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阿里天气 > 阿里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世界之巅筑起神鹰金巢 雪域高原焕发新面貌

2011-07-18 来源:民航资源网

  神秘的西藏,被许多人视为心中的“圣地”。5个机场犹如5个金巢,引来了天外的神鹰,让古老的雪域高原焕发出新的面貌。许多初上高原的人都会认为,坐飞机不像坐火车、汽车那样,可以在途中慢慢适应高原气候,而是一下子就把环境切换到“高原模式”,担心会引起更大的高原反应。

  神秘的西藏,被许多人视为心中的“圣地”。然而,青藏高原恶劣的自然气候和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得出入西藏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一道难题。2006年全线通车的青藏铁路,结束了西藏没有火车的历史。可是大概很少有人知道,比通火车还要早半个世纪的是,在1956年,拉萨当雄机场就已经试飞成功,西藏拥有了第一条长4500米、宽100米的飞机跑道。今天,除了拉萨这一干线民用机场,西藏还拥有邦达、林芝、阿里、日喀则4个支线民用机场,在“十二五”期间还将新建那曲机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机场网络布局。5个机场犹如5个金巢,引来了天外的神鹰,让古老的雪域高原焕发出新的面貌。

  拉萨,神鹰起飞的地方

  1965年,“世界屋脊”的第一个航空站——中国民航拉萨站建成,拉萨——成都——北京正式通航。如今的拉萨贡嘎机场现代而美丽,丝毫不比内地的任何一个大型机场逊色。

  在成都——拉萨航路上,神秘的青藏高原在云层的半遮半掩中露出了害羞的脸庞。飞越崇山峻岭后,飞机平稳降落在拉萨贡嘎机常走下飞机,穿过廊桥,一座现代化的航空港出现在眼前,各种保障设施一应俱全,丝毫不比内地任何一座大型机场逊色。机场中富有西藏风情的壁画和穿着传统藏族服饰的美丽服务员提醒着人们——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世界屋脊”已在脚下。

  1965年,“世界屋脊”拥有了第一个航空站——中国民航拉萨站,拉萨——成都——北京正式通航,西藏民航开始了发展的脚步。

  改革开放打开了西藏尘封千年的大门,国内外游客纷纷涌向这块神秘的净土,一时间民航甚至有些“招架不妆。于是,1989年和2001年,拉萨贡嘎机场迎来了分别投资2.71亿元和3.7亿元的两次扩建,候机楼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飞行区等级达到4E,拥有7个机位,能保障空中客车A340、空中客车A330、波音757等大型飞机起降,为促进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发展、边防稳固以及民族团结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6年,拉萨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大关,机场保障能力接近饱和。于是,机场飞行区改造及配套工程建设开始了。据负责该工程的民航西藏区局副局长白珍介绍,这次扩建中最重要的一个成就是,2008年6月,拉萨机场飞行区助航灯光工程竣工,结束了西藏民航43年无夜航的历史。而此前,考虑到返航的因素,为了确保安全,民航规定从拉萨起飞不得晚于日落前100分钟。夜航延长了拉萨机场的可飞时段,每天绝对航班容量至少可以增加1/3,大大增强了航空客货运输能力以及应急保障能力,曾经的“飞行禁区”实现了与世界全天候的接轨。

  2010年,西藏空港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每日可生产航空食品4000余份,并正式开始为拉萨机场出港航班配餐,从而结束了西藏民航通航45年来进藏航班需自带返程配餐的历史。今天,拉萨机场的改造工程还在进行中,解决了因高原恶劣气候而造成的跑道掉边、收缩裂缝等问题,停机位也将由7个增加到17个。去年,拉萨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已近130万人次。随着西藏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上民航软硬件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相信未来从空中走廊入藏的旅客将会越来越多。

  昌都,从“因路而衰”到“因天路而兴”

  海拔最高、离市区最远、气候最恶劣……无数个世界之最构筑了昌都邦达机场人的不屈品格,书写了世界机场建设和运营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民航西南管理局党委书记蒋文学深有感触地说,昌都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的交通要塞,自古“因路而兴”。可是后来,随着民航、铁路在西藏的不断发展,陆路运输失去了它原有的优势,昌都又“因路而衰”。直到邦达机场建成通航,昌都才再次“因天路而兴”。

  位于西藏东部昌都地区邦达大草原、玉曲河西岸狭长山谷中的邦达机场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海拔最高、离市区最远、气候最恶劣……在这个海拔4334米,含氧量只有海平面52%的地方,连生存都是一个问题,建设和运营机场的难度就更是可想而知。

  “邦达机场初建时为军用机场,1977年建成,参建的解放军和民工共16000人,因并因工死亡89人。死亡人数之多,在单项机场建设史上恐难有第二例……”这是曾任民航西藏区局局长、党委书记的李顺华对邦达机场建设的一段描述。

  1995年4月28日,民航邦达机场在原来军用机场的基础上建成通航,成为西藏自治区第一个支线机常

  机场通航后的火暴程度是出人意料的,成都到邦达的机票一票难求,甚至有人要等一两个月才能买到一张机票,扩建机场势在必行。2007年10月,总投资2.89亿元的昌都邦达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工,并于2009年9月建成通航。焕然一新的邦达机场跑道长4200米、宽45米,飞行区等级4D,可供波音757以下机型起降。现代化的航站楼高峰小时可保障旅客418人次,极大地改善了邦达机场的软硬件条件。

  “每年八九月,我们都有很多学生要去内地上学。以前,他们需要坐汽车五六天赶到拉萨,再坐汽车或从拉萨坐飞机去内地。有了民航以后,从昌都坐飞机一个小时就可以到成都了。民航对我们也非常照顾,每年都安排专门的包机送学生上学。”昌都地区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黄金虎说。此外,昌都有着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将会吸引更多企业来此投资。有了民航这种便利的交通运输方式,昌都的未来定会“因天路而兴”。

  林芝,世界飞行难度最大的机场

  这个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中的机场净空条件十分复杂,四周都是常年云雾缭绕的崇山峻岭,每天下午还会刮起大风,是世界上飞行难度最大的机场之一。

  林芝,藏语意思是“太阳的宝座”,平均海拔3100米左右,植被丰富,氧气相对充足,高原反应相对较小,被称做西藏的江南,因此成为了许多游客到西藏的第一站。

  然而,即便是常坐飞机的“空中飞人”,在林芝机场也一定会有不同寻常的感受。这个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中的机场净空条件十分复杂,是典型的高原峡谷机场,四周都是常年云雾缭绕的崇山峻岭,每天下午还会刮起大风,是世界上飞行难度最大的机场之一。起飞后,飞机一直沿峡谷飞行,两边都是高山,还要随着峡谷走势拐弯。据曾负责林芝机场建设的民航西藏区局副局长袁灼琼介绍,这样的飞行条件,曾经给机场建设带来极大难度,让许多专家叹为观止,甚至挠头不已。

  高原深谷,低云,大风,一系列复杂的条件决定了林芝机场不能采用传统的导航方式来引导飞机起飞和降落。经过不断的探索,RNP(精密导航性能)新技术成为了林芝机场的导航方式。使用RNP程序后,林芝机场的飞机好比是在一个直径1100米的管道中飞行,而林芝机场所在的峡谷最窄处为2-3公里,可以满足这一程序的运行。RNP程序的天气标准为云高400米左右,能见度5公里,林芝机场全年只有几天达不到这一要求,极大地提高了航班运行的正常性。

  2006年9月1日,总投资7.2亿元的林芝米林机场正式通航,成为西藏区内第三个民航机常机场定位为国内旅游支线机场,跑道长3000米、宽45米,飞行区等级为4D,有2个机位,可供波音737-700、空中客车A319-100和波音757-200飞机起降;候机楼面积3196平方米,设计年旅客吞吐量12万人次、高峰小时176人次。这座像哈达一样蜿蜒在高原山谷中的机场,改善了藏东南地区的综合交通运输条件,祝福着林芝美好的未来。

  阿里,不再远在天边

  从2002年前不通公路到2010年有了机场,“天边的阿里”已不再遥远。为此,民航人付出了无数泪水、汗水,甚至牺牲了健康和家庭。

  2011年春节,任阿里昆莎机场建设工程指挥长的民航西藏区局副局长胡金法收到一条短信:“时常梦见阿里,欢笑泪水都是那样值得怀念……”发短信的人叫卓拥,是一位在刚生完孩子还不到100天时就毅然上了阿里机场工地的藏族女工程师。

  高原机场建设存在无数意想不到的困难,而阿里,则是所有高原机场中建设难度最大的一个。但也正因如此,阿里机场留下了许多像卓拥一样的优秀民航儿女的足迹,更传颂着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阿里位于西藏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西藏自治区内距离拉萨最远的地区,即使是常住高原的人在这里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2002年以前,阿里是没有公路的。后来,拉萨到阿里间有了一小段柏油马路,开上马力十足的越野车,也要花费整整两天一夜的时间方能到达。

  2007年5月,阿里机场动工兴建。由于气候寒冷,阿里的年有效施工期不到5个月。为了赶工期,建设者们克服高原缺氧,不分昼夜地日夜抢工,带病工作是家常便饭。大风也是常客,十级的沙尘暴曾经差点掀翻了工地的房子。更可怕的是进出阿里的崎岖山路,湿地多,容易塌方,经常发生事故。“在阿里,把所有苦都吃遍了。”胡金法感慨地说。

  人的困难可以靠意志顶住,但设备遇到的困难有时却让人束手无策。由于缺氧,机械设备效率降低,给施工造成很大影响。而最难的问题还是运输,除了沙石可以就地取材,其他建筑材料几乎都要从一两千公里以外的地方运进阿里。由于道路遥远艰险,加上高原缺氧、发动机燃烧不充分造成的汽车减载,每吨价格300元左右的水泥拉到阿里的运费就要1000元钱。而万一断路,水泥运不进来,工期就要耽误,那是最让建设者们夜不能寐的事情。修建阿里机场总共用了100万吨水泥,拉水泥车的行程算下来相当于绕地球赤道400圈!

  终于,2010年7月1日,仅用了16个月的有效施工期,阿里昆莎机场正式通航了!阿里机场海拔4274米,跑道长4500米、宽60米,飞行区等级为4D,按满足空客A319、波音737-300飞机起降标准设计,航站楼面积3969平方米,航站区按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12万人次设计。从此,拉萨到阿里的行程缩短为空中旅途90分钟,“天边的阿里”不再遥远。

  日喀则,没有高原反应的高原机场

  机场候机楼墙边的点触式供氧设备,让旅客可以随时吸氧,减少高原反应,特别是为冬季乘飞机的旅客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许多初上高原的人都会认为,坐飞机不像坐火车、汽车那样,可以在途中慢慢适应高原气候,而是一下子就把环境切换到“高原模式”,担心会引起更大的高原反应。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因为西藏的各个机场在建设时都充分考虑到了舒适性,人性化的设计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旅客都感到“宾至如归”。

  在日喀则和平机场,这种人性化体现得更为明显。供暖系统让机场温度四季如春,解决了高原与内地温差大给旅客带来的不适。更值得一提的是,机场建设了供氧系统,候机楼的墙边有很多点触式供氧设备,让旅客可以随时吸氧,减少高原反应,特别是为冬季乘飞机的旅客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此外,日喀则机场还是一座经济节能的环保机场,供暖方式以地源热为主,太阳能为辅。为了解决高原缺水的问题,机场还设置了污水再生回用水系统,航站区各类污水经过深度处理后可再用于浇洒、绿化,以减少污水排放。

  2010年10月30日,日喀则机场试飞通航,拉近了珠穆朗玛峰和独具特色的后藏风光与世界各地游客间的距离。机场初步设计及概算批复5.32亿元,按照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2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50吨、飞机起降2580架次的规划建设。机场位于日喀则江当乡,距日喀则市区43公里,海拔3782米,航站楼面积4502平方米,跑道长5000米、宽45米,飞行区等级4C,机坪可停放3架C类飞机,可供空中客车A319、波音737等客机起降。

  曾担任日喀则机场改扩建工程指挥长的冉平,目前正在筹备西藏的第六个民用机唱—那曲机场的建设。他介绍说,那曲机场海拔高度约4439米,建成后将超过邦达机场成为世界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常在青藏高原上,曾经的“飞行禁区”正在被一个个打破。神鹰掠过这片神奇的土地,传递着幸福和吉祥,播撒着西藏美好未来的新希望。

   【相关】

   “十二五”西藏民航重点建设项目一览

  1.拉萨贡嘎机场飞行区改造及配套工程:跑道盖被,扩建10个机坪,国际候机楼流程改造,迁建市内基地,新建助航灯光,新建西工作区、空管工程及其附属设施。

  2.西藏航油配送中心工程:建设航油装卸设施、油库、运输车辆及区内各机场使用油库建设改造等。

  3.林芝米林机场扩建工程:扩建航站楼5000平方米,调整现有老航站楼流程,扩建相应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

  4.昌都邦达机场飞行区改造工程:机场跑道盖被。

  5.应急救援基地:购置5架救援直升机,建设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直升机机库及维修设施,以及若干重点地区通用机场和供油设施。

  6.拉萨贡嘎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将航站楼扩建至7.6万平方米,增加机坪及停车场,迁建消防站、货运站、机务基地等配套设施,迁建4200平方米的西藏民航空中交通管制中心,建设西藏民航运行协调决策平台,建设7300平方米的公安执勤用房及配套设施设备。

  7.新建那曲机场工程:按4D级标准建设。

  8.空管工程建设:提升区内空管保障能力,所有航线实现甚高频及ADS-B覆盖,打造空中高速公路。
今天(06/15日星期六) 明天(06/16日星期日) 后天(06/17日星期一) 第四天(06/18日星期二) 第五天(06/19日星期三)
晴 多云 晴 晴 多云 多云 多云 晴 晴
低温5℃ 低温5℃~高温20℃ 低温5℃~高温19℃ 低温6℃~高温19℃ 低温4℃~高温18℃
转晴
<3级
多云转晴
3-4级转<3级
晴转多云
4-5级转<3级
多云
3-4级转<3级

3-4级转<3级
阿里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