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
游客保障
网站导航
天气预报 > 昌都天气 > 昌都天气新闻
新闻内容

一辈子的职责

2011-07-06 来源:网易

  雀儿山,藏文“措拉”,意为大鸟羽翼。闻名世界的川藏公路经雀儿山直奔西藏昌都,把西藏与内地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在雀儿山这样一片除了人难见其他生命的地方,甘孜州公路局雀儿山五道班已坚守了58年。

  五道班驻地海拔4889米,是三千里川藏线上海拔最高的一个道班。陈德华是这个道班的第16任班长,也是第一个藏族班长。数十年奉献,陈德华获得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

  吴俊本报记者陈建兵文/图

  30年坚守,换来喜人变化

  记者:你在雀儿山道班坚守了近30年。听说你有假期也很少回家,这么多年只在家过了三次春节。你感觉这些年来道班的工作和生活有哪些变化?

  陈德华:我25岁上雀儿山,那时还是个毛头小伙子,现在已经53岁了,岁月不饶人,感触颇深埃那时的条件很艰苦,五道班补充了好几批新工人,都因不能适应山上的气候调走了。当年没有像样的住房,晚上睡觉,雪风吹得直入骨。养路工具没有机械化,全靠手工劳动,一天下来,人都累倒了,也干不了多少活,常常这段修好,前面修好的又出现坑了。冬天铲雪,铲的还没有下得快,雪越来越厚,暗冰处处都有,所以很容易堵车,发生交通事故。

  现在条件好多了。我们修建了好房子,干净明亮,配备了电视机,一个人在山上那份闲暇时间也就好过多了,也能迅速了解外面的世界。公路分局还为道班购置了推雪车3台、装载机2台、运料车2台、小车3台,大大改善了工作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我们的路也养得比以前好多了。

  记者:这几年路好了,你下山的次数也多了。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陈德华:最高兴的是,现在雀儿山隧道破土动工了,4年后,10分钟就可通过雀儿山,不仅节约时间,更重要的是,不用再闯“鬼门关”了。

  近几年道路交通变化最大。国家和省都加大了对藏区交通建设的投入,“十一五”以来,德格县的交通运输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农村公路建设,全县80%以上的行政村、85%以上的自然村通了公路。老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实施了“9+3”免费教育、安全饮水、帐篷新生活等一系列民生工程。牧区建起崭新的牧民定居房,牧民买回了新家具、新电器,过上了现代化生活。

  全心护路,书写“雀儿山精神”

  记者:在艰苦的条件下,你和道班的工友们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保障了道路的通畅无阻。你们通过什么举措提高养路质量呢?

  陈德华:过去靠双手,现在机械化程度高了,提升了工作效率。我说几个数字吧:我们平均每年要填补路面坑槽几千平方米、整治路基缺口10余处、清理坍方200余立方米;每年安排50公里整型路养护工作,就是除了管好还要管漂亮;对急弯险道、视距不良等危险路段安装了3250米的波形护栏。在雀儿山上,养护生产的黄金季节只有6、7、8和9月的前半月,总共就3个多月的时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这几个月班组职工是没有星期、节假日的。无论刮风下雨或下雪,都坚持每天早上7点准时出工,带上干粮,中午吃饭、休息半个小时,下午7点收工回家。如遇特殊情况,何时能回家休息、吃饭,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如今我们试点运行养护承包机制,推进养护市场化,选择了2个班组进行养护承包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记者:“雀儿山精神”全盛全国公路行业都在学习。你认为其核心是什么?

  陈德华:雀儿山路段,冬春雪灾,夏秋泥石流、坍塌方、洪涝水灾频繁,且常年积雪在1米以上,冰冻期长达6-8个月。给公路养护和冬春季节的保通工作带来较大困难。为保障国道通畅,促进藏区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一代又一代的公路养护人,舍小家顾大家,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乃至生命,守护这条道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雀儿山精神”,实质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

  【见闻】

  有陈德华在,别担心

  雀儿山隧道动工建设的那一天,已经好几年没有喝酒的陈德华和工友们一起喝醉了。

  但在第二天,陈德华和工友们还是早早出现在那段海拔5000米的高山公路上,填土坑、清沟壑……“雀儿山隧道没通之前,我们还得坚守好这条生命线。”而多年前,陈德华也曾说过,“雀儿山隧道一日不通,我一日不下山。”

  雀儿山的路有多险?德格人这样说:“远看汽车在眼前,上坡下坎走半天”、“翻雀儿山就像过鬼门关”。

  6月8日,当我们沿着崎岖蜿蜒的317国道向雀儿山行进,通过车窗望出去,全是陡峭的悬崖,坐在车上,真有一种想下车步行的胆怯。驾驶员达瓦安慰我们说,“不用担心,我们要去采访的是陈德华,他和道班工人每天清理养护着路面。我一年来来回回翻过雀儿山有20多次,没有什么的。”话音才落,雀儿山上六月的天空飘起了雪花,沿途可见三五人一组的道班工人在清理积雪。我们停了几次车,询问了多次才打探到陈德华正在前方一段最险的路段清理积雪。

  当我们看到陈德华时,他正同其他道班工人一起忙碌着:推雪车“嗡嗡”地响着,将积雪推到路边;有人在用铲子铲着石料装进簸箕里面,有人将簸箕背到路坑处,有人在路坑处填着石料……路上不断有车通过,驾驶员都会向他们打着招呼,“天气坏透了”、“辛苦了”、“来,抽支烟”,很熟的样子。

  陈德华是名寡言少语的藏族汉子。但是,只要遇上路人的需求,他总是倾力而助。五道班的荣誉室挂满“先进集体”、“五一劳动奖”奖状和无数面获得他们帮助的人赠送的锦旗,成为独特的风景线。这些挂在墙上的锦旗,在风沙狂吹的雀儿山上却是一尘不染,似乎昭示着这个集体珍爱荣誉,也似乎在向人们讲述着陈德华和五道班工人们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陈德华领着我们参观工人的住所,房间里有热水壶、电视机,这让我们感到很惊讶。他笑了笑:“很意外吧!公路局的领导都很重视道班工人的生活,你看州公路局还给我们配了太阳能电池,晚上大家可以坐在一起看会儿电视,丰富业余生活。这些房子都是新建的,很保暖,解决了很多困难。”

  从五道班回来的路上,天空依然飘着雪花,但那种过“鬼门关”的感觉已经不在,我们和每次走过这条道路的其他人一样有了一个共同的体会:只要有着陈德华这样的英雄道班工人在,雀儿山的道路哪怕再坎坷,我们依然能够安全通过!

  【记者感言】

  人在路上,路在心上

  “等雀儿山隧道一通,我们这些老头就要下山了。”再次见面,陈德华的话让人感慨。

  


  被当地干部群众以及众多学者都称为“生命禁区”的雀儿山上,生存本就不易,要近30年如一日地在山上养护公路,其中艰难非常人可以想象。可陈德华闯过来了,凭的是什么?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人在路上,路在心上”的信念;我们的理解,是“共产党员就是要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崇高觉悟。

  养护公路,算不上复杂劳动。养路工岗位,平凡得连常年跑在公路上的司乘人员都很少注意。没有气吞山河的豪言壮语,没有激动人心的宏伟规划,陈德华有的只是“路在,总得有人养”的常识性认识。正是这一常识性的认识,激励着他和工友们数十年如一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岩石缝隙里掏沙土铺路、把宿舍地板撬起来给受阻驾旅人员取火、在雪厚齐腰的山道上用身躯开路引导车辆前行……

  作者:陈建兵
今天(05/20日星期一) 明天(05/21日星期二) 后天(05/22日星期三) 第四天(05/23日星期四) 第五天(05/24日星期五)
多云 多云 多云 多云 多云 小雨 小雨 小雨 小雨
低温5℃ 低温6℃~高温22℃ 低温7℃~高温22℃ 低温8℃~高温20℃ 低温8℃~高温24℃
转多云
<3级
多云
<3级
多云
<3级
小雨
<3级
小雨
<3级
昌都天气资讯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