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日喀则天气 > 日喀则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永葆雪域高原碧水蓝天(图)

2011-06-24 来源:网易

  和平解放6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藏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提出了“构筑稳固的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生态西藏,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的目标。60年来,国家用于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仅“十一五”期间,全区用于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资金达106亿元,是上一个五年计划的3倍多。到目前,西藏大部分森林、江河、湖泊、草尝湿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动植物等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西藏的水、气、声、土壤、辐射及生态环境质量均保持在良好状态。迄今为止,西藏仍然是世界上自然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改善人居环境,全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位于318国道上的日喀则市曲美乡,在藏语中是“小泉眼”之意。近几年受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昔日清澈见底的“小泉眼”变得干涸,一度成为日喀则地区最大旱区。曲美乡那塘村村民单增说:“过去这里只有几棵树,因为没有水源,树、庄稼都种不上,只能眼睁睁地让地荒废。”

  近年来,曲美乡将规模植树造林同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结合起来、生态建设与农牧民增收致富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从2005年开始,曲美乡着手开展植树搞绿化、种树堵风口等措施。2009年10月,曲美乡又紧紧抓住日喀则市实施西郊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这一有利机遇,坚持水利先行,以林促农,合理布局水源网点,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单增说:“自日喀则市实施西郊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以来,很多过去浇不上水的地都浇上水了,粮食产量也上去了。而且我们在开展植树造林工程中,也增加了现金收入。像我们村有1890人,有劳动力的家庭一年收入一万多元,少的也有四五千元的现金收入。”

  (下转第三版)

  压题图片:位于林芝地区林芝县境内的国家森林公园鲁朗林海。

  本报记者蒋盖摄

  (上接第一版)

  曲美乡只是我区保护林业生态建设的典型范例之一。60年来,西藏在生态建设方面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将长江上游的江达、贡觉、芒康3县列入了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范畴,工程区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为有效改善人居环境,西藏对1800万亩天然林进行常年管护,实施了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

  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副厅长江白说:“60年来,我区共完成人工造林454万亩,封山育林1219万亩。治理沙化地64万亩,建立了曲水、扎囊、日喀则等治沙试验示范区,通过对西藏天然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植树造林,西藏的森林覆盖率不断增加,从20世纪50年代的不足1%,上升到了目前的11.91%,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几十年前,山南、日喀则被认为是西藏风沙最大的两个地方。山南民间有这样的谚语:“泽当风沙之地,幸亏不是我家;我等不住此地,可怜当地人们。”如今,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工程,到目前,拉萨至山南、日喀则雅鲁藏布江和年楚河防护林体系基本建成,有效保护了西藏人口最为稠密的河谷上百万亩农田和草场,风沙肆虐的天气明显得到遏制。数据显示,和30年前相比,拉萨市和山南地区泽当镇的大风风沙天气年均减少32天,日喀则地区大风风沙天气年均减少34天。

  与此同时,为建立保护西藏脆弱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60年来,西藏开展了森林、草地、水资源保障、自然保护区、湿地和矿产资源开发等6个领域的生态补偿研究,提出了西藏生态补偿政策需求。将全区65个县1.5亿多亩公益林全部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在5个县开展了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工作。从2008年开始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试点政策以来,已落实资金16.1亿元,对西藏涉及的3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了补偿。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突出西藏生态战略地位

  和平解放前的旧西藏,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基本处于被动适应自然环境的状态。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起步于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并随着西藏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而得到发展。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政务院西藏工作队”,对西藏的土地、森林、草尝水利和矿产资源进行考察和评价,提出了科学开发利用的意见,从而开启了科学认识、利用和保护西藏生态环境的进程。

  近年来,国家用于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随着西藏现代化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事业也得到了不断发展。

  在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建设中,仅环保投资就达15.4亿元,青藏铁路建设还填补了我国大型工程建设中环保建设领域的多项空白首次为野生动物修建迁徙通道;首次在高海拔地区成功移植草皮……如今,青藏铁路被游客称为“生态之旅”。

  为突出西藏的生态战略地位,整体推进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2009年,中央政府审议通过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确定为国家重点生态保护工程,提出用近5个五年规划期的时间,投入资金155亿元,实施3大类10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到2030年基本建成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使西藏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并且充分发挥对全国乃至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安全保障作用。

  60年来,西藏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全面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已建立了占国土面积34.47%的自然保护区47个,生态功能保护区21个,国家森林公园8个、国家湿地公园3个,地质公园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使西藏拥有的1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重要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

  60年来,西藏大力推广利用清洁能源,有效控制了温室气体排放。在西藏的阿里、那曲地区已广泛利用被动式太阳房技术建设太阳能阳光房。截至目前,西藏已累计推广太阳能灶39.5万台,被动式太阳房约40万平方米,太阳能温室约300万平方米。风光互补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20千瓦,在无电地区建设光伏电站121座。

  自治区环保厅副厅长江白说:“通过推广利用清洁能源,有效保护了农牧区植被。初步测算,全区已建成的17.78万户沼气,年产沼气6845万立方米,可替代标准煤4.93万吨,相当于保护了17.23万亩林木。”

  坚持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60年来,西藏既没有用停止发展来维系生态环境,也没有用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而是坚持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并举,在发展中重保护,在保护中求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60年来,西藏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促进可持续发展。确立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把生态良好和建设生态作为重要发展目标;坚持环保为民,着力改善民生;强化环境管理,保障环境安全等。60年来,西藏开展了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治理工作,关闭了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投入10多亿元加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上亿元资金开展重点污染源治理,实现了主要污染企业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到目前,西藏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达90%以上,大中型建设项目执行率达100%,较好地落实了“环保第一审批权。”

  自治区环保厅副厅长江白说:“多年来,通过强有力的环保措施,西藏各类开发建设活动趋于规范,特别是立足于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自治区人民政府做出全面禁止开采砂金矿和砂铁资源的决定,加强了矿产、旅游等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管,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010年召开的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要加强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要把西藏建设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此,自治区提出建设“生态西藏”的目标,以构建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核心,在未来20年内,着力打造开展生态安全保障体系、资源可持续利用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环境质量保障体系、人居环境体系、生态文化体系、能力保障体系七大体系。

  江白介绍说,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西藏“十二五”环境保护的目标是: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的要求范围内,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初见成效。
今天(06/02日星期日) 明天(06/03日星期一) 后天(06/04日星期二) 第四天(06/05日星期三) 第五天(06/06日星期四)
多云 多云 多云 多云 多云 多云 晴 多云 多云 晴
低温9℃~高温22℃ 低温8℃~高温21℃ 低温5℃~高温19℃ 低温7℃~高温22℃ 低温9℃~高温23℃
多云
<3级
多云
<3级
多云
<3级
晴转多云
<3级
多云转晴
<3级
日喀则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