供求进入紧平衡阶段,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阶段,农村劳动力进入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并存阶段,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困难之多、压力之重、挑战之大前所未有。
从杨凌自身发展看,杨凌现代农业示范推广的覆盖面还不广,带动力和影响力还不强;自身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低,投资规模不大,城市化水平较低,综合经济实力和区域核心竞争力亟待加强。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在现代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科技水平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同时全国各地加快农业创新,全面发展现代农业,竞相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和示范基地,对杨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构建示范推广新格局,支撑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在新的起点上,杨凌必须实现新跨越。”梁桂说,“这是破解"三农"问题、完成国家使命的形势所迫。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高度,从依靠科技进步、挖掘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潜力的高度,都必须实现新跨越”。
面向未来的谋划
“完善集聚创新机制,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发展”
1月29日,杨凌发布了自己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面对未来的五年,杨凌人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实现“四个全省领先”、“三个大幅提升”、“两个上台阶”、“一个跨越”。
细而言之,就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全省领先;经济综合实力、科技创新能力、示范辐射带动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生态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为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矗
“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和陕西省委省政府《意见》,仍是杨凌今年和"十二五"期间工作的主线。”梁桂说,国务院《批复》提出的科技创新、推广服务、产业化示范、国际交流与合作四项任务,必须始终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杨凌的当务之急是完善集聚创新机制,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发展。”梁桂说,“我们必须集聚区内外和国内外科技资源,加强国际合作,引进一批科技人才和专业团队,力争"十二五"期间在小麦、玉米、畜禽、蔬菜等方面出一批新成果、新品种,推广到干旱半干旱地区。”
杨凌“十二五”规划中有两个指标可谓“霸气外露”:一个是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6%左右;一个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从45%提高到60%。“如果能实现的话,这将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对中国科研水平和成果转化深有了解的梁桂如是评价。
杨凌面向未来五年的战略布局可谓步步缜密
科技创新,抢占高端。“杨凌是中国农业文明的种子,我们首先要抓好种业创新。”梁桂说,“十二五”期间,杨凌要建成集种质资源保护、种子生产和检测的种业创新示范平台,引进培育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种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探索建立新型种业体系。重点开展粮食、油料、林果、蔬菜、生猪、肉牛等杂种优势利用与种子繁育技术研究,育成一批优良新品种,选育优良品种150个左右。
做大工业,强筋健骨。“杨凌过去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没有工业的反哺和拉动,很难实现农业现代化;没有工业这个平台,三产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郭社荣说,对杨凌这样以农为主的示范区,要加快推进工业化,从实际出发,高举“农”字号大旗,大力发展涉农工业,尽快把杨凌建设成为全省涉农工业的战略高地。
在“十二五”规划中,杨凌人如是布局:围绕生物制药、绿色食品、农机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鼓励龙头企业向上下游扩张,引导配套企业开展专业化分工协作,促进产业链的横向延伸和纵向扩展,努力把涉农工业逐步做大做强,切实提升杨凌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做好示范,完成使命。杨凌人大力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链推广模式,完善以农业大学为依托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模式,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鼓励企业采用“公司+科技人员+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模式,同科技人员、基地、农民合作组织及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与各地合作建设生产基地和示范基地,推广新标准、新品种、新技术。重点围绕生物产业、食品工业、环保农资、农业机械和装备制造等产业,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做强做大产业链。
2月底,当记者在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采访,其景致已与去年大有变化,驱车数十分钟,我们仍在连天的设施农业大棚里穿梭。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杨凌发挥核心示范功能的重要载体。杨凌人雄心勃勃:年内基本上全部建成园区,其中再新建大、中棚1万亩。还将新发展一批设施蔬菜、洋葱基地,小麦、油菜良种基地以及花卉基地和畜牧养殖小区,实现10万亩土地全覆盖。
下一步杨凌人立志在提升水平和创新体系上下工夫。围绕主导产业,杨凌计划“十二五”期间,培育10个在全省有较高知名度、有自主品牌、有规模和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同时,规范、壮大和提高已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十二五”末,50%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
从今年起,杨凌还将在西安市长安区、榆林定靖高速公路沿线、渭南市富平县、安康月河流域规划建设规模较大、集中连片、在全国有影响的5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同时选择50个基础条件较好、产业相对集中、特色比较突出的县区,规划建设县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同时面向全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家科技部启动了北方10省(区)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战略联盟,由杨凌牵头组织北方10省区大学、科研机构及企业,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联盟,围绕种植、养殖、园林、加工、草业及农资物流业等,开展技术合作与创新,建立重要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
“这种联盟突破地域资源界限,建立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信息、知识产权等资源共享机制,搭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及合作交流的平台。”梁桂说,真正起到了集聚科技资源,又向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技术的作用。
“能不能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理念,创造一个可以复制的样板,是检验杨凌示范区成功与否的标准。”梁桂说,我们必须在未来五年实现新的跨越,才能不辱国家交付的战略使命。
中国人能不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靠什么解决?这是一个世纪命题,也是这个有着“农业大国”与“人口大国”双重标签的现代化国家不断被追问的话题。毫无疑问,农业现代化是必然选择。而杨凌称得上是国家示范推广现代农业的先驱者和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先行一步的探索者。过去的13年,杨凌探索的经验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带得走,真正起到了示范意义。
可贵的是,杨凌人没有止步于过去的成功,在面向未来五年和更长远的战略布局时,他们站在国内外环境、农业产业现状和杨凌自身三个纬度反思,谋求新的跨越。杨凌人已经拿出全部耕地家当,正在打造一个立体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那将是一个全新的杨凌。这当然不是他们梦想的全部,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探路。如果说,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那么毫无疑问,杨凌正是这个农业大国种植农业现代化梦想的试验田。我们期待,未来的杨凌真正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典范,也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树起一个可以复制推广的样板。
今天(12/13日星期五) | 明天(12/14日星期六) | 后天(12/15日星期日) | 第四天(12/16日星期一) | 第五天(12/17日星期二) |
低温-1℃~高温9℃ | 低温0℃~高温10℃ | 低温0℃~高温12℃ | 低温0℃~高温11℃ | 低温1℃~高温12℃ |
多云 <3级 |
多云转晴 <3级 |
晴 <3级 |
多云转晴 <3级 |
多云 <3级 |
安康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